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30d头低位卧床对人脑灰质密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1-02 13:09

  本文关键词:30d头低位卧床对人脑灰质密度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头低位卧床实验 灰质


【摘要】:目的探讨头低位卧床(head-down bed rest,HDBR)对人脑灰质密度的影响。方法 14名男性健康志愿者,进行为期30 d的-6°头低位模拟微重力卧床实验。使用3.0T超导MR成像系统采集卧床前后的高分辨率全脑解剖成像数据,用SPM8软件进行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比较志愿者卧床前后的脑灰质密度变化。结果卧床后志愿者双侧丘脑、双侧枕叶、右侧顶下小叶的灰质密度减少(P0.005)。结论模拟微重力环境可致正常成年人脑灰质密度发生改变。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306临床学院;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关键词】头低位卧床实验 灰质
【基金】:国空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2CB720700)
【分类号】:R855
【正文快照】: 航天飞行过程中的微重力环境,可以导致流体静压消失,体液头向分布,约有2000 mL血液由下肢转移到上身,其中20%左右分布到头部,引起脑循环的改变[1]。Newberg[2]发现航天飞行期间航天员的感觉功能、认知功能、视觉和运动协调能力均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造成航天员工作能力的下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敬;张成周;张云亭;;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技术临床应用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0年04期

2 吴大蔚,沈羡云;失重或模拟失重时脑循环的改变[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清波;师彬;孙国栋;;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5期

2 李东印;刘晓梅;陈尚;;大鼠脊髓颈段前角运动神经元核团分布[J];安徽医药;2011年10期

3 周逸平;;经络理论研究的重大战略意义和思路[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刘俊平;张茂林;周立社;杨巧莲;;谷氨酸及其受体在脑梗死中的作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傅永旺;;丘脑的语言机能研究现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刘莺;张茂林;;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第5亚型与脑梗死的关系[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杨振军;赵敏;薛景凤;;大鼠背侧丘脑微血管构筑的定量分析及衰老变化[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谢红林;高树欣;薛景凤;;大鼠皮质、海马微血管构筑的定量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谢红林;颜勇;薛景凤;;大鼠海马微血管构筑的衰老变化[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姚洪武;王建;刘岩;王丹丹;;麝香与冰片不同配比对急性脑缺血模型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邓衔柏;剡海阔;牛更智;卢培成;;猪延髓内微血管的初步观察[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屠文展;蒋松鹤;楼新法;张瑞峰;刘芬;庞玲霞;李莎莎;;低频脉冲电针对慢性根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P物质的影响[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集)[C];2009年

3 王俊英;刘俊岭;陈淑萍;乔丽娜;高永辉;;电针镇痛与海马、下丘脑ERK信号通路的关系的研究[A];第十五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研讨会暨第十一届针灸经络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姚志彬;郭蕾;;脑科学向东方传统哲学的回归[A];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岩;开窍药对血脑屏障与脑细胞功能及其机制的影响[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赵东芹;大鼠下丘脑前部—延髓内脏中枢参与束缚—浸水应激反应的神经元类型及突触可塑性[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岳维;急性心肌缺血早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张海宁;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脑突触小体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吴钰祥;周围神经束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光学显微成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剑新;垂体腺瘤生长方式的相关形态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7 袁丽霞;鸡下丘脑食欲和能量稳态调节相关基因表达的品种差异以及leptin的程序化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8 王文宏;LBA在剥夺性弱视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的作用[D];青岛大学;2011年

9 刘洋;醒脑静制剂对脑卒中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陈志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枢形态学及功能学改变的MRI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有莲;去卵巢及雌激素替代治疗后家兔边缘系统NOS的活性及n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结构与分布变化[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韩建龙;兔颈部硬脊膜表面及椎板旁神经分布实验性研究[D];泰山医学院;2005年

3 常兰兰;大鼠DMV注射AVP对胃运动和胃酸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亮;一个未知功能的假设蛋白基因mRNA在大鼠体内表达和分布[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刘晓静;PD兔模型脑组织中NOS的变化以及NOS抑制剂L-NNA对PD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6 蔡张巍;三七皂苷作用于未缺血脑区减轻局灶脑缺血损伤的机理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陈武善;电针督脉经穴对MCAO大鼠血清和脑组织NGF表达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赵丽娟;1800MHz电磁辐射出生前暴露对大鼠海马感觉门控P50的影响[D];昆明医学院;2011年

9 梁艳桂;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超微结构和Nogo-A表达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高艳坤;不同方法建立条件性酸味嗜好大鼠的行为学及脑内c-fos表达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丽;黄晓琦;龚启勇;吕粟;邓伟;张体江;李东明;李涛;;联合运用VBM方法和DTI技术揭示精神分裂症的神经元基质[J];华西医学;2008年03期

2 沈羡云,兰景全,向求鲁,孟京瑞,王玉清;模拟失重时兔脑微循环的变化[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89年02期

3 张立藩;模拟失重下动脉血管结构、功能及神经支配的可塑性变化[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8年03期

4 毛秦雯,张立藩,张乐宁,马进;模拟失重大鼠不同部位动脉血管壁超微结构的变化[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9年04期

5 杨春兰;吴水才;白燕萍;侯彩兰;高宏建;;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方法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脑结构的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9年01期

