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256层螺旋CT肾动脉血管成像图像质量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31 23:39

  本文关键词:256层螺旋CT肾动脉血管成像图像质量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多层螺旋CT 肾动脉成像 对比剂 浓度 速率 扫描延迟时间 后处理技术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对比剂浓度、注药速率以及不同扫描延迟时间对肾动脉及其分支CT血管成像(CTA)的图像质量影响。不同后处理技术组合在CT肾动脉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选取441例于我院行肾动脉CTA检查的患者影像学资料:其中252例按对比剂浓度和注药速率随机分为(I~IV)4个大组(每组63例),I组:注射速率5.0ml/s,对比剂浓度370mg I/ml(碘普罗胺);II组:注射速率4.0ml/s,对比剂浓度370mg I/ml(碘普罗胺);III组:注射速率5.0ml/s,对比剂浓度为300mg I/ml(碘海醇300);IV组:注射速率4.0ml/s,对比剂浓度为300mg I/ml(碘海醇300)。数据传至EBW4.0.2.145工作站并进行图像重建。另189例按扫描延迟时间随机分为(A、B、C)3个大组(每组63例),A组:常规扫描后延迟20s进行扫描;B组:常规扫描后延迟25s进行扫描;C组:常规扫描后延迟30s进行扫描。数据传至EBW4.0.2.145工作站并进行图像重建。2.后处理技术:在对比剂浓度和注药速率组选取优势组(I组:注射速率5.0ml/s,对比剂浓度370mg I/ml(碘普罗胺))6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横断位图像重建为0.625mm薄层图像传入EBW4.52工作站,将所有病例进行后处理技术分组:①组:MPR+MIP;②组:VR+MIP;③组:CPR+MIP。观察三组肾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情况。所有数据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在对比剂浓度370mg I/ml时:对比剂注射速率5.0ml/s组肾动脉及各级分支显示级别明显高于注药流率4.0 ml/s组,CTA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690±0.177)分和(4.634±0.158)分,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对比剂浓度300mg I/ml时:对比剂注射速率5.0ml/s组肾动脉及各级分支显示级别明显高于注药流率4.0 ml/s组,CTA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531±0.189)分和(3.373±0.16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对比剂注射速率5.0ml/s时:注射对比剂浓度370mg I/ml(碘普罗胺)肾动脉及各级分支显示级别明显高于对比剂浓度300mg I/ml(碘海醇300),CTA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690±0.177)分和(4.531±0.189)分,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对比剂注射速率4.0ml/s时:注射对比剂浓度370mg I/ml(碘普罗胺)肾动脉及各级分支显示级别明显高于对比剂浓度300mg I/ml(碘海醇300),CTA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634±0.158)分和(3.373±0.16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延迟时间不同情况下进行扫描时,A组(常规扫描后延迟20s进行扫描时)肾动脉及各级分支显示明显高于B组(常规扫描后延迟25s进行扫描)及C组(常规扫描后延迟30s进行扫描时)两组(P0.05)。CTA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A组(20s):(4.740±0.123)分、B组(25s):(4.065±0.119)分、C组(30s):(4.072±0.076)分,A组(20s)优于B组(25s)和C组(30s)(P0.05)。后处理技术:①组(MPR+MIP):主肾动脉及I、II级肾动脉分支显示清晰,显示率为100%,III级分支为95.2%,IV级分支为89.6%,V级分支为75.3%,VI级分支为38.0%。②组(VR+MIP):主肾动脉及I、II级肾动脉分支显示清晰,显示率为100%,III级分支为93.6%,IV级分支为87.3%,V级分支为73.8%,VI级分支为35.7%,③组(CPR+MIP):主肾动脉及I、II级肾动脉分支显示清晰,显示率为100%,III级分支为92.0%,IV级分支为85.7%,V级分支为71.4%,VI级分支为31.7%。肾动脉及各分支血管显影均可满足临床诊断需要。三组的主肾动脉及I、II级肾动脉分支显示效果相同,MPR+MIP组肾动脉III、IV、V、VI级分支显示效果优于VR+MIP组和CPR+MIP组。结论不同对比剂注药速率、浓度及扫描延迟时间均对肾动脉CTA图像质量有影响。采用较高对比剂浓度370mg I/ml(碘普罗胺)和较快注药速率(5ml/s)结合最佳扫描延迟时间(20s)能获得优质的肾动脉及各级分支CTA图像。256层螺旋CT应用MPR+MIP组合后处理技术能使肾动脉及其分支走行等解剖结构得到良好的显示。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肾动脉成像 对比剂 浓度 速率 扫描延迟时间 后处理技术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816.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3
  • 第1章 临床研究13-36
  • 1.1 材料与方法13-17
  • 1.1.1 研究对象13
  • 1.1.2 检查方法13-14
  • 1.1.3 图像后处理14-16
  • 1.1.4 病例分组16
  • 1.1.5 肾动脉的分级及图像质量的评分标准16-17
  • 1.1.6 统计学方法17
  • 1.2 结果17-28
  • 1.2.1 不同对比剂注药速率、浓度对肾动脉及其分支图像质量的比较17-22
  • 1.2.2 不同对比剂浓度、注药速率对肾动脉及其分支显示的影响22-24
  • 1.2.3 不同扫描延迟时间对肾动脉及其分支显示的影响24-25
  • 1.2.4 不同扫描延迟时间在肾动脉及其分支的图像质量的比较25-26
  • 1.2.5 不同后处理技术对肾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的影响26-28
  • 1.3 讨论28-32
  • 1.3.1 256层螺旋CT在肾动脉血管成像的优势28-29
  • 1.3.2 不同对比剂浓度、注药速率29-30
  • 1.3.3 不同扫描延迟时间30
  • 1.3.4 256层螺旋CT在后处理技术上的优势30-32
  • 1.4 小结32
  • 参考文献32-36
  • 第2章 综述 256螺旋CT在肾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与发展方向36-46
  • 2.1 对比剂的使用现状及副作用36-38
  • 2.1.1 对比剂及其使用方法36-37
  • 2.1.2 对比剂肾病的问题37-38
  • 2.2 肾动脉的影像学研究方法38-40
  • 2.2.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8-39
  • 2.2.2 磁共振血管成像39-40
  • 2.2.3 CT血管成像40
  • 2.3 256螺旋CT图像的后处理技术上优势40-43
  • 2.3.1 256螺旋CT的问世40-41
  • 2.3.2 256螺旋CT的后处理技术41-43
  • 2.4 总结与展望43-44
  • 参考文献44-46
  • 结论46-47
  • 致谢47-48
  • 导师简介48-49
  • 作者简介49-50
  • 学位论文数据集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克扬;贺文;赵丽琴;;MSCT门静脉成像对门脉高压症中门静脉血栓形成与临床病情关系的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2年08期

2 李麦福;陈广礼;;16层螺旋CTA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年05期

3 李建彬;范廷勇;卢洁;马志芳;王永胜;邵倩;刘娟;邢军;白瞳;;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三维适形放疗的临床观察[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7年06期

4 张龙江;祁吉;;对比剂肾病: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年08期

5 张建生;孟晓春;郭宁;徐川;;320排CT造影剂跟踪技术在肾血管造影中的应用[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年06期



本文编号:7686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7686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3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