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荧光法和分子对接研究4种黄酮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安徽医科大学》 2010年
汉黄芩素吸收及代谢机制的研究
李见春
【摘要】:汉黄芩素(wogonin),5,7-二羟基-8-甲氧基黄酮(C16H12O5)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中的一种主要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汉黄芩素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神经保护等多种作用,,目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其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系统研究,以明确其吸收机制及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的方法,阐明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潜力,拟为该药的剂型设计和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指导。1.汉黄芩素肠吸收机理的研究 通过Caco-2细胞和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这两种吸收模型对汉黄芩素的肠吸收特征及吸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两种方法都显示汉黄芩素的肠吸收主要以被动扩散方式吸收,其膜转运过程受pH、温度和4%BSA的影响(P0.01);药物的分泌不受P-gp抑制剂维拉帕米(VRP)、胞饮抑制剂金刚烷胺、能量代谢抑制剂2,4-二硝基苯酚(DNP)和多药耐药抑制剂MK571的影响(P0.05),与大鼠在体胃、肠吸收同为被动过程;汉黄芩素在大鼠胃及各肠段均有吸收,但消化道上段的吸收优于下段,符合制成速释、胃漂浮制剂的基本条件。2.汉黄芩素在Beagle犬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利用溶剂法制备汉黄芩素固体分散体(汉黄芩素:PVP K30=1:5),通过体外溶出度、差示热分析、X-射线衍射等方法确定汉黄芩素在固体分散体中以无定形方式存在;LC-MS/MS内标法测定汉黄芩素固体分散体给药后Beagle犬体内的血药浓度,汉黄芩素在犬体内吸收快,消除慢,其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4.0%,但与原料药相比,生物利用度提高了约679.9%;利用LC/MSn/DAD技术对给药后的Beagle犬血浆进行分析,认为汉黄芩素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为其主要代谢产物;与固体分散体比较,汉黄芩素盐溶液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81.3%;以β-葡萄糖醛酸酶酶解后总的汉黄芩素计算,其Cmax约为血浆中游离汉黄芩素的12倍以上,AUC(0-∞)则超过30倍,MRT(0-t)显著延长(8.38±3.14)v.s.(3.39±1.25)h。3.汉黄芩素对大鼠肝P450同工酶和mdr1的影响 汉黄芩素盐溶液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d(10、30、90mg/kg,qd),各剂量组P450酶含量均有下降趋势,与正常组比较,大剂量组(90mg/kg)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CYP1A1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低剂量P0.05,中、高剂量P0.01),CYP2E1、CYP3A1及mdr1mRNA表达水平则未见明显影响。 本文通过研究汉黄芩素在Caco-2细胞和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这两种吸收模型中的吸收特征,并考察其固体分散体、精氨酸盐溶液在Beagle犬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发现在研究剂量范围内,汉黄芩素在两种模型中均具有较好的吸收参数,但口服后绝对生物利用度却很低,故认为,汉黄芩素口服给药绝对生物利用度低的主要原因与其溶解度低及体内较强的II相代谢有关。固体分散体、精氨酸盐溶液相对于原料药能显著提高汉黄芩素的相对生物利用度,Beagle犬给药后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为汉黄芩素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物;大鼠灌胃给药对P450酶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并可使CYP1A1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提示汉黄芩素长期用药应注意肝功能的变化,并应避免与CYP1A1的抑制剂同时应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9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春皓;张萍;王宏志;;纤维素酶辅助提取生黄芩饮片中黄酮苷元的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2 黎丹戎,侯华新,张玮,李力;汉黄芩素诱导人卵巢癌细胞A2780凋亡及对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J];癌症;2003年08期
3 林红;胡格;索占伟;伊鹏霏;胡屹屹;穆祥;;中药有效成分诱导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FN-γ的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徐倩;邓丹丹;曹志娟;谢琼;梁建英;卢建忠;;荧光法和分子对接研究4种黄酮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分析化学;2010年04期
5 高中洪,黄开勋,徐辉碧;黄芩黄酮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的ESR研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6 陈翠丽;徐广飞;顾海鹰;纪康;蒲明亮;;黄芩中汉黄芩素的提取研究[J];交通医学;2008年02期
7 王旭光,陈根殷,方琦;汉黄芩素对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J];四川医学;2004年08期
8 胡道道,房喻,马宁,孙作民,曹治权;汉黄芩素与铜(Ⅱ)、钴(Ⅱ)、镍(Ⅱ)固体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研究[J];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9 关颖;杨涛;崔福德;李志斌;鲁先平;;运用单向灌流模型研究抗糖尿病创新药物西格列松大鼠在体肠的吸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10 张汉英;黎丹戎;李力;张玮;;汉黄芩素对移植人卵巢癌SKOV3细胞裸鼠组织端粒酶蛋白hTERT影响与凋亡相关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萍;刘建涛;熊向源;吴光杰;李资玲;龚妍春;;黄芩素的制备及抗糖尿病研究概况[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2期
2 方玲;孟楣;夏伦祝;王效山;彭代银;;新藤黄酸脂质体冻干粉的制备及其包封率测定[J];安徽医药;2009年06期
3 潘卫东;;黄芩素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刘莉华,宛晓春,李大祥;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5 吉红;曹福余;于海淼;;黄芩素对鲤鱼健康及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6 李思睿;董慧茹;毕鹏禹;;黄芩苷-Fe(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景光婵;张孟仁;;中药对小胶质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10年11期
8 商亚珍,苏丙凡,王永利;黄芩根及其茎叶成分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陈萌;赵淑敏;郑小影;孔祥玉;;SSTF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抗氧化能力的作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Studies on Absorption and Tansport of Limoninoids from Fructus Evodiae in Caco-2 Cell Monolayer Model[J];Chinese Herbal Medicines;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灵芝;郭瑞雪;陈健;;杨梅苷脂质体在在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A];“亚运食品安全与广东食品产业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2009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任慧霞;王厚全;张建国;;黄芩苷的临床与质量[A];山东省药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3 吴志刚;陶正明;冷春鸿;;3种莪术中吉马酮含量比较[A];第九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及论文集[C];2007年
