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飞行员双人高空供氧方案实验评价

发布时间:2017-11-12 05:11

  本文关键词:飞行员双人高空供氧方案实验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缺氧 分子筛制氧 加压供氧 实验评价


【摘要】:评价飞行员双人高空供氧方案的供氧防护性能。假人穿个体防护装备,采用新型供氧方案,先后在低压舱内完成4项试验:1分子筛产氧供氧性能实验;2气氧供混合氧性能实验;3气氧供纯氧性能实验;4加压供氧性能实验。结果氧气系统的供氧分压大于20.0 kPa(在12.0 km高度以下)和16.0 kPa(在12.0 km高度以上)。吸气阻力小于490 Pa(假人肺通气量20.0 L/min)和578 Pa(假人肺通气量30.0 L/min,1.8 km高度以上)。说明该高空供氧方案满足地面约18.0 km高度两名飞行员供氧防护要求。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
【分类号】:R852.81
【正文快照】: 飞行员驾驶飞机在高空飞行时,面临高空低压、高速、高过载及高低温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威胁,其中低压缺氧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1,2],需要建立完善的高空供氧方案对飞行员进行防护[3,4]。目前,随着机载分子筛制氧(molecular sieve oxygengenerating system,MSOGS)、低总压供氧、简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屠毅;林贵平;李国栋;;基于Flowmaster的运输机供氧系统仿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2 余中军;赵竞全;;航空氧气减压器性能仿真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3 余中军;赵竞全;;航空供氧系统高空性能参数数值仿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4 万玉琴;赵竞全;曾宇;;航空氧气调节器结构参数设计计算[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张春光;丁立;秦志峰;肖华军;;侧管式高空代偿服加压力学工效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6 薛利豪;任兆生;石立勇;王琼;臧斌;付丽珊;石强;雍伟;肖华军;;中国空军新型歼击机飞行员热应激调查[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8年02期

7 李静文;肖华军;丁立;史海文;;飞行员迅速减压肺损伤仿真计算及应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年07期

8 杨涛;丁立;张春光;秦志峰;;代偿服加压条件下的血液动力学仿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年08期

9 高海朋;刘猛;王浚;;基于复合材料的高余压座舱设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10 姚志成;李磊;吴圣;;可靠性增长技术在某型气体转换阀上的应用[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人机与环境工程专业发展[A];航空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2006-2007)[C];2007年

2 肖华军;刘晓鹏;薛利豪;臧斌;;大运飞机座舱压力设计的生理学基础[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肖华军;陈建章;吴建兵;;过度换气危及飞行安全[A];中国梦·航空梦—青少年航空科普教育——首届中国航空科普教育大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国丹;无症状高原反应域低气压环境下人体热舒适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2 李国建;高温高湿低氧环境下人体热耐受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亮;局部增压对高原缺氧治疗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2 刘晓林;高温高湿低氧环境中影响人体耐力的若干因素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吴建兵;飞行人员缺氧体验训练效果观察及训练方法的探讨[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4 包亚强;数字式呼吸调节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5 辛岳芝;高原中海拔地区低气压环境下人体热舒适初步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08年

6 范琼文;低气压环境下空气流速对人体热舒适影响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09年

7 邓昌磊;人工富氧环境对急进高原缺氧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肖华军;英国机载三层同心圆型分子筛制氧系统[J];国际航空;1994年01期

2 肖华军,袁修干;机载分子筛制氧技术发展的现状与动向[J];航空科学技术;1997年01期

3 肖华军,张玉明;航空氧源的发展——机载分子筛[J];航空学报;1992年07期

4 肖华军;机载分子筛供氧防护生理学研究[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本文编号:11744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1744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c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