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复温方法对体温过低兔的复温作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不同复温方法对体温过低兔的复温作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体温过低 远红外线 复温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摘要】:目的观察3种不同复温方法对海水浸泡性体温过低兔的复温效果。方法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经(21.0±0.5)℃人工模拟海水浸泡兔至肛温30℃,分别采用自然、水浴、复合碳纤维远红外线3种方法复温至肛温35℃,记录各组所用复温时间及复温以后体温下降度数。分别于浸泡前、复温前及复温3 h后静脉采血,测定血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结果水浴组和远红外线组复温时间明显快于自然组(P0.01);远红外线组复温后体温后降幅度最小(P0.01);复温3 h后远红外线组血浆SOD活性明显高于水浴组和自然组,MDA含量明显低于水浴组和自然组(P0.01)。结论复合碳纤维远红外线装置用于救治海水浸泡性体温过低兔,其复温速度快、体温后降幅度小;对机体有明显的保护性生物学效应。
【作者单位】: 海军总医院全军航海航空医学中心;
【关键词】: 体温过低 远红外线 复温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分类号】:R852.5
【正文快照】: 体温过低症是指深部温度低于35℃时的状态,体温过低使机体内各种酶活性降低或失去活性,影响重要器官的功能进而危及生命[1]。复温处理是治疗体温过低症最有效的方法,目前主要有自然复温、体表复温及体中心复温3种复温方法[2]。其中自然复温最简单,容易实施,但复温速度慢,适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龙超良,尹昭云,汪海;低氧习服对大鼠心肌总蛋白、丙二醛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4年02期
2 毕建立,江朝光,李佳春,谭燕,李功宋;海水浸泡性体温过低症的心功能和血乳酸变化[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刘文武;陶恒沂;孙学军;徐伟刚;;意外性体温过低[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4 丁江舟,,李先进;不同复温方法对兔低温复温时血清肌酸激酶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的影响[J];中华航海医学杂志;1996年01期
5 吕晓宁;李鸣皋;;远红外线生物学效应及其在组织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4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好秋;;红外线激光治疗仪对促进乳腺癌术后切口愈合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1年08期
2 朱嘉;方以群;丁江舟;孙永军;姚健;司高潮;彭志勇;廖昌波;;低水温潜水时机体中心温度的变化[J];海军医学杂志;2008年01期
3 毕建立,江朝光,李佳春,谭燕,李功宋;体外循环救治海水浸泡性体温过低症犬的实验研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李昕;周春华;;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致急性肾衰犬模型的建立[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李靖;李鸣皋;吕晓宁;孙海文;马贵喜;刘玉;蒙果;;基于复合碳纤维材料产生远红外线对体温过低症的复温作用研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丁宁炜;张红品;秦学林;汤强;姜文凯;;不同训练强度对间歇性缺氧大鼠骨骼肌NO和NOS的影响[J];体育与科学;2007年01期
7 张汝学;贾正平;李茂星;王娟;尹强;罗军德;刘红艳;;锁阳水提物Part Ⅲ对缺氧小鼠心、脑蛋白含量及病理形态的影响[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8 卢国强,郝家明,李雪宏,曾学平,乔立雄,程相文,程秀生,王磊;热带风暴中落海后船员血清细胞因子的观察[J];中华航海医学杂志;1999年04期
9 潘宁,钱令嘉,吴小红,李凤芝,张亦红;冷损伤血管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0年03期
10 王关嵩;张志远;钱桂生;;溺海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08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宁鹏;藏雪莲和牦牛胎盘抗疲劳、抗缺氧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邢良美;人工模拟不同低氧训练对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活性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房文峰;大鼠海水淹溺性肺水肿对创伤性脑水肿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4 罗军德;锁阳抗缺氧活性部位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艳杰,卢凤美,赵慧,王淑秋,张建华;中远红外线对荷瘤鼠S-180肝脏MDA、SOD和GSH-Px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1999年06期
2 何勇,李志新,崔友;中远红外线对荷瘤鼠大脑β-内啡肽、脑啡肽、强啡肽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年03期
3 季冠芳;杨子彬;;远红外线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应用[J];天津医药;2007年01期
4 杨筱明;;综合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07期
5 邵雪辉;王建国;杨跃平;戴洁;薄爱华;;红外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治疗作用的研究(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04期
6 张心龙,顾祥云,张名;双开门消毒柜臭氧层与远红外线层杀菌效果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1年04期
7 毕建立,江朝光;意外性体温过低症的治疗[J];空军总医院学报;2001年04期
8 孙诚,柳霞,黄鹤,邓京京,管晶;温热疗法对S180肿瘤模型治疗作用的实验[J];空军总医院学报;2002年03期
9 孙诚,柳霞,黄鹤,邓京京,管晶;温热疗法与化疗对小鼠S180肿瘤治疗协同效应的实验研究[J];空军总医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姜平,罗力生;远红外线对鼠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普强;徐新林;强卫;冯福平;赵亮;王朋;杜彩绒;;远红外辐射采暖在电瓷生产成形厂房中的应用[J];电瓷避雷器;2008年04期
2 区炳庆;刘富来;;中草药复方制剂对雏鸭血液和肺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3 陈丽;;住宅内低温地板采暖系统问题的分析[J];榆林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曹成有;富瑶;王文星;高菲菲;;瑞香狼毒根提取液对植物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5 祝连彩;王伯初;谭君;;银杏叶提取物与人参皂苷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6 舒强;曾庆梅;;消除压力容器因制造而产生应力的几种方法[J];贵州化工;2007年03期
7 程硕;王伟;谈明光;陈建敏;张桂林;李燕;;上海市吴淞工业区大气PM_(2.5)水溶成分的元素分析及细胞毒性研究[J];核技术;2006年03期
