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华北某坑道进驻人员前后空气质量调查与评价

发布时间:2018-03-25 11:25

  本文选题:坑道 切入点:微小气候 出处:《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摘要】:目的了解华北某坑道内进驻人员前后的空气质量变化情况。方法选择坑道内1个房间,观察6名人员进驻后微小气候(温度、相对湿度、气压、风速)、常见无机有害气体(CO、CO2、O3、H2S、SO2、NO2、NH3)、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浓度和细菌总数,并与进驻前及坑道外检测结果比较。结果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速的测定值和CO、CO2、O3、H2S、SO2、NO2、NH3浓度及细菌总数,人员进驻前坑道内和坑道口外比较无明显差异,符合《屯兵坑道环境卫生学要求》和《人防工程平时使用环境卫生标准》要求;人员进驻后,坑道内TSP浓度为0.55 mg.m-3,明显高于进驻前的0.11 mg.m-3,超过标准要求;其他各项指标检测结果与进驻前比较变化不明显,均符合标准要求。人员进驻后,7:00、14:00、19:00坑道内的气温、相对湿度、气压、O2浓度、细菌总数、TSP浓度变化不显著(P0.05),H2S、SO2、NO2、NH3浓度未检出或接近0。结论人员在坑道内工作、学习和生活时,影响坑道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是TSP。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air quality before and after entering a tunnel in North China. Methods A room in the tunnel was selected to observe the microclimate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ir pressure) of 6 people. Wind speed, common inorganic harmful gases, COCO2CO2O3H2SSO2NO2NO2NH3, oxygen, 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s (TSPs), and total bacterial count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and outside the tunnel. Results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ir pressure, wind speed, COCO2O3H2SSO2NO2NO2NH3 concentration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bacteria were measure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ersonnel in the tunnel before entering the tunnel and outside the tunnel entrance, which conforms to the requirements of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requirements for military tunnels and the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Standards for Civil Air Defense projects at ordinary times. The TSP concentration in the tunnel was 0.55 mg 路m-3,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0.11 mg 路m-3 before entering, which exceeded the standard requirement. The results of other indicators were not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ose before entering, and all of them met the standard requirements. The air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in the tunnel after the entry of the personnel were 7: 00 to 14: 1: 00: 00: 00.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tsp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total bacterial count. Conclusion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air quality in the tunnel is TSPs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NH3 is not detected or close to 0. Conclusion the air quality of the tunnel is mainly affected by TSPs when the workers work, study and live in the tunnel.
【作者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基金】: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资助项目(No.01L026)
【分类号】:R8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宗爽,余欢,白志鹏,朱坦;室内空气质量相关标准与评价方法进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4期

2 王阳峰;室内微环境生态平衡与人体健康关系初探[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胡迪峰;翁燕波;张瑶;徐运;;便携式气相色谱法测定室内空气中的苯系物[J];中国环境监测;2006年01期

4 林治卿,袭著革,杨丹凤,晁福寰;PM_(2.5)的污染特征及其生物效应研究进展[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5 洪贤良;陈胜发;戚志浩;马海有;;电气石空气过滤网的抗菌除臭负离子效果研究[J];洁净与空调技术;2005年04期

6 丁真真;;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及控制[J];林业劳动安全;2005年04期

7 周慧,钱盘金;苏州市区室内空气污染现状调查与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2005年01期

8 郝瑞珍,籍存德;室内环境质量与绿色建筑材料[J];南方建筑;2005年02期

9 忻尚杰,程宝义,朱培根;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VOC特性及其定量评估[J];暖通空调;2002年03期

10 李爱琴;室内微环境生态平衡与人体健康关系初探[J];平原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Xiaoyan Li1 Baoshan Zheng2 Yan Wang3 Xue Wang2 1 School of Geographic and Biologic Sciences,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550001,2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GuiYang,550002,3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Wuhan,430071;A Study of Radon Level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Chinese Underground Buildings[A];Abstracts of the Second Asian and Oceanic Congress for Radiation Protection[C];2006年

2 强娟;李树声;李卓;刘焕武;宋文斌;;西安市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及改进对策[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3 但德忠;方正;谭和平;;我国室内空气质量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晓燕;中国地下工程氡污染及其健康危害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2 丁慧贤;大气压下等离子体与催化协同低温脱除气相中甲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罗青平;室内空气品质与生物体的血液力学特性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2 林治卿;大气细颗粒物早期生物效应与标志物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3 邵茂清;重庆建筑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调查及植物净化甲醛的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4 金明;金属填料过滤器的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余晓兰;纳米二氧化钛喷液在室内空气净化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6 黄芸茵;杭州西进旅游地空气负离子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7 李歆;高频电容耦合等离子体净化甲醛废气的实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8 周烈兴;椰壳基活性炭吸附去除空气中有害物的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重贵,李章钧;利用坑道人工培植天麻成功[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80年02期

