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减压损伤微血管变化及其高压氧治疗的效用
本文选题:微血管 + 微循环 ; 参考:《中国微循环》2004年05期
【摘要】:目的探讨动物急性潜水减压病时微血管形态功能改变特点及其高压氧暴露后的效用。方法大鼠、豚鼠和家兔87只 ,随机分成对照组、减压损伤组和高压氧暴露组。检测了动物快速减压微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改变。结果快速减压后可见微循环气泡栓塞 ,血管痉挛 ,毛细血管开放减少 ,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缺血区。在微血管内 ,可见内皮细胞与白细胞、血小板黏附 ,血栓形成 ,血液瘀滞 ,血流动力减弱 ,并出现组织渗出。减压应激损伤动物 ,经用0.25mPa高压氧暴露60min后 ,红细胞聚集程度减轻 ,血流动力改善 ,微血管充盈良好 ,毛细血管开放数量明显增加 ,组织血液灌注改善。微血管中减压气泡缩小或开始消散 ,未见新的微小血栓形成 ,亦未见微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细胞发生黏附。显示高压氧暴露对减压应激损伤所致的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1)减压应激损伤后不仅在微血管内存在气泡 ,同时还引起微血管痉挛、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减少、白细胞和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等多因素发病的特点。(2)高压氧暴露可通过增加白细胞、血小板稳定性 ,改善微血流动力 ,达到对减压损伤治疗的效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microvascular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during acute decompression sickness in rats and the effect of hyperbaric oxygen exposure. Methods 87 rats, guinea pigs and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decompression injury group and hyperbaric oxygen exposure group. The changes of microvascular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animals with rapid decompression were detected. Results after rapid decompression, microcirculation bubble embolization, vasospasm, capillary opening decreased, and a large area of ischemia appeared in local tissue. In the microvessel, endothelial cells and leukocytes, platelet adhesion, thrombosis, blood stasis, decreased blood flow, and tissue exudation. After 60min was exposed to 0.25mPa hyperbaric oxygen, erythrocyte aggregation was reduced, blood flow was improved, microvessel was filled well, the number of capillaries was increased and the blood perfusion was improved. The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bubble shrank or began to dissipate, no new microthrombus was found, and no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adhered to blood cel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yperbaric oxygen exposure had protective effect on endothelial cell injury induced by decompression stress. Conclusion 1) after decompression stress injury, there are not only bubbles in the microvessels, but also microvasospasm, and the number of capillaries opening is decreased. Characteristics of Leukocyte and Platelet Activation and Thrombosis) Hyperbaric oxygen exposure can improve microhemodynamics by increasing white blood cell and platelet stability, so as to achie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decompression injur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
【分类号】:R8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蔺世龙,刘景昌,吴向宇,倪大智,姜德玺,张振炜;减压病时动态气泡定量检测的实验研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3年06期
2 蔺世龙,刘景昌;快速减压对豚鼠外周微循环和大脑血流量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芸,王小玲,王永军,吴国祥,杨会钗,左连富;流式细胞术测定COX-2,iNOS基因蛋白在食管癌上的表达及其与Bcl-2,PCNA的相关性[J];癌变.畸变.突变;2005年04期
2 王军;黄启福;;生姜抗脑缺血的药理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4期
3 张银萍;刘蕊;;细胞间黏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1介导缺血性中风及中医药对其影响的研究现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2期
4 陆瑞敏;方朝晖;;益气养阴活血法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2期
5 陈斌;周帮会;韩旭东;邵宾;黄会岭;姜国均;;胎衣不下奶牛胎盘中TNF-α和IL-10含量变化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6 赵蜀军,蔡圣荣,方志斌,刘涌,王元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虚证大鼠血清IL-8、MDA、SOD变化特征[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陈军;宣永华;刘光艳;卫丽霞;;ki-67和Fas-L在鼻息肉上皮细胞中的表达[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姜雄;周洋;张朝贵;;153例重度胸部创伤伴休克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0年14期
