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新型抗荷服对下体负压耐力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两种新型抗荷服对下体负压耐力的影响
【摘要】:目的确定绳索拉紧式和充气式2套不同类型抗荷服提高下体负压耐力的有效压力制度。方法22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穿着绳索拉紧式和充气式抗荷服测定各自选定的高、低2种压力制度时的下体负压耐力,同时观察血压、心率、心脏泵血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绳索拉紧式抗荷服选定20~30 mmHg和30~40 mmHg两种压力制度,充气式抗荷服选定30~40 mmHg和40~50mmHg两种压力制度。结果穿着绳索拉紧式抗荷服时高、低2种压力制度下志愿者下体负压耐受时间和累计应激指数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1),平均动脉压和每搏量呈升高趋势,心率呈降低趋势,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穿着充气式抗荷服时高、低2种压力制度下志愿者下体负压耐受时间和累计应激指数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1),平均动脉压和每搏量呈升高趋势,心率在高压力制度组呈降低趋势。结论两种抗荷服在各自的高、低压力制度下均可显著提高下体负压耐力,改善心血管功能,且高压力制度效果更明显。
【作者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 航空航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基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预研基金(010205)
【分类号】:R85
【正文快照】: 空间环境造成心血管调节功能降低,引起立位耐力不良[1]。对于如何提高航天员长期太空飞行后的立位耐力,航空航天医学界提出了包括体育锻炼、水盐补充、抗荷服等各种应对方法[2-3]。抗荷服由于作用持久且效果明显一直以来受到青睐[4-6],包括充气式加压、绳索拉紧式加压及弹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金朝;耿喜臣;张立藩;张立辉;李宝辉;李茜;王红;颜桂定;李毅峰;李立华;徐艳;;新型综合抗荷措施的防护效果研究(英文)[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6年05期
2 耿喜臣,颜桂定,金朝,王红,徐艳;先进囊式抗荷系统与侧管式抗荷系统的抗荷性能比较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3年03期
3 耿喜臣,王红,徐艳,金朝,李宝辉,颜桂定,初旭,陆霞,詹长录;新研囊式抗荷装备的抗荷性能[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1年03期
4 耿喜臣;陈立君;颜桂定;金朝;李宝辉;王红;李毅峰;徐艳;;新型抗荷系统抗荷性能的离心机评价[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耿喜臣,颜桂定,金朝;航空加速度生理学的研究与应用[J];航空军医;2004年05期
2 徐艳;马月欣;张立辉;颜桂定;金朝;李宝辉;刘敏;候莎;王红;卫晓阳;邓略;吴三元;耿喜臣;;PHP动作与新型囊式抗荷系统的综合抗荷性能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1年03期
3 徐艳,耿喜臣,王红,金朝,颜桂定;后倾座椅与GZ-2抗荷服综合抗荷性能测定[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3年04期
4 张立辉,耿喜臣,金朝,颜桂定,王红,李立华,李宝辉,李毅峰;一种新型一体化防护服的抗荷性能[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5年03期
5 任兆生,李伟,王琼,石立勇,李音华,薛利豪,欧阳骅;飞行员配穿囊式抗荷服在不同代谢水平时的温度舒适性评定[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立辉;耿喜臣;金朝;颜桂定;王红;李立华;李宝辉;李毅峰;;一种新型一体化防护服的抗荷性能[A];中国生理学会应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暨《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二十周年纪念大会和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毅;航天飞行后立位耐力不良防护策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耿喜臣,詹长录;先进囊式抗荷系统与侧管式抗荷系统抗荷性能的比较[J];航空学报;1999年S1期
2 耿喜臣,詹长录,颜桂定,初旭,陆霞,张五星;新型侧管式抗荷装备与抗荷动作的综合防护性能[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9年06期
3 耿喜臣,金朝,徐艳,王红,李宝辉,颜桂定,李立华,李茜,李毅峰,孙明昭,陆霞,尹桂月;新的抗荷动作:HP与PHP动作抗荷效果的评价[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4 耿喜臣,詹长录,颜桂定,初旭,张五星,王荣娣,陆霞,吴铨;一种新型囊式抗荷服的抗荷及实用性能[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立位耐力与下体负压试验[J];航空军医;1994年S1期
2 姚永杰,吴兴裕,孙喜庆,郝卫亚,乔宗林,姜世忠;下体负压对抗21d头低位卧床后立位耐力不良的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9年02期
3 孙喜庆,姚永杰,杨长斌,冯岱雅,蒋昌林,梁文彬;21d头低位卧床期间第一周和最后一周下体负压锻炼对立位耐力和心功能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2年02期
4 孙喜庆,姜世忠,姚永杰,蒋昌林,郝卫亚,吴兴裕;模拟失重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及下体负压的对抗作用[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2年04期
5 张立藩,郑军,王兴邦,王守岩,张丙芳,纪庆科,刘春;六个月有氧锻炼对立位耐力及循环反应的影响[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1997年04期
6 沈羡云;模拟微重力期间心血管系统的适应性——下身负压在对抗立位性低血压中的作用[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1年02期
7 朱超;孙喜庆;姚永杰;张舒;王永春;王雷;任虎君;;间断性短臂离心机+Gz暴露联合运动锻炼对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9年03期
