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发布时间:2017-07-05 06:02

  本文关键词: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多层螺旋CT 核磁共振成像 腕关节损伤 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过CR初步诊断,其中30例患者为腕部骨折,20例无骨折。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30例骨折患者中,经过多层螺旋CT检查,发现44处骨折,23例关节脱位,经过核磁共振检查发现25处骨折,10例骨折脱位。核磁共振检查与多层螺旋CT在关节脱位与骨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无骨折患者中,经过多层螺旋CT以及核磁共振检查均未发现明显骨折。多层螺旋CT检查发现18例关节脱位,核磁共振检查发现10例,核磁共振检查与多层螺旋CT在关节脱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单位】: 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医院放射科;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核磁共振成像 腕关节损伤 应用价值
【分类号】:R445.2;R684;R816.8
【正文快照】: 0引言腕关节是保障人能够正常行走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由掌端近段骨、腕骨以及尺桡远侧骨这三部分构成[1]。它属于人体骨骼最多、结构最为复杂的关节之一,同时也属于人体活动最为频繁的关节之一[2]。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5月至2015年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庆福;核磁共振成像与诺贝尔奖[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3年04期

2 李超;;核磁共振成像的原理和系统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年08期

3 张允宏,林敏鹤;核磁共振成像及其发展[J];临床放射学杂志;1985年05期

4 周述志;;介绍研究人体的一种新方法—核磁共振成像[J];滨州医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5 ;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在我国开发成功[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88年03期

6 王永辉;核磁共振成像可能成为心脏病检查的新方式[J];湖南中医药导报;1999年11期

7 李长历;医用核磁共振成像简介[J];中专物理教学;1994年04期

8 陈育霞,荣博英,肖江喜;核磁共振成像评价橄榄桥脑小脑萎缩的价值[J];河北医药;2000年01期

9 王明时,王力群;应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法进行计算时脑区的定位[J];科学通报;2001年19期

10 王俊生,卢强,刘郑生;核磁共振成像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进展[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键;;核磁共振成像公式与教学重点[A];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滕永波;段瑞平;李婧一;李基臣;朱翠玲;;核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控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李陕生;曹艳清;;湖北省核磁共振成像装置配置及颁布状况[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秦伟;沈伊民;吴泰琉;王力平;孙尧俊;邵倩芬;费伦;;核磁共振成像——一种研究溶剂在材料中扩散的新方法[A];第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2年

5 冯义濂;;核磁共振成像20年[A];第八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4年

6 蒋兰兰;宋永臣;杨明军;;多孔介质内流体流动的核磁共振成像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谢寰彤;;在小型核磁共振中实现谱成像(MRSI)[A];第十五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张立琦;谢海滨;邬学文;;核磁共振成像中半程扫描技术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8年

9 崔向军;余成新;陆蓬;侯晓强;潘蕾;;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的手核磁共振成像特征[A];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晏小龙;谢海滨;边明华;李鲠颖;;通用的微成像系统[A];第十一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美推出扫描能力最强的MR设备[N];中国医药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张梦然;科学拒绝“例行公事”[N];科技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张强;走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之父”[N];科技日报;2007年

4 记者 程瑞华;帮企业做大市场[N];金融时报;2011年

5 张忠霞;华人科学家研发成功氦气弥散核磁共振成像技术[N];大众科技报;2008年

6 ;核磁共振成像将体内看得一清二楚[N];大众卫生报;2003年

7 科讯;我国引进首台7T核磁共振仪[N];中国医药报;2010年

8 龚畅;核磁共振成像及其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N];中国石油报;2003年

9 郑维东;医学分子影像设备新进展[N];国际商报;2002年

10 房琳琳;“高敏感”大脑对他人情绪更敏感[N];科技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晓露;人类大脑皮层中声音方位表达机制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2 彭攀;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认知受损的核磁共振成像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冯锡钢;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控制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4 李家;面部触觉及热刺激痛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5 张建锋;基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作物根系原位无损检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周水琴;基于核磁共振成像的梨果品质无损检测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楠;磁共振图像降噪处理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陈彦如;超快速核磁共振成像(Ultrafast MR Imaging)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阻塞部位判定中的临床意义[D];青岛大学;2001年

3 赖再兴;核磁共振成像谱仪射频收发系统的研制[D];东北大学 ;2009年

4 杜禹璇;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软件设计[D];吉林大学;2015年

5 徐志坚;核磁共振成像仪器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郝楠;不同口腔金属材料对核磁共振成像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7 郝贵峰;与识别声音熟悉性和语言熟悉性有关脑区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8 吴龙云;新型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吸附与核磁共振成像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9 陈诚;核磁共振成像在肛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孙献静;核磁共振成像主磁体极靴形状优化[D];沈阳工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5207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5207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c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