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多模式CT对缺血性卒中脑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

发布时间:2017-08-18 16:25

  本文关键词:多模式CT对缺血性卒中脑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缺血性脑血管病 CT灌注成像 CT血管成像 脑侧支循环


【摘要】:目的探讨多模式CT检查对脑缺血后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对3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3 d内行多模式CT检查,包括CT平扫、CT灌注(CTP)成像、CT血管成像(CTA),采用德国西门子64层螺旋CT系统的后处理软件,对受检者脑组织灌注状态及脑血管情况进行评估。对侧支循环良好者与侧支循环不良患者的CTP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平均达峰时间(TTP)]及出院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39例患者中,多模式CT检查阴性者2例,其中1例随访头部MRI,证实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为腔隙性脑梗死;阳性者37例。多模式CT检查发现病灶侧责任血管闭塞或狭窄24例,其中11例病灶侧可见侧支循环生成,另外13例患者病灶侧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病灶侧与健侧比较,侧支循环良好患者表现为CBF降低(t=-5.92),MTT、TTP延长(t值分别为4.27、3.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侧支循环不良患者CBV、CBF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4.27、-14.82),MTT、TTP延长(t值分别为7.26、7.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病灶侧CBF、CBV、TT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4、4.11、-2.34,均P0.05)。侧支循环良好与不良患者90 d mRS评分分别为(1.3±0.6)、(4.0±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9,P0.01),有侧支循环形成的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多模式CT检查对于评估脑血流灌注状态、了解脑侧支循环建立或开放情况、判断临床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影像科;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二科;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 CT灌注成像 CT血管成像 脑侧支循环
【分类号】:R743.3;R816.1
【正文快照】: 缺血性脑血管病又称缺血性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是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1]。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是该病的首要原因[2]。临床上以DSA作为对血管狭窄程度评估的金标准[3],但因其有创性、价格昂贵,且无法判断脑组织的血流灌注变化,因此不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继梅;;专题综述:侧支循环[J];中国卒中杂志;2014年08期

2 蔡俊颖;董强;付建辉;;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与卒中预后的关系[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7年03期

3 王磊;张雄伟;;评估颅内外动脉侧支循环的方法及临床意义[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年08期

4 姬卫东;徐丽君;;侧支循环功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年03期

5 郭海燕;张宝利;王小沙;;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与临床症状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年09期

6 胡薇薇;叶静;;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侧支循环的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年08期

7 刘勇;韩军良;何君宏;李建军;白雅;张光运;赵钢;;脑血管危险因素对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3年02期

8 宋绍斌;;脑梗死与侧支循环开放级别关系的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年15期

9 杜娟;蔡艺灵;吴铮;崔永强;吴樵;王贵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表现与病变血管及侧支循环的关系[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年08期

10 雷晶;周君;马建华;张小宁;;83例脑动脉闭塞与侧支循环建立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年3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静;李晓红;;脑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2 姬卫东;徐丽君;周玉珍;;侧支循环功能与缺血性脑卒中[A];第七届全国颅脑及颈动脉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刘作勤;;脑动脉侧支循环建立的临床意义[A];第二届全国非血管性与血管性介入新技术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介入放射学新技术提高班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靖九江;改善侧支循环,药物应用需个体化[N];中国医药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王海洋;侧支循环“新概念”[N];医药经济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卫涛;主动脉球囊(NeuroFlo)促进兔脑缺血模型侧支循环建立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孟相君;侧支循环与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梗死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姚德斌;前循环梗死侧支循环形成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分析[D];南昌大学;2014年

4 梁朝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及与近期预后的关系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赵明艳;影响脑动脉狭窄侧支循环建立的因素[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6 于鹏飞;缺血性脑血管病侧支循环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7 杨娟;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8 尚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影像学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9 张锦;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建立与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4年

10 黄光坚;症状性颈内动脉系统狭窄和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因素[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955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6955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d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