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潜艇水下状态对人体24h动态心电图窦性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 潜水医学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心率变异性 动态心电图检查 常规潜艇 潜艇水下航行状态 动态心电图监测 艇员 自主神经系统 标准差 出处:《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常规潜艇水下状态对人体24h动态心电图窦性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自2002年3月-2009年7月纳入124名常规潜艇水下航行状态的艇员作为水下组,另选118名陆勤战士作为陆上组(对照组),均为男性。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系统,对常规潜艇水下状态的艇员进行连续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24h平均心率、工作时平均心率及最高心率、睡眠时平均心率和最低心率,并分析水下组与陆上组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差异。结果与陆上组相比,水下组睡眠时平均心率及最低心率明显加快(P0.01),但24h平均心率,工作时最高心率及平均心率均无明显差异。24h心率变异性比较,水下组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比(PNN50)较陆上组显著下降(P0.05)。而两组24h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24h每5min时段平均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之间的标准差(SDSD)、三角函数无明显差异。结论常规潜艇水下工作状态对艇员睡眠时的心血管自主神经有明显影响。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underwater state of conventional submarine on sinus heart rate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of human body 24 h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Methods from March 2002 to July 2009, 124 submariners were included as underwater group. Another 118 land soldiers were selected as land group (control group, all male). Using 12-lead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examination and analysis system, continuous 24-hour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monitoring was used to record the mean heart rate in 24 hours. The mean heart rate and maximum heart rate at work and the mean heart rate and minimum heart rate in sleep were analyzed, and the differences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between underwater group and land group were analyzed. In the underwater group, the mean heart rate and the lowest heart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during sleep,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mean 24 h heart rate, the maximum heart rate and the average heart rate at work. The root mean square value of RR-R interval difference in underwater group and the percentage of normal adjacent R-R interval difference of 50ms in underwater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land group (P 0.05), while the R-R interval standard deviation of all sinus beats in both groups at 24 h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normal group (SDANNN), and the phase of SDANNN was also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P < 0.05), but the mean deviation of R-R interval in all sinus beats of the two groups at 24 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tandard deviation between R-R intervals and trigonometric functions. Conclusion the underwater working state of conventional submarin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cardiovascular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during sleep.
【作者单位】: 解放军401医院特检科;解放军北海舰队卫生室;青岛市立医院特检科;解放军401医院器械科;
【分类号】:R8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徐建林,徐珞,陶尚敏,周颖斌,唐明,乔文达,逄富基;远洋船员高血压患病率及有关因素调查[J];中华航海医学杂志;1998年02期
2 李珠江;曾磊;魏本领;李桂粉;;潜艇艇员长航后迅速恢复体能的研究与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22期
3 徐公国,于芝华,吕全江;核潜艇潜航时艇员的心率变异性[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4 张永生,辛苏宁,相龙华,夏守文,于克峰;远航海员的心率变异性[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5 曲秀芬;黄永麟;宋丽云;朴晶艳;纪树彦;;心率变异性功率谱不同计算方法及某些成分临床意义的探讨(摘要)[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彩娥;吴力克;包新萍;孔军;侯卫华;杜莉;王征群;;超声检测水面舰艇艇员血管内皮功能环球航行后的改变[J];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01期
2 沈伟民;李安富;徐青镭;马彩娥;吴力克;詹宪风;李春风;;远航对海员内分泌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12期
3 钟运健,吴纪饶,郑松波;心率变异性在健康人群及其在体育运动中应用的研究概况[J];四川体育科学;2004年02期
4 关卫清,冯国基,于克峰,夏守文,郑长青,李川,张新德;远航前后舰员血清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含量变化[J];中华航海医学杂志;1999年01期
5 马彩娥,吕发勤,宓传刚,杜莉,孙湖山;核潜艇远航时艇员心功能的变化[J];心脏杂志;2002年04期
6 向忠民,陈燕,郭瑞东,张少辉,姜兴录;南海海域航海人员高血压患病率调查[J];中华航海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7 乔文达;海员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的探讨[J];中华航海医学杂志;1999年04期
8 马彩娥,孙湖山,吕发勤,杜莉,宓传刚;潜艇艇员远航前后心脏结构的超声心动图检测[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9 张永生,孙铁军,楚立云,贾钢锐,庞继恩;海勤人员高血压病患者应激情况调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年02期
10 张永生;楚立云;宫婷;刘海瑛;相龙华;夏守文;于克峰;李安富;沈伟民;徐青镭;詹宪凤;;环球航行不同气温对24h动态心电图变化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松涛;有氧运动对心血管自主神经平衡状态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许婕;瑜伽运动对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2 刘灵;心率变异性在汽车司机驾驶疲劳监测中应用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3 钟运健;心率变异性(HRV)在运动性疲劳诊断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哲;内河航行安全中人为因素的可靠性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84年02期
