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功能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CT功能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能谱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孤立性肺结节 鉴别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谱成像 灌注成像 孤立性肺结节
【摘要】:第一部分CT能谱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目的:孤立性肺结节(SPN)检出率高,其良恶性鉴别诊断困难,术前准确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目的为评估CT能谱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进一步应用该技术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收集114例(本院及13家分中心医院)接受宝石CT能谱成像两期增强扫描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且未经治疗,其中恶性组63例,炎症组32例,结核组19例,测量并计算动脉、静脉期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40~80 ke V),比较各参数之间的差异,得出不同参数鉴别诊断SPN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鉴别诊断阈值。结果:3组SPN两期IC、NIC、能谱曲线斜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0.05),其中恶性组两期IC、NIC、能谱曲线斜率最高,结核组最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NIC0.31、NIC0.28、NIC0.21时鉴别诊断恶性结节与炎症结节、恶性结节与结核结节、炎症结节与结核结节的灵敏度分别为81.0%、85.7%、84.4%,特异度分别为71.9%、94.7%、84.2%。结论:CT能谱成像对SPN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静脉期NIC对于SPN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第二部分一站式能谱及灌注成像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目的:初步探讨一站式能谱及灌注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例接受一站式能谱及灌注成像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n=28)、良性组(n=19),测量并计算肺内病灶的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数值及动脉期、静脉期的碘浓度(IC)、标准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40~100ke V)。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两组各参数间的差异;得出不同参数鉴别诊断SPN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鉴别诊断阈值。结果:恶性结节的灌注参数BF、BV、PS值高于良性结节,有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结节MTT与良性结节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恶性结节动、静脉期IC、NIC、能谱曲线斜率均高于良性结节,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鉴别良、恶性结节时,灌注参数BV、PS,能谱参数静脉期NIC的ROC曲线下面积较大,分别为0.712、0.718、0.934。将BV6.16ml/100g,PS19.13ml/(min·100g),静脉期NIC0.18作为诊断良恶性阈值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8.6%、73.7%,75.0%、72.2%,92.9%、80.5%。联合BV、静脉期NIC阈值鉴别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为100%、84.2%。结论:一站式能谱及灌注成像技术,能够实现能谱成像条件下的灌注成像,可提供更多参数;CT能谱成像及灌注成像在鉴别诊断SPN中均具有一定价值,联合应用两种成像技术,可以提高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关键词】:能谱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孤立性肺结节 鉴别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谱成像 灌注成像 孤立性肺结节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63;R816.4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2
- 中英文缩略词12-13
- 前言13-16
- 第一部分 CT能谱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6-33
- 引言16
- 材料与方法16-18
- 结果18-22
- 讨论22-26
- 小结26
- 参考文献26-28
- 附图28-33
- 第二部分 一站式能谱及灌注成像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33-47
- 引言33
- 材料与方法33-36
- 结果36-38
- 讨论38-41
- 小结41
- 参考文献41-43
- 附图43-47
- 结论47-48
- 综述 CT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研究进展48-63
- 参考文献59-63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63-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长红;动态增强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J];中原医刊;2004年22期
2 刘玉洪;孙磊;王明钊;沈毅;谢东;;孤立性肺结节106例诊治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37期
3 樊涛;潘历波;王莉君;赵学武;;多层螺旋CT引导下穿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07年04期
4 鲁勇国;万志愉;;孤立性肺结节153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01期
5 李广斌;马海涛;赵军;倪斌;李畅;;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与外科治疗分析[J];海南医学;2010年21期
6 李麦福;;孤立性肺结节病变的多层螺旋CT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04期
7 刘永;陆武;宋长祥;经丰琴;;孤立性肺结节~(18)F-FDG SPECT显像的半定量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年03期
8 李晶;;胸部CT图像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快速分类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年07期
9 邓守共;;孤立性肺结节的多层螺旋CT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20期
10 卢强;;孤立性肺结节48例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利平;常超;徐树明;;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扫描方法研究[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彩云;;孤立性肺结节的螺旋CT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3 李慎江;肖湘生;刘士远;李理;张沉石;;64排螺旋CT评价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附9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4 李剑明;辛军;于树鹏;;~(18)F-FDG PET/C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5 沈巨信;;孤立性肺结节[A];2012年第三十四届浙江省呼吸系病学术年会暨华东地区第13届中青年呼吸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佘晖;方振剑;董芳;黄明朝;叶嘉;赖国祥;;年龄与孤立性肺结节病理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高剑波;肖慧娟;郭华;周志刚;张永高;;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研究[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肖慧娟;高剑波;郭华;周志刚;岳松伟;张永高;;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自力;;孤立性肺结节与血管关系的多层螺旋CT与病理对照研究[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佩玲;黎庶;王强;;动态增强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放射科博士 王亚蓉 殷茜 整理 朱立明;CT三联诊断有优势[N];健康报;2010年
2 ;多层螺旋CT与病理对照研究孤立性肺结节与支气管的关系[N];中国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健;动态增强CT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2 张满;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的建立[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3 蒋南川;孤立性肺结节的多层螺旋CT后处理及动态增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张志刚;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诊断[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5 杨安荣;孤立性肺结节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6 关建中;64层CT在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7 杨玉海;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综合性影像诊断的ROC分析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谭业颖;~(18)F-FLT PET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9 杨春山;孤立性肺结节MR动态增强、血管生成及MR波谱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10 邢宁;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斌强;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多因素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2 柴彦军;能谱CT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孙凯;能谱CT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4 杨娟;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判别数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5 沈一梦;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及淋巴结转移的不良因素[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6 周翔飞;孤立性肺结节的三维可视及特征提取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7 马瑞良;基于PET-CT的孤立性肺结节诊断模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8 纪国华;基于PET-CT的孤立性肺结节分割及分类方法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9 马言博;基于PET/CT的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分类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10 杨建峰;基于混合成像的孤立性肺结节的检测[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48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948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