8 范恒华,詹长录,耿喜臣,颜桂定,初旭,陆霞;不同抗荷服对下肢血流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7年04期
9 詹长录,耿喜臣,颜桂定,初旭;关于继续提高抗荷装备性能的几个问题[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8年05期
10 章节;抗荷服对颈动脉-心压力反射功能的保护作用[J];航空军医;199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喜庆;姜世忠;姚永杰;蒋昌林;郝卫亚;吴兴裕;;模拟失重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与对抗方案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杨长斌;朱超;姚永杰;张舒;孙喜庆;;间断性短臂离心机锻炼对人体心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3 孙喜庆;姚永杰;吴兴裕;郝卫亚;;立位应激下心血管反应数学模型的建立与仿真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杨长斌;张毅;高原;刘新宇;姚永杰;孙喜庆;;高压氧暴露后的立位耐力及自主神经功能改变[A];2011年空间生命与生命起源暨航天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姚永杰;孙喜庆;吴兴裕;郝卫亚;曹新生;姜世忠;;模拟失重致心脑血管功能失调及下体负压对抗作用的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航天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孙喜庆;杨长斌;耿捷;王永春;;人工重力生物医学问题及应用前景[A];2011年空间生命与生命起源暨航天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高原;孙喜庆;杨长斌;张玉;耿捷;;4天头低位卧床期间人工重力联合运动锻炼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A];2011年空间生命与生命起源暨航天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徐莉;周林甫;崔青山;吴燕红;杨长斌;卢东源;王雷;孙喜庆;张伟;张帅;;下体负压联合体育锻炼对运动耐力及体能的影响[A];疗养康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1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杨春信;袁修干;;研制高性能抗荷服的技术途径[A];第三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10 师绿江;武留信;强东昌;宋蕾;孙雪蕾;刘敏;;自体下体负压生理机能训练研究[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应用生理学委员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航医所;抗荷服 飞行员的“护身服”[N];北京日报;2009年
2 吴川生;从“神五”到“神六”[N];科技日报;2005年
3 本报高级编辑 林治波;神七对中国意味着什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4 白瑞雪邋孙彦新;3大空间病考验航天员[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记者 廖文根 高峰 刘海燕;神舟六号 航天员恢复工作神清体健 远望号完成测控全部凯旋[N];人民日报;2005年
6 李中华;冲击极限:飞出歼10最快速度[N];中国国防报;2009年
7 李鹏;中国女航天员选拔至少过五关[N];北京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李鹏;新航天员选拔[N];北京科技报;2009年
9 尹邦贵 黄演庄 本报特约记者 赵凌宇;广空某部:历练“夜空猎手”[N];中国国防报;2010年
10 新华社记者 徐壮志 曹智 田兆运;中国航天员选拔训练揭秘[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郝卫亚;不同立位应激下心血管反应的仿真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9年
2 孙标;不同生理系统对间断性人工重力反应性差异问题的地面模拟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3 杨长斌;推拉效应模拟方法及防护训练方案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4 王永春;模拟失重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NOS表达的影响及其转录调控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5 张乐宁;模拟失重下脑血管的适应性变化及间断性重力作用的对抗效果[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6 袁明;模拟失重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7 孙静;电针对+Gz所致人体意识丧失防护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捷;30d头低位卧床期间体育锻炼对下肢肌肉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2 朱超;短臂离心机锻炼对人体心血管功能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3 任虎君;60天头低位卧床期间振动和中药对心脑血管功能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4 张玉;短臂离心机的应用基础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5 孙标;间断性人工重力以抗失重对骨骼肌与心肌不良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6 孙会品;间断性头高位对模拟失重兔静脉顺应性和组织形态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7 冯岱雅;失重条件下人体心血管系统反应的仿真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8 韩文强;坐位下体负压对人体生理心理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9 徐志鹏;模拟飞船应急返回时+Gx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10 林乐健;模拟失重对大鼠小动脉结构和功能的重塑作用以及-Gx重力的对抗效果[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49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249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