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人乳寡糖LSTa和血清型5副猪嗜血杆菌荚膜多糖重复单元的化学酶法合成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4 21:16

  本文关键词:人乳寡糖LSTa和血清型5副猪嗜血杆菌荚膜多糖重复单元的化学酶法合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15年

人乳寡糖LSTa和血清型5副猪嗜血杆菌荚膜多糖重复单元的化学酶法合成研究

姚文龙  

【摘要】:本论文包括人乳寡糖LSTa和血清型5副猪嗜血杆菌荚膜多糖重复单元两类糖链的化学酶法合成研究。1人乳寡糖LSTa的化学酶法合成人乳寡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 HMOs)是天然存在于人乳中的一类由2-10个单糖分子组成的低聚糖,在母乳中的含量较高,仅次于乳糖和脂肪,尤其是在初乳中可达20-25 g/L。HMOs对婴儿消化系统的早期发育,及出生后免疫系统的完善和体内生态平衡的建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第一益生元”。已有研究表明人乳寡糖的生物学功能包括维护肠道菌群平衡的益生元作用,抑制病原菌感染、病毒和肿瘤细胞的入侵,调节免疫反应和促进新生儿大脑的早期发育等,因而HMOs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成为近年来糖领域的热点。目前,已经确定的人乳寡糖的结构有100多种,它们有着共同的核心结构:乳-N-四糖(Galβ1-3GlcNAcβ1-3Galβ1-4Glc, LNT)。人乳寡糖的绝大部分组分都是以乳-N-四糖为核心结构,通过在其不同羟基上进行唾液酸化和(或)岩藻糖糖基化衍生而构成了人乳寡糖非常复杂的糖库。鉴于人乳寡糖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获得足够量结构均一的人乳寡糖单体来开展它们的生物学功能研究以及开发其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应用,如人工配方奶粉等方面的应用是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化学合成是获得结构确定寡糖的可靠方法,近年来陆续出现了一些关于乳-NN-四糖化学合成的报道,但其步骤繁多,操作条件要求严格,并且总收率很低,难以达到大量合成并用于其生物学功能研究的目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酶法,化学酶法及微生物代谢工程等合成方法,但是所需的酶大都来源于哺乳动物,存在表达量低、底物适应性窄、分离纯化复杂等问题,因此亟待发展一种实用、高效的乳-N-四糖的合成策略。本论文成功发展了一个来自于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infantis)的D-半乳糖-1-3-N-乙酰-D-己糖胺磷酸化酶(BiGalHexNAcP)和来自于大肠杆菌(E.coli)的重组半乳糖激酶(EcGalK)催化的一锅双酶反应策略来合成Galβ1-3G1cNAc二糖砌块。再将其与化学合成的乳糖苷通过化学糖苷化成功高效地合成了人乳寡糖的核心结构乳-N-四糖。乳-N-四糖作为底物可以进一步利用“一釜多酶”合成体系对其进行唾液酸化,成功合成了人乳中最常见的唾液酸化乳-N-四糖(Sialyllacto-N-tetraose a, LSTa)。乳-N-四糖作为核心结构和关键砌块还可以作为底物来合成其它众多唾液酸化或者岩藻糖化的人乳寡糖,这些工作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本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几方面:(1)我们完成了乳糖苷受体的区域选择性保护,实现了汇聚糖苷化的高收率合成,为其他人乳寡糖的合成提供中间体和借鉴意义。(2) 我们运用“一锅双酶”法成功实现了人乳寡糖核心结构乳-N-四糖在克级水平上的快速、高效合成;所得的乳-N-四糖作为底物在“一锅三酶”催化体系下成功实现了唾液酸化乳-N-四糖(LSTa)的高效、大量合成;(3) 我们把化学修饰的底物应用于酶法合成,把酶法合成的砌块应用于化学合成,再把化学合成的砌块作为底物应用于酶法合成,充分应用了酶法合成高效性、选择性的优势又糅合化学合成的灵活性,实现了化学和酶法的高效、有机结合;2血清型5副猪嗜血杆菌荚膜多糖重复单元的化学酶法合成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 Hps)是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中一种没有运动性的小型多形态杆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常可见荚膜。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以纤维素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胸膜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的猪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各年龄段的猪群,病死率较高。近年来,该病成为危害全球养猪业的典型细菌性疾病,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复杂多样,至少有15种血清型,不同血清型副猪嗜血杆菌之间的致病力差异较大。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血清4、5型最为流行,而Hps的毒力因子仍不清楚。Hps有荚膜多糖(Capsular polysaccharide, CPS)抗原和菌体结构抗原。荚膜抗原成分主要是多糖和磷壁酸,具有血清型特异性;菌体结构抗原包括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s, OMPs)和脂多糖(LPS)。其中荚膜多糖和脂多糖在细菌感染寄主细胞时发挥重要的作用,虽然相关研究很多,但是具体的致病机制也还不清楚。随着研究的发展,血清型5和15的荚膜多糖和脂多糖结构刚刚确定,特别是流行最广、毒性最强的血清型5荚膜多糖的结构研究吸引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期待对其潜在毒力因子的结构功能鉴定和致病机制提供基础导向性的理论研究。 血清型 5 的荚膜多糖重复单元确定为Neu5Ac/Neu5Gca2-3Galα1-P-6Glcβ1-3-Sugar(2,4-diacetamido-2,4,6-trideoxy-D-g alactopyranose),该分子结构新颖、奇特,目前还没有相关的合成报道。我们从甘露糖通过多步反应首先得到细菌中普遍存在的脱氧糖受体,然后利用不同的葡萄糖苷给体根据不同的催化体系高效的合成目标四糖还原端的核心二糖砌块一。同时利用“一锅三酶”催化体系分别合成Neu5Aca2-3Gal/Neu5Gca2-3Gal,再经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非还原端修饰的二糖砌块二。将两个二糖砌块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再经脱保护成功得到了目标四糖重复单元。本研究为新型副猪嗜血杆菌高效广谱的疫苗研制奠定了一定的结构基础。本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几方面:(1) 我们首次成功发展了一种化学酶法合成血清型5副猪嗜血杆菌荚膜多糖重复单元的方法,为研究副猪嗜血杆菌的毒力因子和致病机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活性体和结构功能研究的依据。(2) 我们首次化学酶法合成唾液酸和磷酸酯共存的罕见分子结构,该合成方法将成为未来类似寡糖合成工作中的一个强有力策略。(3) 我们首次化学合成了半乳糖通过磷酸酯连接葡萄糖6位的新颖寡糖分子。(4) 实现了多种葡萄糖苷给体和含双叠氮基团脱氧糖受体的多种有效结合的摸索和尝试。(5) 实现了细菌中常见脱氧糖的高效合成,为以后细菌中脱氧糖部分的化学修饰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6) 我们利用“一锅多酶”体系解决了唾液酸合成在化学合成中的经典挑战,并根据唾液酸5位基团的不同完成了分子多样性的合成。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1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焕容;;副猪嗜血杆菌抗原性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0年07期

