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溶性抗肿瘤药物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体内外评价
本文关键词:难溶性抗肿瘤药物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体内外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大学》 2014年
难溶性抗肿瘤药物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体内外评价
唐鑫江
【摘要】:纳米混悬剂,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制剂。它是指以表面活性剂或高分子聚合物为稳定剂,将药物颗粒分散在水中,通过自组装技术或者破碎技术制备的一种亚微胶体分散系。纳米混悬剂不需要任何载体,它是通过物理手段将粒径粉碎到纳米级别,可以有效地提高药物的溶解度、溶出速度和生物利用度,具有载药量高和给药途径多样等优点,适用于水不溶或水不溶油不溶性药物。 第一章研究了新型抗肿瘤药3-(4-溴苯基)-2-(乙砜基)-6-甲基喹喔啉-1,4-二氧化物(Q39)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体内外评价。为了提高Q39的溶解度和抗肿瘤效果,以泊洛沙姆为稳定剂,用沉淀-高压均质联合法制备Q39纳米混悬剂,并进行了表征,包括粒径、多分散性指数、形貌、溶解度、溶出速度、稳定性、晶型和缓释等。纳米混悬剂的粒径约为300nm,多分散性指数为0.125;颗粒形貌呈圆球状(P188纳米混悬剂)和长柱状(P85纳米混悬剂);制成纳米混悬剂后,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都明显提高,有助于药物的快速溶出和吸收。此外,药物的稳定性也明显提高,且药物晶型在制备过程中保持稳定。纳米混悬剂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增加药物在肿瘤部位的蓄积,还能增强药物的抗肿瘤效果,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 前面的实验结果证明,纳米混悬剂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抗肿瘤效果。为了进一步评价制剂对药物稳定性及毒副反应的影响,选择临床抗肿瘤药物喜树碱,以水溶性维生素E为稳定剂,用超声-沉淀分散法制备了喜树碱纳米混悬剂,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一系列评价:纳米混悬剂的粒径为210nm,多分散性指数为0.234,且颗粒呈长柱状;喜树碱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也都明显增加,有利于提高药物的快速吸收和抗肿瘤效果。此外,储存两月后,粒径、多分散性指数和药物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说明纳米混悬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而与溶液相比,纳米混悬剂可以明显延长喜树碱在弱碱性条件下的半衰期,有助于保持药物的活性。同时纳米混悬剂能促进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摄取,提高药物在胞内的蓄积,增强药物的抗肿瘤活性。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探索了纳米混悬剂的入胞机制。结果表明纳米混悬剂的摄取是一个以网格蛋白和小窝内陷介导的能量依赖性胞饮作用。 在体外研究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评价了喜树碱纳米混悬剂的体内疗效,并初步研究了其抗肿瘤机制。药动学结果显示,与溶液相比,喜树碱纳米混悬剂能够提高药物的药时曲线,缩短药物的分布时间,延长消除时间和平均滞留时间,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效学结果显示,与溶液和对照组相比,纳米混悬剂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提高裸鼠的存活率。之后我们对制剂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与溶液相比,纳米混悬剂还可以明显降低药物对机体的毒副作用。除此之外,我们体外模拟了肿瘤组织的微环境,考察了低氧和低pH对药物摄取的影响,结果发现低pH不影响药物的摄取,而低氧明显不利于药物的摄取。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94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蝶;胡一桥;孟政杰;;纳米晶体给药系统用于药物输送的研究进展[J];华西药学杂志;2014年01期
2 章彬;林钰婷;任璐;李晓刚;;改性β-环糊精为载体的七氟菊酯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测试[J];农药;2014年05期
3 CHEN AiZheng;DANG TingTing;WANG ShiBin;TANG Na;LIU YuanGang;WU WenGuo;;The in vitro and in vivo anti-tumor effects of MTX-Fe_3O_4-PLLA-PEG-PLLA microspheres prepared by suspension-enhanced dispersion by supercritical CO_2[J];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14年07期
4 王廉卿;戎欣玉;刘魁;胡易;高倩;赵树春;李校根;张于驰;;纳米药物晶体的制备技术及其应用[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5 远野;王爱杰;马素丽;陈川;赵友康;谭文勃;黄聪;徐熙俊;孙德智;;反硝化脱硫工艺中生物硫分布特征及分离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08期
6 陈爱政;党婷婷;王士斌;唐娜;刘源岗;吴文果;;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悬浮液技术制备的MTX-Fe_3O_4-PLLA-PEG-PLLA复合微球的体外及体内抑瘤活性评价[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4年09期
7 潘振中;崔博;崔海信;潘洪玉;;农药纳米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探析[J];农药学学报;2014年06期
8 张元声;陈建明;;脂肪乳稀释用姜黄素注射液的研究[J];海峡药学;2014年11期
9 赵兵;李艺蕾;李明;刘宏民;;辣椒碱与β-环糊精包合物的核磁共振研究[J];波谱学杂志;2013年04期
10 和素娜;杨晖;杜景霞;李艳;王建刚;;纳米混悬药物传递系统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年3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He Xu;Xu-Dong Yuan;Bao-De Shen;Jin Han;Qing-Yuan Lv;Ling Dai;Ming-Gui Lin;Chao Yu;Jin-Xia Bai;Hai-Long Yuan;;Poly(N-isopropylacrylamide)/alginate Copolymer Hydrogel Grafted Fabrics Embedding of Berberine Nanosuspension: Preparation Evalu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2 Xin-Jiang Tang;Qing-Hua Meng;Li-Ming Li;Xiao-Ying Ying;Min Han;Qiao-Jun He;Bo Yang;Jian-Qing Gao;;Improving The Antitumor Effect and Bioavailability of Camptothecin Loading Nanosuspension via Increasing Accumulation in Tumor[A];抗肿瘤药物研究新进展与肿瘤个性化药物治疗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高磊;刘皈阳;马建丽;王晓青;牛猛;康佳蕊;;紫杉醇纳米晶体药物动力学及急性毒性研究(英文)[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武敬亮;载阿霉素组氨酸修饰透明质酸纳米粒的制备及抗肿瘤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郑健;甲氧基喜树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3 李炜;难溶性药物理化性质对其纳米混悬剂生物利用度的影响[D];沈阳药科大学;2013年
4 陈立江;蓓萨罗丁纳米混悬剂释药系统的构建与评价[D];山东大学;2014年
