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负压引流对猪肢体枪弹软组织贯通伤初期治疗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 枪弹伤 封闭负压引流 动物研究 出处:《实用医学杂志》2010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VSD)对猪肢体枪弹软组织贯通伤初期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枪弹伤早期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兰州地区健康成年长白约克品种猪8只,用95式步枪射击致双后肢贯通伤,距离25m。致伤后将两双后肢自体左右配对,分成VSD组和对照组。两组致伤6h行弹道清创消毒。分别在致伤后不同时间作细菌学计数,行病理学检查,5、72h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治疗后细菌学计数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学VSD组较对照组肉芽组织丰富,且炎细胞浸润、肌组织溶解变性及弹道表面菌落不明显。72h超声检查VSD组较对照组弹道及周边红蓝血流信号丰富,并见断裂肌束逐渐恢复。结论:VSD可降低枪弹软组织贯通伤细菌数量延缓感染时间、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局部血流量、减少创周组织水肿及降低血管通透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losed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VSD) on early treatment of gunshot soft tissue wound in pig limbs,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early treatment of gunshot wound. Methods: 8 healthy adult Landrace Yorkshire pigs in Lanzhou area were selected. The left and right hind limbs were matched with the left and right of the two hind limbs after the injury. The two group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VSD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ballistic debridement and disinfection at 6 hours after injury. The bacteriological count was made at different time after injury. 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acteriological cou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pathological VSD group had more granulation tissue and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than the control group. Muscle tissue dissolving and denaturation and the surface colony of ballistic surface were not obvious. 72 h ultrasound examination in VSD group was more abundant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in ballistics and peripheral red and blue blood flow signals. ConclusionVSD can reduce the number of bacteria in soft tissue penetrating wound, delay infection time, promote granulation tissue growth and local blood flow, reduce edema of wound tissue and reduce vascular permeability.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骨科中心;
【基金】:全军“十一五”重点课题(编号:06G033)
【分类号】:R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孙超锋;李学拥;;封闭负压吸引治疗四肢枪弹伤6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24期
2 何忠杰,孟海东,林洪远,韩家林,张宪,程尉新,赵晓东,彭国球,党伟,文宇,徐桂琴;城市创伤的急诊救治——附719例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家栋;;196例急诊死亡原因分析[J];安徽医药;2007年05期
2 张魁,盛晓兰,俞子东,俞远成,陈亚新,裘钦军,杨志刚,张琪荣,黄云华;高低频超声在腹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4年01期
3 曹卫红,胡森,孙丹,白玉梅,冀建超,盛志勇;肠道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的复制[J];创伤外科杂志;2005年01期
4 包福祥;黄广建;;现代创伤的特点及其应急对策[J];创伤外科杂志;2008年05期
5 冷渌清,郭乔楠,柯振武,马宗黎,顾明,胡朝芬;肢体枪击挫伤区的MRI表现及病理学基础实验研究[J];放射学实践;2003年12期
6 冷渌清,柯振武,马宗黎,顾明,胡朝芬,郭乔楠;肢体枪击伤磁共振检查扫描方案的实验研究[J];放射学实践;2004年03期
7 熊为民;叶泽亮;王文合;;446例急性创伤院内死亡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年13期
8 彭丽珍;1960例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护理体会[J];华夏医学;2004年02期
9 张宪;张建波;何忠杰;刘波;马俊勋;彭国球;赵晓东;党伟;;互助型创伤急救模式下确定性救命手术的探讨[J];感染.炎症.修复;2006年01期
10 李盛华;宋江润;李红专;周君;王久夏;;陇南地区5·12地震中头部受伤调查[J];甘肃中医;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盛华;宋江润;李红专;王久夏;周君;;陇南地区5.12地震中头部受伤调查[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孙惠萍;;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A];贵州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李盛华;宋江润;李红专;周君;王久夏;;陇南地区5.12地震中头部受伤调查[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骨伤协作组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卫红;肠道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动物模型和发病机理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军根;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的现况与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谭健韶,冯宗权,张毅,张建平;封闭式负压吸引在四肢创伤中的应用[J];临床骨科杂志;2005年03期
2 荆金忠,刘红,李敏,苑庆勇,李靖,陈绍宗,李学拥,许龙顺,李望舟,程飙;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创面微循环流速和血管口径影响的实验研究[J];现代康复;2000年12期
3 李金清,陈绍宗,李学拥,李望舟,许龙顺,李跃军;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促进猪皮肤软组织创面愈合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0期
4 李生,周宝林,沈洪;严重道路交通事故伤的救治(附589例报告)[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9年10期