8 倪小虎;邹雪飞;邵碧霞;刘琳;;预知灵对小白鼠肝微粒体LPO及SOD活性的影响[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古庆恩;李信政;刘广生;;优斯特拉HCU20型变温水箱故障1例[J];医疗卫生装备;2006年04期
10 王玉;李华凤;杨沛;蒲劲松;刘彦娜;邓文骞;左天香;;缺氧预处理对模拟失重大鼠比目鱼肌萎缩的预防[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丹;张艳华;陈少杰;唐兰兰;黎关龙;王园园;王淑君;石璐;贾旭广;王万铁;;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p38MAPK表达的影响[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受体、肿瘤和免疫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李丹;张艳华;陈少杰;唐兰兰;黎关龙;王园园;王淑君;石璐;贾旭广;王万铁;;银杏达莫注射液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的JNK通路表达的影响[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受体、肿瘤和免疫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张艳华;李丹;陈少杰;唐兰兰;黎关龙;王园园;王淑君;石璐;贾旭广;王万铁;;P38MAPK、JNK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的表达[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受体、肿瘤和免疫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张晓娟;罗宇芬;杨敏;;蝙蝠葛酚性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广东省药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建国;步文磊;来伟旗;刘冬英;梅松;刘臻;孙丽华;江月仙;傅颖;王茵;;桑叶多糖降血糖及其作用机理的探讨[A];膳食变迁对民众健康的影响:挑战与应对——第二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6 洪莉;吴江;蔡威;;胃肠外营养相关肝损害机制实验研究[A];膳食变迁对民众健康的影响:挑战与应对——第二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7 姜菁静;陈敏;陈艳秋;唐倩如;孙玮;陈爱芳;林轶凡;孙维佳;徐丹凤;孙建琴;;低GI替代膳食对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A];膳食变迁对民众健康的影响:挑战与应对——第二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8 李武;崔珏;肖瀛;施用晖;乐国伟;;生长抑素对高脂日粮诱导小鼠肥胖和氧化应激的影响[A];膳食变迁对民众健康的影响:挑战与应对——第二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9 李武;崔珏;肖瀛;施用晖;乐国伟;;生长抑素在代谢综合征产生进程中的作用[A];膳食变迁对民众健康的影响:挑战与应对——第二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10 陈托兄;卢欣石;;秋眠型苜蓿膜透性与耐盐性研究[A];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兴农;备受世界关注的微量元素—硒[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2 吴红雅;王保平的血液平衡疗法与心脑血管病探索30年纪实[N];大众科技报;2007年
3 记者 张灿灿;甘舒胶囊解酒护肝机制被揭开[N];健康报;2007年
4 朱作霖;疾病防治新思路——氧化应激窗口期干预假设[N];中国医药报;2007年
5 张中桥;加味补阳还五汤可防护次声损伤[N];中国医药报;2007年
6 张中桥;加味补阳还五汤可防护次声所致损伤[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7 王文;中药解酒护肝机理研究有新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8 张中桥;加味补阳还五汤防次声损伤[N];健康报;2007年
9 ;通心络胶囊有效保护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和微血管完整性[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10 宋奇思;肥胖能增加患癌几率[N];家庭医生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树苗;麋鹿健康评价体系及保护管理对策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王建明;TLR4信号转导通路活化在胃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3 贺洪;运动过程中的羰基应激[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沈晓霞;输血对早产儿红细胞NO生物活性及血流动力学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王益民;黄河兰州段水环境污染对鱼类毒性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吴兵;脑钠肽后适应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蔡志平;睾酮对自由基损伤的原代海马神经元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8 汪继兵;自控锻炼对癌症长期生存者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蔡淑娴;EGCG与和厚朴酚延缓衰老分子病变的作用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10 程宇;马铃薯蛋白水解物在水包油乳状液中的抗氧化作用及机理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凌云;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阿霉素致大鼠心肌氧化应激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连明;七氟醚后处理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3 刘庆远;乌司他丁在经皮体外循环中对犬心肌的保护作用[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4 何颖;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PON-1、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关系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5 刁玉晶;参麦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D];江苏大学;2010年
6 辛锋;睾丸扭转复位对双侧睾丸、附睾影响及人参皂甙Rb1疗效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7 孙佩;盐酸曲美他嗪对肾间质纤维化防治作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王玉彩;康复新治疗百草枯中毒大鼠上消化道损伤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王野;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白雪;硒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及抗氧化能力影响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026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102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