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弹性训练对水面舰艇军人自我意识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心理弹性训练对水面舰艇军人自我意识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出处:《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1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弹性训练对水面舰艇军人自我意识(自我接纳、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与团体辅导目标基本一致的舰艇部队军人100名,随机分成训练组(n=45,参加训练)和对照组(n=55,不参加任何训练)。2组被试在训练前、中、结束时和训练结束6个月后分别采用自我接纳问卷(SA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Wallance自我概念量表(WSC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心理评估。根据心理弹性理论及构成要素设计10次团体训练的内容,每周1次、每次2 h,在10周内完成。训练组按抽签法分成组1(n=22)和组2(n=23),训练成员的自我意识、情绪管理、人际沟通、问题解决和社会支持等能力;对照组不参加任何形式的训练。11名被试因执行任务未能全程参与(脱落),训练前训练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军龄、职务和文化程度,SAQ、GSES、WSCS、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①与训练前结果相比,训练组在训练结束时和训练结束6个月后测SAQ、GSES和WSCS得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P0.01),其中GSES在训练第5次结束后就有显著提高(P0.01),而SAQ和WSCS在训练第10次结束后显著提高(P0.05,P0.01)。训练组在训练中、结束时和6个月后SAQ、GSES和WSCS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②与训练前结果相比,训练组训练中和训练结束时,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训练结束6个月后积极应对显著提高(P0.01),消极应对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训练组在训练结束6个月后测积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弹性训练能有效提升水面舰艇军人的自我意识,提高其积极应对能力。
【作者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医学心理学系军事心理学教研室;海军92390部队医院心理健康中心;解放军61876部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0994) 军队心理卫生科研课题(12XLZ212) 全军“十二五”计划面上项目(CWS11J049)~~
【分类号】:R82
【正文快照】: 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有针对性地对个体进行心理弹性训练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1]。外向程度较高、情绪较稳定、具有积极自我意识的军人心理弹性较好,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能积极应对,应激后更易于恢复或保持心理健康[2]。心理弹性高的个体具有更多积极的行为效应,能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左昕;彭李;李敏;缪毅;许莹;叶民文;项新能;邱太兴;;水面舰艇军人自我意识、心理应激水平和作业疲劳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2 左昕;彭李;李敏;姚占韵;李军;;心理弹性训练对水面舰艇军人正/负性情绪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2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左昕;彭李;李敏;姚占韵;李军;;心理弹性训练对水面舰艇军人正/负性情绪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24期
2 汪涛;唐红英;舒勤;谭静;张民;柏维尧;朱京慈;;458名进藏新兵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3 罗显荣;张红梅;王真真;罗春生;杨俊;李莎恩;刘伟;;某训练基地官兵野外训练期间疲劳及睡眠调查[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2年02期
4 樊雯萍;张永昕;罗显荣;王真真;张红梅;;8283名战士心理测评结果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左昕;心理弹性训练对水面舰艇军人心理弹性、应激、心理健康与作业疲劳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佳佳;冯国君;郭禹;支莉;李敏;左昕;邱明国;;某部队汶川地震救援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追踪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21期
2 左昕;彭李;李敏;缪毅;许莹;叶民文;项新能;邱太兴;;水面舰艇军人自我意识、心理应激水平和作业疲劳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3 彭李;李军;李敏;张佳佳;左昕;缪毅;许莹;张钰;;成人心理弹性量表在陆军中的应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19期
4 马伟娜;桑标;洪灵敏;;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5 郭晓波;郭海林;;影响作业疲劳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年06期
6 杨萍;;劳动强度与疲劳测定实验的心理参数分析[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年06期
7 席居哲;桑标;左志宏;;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8年04期
8 施章清;应贤慧;叶科;;大学生被接纳感与心理健康:自尊的中介功能[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德维;;未婚妊娠少女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意识的调查[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年08期
2 吴汉;荣卢珊;蒙衡;;《健康心理学》课程对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2007年01期
3 李青;;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分析[J];山东医药;2007年25期
4 李青;;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相关性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6年23期
5 袁贵勇;;大学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8期
6 梁三平;王芳芳;;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应对方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36期
7 张伯华,于雷,宋永光,孙英新,齐冬梅;中医专业1996级贫困生心理卫生状况及其应对方式的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1998年03期
8 郑玉玲,梅锦荣;社会心理因素与糖尿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年04期
9 李丹琳,崔玉红;中医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6期
10 崔明,敖翔;中学生焦虑、抑郁与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旭;周菲;;初中留守学生自我意识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胡桂英;许百华;;青少年篮球运动员“Choking”心理机制的实验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胡桂英;;青少年篮球运动员“Choking”心理机制的实验研究[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4 赵欣;;工作应激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陈红;郭成;;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刘训俭;;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的研究[A];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田春梅;张素珍;王素枝;;临床护士情绪障碍及应对方式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张正银;;儿科新护士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研究[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9 刁利华;李玉玲;尹秋;郭勇;;SARS病人心理状态与应对方式调查及心理干预[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周丹;;影响口腔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常见因素及应对方式[A];全国口腔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廊坊市高级技工学校 贾连越;关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思考[N];科技日报;2004年
2 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 钱碧玉;教育是农业[N];无锡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柳刚;正确对待自我意识强的战士[N];解放军报;2005年
4 王培特;要在海外培养子女的自我意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5 陈福新;孩子为何会仇视父母[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6 原方;寻求积极的应对方式[N];中国妇女报;2006年
7 梁明智;谈“人大意识”[N];人民代表报;2006年
8 陈金伟;怎样化解焦虑[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9 冀中能源邯矿集团机关幼儿园 安红菊;浅谈幼儿独立性的培养[N];邯郸日报;2010年
10 冯念东;入警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自我意识[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杨;慢性病患儿及父母应激源、应对方式以及教育干预效果评价[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2 龙斌;人的自我论[D];中国人民大学;1998年
3 聂衍刚;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玉娟;“诗之思”:卡夫卡艺术世界的“图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晴;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肖谊;论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美国小说的元虚构性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方正;可辩解型产品伤害危机对顾客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王文燕;个性与情志致病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杨小辉;从士绅到知识分子[D];上海大学;2007年
10 植凤英;西南少数民族心理压力与应对:结构、特征及形成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燕;农村中学生对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闫志英;高中生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海荣;蒙汉初中生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4 宋淑娟;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及其训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孙雄辉;大学生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晓东;体育合作学习对不同人格特征大学男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0年
7 温义媛;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其社会适应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阳;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9 刘珊;98例鼻咽癌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D];中南大学;2003年
10 王大丽;新入狱罪犯的个性特征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16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316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