9 陈洁;姜虹;朱也森;;血必净对内毒素休克大鼠心肌TNF-α变化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09年06期
10 马晓凯;范凯;王滨;;一氧化氮与帕金森病[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柳佳;陈佩东;单明秋;张丽;丁安伟;;蒲黄炮制前后对血瘀出血大鼠SOD、MDA及NO、TNOS水平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海英;曾洪波;靳琼瑶;孙小琳;付豹;朱昭琼;;两种胶体用于治疗失血性休克犬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杨思进;白雪;刘奇;罗钢;;心安颗粒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和心肌Ca~(2+)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第十次全国中医心病学术年会暨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心病第二次学术会议论文精选[C];2008年
4 罗俊永;崔慧斐;;低分子肝素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A];中国药学会全国多糖类药物研究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金文扬;孙伟;;EPO/EPO受体调控系统在LPS诱导心肌损伤时的作用的实验研究[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九届组稿会暨第二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全国急危重症与救援医学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6 陈为歌;李寿斌;;TNF-α与神经根炎症研究进展[A];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6——经典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论文集[C];2006年
7 曹明芳;刘安;金威尔;;VEGF、bFGF、PEDF在视瞻昏渺发病机理的实验研究中的表达[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刘奇;白雪;杨思进;罗钢;宋志宙;;心安颗粒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和心肌Ca~(2+)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精选[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慈;减压病时血小板的功能变化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樊芳;罗格列酮抑制TGF-β1诱导的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活化及其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黎蕾;Visudyne光动力疗法预防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王雪慧;通腑汤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相关炎性因子及核转录因子κB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李美平;头针对缺血再灌注致心律失常大鼠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欧阳强波;针灸治疗肥胖病临床回顾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于林;颈椎舒颗粒对大鼠退变颈椎间盘中AQP1、3及VEGF的影响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8 孙学刚;LPS受体介导的细胞激活的信号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9 马春全;益生菌制剂的研制及其对雏鸡免疫学影响和机理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10 石文静;吸氧和血管生长因子在新生小鼠视网膜病发病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利刚;cyclinD1、p16、cyclinA1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及意义[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王本鹏;清热散瘀汤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邱俊;微循环障碍与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王美雪;厄贝沙坦抗氧化性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龚静青;积雪草提取物对脾淋巴细胞细胞周期及游离钙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1年
6 顾P";不同艾烟环境对小鼠肺组织病理及抗氧化功能影响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徐佳曦;心肌细胞膜PIP_2在心肌肥厚中的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8 昌国强;N~+离子注入诱变E.coli及胸腺嘧啶缺陷菌的筛选[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张胜根;点带石斑鱼组织中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及免疫反应性研究[D];天津农学院;2011年
10 田虹;TNF-α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蔺世龙,刘景昌,吴向宇,倪大智,姜德玺,张振炜;减压病时动态气泡定量检测的实验研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3年06期
2 蔺世龙;;刘景昌;;辛佩珠;;汤炎;;张振炜;;姜德玺;;周扣珍;;高压氧对沙鼠脑缺血时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及其粘附性的影响[J];微循环学杂志;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祥祺!200433上海,倪大智!200433上海,李慈!200433上海,陈士明,严小敏;高压氧对减压病大鼠肺组织自由基的影响[J];中华理疗杂志;2000年06期
2 蔺世龙,刘景昌;高压氧对快速减压豚鼠微循环血流动力作用的影响[J];微循环学杂志;1999年04期
3 王平权;高压氧治疗高空减压病的护理[J];航空军医;1996年06期
4 毕德英,王鹏;高压氧治疗后陪舱人员出现减压病一例[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5 陈锐勇;刘景昌;赵敏;姚健;陈海庭;廖昌波;姜平;方以群;;高压氧对快速减压致中枢神经损伤诱发神经元凋亡的效用[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6 林凤英;高压氧抢救治疗舱内外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1986年05期