5 王正国;交通事故伤[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燕;眼部气枪弹伤16例[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1986年03期
2 于君,江荣才,姚颖波,石涛;颅脑枪弹伤特点及手术治疗[J];创伤外科杂志;2004年04期
3 阮汉权,彭应心;枪弹伤心包挫伤心包填塞治愈1例[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2年01期
4 陈绍宗,许龙顺;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创面[J];现代康复;2000年12期
5 李强,,杨银全;肾脏枪弹伤的诊治体会(附4例报告)[J];华西医学;1996年01期
6 蔡加宁,王国良,李建亭,王伟民;颅脑非军用枪弹伤的救治(附29例临床报告)[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3年03期
7 曾怡谋;眼部气枪弹伤三例[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1983年03期
8 Gany J.Ordog ,田振明;110例颈部枪弹伤[J];空军总医院学报;1986年02期
9 刘新河,汪国斌,秦兴国,孙新宏,蒋化龙;脊柱枪弹伤6例救治报告[J];前卫医药杂志;1997年04期
10 朱哓天,周树夏,刘荫秋,李曙光,王多宁;颌面部枪弹伤软组织内一氧化氮含量与组织细胞损伤[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绍宗;许龙顺;;创面封闭负压引流促进创面愈合[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刘政军;林才;;封闭负压引流,一种新的创面处理技术在烧伤创面的应用进展[A];浙江省第十七届烧伤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张芹玉;;封闭负压引流在骶骨脊索瘤术后难愈性创面的应用与观察[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6届造口、伤口、尿失禁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依伟力;;对人体局部枪弹伤的非典型特征的分析[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5 殷作明;胡德耀;李素芝;叶峰;石权贵;宋俊;刘良明;杨志焕;;高原平战时肢体枪弹伤后血浆和伤道组织中T-AOC、SOD、MDA的改变及意义[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6 赵蕾;何义平;姚元章;;9例枪弹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探讨[A];2001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殷作明;李素芝;胡德耀;何代平;杨志焕;叶峰;何蓉城;宋俊;;高原高寒战时环境猪肢体枪弹伤伤道感染的特点[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8 岳茂兴;;腹部枪弹伤的救治现状与展望[A];第三届全国急诊创伤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9 张红;陆晓明;;从两例特种枪弹伤分析此类枪弹伤的特点[A];第三届全国法医损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10 张灵芝;张翠英;;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慢性创面的观察和护理[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春;动物研究提示:蜂蜜可阻止肿瘤复发[N];医药经济报;2001年
2 李丹;让人们更加了解和热爱动物[N];中国环境报;2006年
3 ;枪弹伤急救[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4 刘旭峰;狗眼看世界[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5 ;防治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研究通过鉴定[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6 崔昕;中医实验动物研究新进展:疾病动物模型有证可辨[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武警重庆总队医院中医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田维君;抗癌抑癌食物大全[N];医药导报;2006年
8 杨德有;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两项课题通过鉴定[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9 驻京记者 王丹;药谷一号国际研发孵化园一期工程竣工[N];医药经济报;2007年
10 康言;博奥生物细胞芯片实验研究获重要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昶;用于小动物研究的数字X射线成像系统[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许龙顺;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促进创面愈合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3 王彦亮;颌面部神经爆炸性创伤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4 石冰;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中基质金属蛋白酶以及其调控因素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5 唐学贵;痛风宁胶囊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动物研究关节的保护作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王昭领;颌面部高速破片+冲击波复合伤致伤机制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7 殷作明;高原高寒战时环境肢体枪弹伤伤道特点及其对机体全身反应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8 徐建祥;伪狂犬病毒IE180基因反义RNA转基因动物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9 张肇宇;纳米化中药舒鼻喷剂治疗变应性鼻炎之实验室相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孙新宇;芪玄益心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病的药效学实验及机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靖;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创面微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2 杨江河;犬颅脑枪弹伤后局部脑组织BDNF蛋白表达及意义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3 吕小星;V.A.C对创周水肿及创面微环境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4 李丹;间接火器致伤后犬颈部大血管损伤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5 蒋立;V.A.C改善兔急性创面微循环与NO,ET-1和NOS的关系[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6 姚凤云;护肝片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7 关露春;养荣润肠舒治疗中医虚性便秘模型小鼠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孙艳;电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安延涛;海洋平台振动分析及相似模型实验研究[D];济南大学;2009年
10 黄利敏;六神丸抗肺癌转移及其作用靶点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34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534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