2 潘革;刘敬东;江仁宣;覃云鹏;莫哲如;覃秋香;彭绍芳;李瑞莲;;广西田阳绢纺厂工人低热病因初步探讨[J];右江医学;1980年02期

3 胡玉梅;;试论高等学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卫生要求[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1981年03期

4 庞诚;关于生理等效温度的研究[J];基础医学与临床;1982年Z1期

5 王惟善,李荣文,李孟春;吉林地区冬季农村住宅室温标准的探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2年03期

6 罗庆芳;蒲文兴;梁有生;晋玲;郑子敏;朱晓红;;绿化的杀菌作用的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82年02期

7 周志国;;符合卫生学要求的楼房住宅——介绍吉林省永吉县乌拉街公社二道大队楼房住宅[J];中国临床医生;1982年03期

8 蒋有年,白之君,蒋晶;介绍一种改善特殊构筑物内空气质量的速算法[J];中国职业医学;1983年01期

9 杨炳连;;线性比色测定CO_2检气管的试制介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83年01期

10 祝传根;陆雁经;;坑道密闭条件下做饭的卫生学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8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宝义;赵敏;忻尚杰;郭海林;赵景伦;;地下空间空气质量及环境评价的实验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1990年

2 孔繁淑;刘颖;顾理莉;;卫生许可发放标准化管理初探[A];首届全国卫生法规、标准效益评价技术研讨会暨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0年

3 何翔;吴祥云;任辉启;李茂生;王励自;曲建波;庞伟宾;;坑道内爆炸宏观破坏现象及冲击波传播规律的实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政年;陈国根;刘忠权;丛颖;郑满庄;徐建华;柯文棋;;水面舰艇舱室微小气候医学要求的制订[A];第六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徐建华;柯文棋;乐秀鸿;李政年;;全封闭舰船与“空调病”[A];第六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邵强;;浅论建筑卫生学在公共卫生领域中的作用[A];山东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3年

7 林治宁;姜聚军;宋喜顺;;浅议视屏显示终端有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A];山东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3年

8 王宝祥;杨娟;;美发店空气氨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A];吉林省预防医学学术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永清;张云鹏;李富魁;;关于足疗场所卫生标准的商榷[A];首届全国足疗保健行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高权;林静;;北京市1992—2003年中小学校教室卫生状况分析[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明信;发生在朝鲜半岛的“地下战争”[N];解放军报;2000年

2 相凤翔 李斌 涂学能 张海泉 姜瑞斌 王勇 本报记者 徐双喜;新世纪:让防御盾牌更坚固[N];解放军报;2000年

3 杨开周 叶幼平 涂学能;筑起我们新的“长城”[N];解放军报;2000年

4 苏海河;日本没了煤炭产业[N];中国矿业报;2002年

5 孟伟哉;在战斗序列里[N];解放军报;2002年

6 徐言 指导专家/郁庆福 复旦大学医学院卫生微生物学教研室教授;寒冬谨防“低体温症”[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7 安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盛云生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总工程师 孙克放 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 梁小青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操基玉 南京罗伊尔科贸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潘峻 和兴玻璃铝业(上海)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胡晓斌 杭州泽雅室内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龙韬 江苏金秋竹门业有限公司 张欣薇 浙江大学环境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金元欢 北京德基清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大勇 南京工业大学教授 吕伟娅 上海恒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卞保华 南京锋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史勇 清华阳光公司副总裁 邹怀松 北京振利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贺湘凌 武汉市青山区城建综合开发公司 王海春 大连大有房屋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冯树奎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马重芳 安徽省建设厅副厅长 李玉华;中国夏热冬冷地区高品质低能耗住宅建设技术研讨会发言摘登[N];安庆日报;2005年

8 柳红;黑河监测国际候检厅“微小气候”[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9 岳川 黎钢 谭玲;成都双流机场“创卫”工作紧锣密鼓[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10 记者  曾海西 岳川;成都双流机场积极创建国际卫生机场[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丽英;人体微气候热湿传递数值模拟及着装人体热舒适感觉模型的建立[D];东华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静;微小气候层热湿传递现象模拟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2 章大海;着装过程热湿舒适性的仿真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3 张丽华;非织造布医用防护服舒适性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629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6629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8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