2 司振书;王桂英;;副猪嗜血杆菌病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1年06期

3 耿万友;付作宽;周霞;王学理;杜立银;;副猪嗜血杆菌病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2年12期

4 赵海平;赵志强;谢贵林;;细菌荚膜多糖的分离纯化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2年02期

5 王楷宬;陆承平;范伟兴;;细菌荚膜多糖[J];微生物学报;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攀顺;沈红波;弋芝娟;;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J];动物医学进展;2012年06期

2 苗立中;沈志强;韩文瑜;;副猪嗜血杆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动物医学进展;2012年11期

3 林初文;苗立中;;副猪嗜血杆菌病疫苗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3年05期

4 李书光;段笑笑;苗立中;李峰;沈志强;单虎;;副猪嗜血杆菌河南分离株的鉴定及培养特性分析[J];动物医学进展;2013年08期

5 陈勇;高艳;张定全;杨增岐;;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与培养基筛选[J];动物医学进展;2013年10期

6 李静怡;徐成刚;冯赛祥;贺现辉;邹易;廖明;;galU和galE基因敲除对副猪嗜血杆菌脂寡糖分子质量的影响[J];动物医学进展;2013年11期

7 苗立中;李书光;胡琳琳;李敏;沈志强;;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概况及诊断方法[J];动物医学进展;2014年06期

8 路明华;王雪敏;李淑芳;路迎迎;张培君;龚玉梅;王宏俊;;副猪嗜血杆菌单因子血清的制备[J];动物医学进展;2014年07期

9 高亚军;;浅议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4年03期

10 周琪;贺现辉;杜雅萍;樊惠英;廖明;;副猪嗜血杆菌SC096株荚膜多糖及其抗血清的制备[J];中国畜牧兽医;2014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曲红光;灵芝多糖逆转顺铂耐药卵巢癌细胞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刘冠华;禽波氏杆菌免疫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亚单位疫苗的研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潘晓磊;猪链球菌Ⅱ型MRP基因单价候选疫苗株的研究[D];海南大学;2012年

2 丛茜;表达猪链球菌2型毒力因子EF和SLY二价候选疫苗株的构建[D];海南大学;2012年

3 高艳;副猪嗜血杆菌平板凝集抗原的研制与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4 韦剑锋;副猪嗜血杆菌分离鉴定及疫苗种用特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5 于雪;猪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fimA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4年

