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不同扫描方向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不同扫描方向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头颈部血管病变
【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方向对图像质量影响,提高头颈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成功率以及重建血管的图像质量,增加病灶检出率。方法选择需要进行头颈部动脉造影的6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减影法由头侧往足侧扫描,对照组采用减影法由足侧往头侧扫描。原始数据采用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及多平面重组技术进行后处理,观察各部位血管CT值及血管显像质量,对比2组患者头颈部动脉血管显像质量,并采用3级评分法评估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双侧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起始部、头臂干血管显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同等造影剂和辐射剂量下,通过从头侧往足侧静脉团注造影剂扫描,可取得较好血管显像质量,还能得到更多显像质量较好的血管信息,有利于及早发现相关部位的病变。
【作者单位】: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放射科;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头颈部血管病变
【基金】: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重点专科建设资助项目(20160126)
【分类号】:R816.1
【正文快照】: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具有比较高的密度分辨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相比,CTA具有无创性及安全系数高等优点,且其对颈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可以与DSA相媲美[1]。头颈部血管的影像学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扫描一般从足侧往头侧扫描,而笔者发现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控制[J];医疗卫生装备;2010年04期
2 王倩;冯世超;赵心明;胡满仓;马霄虹;郭宁;周纯武;;确定成人腹部CT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测量的最佳层面区域的比较性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年06期
3 郭晋纲,赵铭,张红雨,田保国;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操作对图像质量的影响[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2年05期
4 杜玉秀;张伟;康少峰;;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控制[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倪启义;;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图像质量分析[J];现代医学;2008年04期
6 刘晓东;龚建平;朱江涛;王建玲;;成人腹部CT图像质量与体型参数相关性的探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年01期
7 徐明;张景云;于新设;;数字X线摄影在儿科检查中图像质量和曝光量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年06期
8 王倩;綦维维;冯世超;赵心明;马霄虹;武靖;周纯武;洪楠;;个体化因素与成人腹部CT客观图像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年03期
9 朱乐;刘永华;雷子乔;田志梁;;IRIS算法对儿童头颅CT图像质量的影响[J];放射学实践;2012年09期
10 贺剑;张华;曹小宏;喻东平;罗小平;;心电编辑在提高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中的价值[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德利;;儿童CT检查的质量控制探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卫东;钟伟清;;影响DSA图像质量因素的临床应用探讨[A];庆祝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建所30周年学术论文专刊[C];2005年
3 吕发金;张丽娟;谢惠;蒋孝先;;同步与非同步扫描对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赵永为;刘建新;;冠脉CTA同层动态追踪触发技术中不同阈值对图像影响的讨论[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高凯;;X线射束“硬化”对表面剂量和图像质量影响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6 李建伟;刘鸿明;;16层螺旋CT螺距对图像质量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陈家飞;周代全;黎川;程良骏;;直接数字X线图像质量管理与X线剂量[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韩磊;吕滨;白桦;王宏宇;吴言伶;;双源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多种影响因素分析[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潘杨;金晓霞;高雄伟;;关于改善CT图像质量探讨[A];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10 金德泉;;CR图像质量管理[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君禄;迭代重建技术在肝脏CT平扫中的应用及最佳剂量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姚飞荣;迭代算法改善不同BMI患者双源CT腹部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3 刘岩;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D];延边大学;2016年
4 梁子威;仿真人体模型PET/CT辐射剂量与CT图像质量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5 刘莹;双源CT低kV扫描技术在肝脏增强中的应用研究[D];北华大学;2015年
6 王凤;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在上腹部不同扫描时期的应用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5年
7 刘晓东;成人患者体型参数和腹部CT图像质量的关系以及个体化剂量调节的初步前瞻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刘光震;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640CT成像的探讨[D];青岛大学;2015年
9 Bhoj Raj Sharma;混合迭代重建算法提高图像质量与降低辐射剂量在256排螺旋CT中头颈部CTA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4年
10 浦仁旺;自适应统计迭代在低剂量CT中的应用价值[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673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967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