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强度训练对跟腱生物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及其对军事训练的指导意义
本文选题:军事训练 + 跟腱 ; 参考:《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年04期
【摘要】:目的研究短期高强度训练对豚鼠跟腱的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为军事训练中如何快速有效提高跟腱抗应力及损伤能力提供训练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切取经不同强度训练的豚鼠双侧跟腱、测试其不同强度、不同时限的生物力学特性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在应力和弹性模量方面,高强度组(C组:11·51±2·49,35·64±5·28,D组:14·92±2·75,44·29±4·09)和8周训练的中强度组(12·37±2·15,36·36±4·94)与对照组(8·19±0·60,30·54±5·71)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或0·05),各组的应变无明显变化。结论跟腱的极限应力和弹性模量随着训练的强度加大和时限延长而明显增强,在相同应力下,经训练的跟腱仅发生较小的应变。提示在军事训练中科学适度地采取短期阶段性高强度训练,既能快速提高肌腱的体能储备,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牵张应力,又能增强其抗损伤的能力。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hort-term high-intensity training on th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chilles tendon in guinea pigs, and to provide training methods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how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resisting stress and injury of Achilles tendon in military training. Methods Bi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uinea pig Achilles tendon with different strength and duration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Results in terms of stress and elastic modulu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tress and elastic modulus between group C and control group (P 0 01 or P 0 05, P 0 01 or 0 05 5), respectively, in group C: 11 51 卤2 49, 35 64 卤5 28 D: 14 92 卤2 75, 44 29 卤4 09) and in medium strength group, 12 37 卤2 1536 36 卤4 94,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8 19 卤0 6030 54 卤5 71). Conclusion the ultimate stress and elastic modulus of Achilles tendon increase obvious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raining strength and time limit. Under the same stress, the trained Achilles tendon has only a small strain. It is suggested that scientific and moderate short term and high intensity training can not only increase the physical reserve of tendon rapidly, but also enhance its ability to resist injury.
【作者单位】:
【基金】:全军医学科研“十五”计划指令性课题(01L005)
【分类号】:R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昌林,张建党,薛刚;不同训练模式对跟腱组织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及其对军事训练的指导意义[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2 李玉琳;运动生理学的动物实验[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喻慧荣;按摩手法生物力学析微[J];按摩与导引;2002年05期
2 张潼,王玉杰;力竭性运动对鼠和人的影响的研究进展[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乔爱科,伍时桂,刘有军;弯曲动脉内脉动流的有限元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4 傅广宇,李晓阳,曾衍钧;用最小二乘法求零应力状态下动脉壁本构方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5 华云龙;王福合;;力学在国外农业生物材料研究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1986年01期
6 杜兵;张圣虎;;计算机绘制坐标图中的人机工程学要求及其自动实现[J];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7 郝冬梅,刘志诚,李海云,陈钢;生物软组织力学特性二维动态测试系统的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1年04期
8 赵宝林,张忠君,马洪顺;人颈椎后纵韧带黏弹性实验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5年02期
9 赵宝林,张忠君,马洪顺;肩髋膝关节软骨生物力学特性[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5年03期
10 程杰平,权铁钢,马洪顺,褚怀德;股骨颈松质骨拉伸蠕变实验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宗来;;我国生物力学研究发展三十年[A];第四届中美生物医学工程暨海内外生物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秦任甲;;微循环灌注的流变性[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3 陈斌;彭向和;王军;梁锡昌;;生物复合材料及仿生复合材料的研究[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4 吴新丰;康国政;钱林茂;;猪背部皮肤生物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A];四川省力学学会2008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潘慧炬;;肌肉力学特性研究进展及其若干问题[A];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张跃;;动力学测量与力量诊断[A];第十一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摘要)[C];2006年
7 刘财勇;佟金;孙霁宇;马云海;;鼹鼠(Scaptochirus moschatus)趾甲断面层状结构和力学性能[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袁凌燕;张红旗;徐丹令;王克强;邹云增;贾剑国;李冰玉;孙爱军;郝颖;周京敏;葛均波;;脉络“络气虚滞”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A];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6)[C];2010年
9 司效东;刘志跃;王金锐;杨敬英;徐霞;;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收缩功能无创生物力学分析[A];2005年中国高血压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吕长生;范毅方;;计算机辅助活体足建模生物力学方法研究[A];中国兵工学会2008年光学与光电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伟;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富东慧;骨压电电压信号特征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冯翔;细胞外基质代谢在腹主动脉瘤发病中的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4 张力锋;跳动心脏的计算机仿真及其分布式软件架构的设计[D];浙江大学;2001年
5 王家权;动脉粥样硬化的流体力学机理的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6 许传青;扩张皮肤的生物力学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7 邹远文;细胞力学脉动流实验方法与测控系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8 魏民;玻璃化法保存异体动脉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9 高永毅;植物的细胞力学行为研究及在水果机械损伤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10 李德忠;海洋环境下的输液管道流体激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穆静文;机械力扩张小鼠腭中缝骨组织改建过程中血管新生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黄波;跳远起跳对膝关节损伤的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夏亚东;高分子材料的线性与非线性分数算子本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翟雅斌;流动腔中细胞微小跳跃机理及变形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齐振熙;股骨颈骨折鳞纹钉穿刺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0年
