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军人心理健康的追踪研究
本文关键词: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军人心理健康的追踪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埃博拉 利比里亚 军人 心理健康 人格 追踪研究
【摘要】:研究目的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是我军首次成建制远距离海外机动执行烈性传染病防控任务。面对严峻的疫情、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医疗队员承受着巨大的生理心理压力,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既往对海外执行特殊任务军人的研究主要关注维和、护航军人,有关海外执行烈性传染病防控任务军人的心理研究较少,多是一次性横断面调查,纵向全程追踪研究较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军未来执行海外非战争军事任务将会越来越多,有可能会成为常态。探讨海外执行烈性传染病防控任务军人心理健康变化特点,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心理卫生保障的模式、内容、方法与措施,对提高执行任务军人心理健康、维护部队安全稳定,提高执行任务军人的作业绩效,探索海外远程心理卫勤保障及提升部队战斗力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以执行海外烈性传染病防控任务的军人为研究对象,对任务不同阶段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程追踪调查,探讨军人执行海外特殊任务的心理健康特点及其动态变化规律,为开展海外执行特殊任务军人心理保障提供参考。对象和方法整群抽取某部派出的赴利比里亚执行抗击埃博拉任务的150名军人为研究对象,分集结期、国内集训期、海外任务早期、海外任务后期和医学观察期5个阶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ychological Stress Self Evalution Test,PSET)、正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一般自我效能感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为测评工具,对赴利比里亚执行抗击埃博拉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应激、正负性情绪、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其动态变化规律进行探讨。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和军人急性应激反应量表(Acute Stress Response Scale for Armymen,ASRSA),对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军人的人格和海外任务早期急性应激反应特点进行测评。同时,采用自编的心理健康需求调查表,调查其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为开展海外执行特殊任务军人心理保障提供依据。结果1.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军人心理健康特点(1)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因子得分及总均分呈显著阶段差异(p0.05),集结期最高,海外任务后期最低。(2)除恐怖和偏执外,男性scl-90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呈显著阶段差异(p0.05),集结期最高,海外任务后期最低;女性强迫、抑郁和焦虑因子得分呈显著阶段差异(p0.05)。集结、集训、海外任务早期和后期,女性躯体化、焦虑因子得分及总均分显著高于男性(p0.05)。(3)“31-40岁”组和“≥41岁”组的强迫、抑郁、焦虑因子得分和总均分呈显著阶段差异(p0.05),集结期最高,海外任务后期最低。“≥41岁”组集结期焦虑因子、国内集训期抑郁因子得分显著高于“≤30岁”组(p0.05)。(4)医生和护士的强迫、抑郁和焦虑因子得分呈显著阶段差异(p0.05),集结期最高,海外任务后期最低;除人际关系敏感和精神病性外,行政后勤人员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呈显著阶段差异(p0.05)。护士躯体化、焦虑因子得分在集结期、集训期显著高于医生和行政后勤人员(p0.05)。(5)军官强迫、抑郁、焦虑因子得分和总均分呈显著阶段差异(p0.05),集结期最高,海外任务后期最低;战士的强迫、抑郁、敌对、偏执因子得分和总均分呈显著阶段差异(p0.05),集结期最高,海外任务后期最低。除医学观察期外,军官强迫和焦虑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战士(p0.05)。(6)本科生、研究生强迫、抑郁和焦虑因子得分呈显著阶段差异(p0.05),集结期最高,海外任务后期最低;专科生强迫和抑郁因子得分有显著阶段差异(p0.05),强迫因子得分集结期最高,海外任务后期最低,抑郁因子得分医学观察期最高,海外任务后期最低。除医学观察期外,本科生scl-90多数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研究生和专科生(p0.05)。2.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军人心理应激的特点(1)心理应激得分呈显著的阶段差异(p0.05),集结期最高,海外任务早期最低。(2)女性应激得分呈显著的阶段差异(p0.05),集结期最高,医学观察期最低;男性应激得分未发现各阶段统计学差异。除医学观察期外,女性应激得分显著高于男性(p0.05)。(3)“≥41岁”组应激得分呈显著的阶段差异(p0.05),集结期最高,海外任务早期最低。除海外任务早期外,“31-40岁”组和“≥41岁”组应激得分显著高于“≤30岁”组(p0.05)。(4)护士应激得分呈显著的阶段差异(p0.05),集结期最高,医学观察期最低。护士集结期、国内集训期应激得分显著高于医生和行政后勤人员(p0.05)。