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空间站驻留后航天员返回地面时着陆冲击耐力分析
本文关键词:长期空间站驻留后航天员返回地面时着陆冲击耐力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航天飞行 空间站 载人飞船 着陆冲击 人体耐力
【摘要】:在长期空间站驻留期间,人体生理机能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机体最终会适应这种失重环境。但是流体静压消失使机体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并且心血管系统处于一种低动力状态,重力消失导致的骨丢失和肌肉萎缩将持续进行。在航天任务结束后返回地面的过程中,航天员会再次受到着陆冲击过载的作用,此时机体尚未完成对重力的再适应过程,因此其耐受性会比航天飞行前有所降低。但到目前为止,其降低的程度还不完全清楚。本文在总结飞船着陆冲击特点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人体着陆冲击耐力及其影响因素,以及长期空间站驻留机体的变化对着陆冲击耐力的影响,并借鉴NASA3001标准,分析了长期空间站驻留后航天员着陆冲击耐力下降的程度。
【作者单位】: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关键词】: 航天飞行 空间站 载人飞船 着陆冲击 人体耐力
【基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基金资助
【分类号】:R852
【正文快照】: 地球表面所有生命现象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始终在重力影响条件下进行。重力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演化,以及个体发育过程中体内各种机能结构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人类的骨骼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前庭系统等均是在地心引力条件下不断发展进化形成的,是机体对重力适应的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沈祖炜;;返回舱和着陆系统设计的新理念[J];航天返回与遥感;2005年03期
2 高滨;;国外载人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进展[J];航天返回与遥感;2009年02期
3 成自龙,韩延方,曾文艺,王玉兰,范景连,姜俊成;人体坐姿着陆冲击(+Gz)耐限区间的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戈嗣诚,黄礼耀;直升机抗坠毁座椅用智能气囊缓冲器初步研究[J];洪都科技;2002年03期
2 张小苗;曹勇;于起峰;;基于双目视觉的返回舱着陆横向速度测量[J];航天返回与遥感;2007年03期
3 谢燕;李道奎;雷勇军;;水平弹性支撑缓冲座椅的动力学分析[J];航天返回与遥感;2009年01期
4 戈嗣诚;;智能气囊缓冲器在航天器回收着陆中的应用探讨[J];航天返回与遥感;2009年04期
5 丁春全;李保刚;马登武;;武装直升机抗坠毁救生技术[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肖艳华;祝郁;吴萍;阚广悍;白延强;于晓东;马红磊;;性别差异对飞船返回加速度损伤影响的研究进展[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年03期
7 吴明磊,李宝辉;弹射和开伞过载测量中的频率分析[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0年02期
8 刘炳坤,王宪民,王玉兰,姜世忠;不同体位着陆冲击时人体的动态响应[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1年02期
9 国耀宇,谈诚,刘炳坤,姜世忠;着陆冲击对人体影响及医学评价问题评述[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2年06期
10 赵波;黄飞;程晓丽;;返回器稀薄区气动特性工程计算方法的应用研究[J];航天返回与遥感;201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谢燕;飞船返回舱着陆冲击缓冲座椅系统改进设计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王海涛;大型降落伞抽打现象及运动稳定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汪岸柳;月球着陆器软着陆动力学与半主动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曾文艺,刘来福,,成自龙;坐姿冲击状态下猕猴及人体响应值的耐限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2 王玉兰,成自龙,王连贵,韩延方,王玉清,王强;着陆冲击生物效应及动态反应特点的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0年01期
3 王玉兰;飞船着陆冲击人体耐力分析[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6年01期
4 陈立新;王汝敏;宋家乐;陈伟伟;景晨丽;;聚合物制备工程陶瓷的研究概况[J];陶瓷学报;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玉兰;人体坐姿冲击耐力分析[J];国际航空;1995年02期
2 ;[J];;年期
本文编号:9967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996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