钌多吡啶类配合物的设计合成、表征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钌多吡啶类配合物的设计合成、表征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暨南大学》 2013年
钌多吡啶类配合物的设计合成、表征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理研究
禹莲玲
【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展,肿瘤的发病机制的认识逐渐深入,从过去的单一因素研究上升到多因素致病理论。研究肿瘤细胞增殖过程和细胞信号通路机理与药物的关系,为抗肿瘤药物研究开辟新的道路。具有潜在抗肿瘤活性的苯并咪唑及三联吡啶衍生物已大量进行研究,本论文以此为配体,合成了两个系列的钌配合物,通过对其进行抗肿瘤活性的筛选及细胞凋亡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抗肿瘤活性高且毒副作用较小的硝基苯并三联吡啶钌配合物可作为继续进行研究的潜在抗肿瘤药物。其主要结果如下: 设计并合成了两个系列钌配合物,其中包括八个苯并三联吡啶衍生物钌配合物和六个苯并咪唑吡啶类钌配合物,通过ICP-AES、ESI-MS、1HNMR、IR等方法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表征,其结果与预期一致,表明所合成的配合物为目标产物。 选择多种肿瘤细胞株和正常细胞株,通过检测细胞存活的方法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配合物对所选癌细胞株都明显具有抑制生长作用,对正常细胞毒性较小;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并不完全同配体的共轭π键大小成正比;在配体上引入基团会影响其抗肿瘤活性;硝基的引入极大提高了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抗肿瘤活性同顺铂相当的硝基苯并三联吡啶钌配合物抑制A375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IC50值为16.9μM,硝基苯并咪唑吡啶钌配合物抑制Nerua-2a神经胶质瘤细胞的IC50值为5.9μM。在紫外光照射下,可检测到配合物自发荧光,通过PI染色双染法,检测到所选配合物只是在胞浆内发绿色荧光,其他细胞器并未检测到荧光,结果表明配合物并没有积累到细胞核内,而只是进入胞浆发挥药效作用。 细胞吸收机制及转铁蛋白封闭的研究表明配合物可以通过与转铁蛋白受体结合后被包吞后,然后被运载进入到细胞内部。流式细胞分析和TUNEL-DAPI双染实验结果表明,,Sub-G1凋亡峰的增加引起细胞最终凋亡。经配合物作用后的肿瘤细胞中加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其Caspase-8的活性提高150%,而Caspase-9的活性仅提高20%。Caspase-8的活性增加表达初步断定配合物是通过死亡受体通路诱导细胞凋亡。然后通过加入抑制剂的实验进行验证,而结果表明Caspase-9抑制剂的加入,并没有抑制Caspase-9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了死亡受体家族蛋白、Bcl-2家族蛋白在经药物处理的肿瘤细胞中的蛋白表达,结果表明配合物上调了肿瘤细胞中促凋亡因子及下调了促生长因子。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体外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为插入结合方式;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引起细胞DNA损伤,Western blotting检测了其在肿瘤细胞中蛋白的表达,上调了磷酸化组蛋白,提示配合物激活了p53信号通路。体外抗氧化实验检测结果表明配合物具有清除自由基作用;用荧光探针检测肿瘤细胞超氧阴离子表达随时间降低, Westernblotting结果下调了Akt和ERK蛋白水平,上调P38、JNK等MAPK家族蛋白水平,结果表明配合物紊乱线粒体功能的平衡,同时抑制AKT信号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综上所述,本课题的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配合物为目标产物,通过抗肿瘤活性筛选可得出抗肿瘤活性与配合物有一定的构效关系,其规律性为以后的抗肿瘤药物设计有指示作用,而配合物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机理研究,能为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继续研究奠定一定基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Q463.5;R9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承强;;金属抗癌配合物研究现状及展望[J];广西轻工业;2009年06期
2 刘杰;陶健;;抗肿瘤药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3期
3 陈填烽;李林林;禹莲玲;杨芳;郑文杰;;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铂类配合物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晓娟;杨永刚;王洁;;不同铂类联合紫杉烷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毒副反应评价[J];海南医学;2013年2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俊;席夫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刘莹;抗肿瘤药物CG007的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建立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3 杨乐武;2-羟基-4-甲基苯甲醛的合成工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4 李楠;重酒石酸长春瑞滨靶向制剂抗肿瘤活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5 许明媛;1,8-萘二甲酸及叠氮桥联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D];天津大学;2012年
6 孙娟;硝酸益康唑体外诱导MCF-7细胞凋亡的初步机制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7 韩琨景;小白菊内酯对人肝癌细胞HepG-2影响的实验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彦恩,曹雪涛,于益芝,弥静,雷虹;IL-2基因修饰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肿瘤效应的研究[J];癌症;2001年08期
2 陆蔚卫;庞东生;;前景广阔的抗癌新药[J];安庆医学;2003年03期
3 刘伟平,张永俐,孙加林;铂类抗癌药物展望[J];贵金属;2005年01期
4 席真;;核酸和糖化学生物学的研究热点和最新进展[J];国际学术动态;2010年05期
5 商丹,张朝平;金属抗癌药物的研究现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刘杰,计亮年,梅文杰;金属钌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理[J];化学进展;2004年06期
7 徐刚;崔玉波;崔凯;苟少华;;非铂类金属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6年01期
8 柴晓华;王飞利;黄洁;张君;;金属药物研究新进展[J];化学试剂;2008年02期
9 韦捷敏,田华,王麟生;抗癌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新进展[J];化学世界;2003年11期
10 邓元,鲁晓明,庞小丽;含钼化合物及其配合物的抗癌抗肿瘤活性[J];化学通报;2005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中强;黄如丹;许颜清;焦志伟;胡长文;;配合物H_2[Hbim]_2[(bim)_2Mo_8O_(26)]·H_2O的合成新途径[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2 张蓉;李锦堂;傅翠梨;罗学涛;;苯并咪唑类光电功能配合物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1年13期