(5)军官应激得分呈显著的阶段差异(p0.05),集结期最高,海外任务早期最低。军官集结期、国内集训期和医学观察期的应激得分显著高于战士(p0.05)。(6)研究生和本科生应激得分呈显著的阶段差异(p0.05),在集结期最高。本科生应激得分在集结期、国内集训期和海外任务后期显著高于研究生和专科生(p0.05)。3.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军人正负性情绪特点(1)正性、负性情绪各阶段得分未发现统计学差异;各阶段正性情绪得分显著高于负性情绪得分(p0.05)。(2)女性集结期负性情绪得分显著高于男性(p0.05),国内集训期和医学观察期正性情绪得分显著低于男性(p0.05)。(3)“31-40岁”组正性情绪得分呈显著的阶段差异(p0.05),集结期最低,海外任务早期最高。除海外任务早期外,“≤30岁”组正性情绪得分显著高于“31-40”岁组(p0.05);“≤30岁”组集结、集训期负性情绪得分显著低于“31-40”岁组和“≥41岁”组(p0.05)。(4)护士集结期负性情绪得分显著高于行政后勤人员(p0.05);行政后勤人员国内集训期正性情绪得分显著高于医生和护士(p0.05)。(5)战士国内集训期正性情绪得分显著高于军官(p0.05);集结期和国内集训期负性情绪得分显著低于军官(p0.05)。(6)专科生集结期负性情绪得分显著低于研究生和本科生(p0.05),国内集训期负性情绪得分显著低于本科生(p0.05)。4.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军人自我效能感特点自我效能感得分呈显著的阶段差异(p0.05),国内集训期最高,海外任务早期最低。男性和军官自我效能感得分呈显著的阶段差异(p0.05),国内集训期最高,海外任务早期最低。5.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军人人格特点(1)精神质、神经质得分显著低于军人常模(p0.05),内外向、掩饰得分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5)。(2)男性精神质得分显著高于女性(p0.05),神经质得分显著低于女性(p0.05)。(3)“≤30岁”组内外向得分显著高于“31~40岁”组和“≥41岁”组(p0.05);“≤30岁”组神经质得分显著低于“31~40岁”组和“≥41岁”组(p0.05)。(4)医生的精神质得分显著高于护士和行政后勤人员(p0.05);护士的神经质得分显著高于行政后勤人员(p0.05)。(5)战士内外向得分显著高于军官(p0.05),神经质得分显著低于军官(p0.05)。(6)研究生精神质得分显著高于本科生(p0.05);专科生神经质得分显著低于本科生(p0.05)。6.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军人海外任务早期急性应激反应特点(1)除病理反应维度外,女性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男性(p0.05)。(2)认知改变、行为变化、生理反应和总反应指数得分有显著的军龄差异(p0.05),军龄“20年组”最高,“≤10年组”最低。(3)护士认知改变和行为变化得分显著高于医生(p0.05);护士认知改变、行为变化和总反应指数得分显著高于行政后勤人员(p0.05)。(4)军官情绪反应、行为变化得分显著高于战士(p0.05)。(5)认知改变、行为变化得分有显著的文化程度差异(p0.05),本科最高,专科和研究生较低,呈倒“v”型的发展趋势。7.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军人心理健康需求特点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工作压力、情绪、东西方文化冲突、人际交流等问题。军人最喜欢的心理健康服务方式前五位依次是放松训练、书报影视、与专业人员进行交流、听心理讲座和团体心理训练。希望开展的心理健康服务内容有情绪与压力管理、重大事件应激心理调适、心理健康分析等。希望开展的心理训练有情绪调控训练、心理承受能力训练和压力调控训练等。8.抗击埃博拉任务对军人心理的影响任务后自我认识、人际沟通、情绪管理和军事职业适应得分显著高于任务前(P0.05)。结论1.海外执行抗击埃博拉任务军人心理健康、心理应激、正负性情绪和自我效能感呈现明显的阶段和人群特点,集结期心理问题最多,女性、护士和军官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是心理保障需要重点关注的阶段和人群。2.开展心理卫生保障要充分考虑海外执行抗击传染病任务军人心理健康的阶段和人群特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差异。
【关键词】:埃博拉 利比里亚 军人 心理健康 人格 追踪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82
【目录】:
- 缩略语表7-8
- 英文摘要8-15
- 中文摘要15-20
-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20-30
-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20-2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1-27
- 1.3 既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27
- 1.4 研究假设27
- 1.5 研究思路27-30
- 第二章 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军人心理健康的研究30-80
- 2.1 研究一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追踪研究30-42
- 2.1.1 研究目的30
- 2.1.2 研究对象30-31
- 2.1.3 研究工具31
- 2.1.4 研究程序31
- 2.1.5 统计方法31-32
- 2.1.6 研究结果32-40
- 2.1.7 讨论40-42
- 2.2 研究二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军人心理应激的追踪研究42-48
- 2.2.1 研究目的42
- 2.2.2 研究对象42
- 2.2.3 研究工具42-43
- 2.2.4 研究程序43
- 2.2.5 统计方法43
- 2.2.6 研究结果43-46
- 2.2.7 讨论46-48