5 丁淑敏;墨旱莲防治肺癌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何伟;食物蛋白稳定化口服纳米给药系统及其“固态化”[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正祥;亚临界水法制备醋酸甲地孕酮超细颗粒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2 马素丽;混凝沉淀法回收生物硫及条件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马飞;缓控释制剂非诺贝特和左乙拉西坦在比格犬体内药动学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3年
4 张胜锋;多肽酶检测和细胞表面荧光标记的新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5 宋爽;二丙酸倍他米松雾化吸入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6 靳世英;难溶性中药有效成分(黄芩苷)纳米混悬剂固体化及其体内外评价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万春喜;雷公藤有效部位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及其对IgA肾病小鼠的药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孙玉花;氟腺呤混悬剂的研制及其药效学初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刘美翠;芳香酸/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与表征[D];青岛科技大学;2013年
10 魏世杰;黄芩苷纳米混悬液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闯;认识纳米[J];现代家电;2001年02期
2 ;纳米科技—未来信息时代的核心[J];广播电视信息;2001年02期
3 本刊特约评论员;;加快建设我国纳米科技创新体系[J];材料导报;2001年05期
4 邱威扬;;浅谈纳米[J];化工之友;2001年03期
5 ;科学技术部发布《国家纳米科技发展指南框架》[J];自然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6 ;高纯纳米硫材料[J];技术与市场;2002年10期
7 石淑琴;纳米科技与发展机遇[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8 洪广言;稀土产业与纳米科技[J];稀土信息;2002年05期
9 ;纳米 臭氧 负离子……——它们的作用到底有多大[J];现代家电;2002年02期
10 陈治光;;透视“纳米”[J];科技潮;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天虎;谢巧勤;;纳米矿物学[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马燕合;李克健;吴述尧;;加快建设我国纳米科技创新体系[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3 李正孝;龔岩;;漫談纳米技術和纳米材料的應用和發展[A];第二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伊阳;陶鑫;;纳米CaCO_3在塑料改性中的应用研究[A];PPTS2005塑料加工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洪广言;;稀土产业与纳米科技[A];第九届中国稀土企业家联谊会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惠飞;王栋民;;纳米水泥混凝土的研究进展[A];2008年中国水泥技术年会暨第十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程虎民;;中药的超细化与纳米化[A];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委会2011年年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超微颗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秦伯雄;陈峰;马卓然;;高压流体纳米磨及其应用[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3年
9 王树林;李生娟;童正明;李来强;;振动纳米学进展[A];第七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暨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梁勇;;纳米微粒在医药学中的应用[A];2005年全国粉体设备—技术—产品信息交流会暨纳米颗粒测试与标准培训班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德(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赵晓展;[N];工人日报;2002年
3 宗合 晓丽;[N];消费日报;2004年
4 朱文龙;[N];文汇报;2006年
5 ;[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李贽;[N];大众科技报;2001年
7 冯 薇;[N];大众科技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彤云;[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9 张芳;[N];科技日报;2005年
10 赵展慧 张之豪;[N];人民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毅;纳米及纳米复合材料在铝热剂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2 胡振锟;纳米色料和光致开关的荧光纳米杂合物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刘力哲;若干半导体纳米结构的生长机制及其拉曼散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谢兴;氧化物和氮化物特殊纳米结构的化学气相法制备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徐瑞东;脉冲电沉积制备纳米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侯彦华;不同尺度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细胞毒性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7 张威;纳米壳聚糖的制备及降脂活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8 蒲娟;近场纺丝制备聚合物微/纳米纤维及其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岑;纳米结构Ⅳ-Ⅵ族化合物的制备、表征及性能测试[D];浙江大学;2012年
10 周敏;二氧化锰纳米结构的制备与吸波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低维合金表面上纳米岛的形成机理和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吴佳卿;氮掺杂纳米ZnO的制备及其抗菌防紫外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李岩;复合氧化物纳米结构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王丽娇;窄带宽带氧化物径向异质纳米结构光电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5 徐小齐;半导体纳米CdS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6 刘林林;微合金化和复合化对纳米晶Ti_5Si_3涂层性能影响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7 赵正卫;钢制管道纳米环氧涂料内防腐性能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8 孙淼;纳米晶304不锈钢腐蚀行为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9 陈锐;静电纺丝制备复合纳米纤维材料[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10 赵苗芝;粒度对块状纳米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难溶性抗肿瘤药物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体内外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28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72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