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快步走与瑜伽对绝经后妇女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太极拳、快步走与瑜伽对绝经后妇女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太极拳 绝经后 下肢肌力 骨密度 平衡能力 步行 瑜伽
【摘要】:目的探讨太极拳、快步走对瑜伽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下肢肌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健康体检的150例绝经后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太极拳组、快走组及瑜伽组,每组50例。三组研究对象根据分组分别采用太极拳、快走及瑜伽的锻炼方式,每次60 min,每周5次,且训练强度均控制在中等水平。于入组时、锻炼6个月及12个月时分别检测并比较所有研究对象的骨密度、下肢骨骼肌含量、下肢肌力及平衡能力相关指标。结果锻炼6个月及12个月后,三组研究对象的骨密度及下肢肌肉含量较入组时均显著增加(P0.05);锻炼12个月后,太极拳组研究对象的骨密度及下肢肌肉含量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瑜伽组(P0.05)。锻炼6个月及12个月后,3组研究对象膝关节伸展肌力、髋关节伸展肌力及距小腿关节背屈肌力均较入组时均显著改善(P0.05);锻炼12个月后太极拳组研究对象的膝关节伸展肌力和髋关节伸展肌力改善情况优于快走组及瑜伽组(P0.05),太极拳组研究对象的距小腿关节背屈肌力显著大于瑜伽组(P0.05)。锻炼6个月后,快走组与瑜伽组研究对象的平衡能力相关指标改善明显(P0.05),而太极拳组研究对象无显著改变(P0.05);锻炼12个月后3组研究对象的平衡能力相关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太极拳组研究对象的改善程度优于快走组及瑜伽组(P0.05)。结论长期坚持太极拳、快走或瑜伽锻炼均可改善绝经期后妇女的下肢运动能力,但长期太极拳锻炼对改善绝经期后妇女下肢运动能力的益处更大。
【作者单位】: 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
【关键词】: 太极拳 绝经后 下肢肌力 骨密度 平衡能力 步行 瑜伽
【分类号】:R87
【正文快照】: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肌力的衰减及本体感觉能力的降低,会导致其平衡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其行走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是老年人摔倒发生的危险因素〔1〕。尤其是对于绝经期后老年女性患者,由于其雌激素水平显著降低、骨含量减少以及骨微细结构改变,较同龄男性更易发生骨质疏松〔2,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本领;太极拳锻炼对年轻飞行员脂质代谢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02年04期
2 杜林英;太极拳健身效应的基础与实践[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21期
3 刘崇;闫芬;李颖;杜洁;赵焕彬;;太极拳、健步走对改善女性老年人静态平衡功能效果的对比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年05期
4 瞿治平;秦震;范振华;许胜文;;练习太极拳老年人的脑电图研究(太极拳研究之三)[J];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1965年01期
5 钱剑安,龚兰生,杨琪,蒋健,叶季平,陶清,徐也鲁,郑硕民,张曦明,张颉,范达浩,周福海;太极拳锻炼对心脏病患者的作用[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86年04期
6 许胜文,王文健,沈自尹;太极拳对内分泌影响的研究(一)[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6年03期
7 章江洲,许豪文;太极拳锻炼青年人抗氧化酶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8 张华国;太极拳之动静开合[J];养生月刊;2005年03期
9 蓝晟;;太极游艺:太极思维协调身心——太极拳基础训练系列讲座(7)[J];中华养生保健;2007年07期
10 蓝晟;;练太极拳的效益及实现途径——太极拳基础训练系列讲座(12)[J];中华养生保健;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曦娟;;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和饮食调整对中老年人体成分的影响[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周之华;杨军;候曼;唐东辉;武英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之研究——太极拳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3 陆颖;李青;李洁;;国外太极拳临床研究现状与思考[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静;姜丽萍;王国谱;;太极拳意念引导的内涵[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5 王晓军;陈剑云;李艳君;宗维洁;朱宏;;对太极拳抗衰老作用机理的初步探讨[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6 吕晓标;张楠楠;倪伟;毛伟琴;;长期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认知能力影响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7 金挺剑;邱纪方;;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控制和抗跌倒能力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金挺剑;邱纪方;;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控制和抗跌倒能力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选编[C];2007年
9 丁瑞;刘卉;;简化24式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A];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林甲换;张四清;;论太极拳文化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基础[A];第十八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颖;常练太极拳老人腿脚健[N];健康报;2004年
2 中国武术协会主席 李杰;太极拳将成为健身时尚[N];人民日报;2001年
3 戴青山;太极拳健身奥秘[N];大众卫生报;2008年
4 北京中医协会提供;癌症患者可多练太极拳[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曹玉祥;练太极拳强健心肺功能[N];医药养生保健报;2011年
6 徐乃辉;太极拳:和谐高效的身心整体运动[N];中国妇女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蒋亚明;学者名家话太极[N];中国体育报;2011年
8 李殿文;习练太极功夫 扬传统文化[N];伊春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段佳;研究发现太极拳锻炼可改变大脑功能活动[N];科技日报;2014年
10 柳昌林 胡辛;太极拳可防治心血管疾病[N];中国医药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玉冰;太极拳本体论[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2 黄灵燕;太极拳干预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康复效果及步态生物力学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3 杨慧馨;中老年人太极拳健身运动处方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4 梁栋荣;太极拳锻炼对怀孕妇女身心影响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5 王贵双;针刺结合太极拳对失眠的干预作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阮哲;简化24式太极拳练习中肌肉、呼吸与植物性神经变化规律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7 黄豪;太极拳“五功六法”应用于早期帕金森病辅助治疗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赵影;太极拳健身效果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华帅;太极拳的文化解读[D];苏州大学;2009年
2 张国富;内蒙古城镇居民太极拳健身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3 王琳;大学生太极拳锻炼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4 崔黎明;太极拳之太极哲理阐微[D];河南大学;2010年
5 杨安兵;将各派太极拳统一的可行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6 许之星;太极拳的多元发展策略[D];西南大学;2011年
7 周希文;论道家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国平;太极拳锻炼对社区中老年人身心健康及超越老化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1年
9 张翠;论太极拳与全民健身活动[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刘志兰;甘肃省城镇居民太极拳健身行为的社会学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914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891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