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运动性心肌缺血损伤模型大鼠的制备

发布时间:2017-09-06 11:13

  本文关键词:运动性心肌缺血损伤模型大鼠的制备


  更多相关文章: 心肌缺血 运动损伤 运动过度 组织工程 实验动物 心血管及肺损伤与修复动物模型 运动性心肌缺血损伤 力竭运动 跑台运动 大鼠 模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要】:背景:运动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研究结果的不可比性,影响了运动医学特别是运动心血管领域研究的推进,所以建立统一的运动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势在必行。目的:探索建立跑台运动性心肌缺血损伤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96只SD雌性大鼠被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异丙肾上腺素药物模型组和10个运动组(中强度力竭运动1,3次组、中强度力竭运动1,2,3周组、高强度力竭运动1,3次组、高强度力竭运动1,2,3周组),取各组心肌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分析,检测血清心肌酶指标和肌钙蛋白I水平,RT-PCR检测bcl-2和bax基因表达。结果与结论:(1)心肌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结果: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损伤程度越来越严重,且高强度运动组比中强度运动组损伤程度更严重;(2)血清心肌酶指标和肌钙蛋白I水平:中强度力竭运动自1周开始,血清谷草转氨酶与乳酸脱氢酶活性出现显著性升高(P0.05或P0.01),高强度力竭性运动训练3次开始,谷草转氨酶与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性升高(P0.05或P0.01)。各组肌钙蛋白I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变化基本相同,但中强度力竭运动需2周肌钙蛋白I含量才比安静对照组显著升高;(3)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表达:各运动组bcl-2/bax比值均显著性低于安静对照组(P0.05或P0.01),高强度1次组(P0.01)和3次组(P0.05)明显高于异丙肾上腺素药物模型组,中强度各组均高于异丙肾上腺素药物模型组(P0.05或P0.01);(4)结果表明,中强度跑台力竭运动3周开始、高强度跑台力竭运动2周开始的运动模型都可作为运动性心肌缺血损伤模型,病理分析、心肌血清酶谱、肌钙蛋白I可作为建立运动性心肌缺血损伤模型的评估指标,细胞凋亡调控基因只可作为参考指标。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
【关键词】心肌缺血 运动损伤 运动过度 组织工程 实验动物 心血管及肺损伤与修复动物模型 运动性心肌缺血损伤 力竭运动 跑台运动 大鼠 模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金】:广西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12-97-24):运动性心肌缺血损伤大鼠模型的构建与评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60146):K(ATP)的运动适应性变化在提高心肌缺血耐受性中的作用及其信号转导途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60291):运动预适应提高心肌缺血耐受性的自噬调控机制研究~~
【分类号】:R87;R-332
【正文快照】: 文章快速阅读: 跑台运动心肌缺血损伤模型大鼠的建立 跑台力竭 构建运动性心按运动强度分为中强度和高强度,按训练时间中强度跑台力竭运动3周开始、高强 运动训练 肌缺血损伤大分为1,3次训练以及1,2,3周训练;设立度跑台力竭运动2周开始的运动模型鼠模型安静对照组和异丙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卫新;杨科;李谷亮;;透析抗心肌缺血中草药研究[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6年08期

2 史飞;刘志跃;焦效兰;;抗心肌缺血蒙药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张玉顺,马淑坤,马梃光,张清;白细胞在心肌缺血中的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3年04期

4 魏辉,余志坚;中草药抗心肌缺血机制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广州医高专学报;1995年02期

5 吴德跃;林辉;周玖瑶;;中医药抗心肌缺血治疗研究进展[J];新中医;2014年01期

6 张芳林,蒋丽萍,欧阳晃平,陈晓媛,冯高闳;心痛贴抗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7 张立克,唐朝枢;细胞色素P450/环氧-二十碳三烯酸系统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黄晓巍;张永和;周鸣;邓毅峰;;舒心片对心肌缺血损伤模型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业;2007年01期

9 崔新明;曹霞;谷欣权;于小风;曲绍春;孙景春;路萌萌;;在体大鼠心肌缺血时间对再灌注损伤形成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年03期

10 王海洋;冯浩楼;崔玉英;范新发;;抗心肌缺血中药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西医结合病理研究[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2 崔治军;邵敏;;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大鼠心肌缺血损伤中的相互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张永和;黄晓巍;欧喜燕;邓毅峰;周鸣;;心肌缺血损伤急性期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及鹿茸提取物的影响[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肖婷婷;章新兰;;牛磺酸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5 杨群辉;胡建民;杨建成;杨硕;;牛磺酸对缺血性心肌损伤保护作用效果及机制的研究[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6 王晓燕;崔金刚;贾成林;王培伟;熊敏琪;杨琴波;王文健;陈瑜;张腾;;三七皂苷在肿瘤复合心肌缺血损伤条件下双向调节血管生成的作用[A];第三届中国药理学会补益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李丹;韩笑;刘建勋;;双参通冠方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时G-CSF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中药药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10年

8 胡宗礼;黄晓萍;陈s,

本文编号:8027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8027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8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