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双源CT低剂量技术在尿路造影延迟期中的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2017-09-10 17:06

  本文关键词:双源CT低剂量技术在尿路造影延迟期中的临床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尿路造影 辐射剂量 CARE kV 迭代重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尿路造影 虚拟平扫


【摘要】:第一部分CARE kV技术在CT尿路造影延迟期的临床应用 目的 (1)评价DSCT智能最佳kV扫描技术(CARE kV)在尿路造影中的应用及价值。 (2)探讨双源CT (Dual-source CT, DSCT)100kV、80kV管电压尿路造影的可行性及价值。 (3)与传统滤过反投影(FBP)重建比较,评价低管电压下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inogram 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SAFIRE)的图像质量。 材料和方法 (1)收集有泌尿系临床症状的患者180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处于正常范围内(男性:20kg/m2≤BMI25kg/m2,女性:19kg/m2≤BMI24kg/m2),延迟期扫描随机分为6组(每组30例)。A组:管电压120kV, CAREkV设置为“Off”并开启全自动动态实时射线剂量调控技术(CARE Dose4D)(参考电流250mAs);B组:管电压120kV,CAREkV设置为"Semi"并开启CARE Dose4D(参考电压120kV、参考电流250mAs);C组:管电压100kV, CARE kV设置为"Semi"并开启CARE Dose4D(参考电压120kV、参考电流250mAs); D组:管电压80kV, CARE kV设置为"Semi"并开启CARE Dose4D(参考电压120kV、参考电流250mAs);E组:同时开启CARE kV并CARE Dose4D(参考电压120kV、参考电流250mAs),F组:同时开启CARE kV并CARE Dose4D(参考电压100kV、参考电流250mAs)。对6组的图像质量、平均CT值、图像噪声、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 CNR)及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 (2)将上述C、D两组原始图像采用SAFIRE重建得到SAFIRE-C、SAFIRE-D组图像。对B、SAFIRE-C、SAFIRE-D三组的图像质量、平均CT值、图像噪声及CNR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1)A组各段尿路与腰大肌CT值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图像噪声与CNR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三组中,D组的尿路与腰大肌CT值最高,且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图像噪声亦最高,且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组图像CNR最低,且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的各段尿路、腰大肌CT值和图像噪声均高于E组,而图像CNR低于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组CTU评分依次平均为4.86±0.21分、4.83±0.14分、4.80±0.10分、4.40±0.35分、4.77±0.23分、4.73±0.46分。其中D组图像质量略低,但与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0.778,p=0.574)。 (2)B、SAFIRE-C、SAFIRE-D三组的图像噪声分别为9.32±1.72、10.13±1.77、10.63±1.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1.342,p=0.325)。SAFIRE-C、SAFIRE-D两组图像噪声分别比C、D两组降低约13.57%、28.32%。三组的CNR分别为73.52±6.56、72.15±6.33、71.59±6.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1.673,p=0.512)。在主观评价中,B、SAFIRE-C、 SAFIRE-D三组图像质量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x2值=0.743,p=0.451)。 (3)六组辐射剂量依次平均为6.77±1.24mSv、6.52±1.13mSv、4.80±0.76mSv、2.42±0.61mSv、5.31±1.04mSv、4.03±0.73mSv,依次为ABECFD.A与B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2.736,p=2.373)。而B、C、D、E、F中D组辐射剂量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2.447,p=0.000)。 结论 (1)采用CARE kV全自动模式(On)扫描,能够个体化实现管电流和管电压自动调整,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获得较低的辐射剂量,而且操作简单、方便。 (2)采用低管电压并CARE kV半自动模式(Semi)扫描,同时结合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AFIRE),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第二部分双源CT尿路造影延迟期不同扫描模式的对比研究 目的 (1)对比分析双源CT普通、大螺距及双能扫描在尿路造影中的I临床应用价值。 (2)在双能扫描模式中,评价虚拟平扫技术在尿路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和方法 (1)收集有泌尿系临床症状的患者114例,BMI处于正常范围内(男性:20kg/m2≤BMI 25kg/m2,女性:19kg/m2≤BMI24kg/m2),延迟期扫描随机分为3组(每组38例)。Ⅰ组:普通扫描模式,电压120kV,参考电流250mAs,螺距0.7。Ⅱ组:大螺距扫描模式,电压120kV,参考电流250mAs,螺距2.2。Ⅲ组:双能扫描模式,A球管电压80kV,参考电流461mAs, B球管电压Sn140kV,参考电流178mAs,融合系数0.5,螺距0.7。三组.均打开CARE Dose4D。对3组的病变检出率、图像质量、平均CT值、图像噪声、CNR及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 (2)使用双能后处理软件"Liver VNC"将上述Ⅲ组中延迟期图像生成虚拟平扫(virtual non-contrast, VNC)图像。对比分析虚拟平扫与普通平扫的图像质量及结石检出率,同时比较双能扫描与普通平扫的辐射剂量。 结果 (1)三组病变检出率及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时间Ⅱ组(1.17±0.36s)明显短于Ⅰ组和Ⅲ组(F=-1.223,p=0.001)。Ⅱ组有效剂量比Ⅰ组、Ⅲ组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2.143、2.012,p=0.001),而Ⅰ组与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3.6411,p=1.143)。 (2)Ⅲ组的虚拟平扫和普通平扫所测的肾实质和腰大肌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虚拟平扫图像噪声低于普通平扫,而CNR高于普通平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主观评价上,虚拟平扫图像质量略低于普通平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0.493,p=0.511),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求。Ⅲ组38例中有20例结石病人(共52个结石),结石直径范围为1-12mm,以普通平扫图像为参考标准,VNC图像对本组结石的检出率为94.23%(49/52),其中有3例直径3mm的结石未检出。双能扫描的辐射剂量略高于普通扫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2.711,p=0.110)。 结论 (1)三组扫描模式均可获得较高的病变检出率、较好的图像质量,大螺距扫描可以明显的减少扫描时间及辐射剂量。 (2)部分患者采用双能扫描得到的虚拟平扫具有替代普通平扫的可能,从而减少1次普通平扫的辐射剂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尿路造影 辐射剂量 CARE kV 迭代重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尿路造影 虚拟平扫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816.7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6-7
  • 中文摘要7-10
  • 英文摘要10-14
  • 前言14-18
  • 参考文献16-18
  • 第一部分 CARE kV技术在CT尿路造影延迟期的临床应用18-40
  • 资料与方法18-23
  • 结果23-34
  • 讨论34-37
  • 参考文献37-40
  • 第二部分 双源CT尿路造影延迟期不同扫描模式的对比研究40-52
  • 资料与方法40-43
  • 结果43-47
  • 讨论47-50
  • 参考文献50-52
  • 结论52-53
  • 创新性53
  • 局限性53-54
  • 综述54-69
  • 参考文献62-69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69
  • 在读期间获得的奖励69-70
  • 致谢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阙介民;王燕芳;孙翠丽;魏存峰;史戎坚;魏龙;;基于不完备投影数据重建的四种迭代算法比较研究[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2年02期

