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飞行过载时操纵杆位置对飞行员操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机动飞行过载时操纵杆位置对飞行员操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飞行员 机动飞行 操纵杆位置 操控工效 有限元 生物力学
【摘要】: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操纵杆位置对于机动飞行时操控工效的影响。方法建立完整的人-椅系统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包括多体动力学假人、弹射座椅、约束系统以及惯性锁强制机构。对模型施加不同方向的加速度载荷,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对比研究不同位置的操纵杆以及不同大小的椅背角对飞行员操控工效的影响。结果相比于中央操纵杆加17°椅背角,侧位操纵杆加30°椅背角能使得飞行员在加速度场中产生较小的躯干位移以及较小的手部惯性力。结论在机动飞行过程中,侧位操纵杆和较小的椅背角均有利于飞行员获得较好的操控工效,从而减小安全隐患。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力学与力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
【关键词】: 飞行员 机动飞行 操纵杆位置 操控工效 有限元 生物力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120101001,11202017)
【分类号】:R857.13
【正文快照】: 随着飞行器操纵杆中的电传和光传操纵系统的出现和发展,侧位操纵杆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于传统的中央位置,操纵杆设计在侧位精简了飞机控制系统结构并降低了维护成本;减小了座舱占用空间并改善了显示器的可视性;减小了操纵力从而使得操控更加轻松。尽管有减弱飞行员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善敏;姜长生;;武装直升机机动飞行的鲁棒控制研究[J];电光与控制;2010年08期
2 徐锦法,高正,牛佩翼,廖大章,彭灯明,辛宏;旋臂式模型旋翼机动飞行试验机转速控制系统研究[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1996年01期
3 杜三虎,廖少英;机动飞行姿态下含气贮箱中液体晃动仿真分析[J];上海航天;2004年01期
4 祝长生;陈拥军;;机动飞行时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的振动特性[J];航空学报;2006年05期
5 宋迎东,高德平;发动机机动飞行类综合载荷谱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02年02期
6 方振平 ,姚斌;飞机滚转机动飞行时的控制和增稳的探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7 许心钰,王威;海豚型直升机转弯机动飞行特性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8 ;美利坚航空公司实施高级机动飞行计划[J];民航经济与技术;1997年12期
9 王忠俊;;滚转机动飞行对纵横航向操纵要求[J];飞行力学;1990年01期
10 何雄,高浩;飞机大迎角机动飞行控制律研究[J];航空学报;199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富生;孟光;;机动飞行对飞行器内SFD—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2 张积亭;;计及非定常气动力的飞机机动飞行动载荷预计[A];第十一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严德;杨超;;弹性体飞机纵向机动飞行轨迹计算[A];第八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肖志祥;张宇飞;陈海昕;符松;;基于非线性模式的RANS/LES混合方法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5 吕新波;高亚奎;张宏;李红斌;;大型运输机机动载荷控制方法研究[A];第二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06年
6 温登哲;陈予恕;;机动飞行时航空发动机的双转子动力学研究综述[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7 彭良福;林云松;;机载防撞系统水平防撞模型的建模与仿真[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三分册)[C];2009年
8 岳磊;程涛;;过失速下推力矢量飞机的仿真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孙海生;姜裕标;黄勇;刘志涛;;现代战斗机非定常空气动力学及其风洞实验研究[A];非定常空气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7年
10 高立宁;龙腾;;空间机动飞行与空间机动平台实时信息处理技术[A];全国第一届嵌入式技术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孟豪;英专家验证无人机无控制面机动飞行[N];中国航空报;2010年
2 包力达;国航4天转运灾区重伤员432名[N];中国民航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刘洪宇;太空垃圾谁清扫?[N];辽宁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立静;80后武装直升机卡-50提前退役[N];中国国防报;2009年
5 海军工程大学教授、专业技术少将 王大华 向东 余刃 任鹏;应对索马里海盗 飞艇是利器[N];中国航天报;2009年
6 航医所;抗荷服 飞行员的“护身服”[N];北京日报;2009年
7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余晓葵;美航天飞机 退休“倒计时”[N];光明日报;2010年
8 李旭光 韩奕彬;无人机又出两款新花样[N];中国国防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泓;梦想照进中蒙边境小城[N];中国民航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刘洪宇;微型飞行器:像昆虫那样飞[N];辽宁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敏;机动飞行条件下带挤压油膜阻尼器转子系统的振动特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2 徐进;直升机大机动飞行中旋翼非定常空气动力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3 吴伟;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辨识与机动飞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许江涛;可重复使用助推飞行器姿态控制和控制分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黄达;飞行器大振幅运动非定常空气动力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6 万婧;无人机自主编队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刘双;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主动冷却机制与效能评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刘双;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主动冷却机制与效能评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周洪波;小型无人直升机的建模与控制器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攀;旋翼非定常自由尾迹及高置信度直升机飞行力学建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泽玉;先进歼击机超机动飞行运动建模与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2 杨永锋;机动飞行下裂纹转子的非线性特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3 刘凯;小卫星自主临近作业机动飞行制导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4 王莉;武装直升机贴地飞行控制与地形跟随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
5 王芳;机动飞行状态下的旋翼入流和响应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6 沈文厚;过失速机动飞行控制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黄智勇;超机动飞机的数学建模与运动仿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母方欣;远程轨道机动飞行器组合导航算法与仿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9 黄寿伟;某型涡喷发动机附件传动机匣的强度分析及结构改进[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10 刘维维;空中交通防撞算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194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019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