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贫铀污染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及其初步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5 11:00

  本文选题:贫铀 切入点:创伤 出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 海湾战争后,贫铀武器的危害及防护研究受到广泛关注。除贫铀弹片伤外,贫铀武器产生的气溶胶也可能污染伤口。本研究对贫铀污染伤口的愈合影响及其相关机理进行探索,旨在为贫铀武器危害及防护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用手术方法结合贫铀粉尘污染建立贫铀粉尘污染开放性伤口的动物模型以及相应的实验对照组,采用常规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等方法,观察受伤后伤口愈合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创伤局部炎症细胞,修复细胞,细胞基质,部分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结果 贫铀污染后将导致创面愈合延迟,且与剂量成正相关关系;贫铀导致机体全身及伤口局部炎症反应增强,肉芽组织生成缓慢,数量减少,成纤维细胞功能低下,胶原纤维合成减少,从而延长伤口愈合时间,降低愈合质量。贫铀刺激伤口局部炎症因子及其受体的合成及分泌,抑制TGF-β、bFGF及其相关受体的表达,可能是贫铀影响伤口愈合的分子机制之一。 结论 贫铀影响伤口愈合过程中的炎症细胞反应,,修复细胞反应、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合成和分泌等关键环节,从而导致愈合时间的延长。
[Abstract]:Purpose. After the Gulf War, the research on the harm and protection of depleted uranium weapons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In addition to depleted uranium bomb wounds, aerosol produced by depleted uranium weapons may also pollute wounds. This study has explored the effects of wound healing and its related mechanisms on the wound healing caused by depleted uranium.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experimental basis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hazards and protection of depleted uranium weapons. Method. The animal model of the open wound caused by DU dust pollu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experimental control group were established by surgical method combined with DU dust pollution. Routine patholog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image analysis were used. The expression of local inflammatory cells, repair cells, cell matrix, partial growth factor and its receptor were observ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during wound healing. Results. The wound healing was delayed after depleted uranium contamination, which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ose. Depleted uranium resulted in increased inflammation, slow granulation formation, decreased number and low fibroblast function. The synthesis of collagen fibers decreased, thus prolonging wound healing time and reducing healing quality. Depleted uranium stimulated the synthesis and secretion of local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inhibited the expression of TGF- 尾 bFGF and its related receptors. This may be one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by which depleted uranium affects wound healing. Conclusion. Depleted uranium affects the inflammatory cell response, repair cell response, synthesis and secretion of growth factor and its receptor during wound healing, which leads to the prolongation of healing time.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R8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小兵,盛志勇;深入开展基因表达与皮肤及其附件发育关系的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05年02期

2 杜丽;张庆林;莘旭妮;马琼;孙嵘;安晓霞;韩媛;李超;杨晓燕;毛建平;崔玉芳;;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的重组裸质粒对放射复合皮肤创伤促愈作用的实验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10年04期

3 付小兵;;组织再生:梦想、希望和挑战[J];中国工程科学;2009年10期

4 胡以信;郭力;;富血小板血浆在治疗慢性难愈创面中的应用[J];西南军医;2009年06期

5 李宁;翦新春;;口腔扁平苔藓中细胞角蛋白19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6 季成;李民;朱六龙;陆凯;;关节镜下由外向内技术修复半月板损伤30例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1年11期

7 辛向阳;高莉莉;郑利民;;结膜细胞外基质移植的实验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年03期

8 杨乃龙,王军,杨爱红;中国北方汉族人eNOS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足的相关性分析[J];山东医药;2004年01期

9 牛轶雯,陆树良,青春,葛奎,戎柳,王敏骏,廖镇江;糖尿病鼠烫伤皮肤组织的aMMP-2和TIMP-2变化[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10 陈开翠,黄义明,李凡,顾其胜,张君;水溶性医用几丁糖治疗Ⅱ°烧伤创面的临床研究[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蕾;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汤)对水浸应激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大鼠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黄德铨;熊珍膏促进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的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屈纪富;合并全身放射损伤创伤局部成纤维细胞变化的机制与意义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4 丁国斌;人胎儿表皮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基因转染及向毛囊的定向分化[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5 何秀娟;疡愈涂剂对愈合迟缓性皮肤伤口的愈合作用及局部免疫调节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6 朱肖奇;肌腱种子细胞深低温保存的实验研究及组织工程化肌腱冻存初步探讨[D];四川大学;2004年

7 雷霞;人外泌汗腺腺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体外重建汗腺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8 高强国;uPA/uPAR在皮肤上皮化/再上皮化过程中表达及作用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9 徐明珠;再次修复远侧吻合口促进神经移植后轴突再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刘贤华;HA1077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皮肤创面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春水;法舒地尔对VEGF诱导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胡以信;富血小板血浆对兔烫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1年

3 张长帅;药典方剂生肌散的抗疮疡作用及安全性评价[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杨晶晶;PRP/BIO-OSS复合物对纯钛金属钉周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1年

5 王兆海;增生性瘢痕放射治疗的基础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6 马金荣;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相关性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7 张汝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神经肽Y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青岛大学;2003年

8 高小莲;柴胡桂枝汤对大鼠乙酸胃溃疡愈合过程中bFGF表达的影响及意义[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9 唐袁媛;糖尿病足溃疡外敷中药使用原则初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崔风华;妊高征患者NPY及CGRP水平测定及意义[D];青岛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157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6157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0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