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用气机升降理论探讨对失重的中医学认识及失重性肌萎缩的中医病机

发布时间:2018-03-21 17:36

  本文选题:失重 切入点:失重性肌萎缩 出处:《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太空环境对航天员身体造成的损害日益受到关注,其中失重是引起各种病症的最重要病因,而失重引起的肌肉萎缩是航天医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虽中医古代文献中无"失重"、"失重性肌萎缩"等概念,但中医理论能宏观把握复杂疾病的病机特点,为防治失重性疾病,尤其失重性肌萎缩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本文拟从气机升降理论的角度出发,从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变化探讨对失重的中医学认识以及形成失重性肌萎缩的中医病机,以期为中医理论在航天医学中的应用价值做出一些贡献。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ace industry, the damage caused by the space environment to the astronauts' bodies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mong which weightlessness is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 of various diseases. Although there are no concepts of "weightlessness" and "weightlessness muscle atrophy" in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hogenesis of complex diseases macroscopically.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cure weightlessness diseases, especially weightlessness muscle atrophy, this paper provide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refere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CM cognition of weightlessness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weightlessness muscle atrophy in order to make some contributions to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CM theory in space medicine.
【作者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项目(30500663):中药对失重状态下钙代谢和骨代谢的作用及其机理,负责人:胡素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在读研究生资助项目(532/0100604199):加味补中益气汤配合经皮电刺激对失重性肌萎缩的防治作用,负责人:张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生科研课题(201210026105):“足三里”和/或“承山”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模拟失重状态下大鼠比目鱼肌萎缩的影响效果探究,负责人:孙玉秀
【分类号】:R85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周鹏;高学敏;张建军;胡素敏;;从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看人体太空生理紊乱[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年06期

2 谢力勤;中医辨证在航天医学中应用的可能性分析[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5年04期

3 王宝珍,李勇枝,辛冰牧,范全春,王静,薛春美;卧床模拟失重生理效应辨证论治效果的初步观察[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3年02期

4 王宝珍,石宏志,宋孔智,徐志明,钱锦康;卧床模拟失重状态的中医辨证初探[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7年01期

5 桑小普;科尔沁夫;郝喜娟;尚海;潘熠;胡素敏;;失重条件下肌肉萎缩的中医病机[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2年06期

6 沈羡云;失重生理学的研究与展望[J];中国航天;2001年09期

7 沈羡云;失重飞行对航天员身体的影响及防护措施(上)[J];中国航天;2002年01期

8 沈羡云 ,唐承革;失重对肌肉系统的影响及防护[J];中国航天;2005年04期

9 沈羡云;航天“血淤症”及其防护措施[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艳梅;陆耀飞;陆大江;;不同负重对大鼠胫骨形态的影响[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周鹏;高学敏;张建军;胡素敏;;从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看人体太空生理紊乱[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年06期

3 李玉娟;陈博;甘琳;高铁;乔瑾渊;邓玉林;;龙抗Ⅰ号对模拟微重力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心肌氧化损伤的保护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12期

4 沈羡云;航天中的心血管问题[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2年04期

5 石宏志;中医药在航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1年01期

6 许欣,徐志明,刘国印,徐利明,王宝珍,何宏;头低位卧床对眼内压、近视力、视野的影响及其中药防护[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2年06期

7 王宝珍,李勇枝,辛冰牧,范全春,王静,薛春美;卧床模拟失重生理效应辨证论治效果的初步观察[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3年02期

8 宿双宁;中国载人航天医学工程学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3年S1期

9 沈羡云;21世纪失重生理学研究的展望[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3年S1期

10 李勇枝;;中医药在载人航天中的应用[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宝珍;李勇枝;程张红;刘国印;辛冰牧;;观察中药对卧床模拟失重引起“血瘀”证的防治效果[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攀;绳索牵引机器人及虚拟重力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林;模拟失重加辐射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变化和太空燮理汤的作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光月;川芎嗪抗废用性肌萎缩药效与作用机制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麦燕兴;模拟失重对大鼠承重骨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3 何志仙;复方健肌Ⅰ号和健肌Ⅱ号对废用性肌萎缩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4 耿捷;30d头低位卧床期间体育锻炼对下肢肌肉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5 秦雯;当归和川芎对尾部悬吊大鼠比目鱼肌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胡清照;失重性肌萎缩与脾虚证的关系初探[D];西北大学;2008年

7 曹晋;川芎及其主要成分和达乌尔黄鼠冬眠期抗废用性肌萎缩的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8 任虎君;60天头低位卧床期间振动和中药对心脑血管功能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9 郭树攀;冬眠阵与达乌尔黄鼠冬眠期抗废用性肌萎缩机制的关系探讨[D];西北大学;2010年

10 朱牧;加减补中益气汤对失重性肌萎缩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军,刘克嘉;模拟失重对人尿皮质醇、17-OHCS及钙离子昼夜节律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89年01期

2 沈羡云,兰景全,向求鲁,孟京瑞,王玉清;模拟失重时兔脑微循环的变化[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89年02期

3 孙洪元,刘克嘉;模拟失重条件下多种内分泌的最大熵谱分析[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89年03期

4 蓝景全,沈羡云,孟京瑞;抗运动病药合剂 B 对悬吊兔脑皮层超微结构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0年03期

5 阎晓霞,余和t+,刘振秀,杨玉华,王秀荣,吴建平;头低位-6°卧床生理变化动态特征[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1年04期

6 沈羡云,向求鲁,孟京瑞;两种中药对模拟失重兔耳微循环的影响(英文)[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3年01期

7 史之祯,沈士良,崔伟;中药和低频磁场对模拟失重骨丢失的防护作用(英文)[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3年01期

8 孙亚志,崔建,李春生,庄祥昌;强肌Ⅰ、Ⅱ号中药改善尾吊大鼠比目鱼肌血流量和肌肉力学特性的作用[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3年04期

9 陈建和,沈羡云,孟京瑞,向求鲁,齐淑玲,刘津华;模拟失重对兔红细胞形态及生成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5年04期

10 谢力勤;中医辨证在航天医学中应用的可能性分析[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何学影;张红波;马青;;失重性肌萎缩骨骼肌细胞的介电特性研究[A];浙江省生理科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张鹏;刘红菊;刘淑红;李莉;杨明浩;王旭;范明;陈晓萍;;Dystrophin基因在失重性肌萎缩形成中的作用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3 刘红菊;张鹏;李莉;杨明浩;刘淑红;王旭;范明;陈晓萍;;Gp 130受体在失重性肌萎缩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4 李莉;刘红菊;张鹏;杨明浩;刘淑红;王旭;范明;陈晓萍;;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抗失重性肌萎缩的形成及其纤维类型的转换[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本文编号:1644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644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a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