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头颈部双能CTA低辐射剂量成像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6 08:04

  本文关键词:头颈部双能CTA低辐射剂量成像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头颈部动脉 血管造影术 双能CT 低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摘要】:目的:双能CT头颈部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创性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检查方法,如何充分应用双能CT的优势,采用最低限度的CT辐射剂量完成头颈部血管成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低剂量头颈部CT血管成像是今后发展的大方向,因此研究如何有效降低头颈CT血管成像检查的辐射剂量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以往研究表明,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动脉变窄,造成头部血管供血不足的重要因素,颅内动脉瘤破裂极其容易引起出血,由其而引起的病死率高达50%。如果能及早地找出病变的动脉血管,做到早期诊断,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改善头颈部血管性事件的发生。伴随着CTA成像技术的日益发展,头颈部CTA扫描技术已经成为常规筛查中高危血管病变人群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在发现颈内的动脉血管狭窄、以及头部的动脉瘤样病变等方面可以DSA媲美。头颈部CTA扫描能够详细地显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willis环等血管的图像,因此可以成为头颈部血管病变的常规检查。与其同时,CTA检查引起辐射剂量的增加,这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何降低CT辐射剂量也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医学影像学界普遍研究的焦点内容是怎样能有效的降低病人所受到的辐射剂量。根据以往经验,降低管电流与时间乘积(mAs)、降低管电压和增加螺距等方法,是降低病人辐射剂量的有效方式。本研究目的主要是对于正常体重范畴内的患者,探索使用第2代双能CT通过调整管mAs的方式单次扫描,在保证诊断图像质量的基础下,降低患者接受的CT有效辐射剂量。研究内容包括对所获数据进行辐射剂量的记录以及图像质量的主、客观评价,并对其中包括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患者头颈部动脉血管CT值以及图像质量等指标进行对比和统计分析,明确第2代双源CT在头颈部CTA的价值。方法:对体重指数(BMI)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正常体重范畴(BMI:18.5-24.9kg/m2)的患者进行头颈部CTA扫描,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低剂量组或常规剂量组,每组20人。使用西门子第二代双能CT,首先进行头颈部正侧位定位像扫描,然后确定扫描范围后直接进行双能增强扫描。低剂量组:2个球管A/B的扫描参考mAs设为100/50mAs;常规剂量组:2个球管A/B的扫描参考mAs保持原来的228/114mAs;余扫描条件相同。利用西门子专用的后处理软件"Inspace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图像进行后处理,以更好地显示颈部和颅内动脉。记录双能扫描时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即容积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volume,CTDIvol)以及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所有患者图像均测定主动脉弓、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基底动脉、双侧虹吸部及双侧大脑中动脉Ml段的CT值、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 CNR).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分析及评价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中获得的数据。邀请2名对头颈部血管诊断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医师在双盲的情况下,结合血管的横断面图像及MPR.CPR.VRT和MIP等重组图像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图像按照4分法进行主观分析评分。采用Kappa检验2名医师的评分结果一致性。结果:两组共4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头颈部双能CTA扫描,两名医师对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的评分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0.87)。低剂量组患者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为(3.1±0.9)分,常规剂量组患者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为(3.3±0.6)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段血管的CT值、SNR和CNR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者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0.94±0.12)mSv,常规剂量组患者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2.19±0.15)mSv,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51,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随着CT设备的发展,在不影响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遵循“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剂量”(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ALA RA)原则。对于正常BMI的患者,进行头颈部双能CTA低辐射剂量扫描是可行的,既不影响图像质量,又可明显降的辐射剂量,降幅可达约57.1%,且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头颈部动脉 血管造影术 双能CT 低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816.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4
  • 第一章 文献研究14-17
  • 一、DSCT系统14
  • 二、头颈部CTA14-16
  • 三、电离辐射危害16-17
  • 第二章 临床研究17-20
  • 第一节 一般材料17
  • 一、研究对象来源17
  • 二、研究对象的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17
  •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场地17
  • 第二节 研究方法17-18
  • 一、实验分组17
  • 二、实验前准备17
  • 三、实验步骤17-18
  • 四、CT扫描18
  • 第三节 图像评价及统计学分析18-20
  • 一、图像重建与分析18
  • 二、评价方法与标准18-19
  • 三、统计学分析19-20
  • 第三章 研究结果20-24
  • 第一节 受试者基本情况20
  • 第二节 两组患者的主观评价20
  • 第三节 两组患者的客观评价20-24
  • 第四章 讨论24-26
  • 一、降低辐射剂量的方法24
  • 二、对本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进行分析24-25
  • 三、本研究的不足25-26
  • 结语26-27
  • 参考文献27-30
  • 附录30-31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31-32
  • 致谢3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昂;;CT扫描参数最优化 儿童患者辐射剂量最少化[J];当代医学;2009年15期

2 王雪飚;张桂池;郭德安;;16层螺旋CT超低剂量仿真结肠镜及其后处理诊断结肠疾病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6年03期

3 王贵生;高建华;李剑颖;叶道斌;张如意;李娜;;64层螺旋CT心脏检查中体重指数与射线剂量关系的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年05期

4 吕发金;谢鹏;罗天友;张志伟;何怡红;孙晓川;牟君;方维东;;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年01期

5 马睿;柳澄;宋少娟;亓恒涛;孙丛;邓凯;黄玲;;双源CT双能量减影体部CTA技术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年09期

6 杜煜;时高峰;王亚宁;;颈动脉双源CTA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扫描的比较[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2年06期



本文编号:7405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7405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d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