- 2.3 研究三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军人正负性情绪特点的追踪研究48-55
- 2.3.1 研究目的48
- 2.3.2 研究对象48
- 2.3.3 研究工具48-49
- 2.3.4 研究程序49
- 2.3.5 统计方法49
- 2.3.6 研究结果49-53
- 2.3.7 讨论53-55
- 2.4 研究四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军人自我效能感的追踪研究55-61
- 2.4.1 研究目的55
- 2.4.2 研究对象55
- 2.4.3 研究工具55
- 2.4.4 研究程序55-56
- 2.4.5 统计方法56
- 2.4.6 研究结果56-59
- 2.4.7 讨论59-61
- 2.5 研究五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军人人格特点分析61-67
- 2.5.1 研究目的61
- 2.5.2 研究对象61-62
- 2.5.3 研究工具62
- 2.5.4 研究程序62
- 2.5.5 统计方法62-63
- 2.5.6 研究结果63-65
- 2.5.7 讨论65-67
- 2.6 研究六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军人海外任务早期急性应激反应特点67-80
- 2.6.1 研究目的67
- 2.6.2 研究对象67-68
- 2.6.3 研究工具68
- 2.6.4 研究程序68-69
- 2.6.5 统计方法69
- 2.6.6 研究结果69-77
- 2.6.7 讨论77-80
- 第三章 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军人心理健康需求特点及心理干预探索研究80-96
- 3.1 研究七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军人心理健康需求特点分析80-88
- 3.1.1 研究目的80
- 3.1.2 研究对象80-81
- 3.1.3 研究工具81
- 3.1.4 研究程序81
- 3.1.5 统计方法81
- 3.1.6 研究结果81-86
- 3.1.7 讨论86-88
- 3.2 研究八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军人心理干预探讨88-96
- 3.2.1 研究目的88
- 3.2.2 研究对象88
- 3.2.3 研究工具88
- 3.2.4 研究程序88-89
- 3.2.5 统计方法89
- 3.2.6 研究结果89-92
- 3.2.7 讨论92-96
- 第四章 总讨论96-108
- 5.1 本研究的意义96
- 5.2 赴利比里亚执行抗击埃博拉军人心理健康特点分析96-97
- 5.3 赴利比里亚执行抗击埃博拉军人心理应激特点分析97-99
- 5.4 赴利比里亚执行抗击埃博拉军人正负性情绪特点分析99-100
- 5.5 赴利比里亚执行抗击埃博拉军人自我效能感特点分析100-101
- 5.6 赴利比里亚执行抗击埃博拉军人人格特点分析101-102
- 5.7 赴利比里亚执行抗击埃博拉军人海外任务早期急性应激反应特点分析102-103
- 5.8 赴利比里亚执行抗击埃博拉军人心理健康需求分析103
- 5.9 赴利比里亚执行抗击埃博拉军人心理工作模式及效果评价103-104
- 5.10 本研究的创新性104-105
- 5.11 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105-106
- 5.12 总结论106-108
- 参考文献108-116
- 文献综述 维和军人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116-123
- 参考文献120-123
- 附录123-150
- 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情况150-151
- 致谢1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瑜;杨国愉;贺英;吴宜虹;赵梦雪;刘云波;;军校研究生人格特点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22期
2 李洁;薛理;杨瑞金;吴大方;史丰庆;;维和部队官兵急性应激反应状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4年12期
3 王艳玲;张理义;郭健;林海;姚高峰;陈春霞;;心理干预对非洲维和官兵适应不良的疗效[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06期
4 周媛媛;李磊;刘霖;沈洁;;某部护航官兵健康问题及需求的调查[J];海军医学杂志;2014年02期
5 贺英;杨国愉;许爽;陆地;胡光涛;郑文红;;外训后勤部队军人心理应激特点及相关因素的路径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11期
6 罗显荣;王真真;杨璇;骆丽敏;汪粲;;军队基层官兵心理压力认知态度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年06期
7 胡光涛;冯正直;宋航;李学成;刘卉;陆地;;赴黎巴嫩维和军人心理应激及相关因素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21期
8 张理义;唐开宏;郭健;林海;陈春霞;姚高峰;;亚洲维和官兵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2年07期
9 党小荣;杨志兵;张琰;郭洁琼;朱霞;;地震救援官兵急性应激反应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10 胡勇;杨海;宋蕾;谢敬聃;朱霞;;外训官兵急性应激反应调查及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邱文清;青年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教育干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098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098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