3 胡智华,李祖强,李庆春,马衡;含砷芳香羧酸衍生物苯并咪唑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S2期
4 王毓明;俞国祯;;配位数为四的配合物为何有两种不同的空间构型?[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1期
5 徐延瓞;配位化学在工业中的应用(一)[J];化学世界;1987年01期
6 马衡;谢良锋;;硝基配合的M~(-N)配键以及它们某些红外波数的规律性[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4期
7 木冠南;;Al_2O_3自溶液中吸附Cu~(2+)及其配合物[J];云南化工;1988年01期
8 谢桂泉;杨文清;;若干3d过渡金属的布洛芬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的研究[J];暨南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9 甘新民,唐宁,张文军,谭民裕;1,8-萘啶氮氧化物钪(Ⅲ)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J];无机化学学报;1989年03期
10 王君,宋玉林,胡学君,段井林;稀土与芦丁的配合物[J];应用化学;198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志红;曾正志;;新颖四核Co(Ⅱ)、Ni(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DNA作用及抗菌活性研究[A];2010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晓;何玲;陶国宏;;碳纳米管/稀土金属离子液体配合物凝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刘迎春;马淑兰;郭倩玲;许妙琼;张静;朱文祥;;配合物Mn(DTPA-BPABA)·4H_2O结构与性质[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温祖标;薛赛凤;陶朱;;配合物[Co(aippma)(amp)Cl]~(2+)一面式异构体中的C-H…π结构[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陈建设;沈联芳;徐元植;姚克敏;;镧系离子与α-氨基酸配合物的~(13)C NMR波谱及其结构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6年
6 姚起超;马儒政;夏敏;;新型β-烯醇亚胺类二氟化硼配合物的制备与光物理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刘亚美;张文华;段鹏程;杨光;;三吡唑与铜(Ⅰ)形成的配合物的结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刘俊良;郭富盛;孟昭莎;童明良;;系列过渡金属-稀土磁性配合物的组装与磁性研究[A];2010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孙诗;牟鑫;刘叔娟;赵强;黄维;;重金属Pt(Ⅱ)配合物激发态性质的理论研究[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10 贾淑平;但卫华;但年华;曾睿;林海;陈哲;刘兰;;Zr-Al-Ti多金属配合鞣液结构性能的研究[A];2010年全国皮革化学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2 欧阳健明 周娜;[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李宏乾;[N];中国化工报;2006年
4 华文;[N];中国畜牧报;2002年
5 王伟;[N];科技日报;2007年
6 王晓庆;[N];大同日报;2008年
7 李宏乾;[N];中国环境报;2006年
8 记者 秦逸 杨蕾;[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9 丁玉萍;[N];粮油市场报;2008年
10 曲美;[N];中国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爱华;氰基桥联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磁性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2 金首文;1,8-萘啶和烷基桥联咪唑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性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夏海平;具共轭桥含铁、钌、锇多核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厦门大学;2002年
4 张玉华;氮化/氧化锇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量子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毕彩丰;铀、钍、稀土希夫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1年
6 范玉华;新型希夫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应用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4年
7 刘涛;过渡金属配合物激发态和光谱性质的量子理论研究:d~6、d~8和d~(10)配合物[D];吉林大学;2009年
8 徐国强;铁、钴、镍的钳式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碳碳偶联催化反应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0年
9 胡劲松;多齿含氮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D];南京大学;2011年
10 胡道道;壳聚糖固定化希夫碱配合物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得和;氮杂环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抑菌活性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王东蕊;大环化合物光限幅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睿;新型铂(Ⅱ)类配合物对大肠癌SW620细胞株的体外抑瘤作用及药物作用靶点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4 王芊;7-甲氧基色酮-3-醛腙类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D];兰州大学;2010年
5 任铁;苯基萘甲酰基甲基亚砜稀土高氯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光致发光[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张瑞龙;功能性双乙烯基吡啶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光学性质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周娜;新型自由基-3d或4f金属配合物以及单分子磁体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辛成龙;新型铕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燕娇;新型β-二酮-Eu(Ⅲ)荧光配合物的合成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吴桂安;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及MOF/偶氮二甲酰胺复合物的制备[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钌多吡啶类配合物的设计合成、表征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75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47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