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与MSCT表现、免疫组化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9 09:07

  本文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与MSCT表现、免疫组化相关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胃肠道间质瘤 危险度 免疫组化 MSCT表现


【摘要】:目的:通过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与病理免疫组化的对照分析,探讨二者与肿瘤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有助于术前正确评估肿瘤危险度及评价免疫组化对肿瘤危险度评估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选择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均行腹部MSCT动态增强扫描。通过对肿瘤的免疫组化结果、发生部位、大小、形态、生长方式、密度、强化方式及程度、周围侵犯情况及瘤内瘤外血管情况进行评价,将以上数据按危险度分组评价,分析肿瘤的MSCT表现、免疫组化与危险度分级(极低/低危险度、中等危险度、高危险度)之间的统计学相关性。其中危险度分级依据2008年美国国立卫生院制定的危险度分级方法(表2)。 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对肿瘤危险度分级与患者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大小、形态、生长方式、密度、强化方式、周围侵犯情况、瘤内外血管及免疫组化结果的相关性采用卡方检验计算出χ2值,得出相应P值,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肿瘤危险度与发病年龄及各期CT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分析计算出F值,得出相应P值,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48例中:低危险度组30例,中等危险度组11例,高危险度7组。观察分析MSCT图像,按发病部位统计发生于胃壁28例,发生于小肠16例,发生于结直肠4例。肿瘤大小以5cm为界统计,最大径>5cm病例26例,最大径≤5cm病例22例。形态规则的肿瘤18例,形态不规则的肿瘤30例。腔内生长、腔外生长及腔内/外混合生长的肿瘤分别为20例、12例、16例。肿瘤密度均匀17例,密度不均匀31例,其中可见囊变坏死30例,表面溃疡形成12例,肿瘤内见钙化4例,增强扫描后肿瘤呈均匀强化16例,呈不均匀强化32例。肿瘤边界清楚、周围脂肪间隙清36例,边界不清、周围脂肪密度增高12例,出现淋巴结转移10例,出现远处脏器转移7例。MSCT发现有瘤内血管的13例,有瘤周血管的14例。经统计分析肿瘤发病部位、大小、形态、生长方式、密度、强化方式、肿瘤周围侵犯及肿瘤血管存在与否与肿瘤危险度分级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发生于肠道的间质瘤较发生于胃的间质瘤危险度更高。肿瘤越大,形态不规则、腔外或腔内/外生长者可能提示肿瘤危险度高。肿瘤密度不均匀,出现囊变坏死、溃疡及肿瘤呈不均匀强化者均可能提示肿瘤危险度高。肿瘤出现周围侵犯可能提示肿瘤为高危险度。发现瘤内或瘤周血管可能提示肿瘤危险度更高。瘤内钙化与肿瘤危险度分级间无确切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危险度肿瘤实质部分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CT值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免疫组化结果示:CD117阳性44例,CD34阳性34例,Ki-67阳性16例,P-53阳性13例。经统计学分析,CD117、CD34与肿瘤危险度分级间无确切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Ki-67、P-53与肿瘤危险度间成正相关,P值均<0.05,Ki-67、P-53阳性可能提示肿瘤危险度高。 结论:MSCT是胃肠道间质瘤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通过观察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部位、大小、形态、生长方式、密度、强化方式、周围侵犯与否及瘤内瘤外血管,可以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危险度分级做出判断,有助于术前正确评估肿瘤危险度,为临床医生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的分析提供重要的依据。免疫组化是胃肠道间质瘤主要诊断依据,其中Ki-67、P-53的表达对肿瘤危险度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 危险度 免疫组化 MSCT表现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35;R730.44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前言12-14
  • 材料与方法14-17
  • 一、病人基本资料14
  • 二、检查方法14-15
  • 1.CT 检查14
  • 2.免疫组化14-15
  • 三、图像分析15
  • 四、病理分析15-16
  • 五、统计学分析16-17
  • 结果17-22
  • 一、临床资料对比17
  • 二、肿瘤危险度与病理免疫组化相关性分析17-18
  • 三、肿瘤危险度与 MSCT 表现相关性分析18-22
  • 讨论22-27
  • 结论27-28
  • 参考文献28-31
  • 综述31-44
  • 参考文献40-44
  • 附图及说明44-51
  • 致谢5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尹韶晗;谢传淼;莫运仙;黄子林;吕衍春;刘学文;张峗;李建鹏;郑列;吴沛宏;;49例胃肠间质瘤多排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J];癌症;2009年09期

2 周恩平;王娟;杨敏洁;吴宇旋;孙黎明;;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及MRI诊断分析[J];当代医学;2009年01期

3 ;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1年版)[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年09期

4 郑育聪;李健丁;张瑞平;;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年01期

5 梁建芳;郑绘霞;肖虹;武丽娜;王宏坤;;胃肠道间质瘤病理诊断新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年01期

6 周建春,郭亮,沈海林,高敏,陈卫昌,康苏娅;胃肠道间质肿瘤的影像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年02期

7 Takuya Wada;Satoshi Tanabe;Kenji Ishido;Katsuhiko Higuchi;Tohru Sasaki;Chikatoshi Katada;Mizutomo Azuma;Akira Naruke;Myunguchul Kim;Wasaburo Koizumi;Tetsuo Mikami;;DOG1 is useful for diagnosis of KIT-negative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of stomach[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3年47期



本文编号:7524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7524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b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