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睡眠剥夺影响大脑认知功能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0 16:07

  本文关键词:睡眠剥夺影响大脑认知功能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睡眠剥夺 功能磁共振成像 情绪 杏仁核 突显网络 风险决策 自发功能活动 功能连接密度


【摘要】:睡眠剥夺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睡眠缺失,并引起一系列生理及心理功能改变,导致多种认知能力下降的状态。随着现代高技术战争激烈性、突然性、紧张性加剧,参战军事人员时常处于睡眠剥夺状态,由此引发的脑力疲劳对于特殊技术兵种以及操纵高、精、尖武器的军事人员影响最为突出。在新军事变革时代,如何提高现代战争系统中最关键也是最脆弱的环节—操作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军事装备性能,成为了各军事大国军事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揭示睡眠剥夺影响认知功能的关键神经机制,做好军事人员脑力疲劳预测及对抗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本论文源自军队十一五、十二五课题资助,旨在通过构建实验室条件下的完全睡眠剥夺模型,深入揭示睡眠剥夺所导致的认知功能损伤特点及机制,为构建军事认知损伤的评价和防护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推动军事认知功能防护策略和认知障碍治疗措施的进展,为保障部队战斗力和提升军事作业能力发挥积极作用。研究方法实验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研究对象为51名健康志愿者,分两批进行实验。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研究睡眠剥夺影响大脑自发功能活动、大尺度功能网络交互、静息态情绪功能网络及风险决策相关神经回路的特征模式。研究结果1、睡眠剥夺对大脑自发功能活动的影响分别研究了功能连接密度、局部一致性及分数低频振幅这三个能够反映大脑自发功能活动的fMRI指标在睡眠剥夺前后的变化模式,并分析了不同指标间变化模式的关联性以及与个体警觉程度的关系。我们发现:(1)睡眠剥夺条件下功能连接密度、局部一致性以及分数低频振幅显著下降的脑区主要包括背外侧前额叶、内侧前额叶、后扣带回、楔前叶及顶下小叶;(2)睡眠剥夺条件下功能连接密度、局部一致性及分数低频振幅显著上升的区域主要包括中央后回、颞叶、丘脑及枕叶;(3)功能连接密度、局部一致性及分数低频振幅在睡眠剥夺前后的变化程度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4)后扣带回区域局部功能连接密度值的变化与个体心理运动警觉度任务中反应时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睡眠剥夺后大脑负责感知觉信息整合加工的脑区自发功能活动显著增强,而负责高级认知加工的脑区自发功能活动显著减弱。2、睡眠剥夺对大尺度脑功能网络交互的影响基于三网络模型研究了睡眠剥夺对静息状态下大脑默认网络(defaultmodenetwork,dmn)、执行控制网络(executivecontrolnetwork,ecn)和突显网络(saliencenetwork,sn)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首先利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得到大脑的上述三个功能网络,然后利用双重回归分析计算出不同网络之间的耦合强度。通过比较睡眠剥夺前后sn与ecn、dmn之间耦合强度的变化,我们发现:(1)在睡眠剥夺条件下sn与dmn的耦合强度显著升高;(2)sn-dmn的耦合强度跟个体困倦程度以及工作记忆任务的反应时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跟工作记忆任务的单位时间正确率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sn-dmn的耦合强度可以作为评估困倦程度的潜在神经影像学指标。3、睡眠剥夺对大脑情绪功能的影响采用基于种子点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方法研究了睡眠剥夺对大脑情绪功能网络的影响。杏仁核是大脑中负责情绪加工的主要脑区,由于杏仁核不同亚区的功能存在差异,我们将杏仁核分为了三个部分,分别是中央内侧核、基底外侧核和浅表核,然后分别将三个亚区作为种子点进行功能连接分析。我们发现:(1)睡眠剥夺对杏仁核三个亚区的全脑功能连接具有不同的特征影响模式;(2)浅表核与内侧前额叶之间的连接强度与个体的心境水平具有显著关联;(3)杏仁核三个亚区与负责执行控制功能的主要脑区之间功能连接的减弱以及与默认网络主要脑区之间功能连接的增强可能是睡眠剥夺条件下情绪调节能力减弱的主要原因。4、睡眠剥夺对大脑风险决策倾向的影响利用模拟气球冒险任务结合功能磁共振扫描研究了睡眠剥夺对大脑风险决策倾向的影响。我们首先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睡眠剥夺对风险决策过程中与风险水平大小、奖赏及损失相关的大脑激活的影响模式。然后利用心理物理交互分析方法研究了风险决策过程中,后扣带回全脑功能连接模式与冒险倾向的关系。