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沙漠干热环境不同负荷和速度行军对人体血浆一氧化氮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5-05 22:46

  本文选题:沙漠 + 干热 ; 参考:《中国公共卫生》2000年03期


【摘要】:为探讨沙漠干热环境应激行军人体一氧化氮 (NO)的变化规律 ,对沙漠干热环境中以不同速度和时间徒手和负荷行军的 135名战士血浆NO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 ,不论是 15kg负重还是徒手行军 ,3 5km/h和 5 0km/h各行军时间组血浆NO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徒手行军时 ,仅 3 5km/h行军3小时组NO明显低于 1小时组 (P 0 0 5 ) ;负重行军时 ,3 5km/h行军 3小时组NO明显低于 1小时和 2小时组 (P 0 0 5 ) ;行军时间相同时 ,仅 5 0km/h徒手行军 3小时组NO明显高于 3 5km/h徒手行军 3小时组 (P 0 0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nitric oxide (no) in the dry and hot desert environment, the plasma no levels of 135 soldiers marching with bare hands at different speeds and times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lasma no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groups of 3 5km/h and 5 0km/h march time of 15kg or unarmed marching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 01), and the plasma no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 01). The no of 3 5km/h marching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1 hour group (P 0 05), the no of 3 5km/h 3 hour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1 hour group and 2 hour group (P 0 05), and when the marching time was the same, the no of 3 5km/h marching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1 hour group and 2 hour group (P 0 05). No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3 hour unarmed march group than in the 3 5km/h unarmed 3 hour march group (P0. 0).
【作者单位】: 兰州军区后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兰州730020) 同济医科大学职业医学研究所热生物分子毒理实验室 兰州军区后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兰州730020) 同济医科大学职业医学研究所热生物分子毒理实验室 兰州军区后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兰州730020) 兰州军区后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兰州7
【基金】:全军青年基金资助
【分类号】:R8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容,李维敏,曹泽毅,肖邦良,刘淑芸,熊庆,程薇波;妊高征患者胎盘中一氧化氮合酶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2 郭宇廷 ,周怀文 ,余秀专 ,张剑;一氧化氮在梗阻性黄疸患者肝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意义[J];贵州医药;2004年03期

3 鄢顺琴,吴愫清,凤良元,徐兆兰,张陆军;芍药甘草汤的镇痛作用机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4 周龙书,肖箐,杨日普,唐伟琼,黄立萍;47例妊高征患者单核细胞的细胞因子及一氧化氮测定[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薄斌!710032,周树夏!710032,张明!710032,何黎升!710032;颌面部撞击伤伴发颅脑损伤的实验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6 黄涛!570311海口,王志刚!570311海口,符生苗!570311海口,陈代钊!570311海口,陈家骐!570311海口;血清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成酶水平与急性白血病关系的探讨[J];江西医学检验;2000年01期

7 李明,张伦理;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腹水一氧化氮测定的临床意义[J];江西医药;2000年02期

8 武玉昆,孙秀玲,武玉玲;脑脉通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影响及其临床疗效的研究[J];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9 金虹,周国泰;一氧化氮的特殊生物学效应[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张皓!200001,张柏根!200001;骨骼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J];上海医学;199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邱海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2 张铁峰;Fas, caspase-3, bcl-2在骨关节炎软骨中的表达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3 薄斌;颌面部撞击损伤生物力学及其损伤模型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4 官福兰;陈皮、枳壳对胃肠运动作用规律和分子机理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5 杨玉波;L-Arg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3年

6 朱晓天;颌面部枪弹伤软组织中一氧化氮与组织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7年

7 谭颖徽;高能颌面火器伤并发伤早期损伤特点和发生机理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7年

8 蔡逊;CO_2气腹对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海鹰;鹿茸多肽对兔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金属蛋白酶mRNA表达的影响[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刘晓明;化瘀克塞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张丽;雪灵芝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4 巫静叶;针刺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年

5 吉雁鸿;L-精氨酸对热应激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6 李荣;脑醒喷鼻剂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7 王泳;腰骶段脊髓中央管周围灰质及背角浅层NOS阳性神经元与针刺镇痛机制分析[D];郑州大学;2002年

8 李振鹏;针刺对大鼠脊髓慢性损伤后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D];汕头大学;2003年

9 孙晓峰;氯诺昔康对福尔马林炎症痛大鼠血液一氧化氮(NO)和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10 张志平;鹿茸多肽对体外兔关节软骨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影响[D];江西医学院;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敬礼;;药中肯綮 如鼓应桴——湿温治验一得[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3年02期

2 孙耀权;金笑时;;新翻吐鲁番地区居民985例血红蛋白调查报告[J];农垦医学;1984年02期

3 缪其宏;干热灭菌过程的数学模型[J];中国消毒学杂志;1987年01期

4 王丽波;;消积导滞法在儿科临床上的应用[J];中医药学报;1987年05期

5 胡红;;苗族熏蒸疗法[J];贵州医药;1988年04期

6 廖颖之;陈士林;;铝饭盒装注射器经高压蒸气及干热消毒的效果观察[J];华南预防医学;1989年01期

7 赵永;王新荣;武安■;;复方锌油治疗隐翅虫皮炎217例[J];临床医学;1989年03期

8 ;汉方制剂的质量评价——生姜中的6-姜醇[J];中成药;1989年02期

9 朱文义;朱玉芬;;农忙田间防中暑[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1年07期

10 李广杰;王再涛;;冬季鼻衄治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199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雅琴;鸡蛋白粉的凝胶性质改性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496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8496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5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