6 王建;HPS抗体微量板凝集试验方法的建立及分离株灭活疫苗研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7 郭志燕;FimA介导F18ab~+大肠杆菌病原性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8 路迎迎;副鸡禽杆菌荚膜多糖提取分析及免疫原性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陆国林;何海健;;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9年12期

2 刘方蕾,吴兵,杜琳,杨淼,王志军,杨福军,罗广;A群奈瑟氏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原性研究[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5年02期

3 肖丽君;方艳辉;程露阳;孔健;;脑膜炎奈瑟菌疫苗研制进展[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6年01期

4 王艳;夏万田;柏坤桃;尹秀凤;姜平;;副猪嗜血杆菌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J];畜牧与兽医;2006年03期

5 魏子贡;蔡旭旺;金梅林;胡军勇;葛君;陈焕春;;副猪嗜血杆菌抗体间接血凝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兽医科学;2006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晓仲;舒爱明;;猪瘟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实验室诊断[J];医学动物防制;2009年08期

2 胡晓仲;舒爱明;;猪瘟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实验室诊断[J];医学动物防制;2009年11期

3 李郁;陈申秒;王桂军;孙裴;魏建忠;;安徽PRSS发病猪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年08期

4 李淼;李春玲;宋帅;杨冬霞;;应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构建副猪嗜血杆菌基因组差减文库[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明明;常月红;张艳禾;司薇;谢芳;于申业;刘慧芳;刘思国;王春来;;副猪嗜血杆菌“菌影”的制备[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孙清莲;荆汝顶;毕征;郝付全;刘海林;;某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等病的诊治报告[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车勇良;陈少莺;周伦江;王隆柏;魏宏;庄向生;;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与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东方;;副猪嗜血杆菌的诊断与治疗[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四次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朱杰仪;刘健;罗满林;;副猪嗜血杆菌毒力基因的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周宗清;邹勇;王英;张春玲;蒋凤英;;多重感染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与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周学利;蔡旭旺;陈焕春;徐晓娟;赵雅欣;陈品;张璇;;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性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养猪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张瑜;郑杰;张庆霞;乔彦良;赵玉军;范国兵;;一例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学分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三届中国兽药大会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何海健;陆国林;熊永忠;;浙江省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尹秀凤;王艳;姜平;;副猪嗜血杆菌的流行病学调查[A];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学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行唐县兽医防疫站 王金合;[N];河北科技报;2011年

2 沙河市畜牧水产局 胡文英 付丽伟;[N];河北科技报;2014年

3 ;[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4 ;[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5 石家庄市行唐县兽医防疫站 王金合;[N];河北农民报;2011年

6 张伟;[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1年

7 谭海珍;[N];河南科技报;2012年

8 石家庄市畜牧水产局 于振梅 郝立宾;[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9 山东省沂水县职教中心高级畜牧师 李连任 提供;[N];河南科技报;2010年

10 山东省沂水县职教中心 李连任;[N];河北科技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卉;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和应激相关基因的鉴定与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2 陈品;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分子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3 靳国旺;安阳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蜂胶灭活苗的制备[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4 付书林;副猪嗜血杆菌重要免疫原性相关蛋白发掘及GAPDH免疫调节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5 汪洋;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的转录组学研究与环介导恒温扩增法的建立[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6 周明光;副猪嗜血杆菌新型免疫原性蛋白的发掘与鉴定及细胞毒素的鉴定与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7 都启晶;副猪嗜血杆菌基因组表达文库的构建与其荚膜多糖输出蛋白基因的筛选和免疫原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8 蔡旭旺;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诊断方法与灭活疫苗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9 乐敏;副猪嗜血杆菌基因组学及毒力相关因子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李军星;副猪嗜血杆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其HSP70对PRRSV结构蛋白GP3/GP5的免疫协同作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立中;副猪嗜血杆菌荧光定量PCR方法建立及其分离株高密度发酵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张悦;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调查及其对氟苯尼考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牛惠;副猪嗜血杆菌细胞致死膨胀毒素细胞毒性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米丁丹;副猪嗜血杆菌HbpA蛋白功能及其致病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5 陈凡杰;副猪嗜血杆菌HAPS_ 2096基因介导的天蚕素B抗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6 周杉杉;NOD1/2-RIP2信号通路参与副猪嗜血杆菌感染PK-15细胞调控机制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7 李雪梅;副猪嗜血杆菌nanH基因和at1基因的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8 刘佳;副猪嗜血杆菌细胞致死膨胀毒素对细胞和仔猪致病作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9 姚文龙;人乳寡糖LSTa和血清型5副猪嗜血杆菌荚膜多糖重复单元的化学酶法合成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0 冯芬芬;CpxA/R双组份系统在副猪嗜血杆菌应对刺激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人乳寡糖LSTa和血清型5副猪嗜血杆菌荚膜多糖重复单元的化学酶法合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09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409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e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