2 朱大年;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应激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中枢机制[J];生理科学进展;1996年04期
3 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年05期
4 冯晨曦,,顾小弟,朱雅琴,徐康,黄雪萍;远洋航行中海员心理生理反应初步调查[J];中华航海医学杂志;1995年01期
5 徐建林,徐珞,陶尚敏,周颖斌,唐明,乔文达,逄富基;远洋船员高血压患病率及有关因素调查[J];中华航海医学杂志;1998年02期
6 张永生,孙铁军,楚立云,贾钢锐,庞继恩;海勤人员高血压病患者应激情况调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年02期
7 凌金万;远洋船员高血压病调查[J];中华航海医学杂志;1995年04期
8 杨丽军;胡庆;张山起;隋月林;;心理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年15期
9 张永生,孙铁军,姜枫,魏立,庞继恩,刘涌,苏广智;海勤人员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1年02期
10 王于领;黄东锋;梁崎;韩耀风;张洲;牛牛;薛晶晶;王杨;马雯馨;梁振文;范宗禄;陈颖蓓;;办公室人员腰痛患病率抽样调查及康复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胜英,张锦伟;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的临床观察[J];心脏杂志;2001年03期
2 梁兰青,廖禹林,冯维,刘阳,付真;肾脏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临床分析[J];心脏杂志;2000年03期
3 刘江潮,王丽伟,张君良;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4年03期
4 李华;向璇;;120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2007年10期
5 王艳;许军;顾国荣;;冠心病病人心率变异性分析[J];齐鲁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6 郝丽荣,纪树彦,黄永麟,董礼航,严顺子;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评价心血管疾病的心率变异性(摘要)[J];中国循环杂志;1993年09期
7 朱平先;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动态心电变化[J];心脏杂志;2000年04期
8 冯珍珍;ST_(V3)压低/ST_(aVF)抬高比值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右室心肌梗死[J];临床荟萃;2003年05期
9 黄春涛;高血压患者夜间心率对24小时心率变异指标的影响[J];临床荟萃;2002年06期
10 ;心率变异性检测有何临床意义?[J];实用心电学杂志;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春雷;孙学军;;《潜水生理学和潜水医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A];第八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郑华;徐影;李艳;张薇;;慢性肾衰患者心率变异性改变[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王克强;刘雪红;李川勇;;正常人深呼吸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隋敏生;王良玉;张钰;;高血压病心率变异性与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A];2005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四届组稿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张志辉;宋治远;庄国强;孙玉锦;史光鉴;;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术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6 李莉;谢晋湘;刘力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心率变异性研究[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著汇编[C];2001年
7 彭如心;张昕;徐文静;齐少敏;许德生;;运动训练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应用生理学委员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肖滨;刘春霞;俞海风;吕亚莉;陈育生;俞远成;俞子东;;心房颤动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左心房大小的关系研究[A];2006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张苏河;李莉;李鹏诺;李青菊;李凤良;;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率变异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10 肖守中;詹直夫;;心率变异性和心力变异性关系的研究[A];21世纪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郭建国;俄建造新型“拉达”级常规潜艇[N];人民日报;2005年
2 湖北省人民医院 陈莉 李建军;步长稳心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影响的初步观察[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4年
3 杨进刚 胡大一;压力反射敏感性和心率变异性可识别心律失常高危患者[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1年
4 董爱波;俄将装备新防空导弹系统 澳计划组建常规潜艇舰队[N];人民日报;2007年
5 李杰;AIP,潜艇最强大的“肺”[N];中国国防报;2008年
6 余子富 何德生 特约记者 徐锋 本报记者于莘明;勇士“龙宫”擎利剑[N];科技日报;2006年
7 本报专稿 司项宇;谁将为台军提供潜艇?[N];世界报;2008年
8 章一煦;南非:加快潜艇强军步伐[N];中国国防报;2006年
9 黄育平邋本报特约记者 钟魁润;大洋深海任潜航[N];解放军报;2007年
10 将康华 梁戟 郭永斌;马来西亚将组建首支潜艇部队[N];中国国防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旭峰;心率变异性等多项生理指标对情绪稳定性的评价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2 万相奎;心电信号分析与虚拟式心电自动分析仪的开发[D];重庆大学;2005年
3 陈柯萍;心率变异性的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4 傅立新;针刺对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1年
5 侯庆;针刺治疗郁证的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3年
6 邵勇;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胎鼠心脏损伤及猝死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7 吴曦;慢性疲劳综合征病理节律特征及其电针调整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韩厉萍;短期噪声暴露与工作能力要素的关系[D];第四军医大学;1998年
9 徐征;心脏状态信息多参数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10 贺书云;心肌反应性与放电节律动力学状态的关系[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红;冠状动脉病变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2 李馨;冠脉病变程度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02年
3 黄子秉;心肌病变部位对心率变异性影响[D];暨南大学;2002年
4 侯晓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昼夜节律的临床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5 任艳琴;急性心肌梗死极早期及稳定期心率变异性与心功能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6 刘晓芳;麻醉期心率变异性的复杂性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7 钟意娟;焦虑症患者心理障碍特征用其心率变异性频谱分析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8 何勤;焦虑症患者与正常人心率变异性的比较及腹式呼吸训练对焦虑症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美丽;心率变异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张晓英;心率变异性对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25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525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