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大鼠减压应激损伤时脑和肝胞液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改变

发布时间:2018-05-05 02:00

  本文选题:减压 + 受体 ; 参考:《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0年05期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减压应激损伤时大脑和肝脏胞液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量的变化。方法大鼠 3 0只 ,随机分为 5组 ,置于加压舱内 ,进行加减压实验。出舱后 ,以3H地塞米松为配体 ,测定了动物脑、肝胞液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量的改变 ,同时还监测了动物心前区减压气泡的变化。结果减压应激损伤后 ,动物肝、脑胞液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量均下降 ,尤其以脑胞液中糖皮质激素受体减少为明显 (P 0 .0 1 ,P 0 .0 5)。实验还观测到 ,减压应激损伤的动物 ,若不采取救治措施 ,可随着时间迁移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量进一步减少。结论脑和肝胞液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量改变与减压应激损伤密切相关 ,可作为评价急性减压病损伤的指标之一。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cytosolic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binding in rat brain and liver after decompression stress injury. Methods Thirt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5 groups. The changes of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binding in brain and liver were measured with 3H dexamethasone as ligand and the changes of decompression bubbles in precardiac area were also monitored. Results the binding amount of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in liver and brain cytosol was decreased after decompression stress injury, especially in cerebral cytosol. It was also observed that the binding capacity of glucocorticoid receptors in animals injured by decompression stress could be further reduced with time if no treatment was taken. Conclusion the changes of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binding in brain and liver cytosol are closely related to stress stress injury and can be used as an index to evaluate acute decompression sickness injury.
【作者单位】: 海军医学研究所!上海200433 海军医学研究所!上海200433 第二军医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上海200433 海军医学研究所!上海200433 海军医学研究所!上海200433 海军医学研究所!上海200433
【分类号】:R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徐仁宝,谭金兴;病理性应激时大鼠肝胞液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变化[J];生理学报;1982年04期

2 蔺世龙,刘景昌;高压氧对快速减压豚鼠微循环血流动力作用的影响[J];微循环学杂志;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仁宝,谭金兴,蒋道隆;大鼠肝脏细胞核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测定[J];动物学报;1986年03期

2 徐仁宝,谭金兴;大鼠肝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昼夜节律[J];动物学报;1986年04期

3 徐仁宝,谭金兴,张家庆,刘振全;慢性给予糖皮质激素对大鼠肝胞液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5年02期

4 杨义力,谭金兴,徐仁宝;光亲和标记测定烫伤大鼠肝胞液糖皮质激素受体分子量[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7年04期

5 范杰,徐仁宝;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6 王军,朱家麟,张宝仁,郝家骅,,徐志云,谭金兴;糖皮质激素对兔脑、肺和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调节[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7 王军平,粟永萍,刘贤华,赵景宏,刘都户,周艳红,秦荣;大鼠严重烫伤早期应激反应中肝脏糖皮质激素受体变化的实验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8期

8 乐颖影,李晓文;阿霉素肾病大鼠外周血白细胞及肾脏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变化[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9 高洪,陈利平,唐兆新,陈万芳;内毒素诱生自由基致膜损伤机理的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1999年03期

10 徐仁宝,谭金兴;致死性和非致死性烫伤大鼠胞液和胞核糖皮质激素受体的研究[J];中国科学B辑;1985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何丽云;救脑宁注射液脑保护作用与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机理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1年

2 杨世方;八肽胆囊收缩素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3 朱晓燕;1.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RU486导致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易感化及其机制 2.糖皮质激素诱导细胞内PKCα蛋白增多的机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4 陈锐勇;快速减压致中枢神经损伤机制及高压氧效用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5 张申;消痰散结方对裸鼠原位移植人胃癌转移及相关粘附分子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6 贾建军;人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内膜癌树突状细胞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咏仪;p53和M30CytoDEATH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D];暨南大学;2000年

2 张慧;大鼠肝脏糖皮质激素受体的高压液相纯化及测定[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3 罗育武;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基底细胞癌的自发凋亡及其微环境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4 郑庆丰;肿瘤坏死因子—α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2年

5 彭莉;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后吸入高浓度氧对血液流变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辉;淋巴瘤HL和ALCL中c-IAP2与gas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7 杨建新;慢性束缚应激大鼠中枢内GR与β-EP变化及中药复方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8 陈锐;失血性休克大鼠心肌和肠上皮线粒体呼吸链ND1、ND2编码基因表达改变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9 王晓日;参杞合剂对人高转移肺癌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及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04年

10 王和香;PTEN、Ki-67、PCNA和β-catenin、MMP7在子宫内膜增生、Ⅰ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大雷;张吉林;廖林川;;新型毒品2C-B的研究进展[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2 肖国丰;张洪义;赵刚;孔亚林;刘洋;;+Gz暴露对高胆固醇兔胆囊收缩素、生长抑素及胆道压力和胆汁流量的影响[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许英健;吴玉红;姚丽娟;宋辉;;亲水性材料固相萃取肝中度冷丁[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张楠;员克明;陈朝阳;贺文艳;尉志文;王玉瑾;;盐酸曲马多在大鼠体内的分布研究[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寿毅;王翔;程红岩;徐爱民;陈栋;;肝梗死CT影像分析[A];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4年

4 查林;冯世斌;黄定德;谢来平;陈杰;李前伟;;α_vβ_3受体放射性配体~(99)Tc~m-TP1326的制备及其荷瘤动物显像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5 郝选明;董洁;;运动神经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A];中国生理学会2007年消化内分泌生殖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6 孙峰;王树敏;雷雨;;规范数字X线摄影受体剂量指数[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马海红;;高海拔地区士兵心电图检查分析[A];全国第十一届心脏学会第十四届心功能学会《心脏杂志》编委会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张春丽;张丽;闫平;康磊;郭凤琴;李玲;王荣福;;RGD环肽结构设计、~(99)Tc~m标记及荷瘤小鼠活体显像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9 滕学鹏;赵书强;杨国仁;;PD153035自动化合成经验总结[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进;模拟失重下动脉血管反应性变化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7年

2 陈杰;长期模拟失重下心脏适应性变化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郭芳;放射性碘标记的生长抑素[D];山东大学;2005年

2 谢江;~(18)F标记的对氟苯乙酮酯类叶酸衍生物的制备[D];复旦大学;2011年

3 吴玉红;固相萃取—紫外导数光谱法测定生物检材中安眠药的方法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2年

4 项劲驰;64排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最佳扫描时间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5 吕彦;海湾战争综合征大鼠模型海马BDNF、TrkB以及CREB的表达[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45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845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e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