结果发现在睡眠剥夺条件下:(1)左侧额下回跟风险大小相关的激活显著升高,并且左侧额下回激活程度的变化跟个体冒险倾向的变化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丘脑和纹状体跟奖赏相关的激活显著上升;(3)右侧颞中回跟损失或遗憾相关的激活存在显著下降;(4)后扣带回与腹内侧前额叶的功能连接变化与冒险倾向的变化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5)左侧额下回的活动对后扣带回-腹内侧前额叶连接强度与冒险倾向之间的相关关系具有中介作用。本研究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从大脑能量分配和大尺度脑网络交互的角度揭示了睡眠剥夺后大脑自发功能活动的变化模式,为睡眠剥夺的认知资源分配假说提供了新的影像学依据,并进一步发现了睡眠剥夺影响大脑情绪功能的特征脑网络模式,首次揭示了左侧额下回在睡眠剥夺影响风险决策倾向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对我们深入理解睡眠剥夺影响大脑认知功能的神经机制,开发有效的睡眠剥夺对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睡眠剥夺 功能磁共振成像 情绪 杏仁核 突显网络 风险决策 自发功能活动 功能连接密度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82
【目录】:
  • 缩略词表9-11
  • 摘要11-14
  • Abstract14-17
  • 第一章 绪论17-27
  •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7
  • 1.2 睡眠-觉醒周期调节与睡眠剥夺17-18
  • 1.3 睡眠剥夺对认知功能的影响18-21
  • 1.3.1 警觉与注意18-19
  • 1.3.2 知觉感知19-20
  • 1.3.3 学习与记忆20
  • 1.3.4 情绪20-21
  • 1.3.5 决策与判断21
  • 1.4 睡眠剥夺影响认知功能的MRI研究进展21-24
  • 1.4.1 功能磁共振成像21-23
  • 1.4.2 研究进展23-24
  • 1.5 论文的主要贡献和组织结构24-27
  • 第二章 睡眠剥夺对大脑自发功能活动的影响27-41
  • 2.1 引言27-28
  • 2.2 材料与方法28-33
  • 2.2.1 研究对象28-29
  • 2.2.2 研究方法29-33
  • 2.3 结果33-38
  • 2.3.1 行为学结果33-34
  • 2.3.2 不同状态下功能连接密度分布34-35
  • 2.3.3 不同状态下功能连接密度分布差异35
  • 2.3.4 不同状态下fALFF值的差异35
  • 2.3.5 不同状态下ReHo值的差异35-36
  • 2.3.6 相关性分析36-38
  • 2.3.7 功能连接密度与警觉度的关系38
  • 2.4 讨论38-40
  • 2.5 小结40-41
  • 第三章 睡眠剥夺对大尺度脑功能网络交互的影响41-55
  • 3.1 引言41-42
  • 3.2 材料与方法42-46
  • 3.2.1 研究对象42-43
  • 3.2.2 研究方法43-46
  • 3.3 结果46-50
  • 3.3.1 行为学结果46-47
  • 3.3.2 功能网络提取47-48
  • 3.3.3 网络间连接强度变化48-49
  • 3.3.4 网络间连接强度与行为学数据相关性49-50
  • 3.4 讨论50-53
  • 3.5 小结53-55
  • 第四章 睡眠剥夺对大脑情绪功能的影响55-73
  • 4.1 引言55-56
  • 4.2 材料与方法56-58
  • 4.2.1 研究对象56
  • 4.2.2 研究方法56-58
  • 4.3 结果58-71
  • 4.3.1 行为学结果58
  • 4.3.2 杏仁核静息态功能连接模式58-67
  • 4.3.3 睡眠剥夺对杏仁核功能连接模式的影响67-70
  • 4.3.4 功能连接强度与POMS得分相关性分析70-71
  • 4.4 讨论71-72
  • 4.5 小结72-73
  • 第五章 睡眠剥夺对大脑风险决策倾向的影响73-87
  • 5.1 引言73-74
  • 5.2 材料与方法74-78
  • 5.2.1 研究对象74
  • 5.2.2 研究方法74-78
  • 5.3 结果78-83
  • 5.3.1 行为学结果78-79
  • 5.3.2 一般线性模型分析79-82
  • 5.3.3 心理物理交互分析82-83
  • 5.4 讨论83-86
  • 5.5 小结86-87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87-89
  • 6.1 论文工作总结87-88
  • 6.2 未来工作展望88-89
  • 参考文献89-107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107-108
  • 参与的科研项目108-109
  • 致谢10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军,马文龙;睡眠剥夺的对策[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李求实,王升旭;REM睡眠剥夺后大鼠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3 刘谦,侯晓华;睡眠剥夺对机体影响的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2005年10期

