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螺钉穿出的分析及影像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7 00:02

  本文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手术螺钉穿出的分析及影像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肱骨近端骨折 螺钉穿出 回归分析 肱骨近端骨折 螺钉穿出 透视 角度


【摘要】:第一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螺钉穿出肱骨头的影响因素分析【目的】研究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螺钉穿出肱骨头的发生率,探讨其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共187例,男78例,女109例;平均年龄55.9岁(18~88岁)。根据术后随访X线片判断是否存在螺钉穿出肱骨头,并以此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Neer骨折类型、内侧柱粉碎、骨密度、受伤至手术时间、植骨、复位程度、固定肱骨头螺钉数目、内侧柱支撑作为自变量,先行各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然后对P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87例患者术后随访10~45个月,平均17.8个月,共有27例发生螺钉穿出肱骨头,发生率为14.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eer骨折类型、内侧柱粉碎、植骨、复位程度、肱骨头螺钉数目、内侧柱支撑、内侧柱粉碎×内侧柱支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Neer骨折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eer三部分/二部分、Neer四部分/二部分各为(P=0.028,OR=4.406,95%CI(1.176~16.515))、(P=0.004,OR=7.799,95%CI(1.924~31.620))];内侧柱粉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P=0.008,OR=0.287,95%CI(0.114~0.718)]。其余在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证实为混杂因素。【结论】影响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螺钉穿出肱骨头的主要预后因素是骨折类型和内侧柱粉碎,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最优的方案,减少螺钉穿出肱骨头的发生。第二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术中透视避免螺钉穿出肱骨头的影像学研究【目的】运用尸肩标本进行术中透视的影像学研究,寻找每枚肱骨头螺钉穿出的最佳透视角度范围,进而探讨肩关节的最佳透视角度组合,减少术中螺钉穿出的发生率。【方法】AO philos钢板固定于尸肩标本的肱骨近端,依次将每枚肱骨头螺钉单独穿出关节面1mm,每枚螺钉穿出时都行如下角度的摄片:肩关节保持不变,C臂机每转动5o透视一次进行肩关节横断面上180 o范围的摄片及冠状面上120 o范围的摄片,并将此角度转换为正位片时肩关节内(外)旋的角度或腋位片时肩关节外展的角度。两位骨科医生共同判定每张平片有无螺钉穿出,寻找每枚肱骨头螺钉穿出的最佳透视角度范围及肩关节的最佳透视角度组合。【结果】钉号1~9的最佳透视角度范围(正位片+腋位片)各为(内旋35 o~外旋20o+外展25o~外展75o)、(内旋30o~外旋30o+外展30o~外展75o)、(内旋30o~外旋5o+外展5o~外展50o)、(内旋20o~外旋20o+外展0o~外展40o)、(内旋65o~内旋5o+外展5o~外展70o)、(内旋0o~外旋60o+外展0o~外展70o)、(内旋15o~外旋20o+外展10o~外展45o)、(内旋30o~内旋5o+无)、(外旋5o~外旋35o+无)。发现穿出螺钉的最佳透视角度组合为肩关节(内旋20o/内旋0o/外旋20o)正位片+肩关节(外展30o/外展50o)腋位片。【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手术螺钉穿出肱骨头容易漏诊,发现穿出螺钉的最佳透视角度组合为肩关节(内旋20o/内旋0o/外旋20o)正位片+肩关节(外展30o/外展50o)腋位片。正位片拍摄时,近排螺钉穿出较远排螺钉更易发现;前排螺钉于内旋位更易发现,而后排螺钉于外旋位更易发现。腋位片拍摄时,螺钉8、9的穿出很难发现,余钉号穿出的最佳透视角度范围大小相当,但是近排螺钉的外展角度要稍大于远排螺钉的外展角度。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 螺钉穿出 回归分析 肱骨近端骨折 螺钉穿出 透视 角度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87.3;R816.8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绪论13-20
  • 参考文献16-20
  • 第一部分 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螺钉穿出肱骨头的影响因素分析20-38
  • 1.前言20-22
  • 2.材料与方法22-29
  • 2.1 一般资料22-23
  • 2.2 方法23-26
  • 2.3 统计学处理26-29
  • 3.结果29-31
  • 4.讨论31-33
  • 5.结论33
  • 参考文献33-38
  • 第二部分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术中透视避免螺钉穿出肱骨头的影像学研究38-71
  • 1.前言38-40
  • 2.材料与方法40-45
  • 2.1 实验标本40
  • 2.2 主要仪器和设备40-42
  • 2.3 方法42-45
  • 2.4 统计分析方法45
  • 3.结果45-64
  • 3.1 实验标本一般资料情况45
  • 3.2 模型标本各螺钉的透视结果45-58
  • 3.3 统计结果58-64
  • 4.讨论64-67
  • 5.结论67
  • 参考文献67-71
  • 致谢71-73
  •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鹏;;锁定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2 艾克白尔·米吉提;阿不都外力·吾守尔;;手术治疗44例肱骨近端骨折的回顾性分析[J];新疆医学;2012年08期

3 姜保国;陈建海;;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6期

4 郑启松;;4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14年01期

5 卢乐磊;刘枫枫;;4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年03期

6 李世清;郝颖;;解剖锁定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5例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年10期

7 黄万新;儿童肱骨近端骨折[J];河南医药信息;2002年15期

8 刘晓华 ,闫汝蕴 ,张兰 ,黄强 ,姜春岩 ,陆廷仁;肱骨近端骨折的康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年02期

9 王善明,胡月正,方向前;二部分或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诊治[J];浙江临床医学;2003年09期

10 郭琴香,黄智月,刘营杰;肱骨近端骨折后康复训练干预40例[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霞;宋晴;葛国芬;;皮牵引甩肩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观察与护理[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李少楠;周方;田耘;姬洪全;张志山;;影响肱骨近端骨折功能预后的因素[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3 易红赤;王琦;李帆冰;赵文韬;李鹏飞;甘吉明;;甩肩疗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丁伟国;顾春江;陶初华;俞钰贤;;锁定钢板治疗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观察[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姜保国;白露;张培训;傅中国;张殿英;王天兵;李X源;颜勇卿;王静;;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6 边防;曹万军;邹远云;杏建东;易疆莺;;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A];2009年全国骨与关节损伤新技术研讨会暨第六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与再造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7 唐三元;杨辉;张宇;向阳;詹鹏;李远辉;束志勇;;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探讨[A];第十九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0年

8 罗忠纯;;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体会[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王素珍;董婧;;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早期锻炼的探讨[A];全国第四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10 端木群力;刘新功;殷浩;赵琦辉;黄东辉;;肱骨近端骨折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及分析比较[A];2004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星星;温控式中药熏蒸仪的研制及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刘晓聪;锁定钢板与T型钢板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3 SUMIT LOHIA;锁定钉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在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中疗效比较[D];东南大学;2015年

4 张宏伟;肱骨近端骨折解剖型塑形夹板的设计及临床疗效评价[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马驰蛟;改良肩关节前上方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6 王会会;肱骨近端骨折术中内侧柱支撑与其术后放射学参数变化及功能相关性[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7 唐建国;手法复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伴肩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吴钟凯;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张明;肱骨近端骨折手术螺钉穿出的分析及影像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10 张云龙;肱骨近端角度变化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31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631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a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