2 刘畅;刘斌;王万勤;;分次团注对比剂法CTU在泌尿系统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年04期

3 张龙江;卢光明;;双源双能量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J];放射学实践;2010年06期

4 王万勤;刘斌;余永强;;CT尿路成像技术现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年05期

5 F.Pontana;J.Pagniez;T.Flohr;J.B.Faivre;A.Duhamel;J.Remy;郭丽君;;使用迭代重建和滤波反投影法的胸部CT成像(第二部分):评价80例病人低剂量CT检查的影像质量[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3期

6 U.L.Mueller-Lisse;E.M.Coppenrath;T.Meindl;C.Degenhart;M.K.Scherr;C.G.Stief;唐光健;;输尿管外肿块病人标准剂量与低剂量MDCT分泌期影像上尿路显示的回顾性对照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2期

7 何波;李颢;陈伟;吴岩;贾科锋;宋光义;韩丹;;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对原发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原因的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年03期

8 辜斌;陈琪;陈燕;邓莉琴;鄢业鸿;;活体供肾移植中双肾动脉三维重建的指导价值[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1期

9 敖炜群;孙静;吴宗林;刘军;吴瑜;彭志清;李飞飞;;个体化低剂量CT尿路造影在诊断输尿管结石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年13期

10 鲁继东;郭剑明;王杭;王国民;戎瑞明;张立;孙立安;林宗明;许明;朱同玉;张永康;;CT尿路成像(CTU)诊断异位血管导致的肾盂输尿管交界狭窄(UPJO)[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3年02期



本文编号:8255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8255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6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