7 王文泉;高压氧综合治疗减压病截瘫2例[J];交通医学;1998年02期
8 王国忠;高春锦;葛环;;高压氧对减压病小鼠脑组织IL-1β和IL-10含量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0年04期
9 蔺世龙,刘景昌,谭金兴,陈勇,伍吉祥,姜峰;高压氧对大鼠减压损伤时脑和肝胞液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影响[J];中国微循环;1999年04期
10 王国忠;高春锦;葛环;;高压氧对减压病小鼠肺组织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光凯;吴镝;石永亮;杨鹰;王淑欣;;高压氧对实验性减压病兔脊髓诱发电位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孙学军;康志敏;彭兆云;顾国军;任萍;韩翠红;张丽;王丽萍;李佳思;;高压氧预暴露对缺血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高压氧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卢西秀;朱孟英;高兴荣;;高压氧对感染性疾病疗效的综合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李润平;卢玲;鲍睿;孙学军;;500KPa高压氧暴露对体外培养神经细胞的影响[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5 彭兆云;杜晶;孙学军;陈箫莹;刘昀;练庆林;;高压氧预处理对小鼠运动耐力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彭雅;黄蓓蕾;;高压氧在颅脑损伤康复医学中应用的临床体会[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李英;刘佳宁;康洪;;高压氧结合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王炜;高光凯;吴镝;石永亮;杨鹰;王淑欣;鲍新平;;快速减压对家兔脊髓组织学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暨第九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巩尊科;陈伟;;高压氧对颅脑损伤患者SOD及MDA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牛柯琪;高春锦;李文雄;林茂村;;高压氧对脂多醣体诱发纽西兰公白兔高烧之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压氧与普通吸氧有什么不同[N];健康报;2003年
2 记者 梁思奇 戚树;北海奇案:“水鬼”索命,原是“减压病”[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方秀梅;上海交大组建团队研究活体微血管成像[N];中国医药报;2009年
4 孙纯蓉 本报记者 田仁碧;高压氧治愈外科性迟发型昏迷[N];贵州日报;2009年
5 万延苏 张永进;赣榆建设局疏通城区“微血管”[N];连云港日报;2007年
6 彭慧平;高压氧——康复之路生力军[N];大众卫生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王纯;高压氧给你一个彻底的放松[N];健康时报;2004年
8 许永付;高压氧 可以治疗哪些病[N];卫生与生活报;2004年
9 肖平田;高压氧对超强运动有益[N];健康报;2006年
10 衣晓峰 靳万庆 本报记者 江丽波;高压氧加针刺能明显提高大脑皮质兴奋性[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慈;减压病时血小板的功能变化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陈锐勇;快速减压致中枢神经损伤机制及高压氧效用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3 彭兆云;家兔高气压暴露后快速漂浮脱险预吸氧方案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4 刘郁;一氧化碳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及高压氧的干预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5 郭军红;海马微血管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的表达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6 于涛;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7 赵红;高压氧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8 姚健;高气压对海马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9 贾懿;人脂肪来源干细胞复合聚乙二醇修饰的纤维蛋白凝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10 刘雅洁;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理及中药防治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丹峰;高压氧预适应对大鼠减压病的预防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2 赵敏;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脊髓减压病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3 倪啸晓;热休克蛋白70在高压氧预防减压病中的作用机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4 屈鸣麒;高压氧对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3年
5 包长顺;大鼠重度创伤性脑损伤后炎性反应及高压氧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6 王曙光;高压氧对甲氨喋呤药代动力学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7 潘钰;高压氧对成年大鼠持续性局灶脑缺血细胞凋亡及Bcl-2、Bax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8 王家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高压氧治疗疗效及血中NSE、MDA的变化[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9 刘展;高压氧对大鼠实验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内CytochromeC、Bcl-2以及Bax表达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4年
10 周宏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凋亡机制及高压氧的作用的初步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812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812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