6 李亚迪;何慧瑾;冯晓源;丁玎;郭起浩;汤伟军;赵倩华;陈美蓉;;基于体素的轻度阿尔茨海默病全脑灰质MRI成像分析[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9年02期

7 沈羡云,向求鲁,孟京瑞;4小时头低位卧床期间脑阻抗图的变化[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2年02期

8 谢晟;叶锦棠;肖江喜;刘海华;甘晓玲;;弱视儿童和正常儿童的灰质VBM比较研究[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7年01期

9 郝晶,李坤成,李可,杨延辉,王葳,闫镔,单宝慈;基于体素的MRI形态分析诊断Alzheimer病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年10期

10 张积家,陆爱桃;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结构及其认知功能损害[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波;刘岘;陈俊;龙玉;陈志光;尚晓静;莫伟钊;李晓凡;;针刺穴位和非穴位对脑功能连接影响的MR研究(英文)[J];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10年01期

2 俞丽华;金熊元;吴嗣洪;张志芳;;心肺复u&与脑功能恢复估价(附26例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1981年01期

3 王学美;谢竹藩;;补肾益精对老年脑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1993年06期

4 刘雯;牟艳华;;酒精与老年脑功能[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3年06期

5 曾超胜;苏庆杰;蔡毅;龙发青;李鹏翔;吴海荣;周经霞;;观察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与早期心率变异的关系[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3期

6 江振裕;王泰安;傅庆寿;;深低温时阻断头部血流对脑功能的影响[J];生理学报;1962年01期

7 梅磊;;空间脑科学的发展[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1989年03期

8 朵振顺,陈雅琴,刘传节;血液流变性的变化对脑功能的影响[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4年02期

9 王同胜,,张伯礼;脑梗塞患者脑功能(智能)减退的检测分析[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10 金惠铭,周亚芳,张学玲,俞承忠,苏肇伉;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灌注对脑功能影响的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广瑞;柳澄;王光彬;;应用PET-CT脑功能成像技术对足太阳膀胱经入脑后定位的实验研究[A];第二届医学影像山东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心脑功能无创检测及应用》[A];第二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3 黄海清;郭岗;杨永贵;;结合静息脑功能激活图的DTI纤维跟踪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李飞;苏林雁;曹枫林;范方;;冲动儿童的脑功能的初步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德山;高伟;陈秀杉;陈克忠;;Ⅱ型糖尿病患者脑功能减退及其中医药治疗的系列研究(摘要)[A];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王悦;徐晓云;金花;冯波;王轶彬;;2型糖尿病患者高级脑功能与脑代谢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赵兰峰;李菁锦;吕国蔚;;刺激颈上神经节对家兔脑功能的影响[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8 李峰;刘春红;李素芳;董洁;王传跃;;低频振幅fMRI评价双相抑郁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功能活动[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隋双戈;李凌江;;Stroop效应在精神障碍相关脑功能fMRI研究中的应用[A];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朱焱;苏林雁;刘军;李飞;;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在执行冲动控制任务时脑功能的初步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游雪晴;“脑网络组”让脑功能清晰化[N];科技日报;2011年

2 实习生 王若素 记者 陈丹;人脑灰质越多越聪明[N];科技日报;2004年

3 谭若利 杨晓苏;老年人预防脑功能衰退十要素[N];健康报;2006年

4 健康时报记者 熊江雪;长期失眠影响脑功能吗?[N];健康时报;2006年

5 潘锋;计算神经学研究助力揭开脑功能谜团[N];中国医药报;2010年

6 衣晓峰 焦永梅;用PET-CT做脑功能术前评估[N];健康报;2006年

7 记者何德功;精神病人脑功能低下[N];人民日报;2003年

8 北讯;聪明不聪明 基因有关连[N];医药经济报;2001年

9 王保纯;北京启动健康志愿者进社区行动[N];光明日报;2008年

10 ;美发现男女智力“殊途同归”[N];中国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岩;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脑功能活动信号提取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王学斌;亚磁空间对鸡胚发育及其学习记忆相关脑功能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尹岩;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静息状态下局部脑功能及功能连接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刘登礼;新生儿脑损伤的脑功能监护[D];复旦大学;2005年

5 张庆诗;咀嚼运动对脑功能影响的磁共振波谱和功能性核磁成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6 余瑾;靳瑞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传承暨颤三针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田建卿;抑胃多肽疫苗的构建及主动免疫后对大鼠行为学和脑功能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8 张丽;矿难所致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脑结构和脑功能的研究及随访[D];中南大学;2011年

9 倪红艳;正常老年人和阿尔茨海默病人脑白质改变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张中兴;近红外光谱术用于在体光快信号检测的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群;静息态脑功能网络的构建及社团结构分析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2 李晓凡;慢性腰痛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改变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肖瑞;老年人咀嚼运动前后脑血流变化的对比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4 段炼;首发惊恐障碍患者脑结构和脑功能的磁共振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刘婷;正常人脑深部灰质核团铁沉积与年龄关系的SWI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6 李小媚;大鼠生后早期脑内小胶质细胞形态学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7 师玉荣;fMRI技术及想象体表刺激的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王泳;腰骶段脊髓中央管周围灰质及背角浅层NOS阳性神经元与针刺镇痛机制分析[D];郑州大学;2002年

9 钟进;弥散张量成像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10 聂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分析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11316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1316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a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