4 付兆君;马瑞山;;睡眠剥夺对飞行工作能力的影响[J];航空军医;2005年02期

5 刘海弘,彭康,许文学;睡眠剥夺的机制及中药对抗的研究述略[J];中医药学刊;2005年02期

6 宋国萍;苗丹民;皇甫恩;张侃;;睡眠剥夺对词汇背景记忆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04期

7 唐晋;谢鹏;;睡眠剥夺在神经科学的研究现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S1期

8 彭华;贺斌;赵忠新;赵明霞;李雁鹏;夏斌;黄流清;;睡眠剥夺对健康人注意力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9年02期

9 陈晓翠;沙志晶;;睡眠剥夺对飞行员的影响及预防[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9年11期

10 田艳丽;姚冬芳;;高原与平原对28小时睡眠剥夺认知能力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金彩;林子江;刘文;蒋索;;睡眠剥夺对人的不同范畴记忆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暨“‘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林子江;何金彩;蒋索;;睡眠剥夺对人的不同范畴记忆的影响[A];2007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张宜静;刘学勇;吴斌;;睡眠剥夺复合情境对模拟航天应急操作绩效的影响[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4 宋国萍;苗丹民;皇甫恩;陈足怀;冯学文;;睡眠剥夺对大鼠学习和行为的影响[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5 杨素荣;孙慧;姚明辉;;连续睡眠剥夺对未成年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机制[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09年

6 常大川;赵忠新;包旭芳;郑良成;张鹏;;30小时全睡眠剥夺后不同时长恢复性小睡对青年男性睡眠惯性的影响[A];第三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7 赵正卿;向正华;赵忠新;;不同时程REM睡眠剥夺对大鼠下丘脑神经肽S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李训军;蒋晓江;严家川;张涛;钟代曲;;48小时睡眠剥夺对战士心理状态及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影响[A];第四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9 李砚锋;詹皓;辛益妹;唐桂香;韦四煌;;48h睡眠剥夺对正常男性青年单、双重任务操作能力的影响[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应用生理学委员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朱红莲;张静芳;张群芳;赵忠新;;REM睡眠剥夺与恢复睡眠及药物干预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nNOS免疫阳性细胞表达数目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睡眠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长云;睡眠剥夺影响人体免疫功能[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2 宋国萍 苗丹民;睡眠缺失对医生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宋国萍 苗丹民;关注医生睡眠[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金振蓉;睡得少睡得晚的危害不容忽视[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晶;睡眠剥夺对大鼠心脏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2 李贵海;固本培元、养心安神法对慢性睡眠剥夺大鼠模型作用机制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雷煜;睡眠剥夺影响大脑认知功能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4 彭华;REM睡眠剥夺对大鼠空间记忆的影响机制及莫达非尼的干预[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5 李振;GABA能药物干预对REM睡眠剥夺大鼠认知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6 樊双义;连续作业与睡眠剥夺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7 叶恩茂;睡眠剥夺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8 王贵平;REM睡眠剥夺对大鼠空间记忆、海马CaN的影响及FK506的干预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9 李宁;睡眠剥夺对大脑认知能力及脑电特征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窦伟;睡眠剥夺对大鼠不同脑区PrP~C表达的影响及PrP~C在睡眠剥夺诱导的认知损害中可能的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建欧;REM睡眠剥夺对大鼠脑内热休克蛋白70和神经元骨架蛋白表达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2 赵会利;睡眠剥夺后海马蛋白质组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周瑾;睡眠剥夺大鼠海马蛋白质组学研究及维生素C对其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姚朝宗;睡眠剥夺对大鼠不同脑区5羟色胺1A受体、多巴胺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D];新乡医学院;2015年

5 郭兴道;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睡眠剥夺大鼠血清的初步研究[D];河北北方学院;2015年

6 呙霞;睡眠剥夺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宁心安神法的干预作用[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欧阳靖良;睡眠剥夺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8 彭燕;孕期睡眠剥夺对子代情感和认知功能影响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9 袁蓉;活血安神法“双心”同调对睡眠剥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赵典;慢性睡眠剥夺对小鼠认知功能与β样淀粉蛋白及代谢相关分子表达影响[D];遵义医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10072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0072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8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