6 雷隽卿;平面粘弹性体热—湿应力有限元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7 许政;粘弹性体接触有限元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8 李彩霞;流动剪切力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原癌基因c-fos和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9 李殿坤;心血管血流动力学专家检测系统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10 李超雷;动脉壁动态性质的实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昌林,王炳南,黄涛,韩西,钟汉馨,,李祖国,张莉,黄咏梅;骨应力性塑形改建的研究及其对新兵基础训练的指导意义[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4年01期
2 黄昌林,张智慧,黄涛,孙勇,刘松波;陆军士兵基础训练所致非骨性特殊伤型的发现与伤因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森;;运动员跟腱机制变化在跑台运动中的分析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1年03期
2 黄昌林,张建党,薛刚;不同训练模式对跟腱组织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及其对军事训练的指导意义[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3 任洪峰,黄昌林,薛刚;不同训练方式对大鼠跟腱改建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5年03期
4 黄昌林,钟汉馨,张建党;不同训练模式对跟腱末端纤维软骨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J];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03期
5 孙勇,黄昌林;军事训练所致跟腱末端病15例临床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9年01期
6 任洪峰;黄昌林;薛刚;;不同训练方式对大鼠跟腱适应性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年22期
7 黄昌林 ,张建党 ,薛刚;训练模式对跟腱组织结构的影响及其意义[J];人民军医;2004年09期
8 胡尧清;应用阔筋膜修复严重跟腱撕裂伤[J];湖南医学;1997年01期
9 伊力哈木·托合提,陈慰民,顾霞,陈蓉,古丽娜·阿不拉;VEGF染色在人体跟腱内微血管分布研究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10 舒海奇 ,戴本常 ,王志坚 ,舒良军 ,彭霞舞 ,唐西凯 ,王鹏;胫后肌腱、腓骨短肌腱移植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J];中医正骨;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春晓;;人工跟腱的临床应用[A];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春晓;;人工跟腱的临床应用[A];2005'中国修复重建外科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3 黄昌林;;我国军事训练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摘要)[A];第四届全军腰腿痛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肢残康复护理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5年
4 杨雪琴;;军事训练中皮肤病调查及防治研究[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胡继军;;我与祖国同六十[A];铁流 17——踏着共和国的旋律[C];2010年
6 张林;李敏;;耐力训练对大鼠跟腱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7 杨雪琴;刘永胜;张恒;彭华;;基础飞行学员皮肤病调查分析[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8 张美荣;刘汉学;魏自来;;军事训练健身操创编方法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9 潘哲尔;张纯武;叶澄宇;朱雄白;;跖肌腱扇形膜片治疗跟腱严重马尾样撕裂损伤[A];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陈一心;郑新;;肝移植对大鼠骨骼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第二炮兵司令部军训部;军事训练任务的新拓展[N];解放军报;2002年
2 刘宝贵 张久军 作者单位 8613部队;挖掘训练动力[N];人民武警;2005年
3 毕沧耕;切实把军事训练从军队建设全局中突出出来[N];学习时报;2006年
4 北京军区某炮兵旅 赵德斌;在军事训练中培育军人核心价值观[N];解放军报;2009年
5 徐云飞 王曰国;驻香港部队某团 科学组训赢得考核“满堂红”[N];战士报;2009年
6 邵明革、驻站记者姚静松;8623部队—— 改进训风实打实[N];人民武警报;2011年
7 总参谋部军训部 军事科学院战役战术研究部;准确理解军事训练的指导思想[N];解放军报;2002年
8 杨会成、记者苏若舟;施行军事训练等级评定规定[N];解放军报;2003年
9 袁文先;把握训练规律指导训练实践[N];解放军报;2006年
10 叶爱群;牢固确立军事训练战略地位[N];解放军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敏;跑台运动对大鼠跟腱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于绍斌;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体内重塑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朱跃良;复杂跟腱损伤的病因学、重建术式设计及相关解剖学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4 刘缙;宋代正规军军事训练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庆华;不同年龄组肋软骨生物力学性能及在耳郭再造术中的意义[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6 赵亮;腰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7 张竞;颈椎自张式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的研制及基础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8 赵刚;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椎体成形术治疗的相关问题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7年
9 汪方;外固定支架结合后路钢板技术在不稳定骨盆骨折中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10 崔学文;齿轮撑开式脊柱复位固定板装置的研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海峰;军事训练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董昭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后不同时段内对大白鼠跟腱组织产生病理变化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3 刘伟;电击跳跃法建立大鼠跟腱病动物模型[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4 付桂红;胶原蛋白海绵联合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修复兔跟腱外露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5 王峰;不同负荷运动对老年大鼠IGF-I表达及骨骼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建明;跟腱缺损修复的显微外科基础和临床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7 兰秀夫;兔跟腱缓慢牵伸延长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8 钟强;军事训练的思想教育功能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沈秀春;科研试验部队军事训练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郭军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患者髌韧带和跟腱超声影像的对比研究[D];军医进修学院;2001年
本文编号:1811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811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