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梗死与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7 20:15
本文关键词:后循环梗死与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脑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研究目的探讨后循环梗死患者MRI所示的病变分布与CT血管造影(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表现之间的联系。 研究方法纳入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依据患者MRI检查结果将梗死灶分为近段梗死,中段梗死,远段梗死3组,所有患者均行头颈部CTA检查,分析后循环梗死灶分布与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部位之间的联系。 研究结果共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203例,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常见的症状为单侧肢体无力(77例,34.53%)、头晕(129例,35.92%)、构音障碍(31例,15.27%)、恶心和呕吐(61例,30.05%)、头痛(79例,38.92%)、步态异常(50例,24.63%)、眼球震颤(34例,15.75%)和共济失调(21例,10.34%)。近段梗死35例(17.24%)包括:延髓梗死28例(13.79%),小脑后下部梗死7例(3.45%);中段梗死95例(46.79%)包括:脑桥梗死80例(39.4%),小脑前下梗死15例(7.39%);远段梗死73例(35.96%)包括:中脑梗死6例(2.96%),小脑上梗死16例(7.88%),丘脑梗死34例(16.75%),枕叶梗死10例(4.39%),颞叶梗死7例(3.44%)。椎动脉颅外段病变以远端梗死组最多见,达53.42%,显著性高于近端梗死组的22.86%(P=0.003)和中段更梗死组的33.68%(P=0.010)椎动脉颅内段病变以近段梗死组最多见,达57.14%,其次为中段梗死(41.05%),显著性均高于远端梗死组的15.07%(P均=0.000)基底动脉病变以中段梗死组最多见,达20.00%,显著性高于近端梗死组的4.11%(P=0.002)大脑后动脉病变以远端梗死组最多见,达27.40%,显著性高于近端梗死组的5.71%(P=0.009)和中段梗死组的5.26%(P=0.000)。 研究结论后循环梗死患者颅脑MRI所示的病变分布与椎-基底动脉系统CTA显示的血管病变范围有着一定的联系,近、中段梗死时,存在椎动脉颅内段病变的可能大;而远端梗死时,椎动脉颅外段和大脑后动脉病变的可能大。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脑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3.3;R445.2;R816.1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引言6-8
- 第一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8-11
- 1.1 研究对象8
- 1.2 仪器与试剂8
- 1.2.1 主要仪器8
- 1.2.2 主要试剂8
- 1.3 实验方法8-10
- 1.3.1 临床资料收集8-9
- 1.3.2 影像学检查9
- 1.3.3 病变血管分段9-10
- 1.4 统计学分析10-11
- 第二章 研究结果11-18
- 2.1 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比较11-12
- 2.1.1 纳入研究的病例数11
- 2.1.2 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和危险因素11
- 2.1.3 后循环梗死的临床资料11-12
- 2.2 后循环梗死患者的梗死灶分布和CT血管造影结果12
- 2.2.1 后循环梗死患者的梗死灶分布结果12
- 2.2.2 后循环梗死患者的CT造影结果12
- 2.3 后循环梗死患者脑梗死与CT血管造影相关性分析12-13
- 附图13-15
- 附表15-18
- 第三章 讨论18-22
- 1、后循环梗死以其症状和体征18
- 2、后循环梗死的分布和病变血管18-19
- 3、后循环梗死及其危险因素19-20
- 4、后循环梗死及其预防20-22
- 结论22-23
- 参考文献23-26
- 综述 后循环梗死的研究进展26-40
- 1. PCI的概念与解剖26-27
- 2. PCI的发病机制27
- 2.1 动脉粥样硬化27-29
- 2.2 栓塞27-28
- 2.3 穿支小动脉病变28
- 2.4 动脉夹层28
- 2.5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28
- 2.6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征(vertebrobasi Iar dol i-choectasis,VBD)28-29
- 2.7 后循环血管变异29
- 3. 危险因素29-31
- 3.1 后循环梗死与糖尿病29-30
- 3.2 后循环梗死与偏头痛30
- 3.3 后循环梗死与椎-基底动脉发育不良30-31
- 4. PCI的临床特征和诊断31-32
- 4.1 PCI的临床特征31
- 4.2 PCI的临床诊断31-32
- 5. PCI治疗和预后32-34
- 5.1 溶栓治疗32-33
- 5.2 药物治疗33
- 5.3 血管内治疗33-34
- 5.4 手术治疗34
- 6. PCI的预后34
- 7. PCI预防34-35
- 7.1 一级预防34-35
- 7.2 二级预防35
- 8. 展望35-36
- 参考文献36-40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40-41
- 致谢41-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子明;张素珍;刘兴健;陈艾婷;冀飞;杨伟炎;韩东一;;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与偏头痛性眩晕的鉴别诊断[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年16期
2 冀瑞俊;贾建平;许燕;马欣;武剑;宿英英;许二赫;楚长彪;李慎茂;朱凤水;高艳;孙菲;宋e,
本文编号:931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93169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