4 朱容慧;赵军宁;毕岳琦;吴懿;杨霞;;中药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徐芳;高林善;;牛黄降压丸(胶囊、片)降压疗效及药理研究概述[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杨秀伟;张鹏;寇桂风;张友波;;基于体内过程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A];第九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刘志东;刘睿;张伯礼;高秀梅;张欣华;;丹参水溶性成分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制剂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梁世瓢;李川;;LC-MS/MS法测定黄芩药材及小柴胡汤成药中六种黄芩黄酮类成分的含量[A];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二届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9 孙先枝;程建波;卜登攀;潘龙;周凌云;;黄芩苷的生物学功能和黄芩及其提取物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第四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巩丽;人参皂甙Rg1对绝经后妇女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蔡飞;滋肾丸药代动力学及其配伍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3 何燕;落新妇苷固体分散体的制备、药物吸收及药物动力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陶长戈;附子干姜组分配伍的胃肠吸收动力学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郭玉梅;偶氮染料的生物毒性及其与生物大分子的结合作用[D];山东大学;2011年
6 何萍;黄金方治疗外感病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7 温金华;丹参水溶性成分丹参素与熊果酸对瑞舒伐他汀基于OATP1B1介导转运摄取的影响与分子机制[D];南昌大学;2011年
8 杨江萍;柴胡—黄芩药对退热有效部位及其配伍作用机制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周洪伟;人参皂苷Rg1脂质体制备及其生物物理与大鼠生物利用度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徐静华;黄连解毒汤提取物对脑缺血动物的促智作用及机制探讨[D];沈阳药科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阳;胆固醇甲酰—壳聚糖共聚物冬凌草甲素胶束的制备及其细胞动力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史志如;汉黄芩素对人乳腺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魏红珍;痔特佳栓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李相君;除湿饮治疗湿热型湿疹的临床研究及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4水平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朱立革;道地黄芩与非道地黄芩的药效学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徐端红;莪术油注射液体外对猪细小病毒抑制作用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崔璐;我国黄芩种质资源的鉴别与质量评价[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黄丽珊;代数对芳基苄醚树枝酞菁锌及其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光物理性质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容慧;风湿软胶囊肠吸收动力学及调控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侯聪敏;双黄连对犬肝细胞对乙酰氨基酚损伤的保护作用[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丹戎,侯华新,张玮,李力;汉黄芩素诱导人卵巢癌细胞A2780凋亡及对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J];癌症;2003年08期
2 解慧梅;穆祥;胡格;刘易通;于同泉;路苹;黄会岭;;黄芪多糖对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的影响[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牟永平;吴刚;乔秀文;周立社;和彦苓;;手性金属配合物d,l-[Ni(phen)_3]~(2+)经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吸收转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杨秀伟;;基于体内过程的中药毒性成分和毒性效应物质的发现策略[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年02期
5 魏胜华,鱼红闪,金凤燮;黄酮类活性成分的分离提纯[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张蓉,卢来春,蒋学华;格列美脲大鼠小肠吸收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10期
7 刘钊,杨占秋,肖红,文莉,李汝霖,姜旋;MTT法在抗病毒药物筛选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3期
8 刘尊敬,杨期东,刘运海,黄晓松,张宁;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和sICAM-1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3期
9 宋洪涛,张跃新,郭涛,康鲁平 ,谢彤,陈大为,何仲贵;红花黄色素在大鼠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5年04期
10 尹龙;胡格;索占伟;段慧琴;张涛;穆祥;;刀豆蛋白A诱导大鼠小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IFN-γ的研究[J];解剖学报;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宁;杨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黄芩中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6年01期
2 柳文媛,林力行,张正行;RP-HPLC法测定黄芩中黄芩素、汉黄芩素的含量[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3 聂鑫;罗佳波;吕本强;邢学峰;;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黄芩苷粗品中4种黄酮类成分[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年02期
4 陈新美;贾强;;汉黄芩素体外抗骨肉瘤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房;2009年36期
5 许颖;柯学;平其能;;HPLC法测定大鼠静脉注射汉黄芩素的血药浓度及其药动学研究[J];药学与临床研究;2007年01期
6 丁芳林;张雯杰;陈波;姚守拙;;HPLC法测定黄芩提取物中4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J];湖南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7 李凤;王文全;游佩进;张红瑞;;黄芩中黄酮类成分提取工艺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10年07期
8 宋双红;王炳利;冯军康;王喆之;;不同加工方法对黄芩炮制品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药材;2006年09期
9 王宏志;喻春皓;高钧;赵广荣;;酶法提取黄芩中黄芩素、汉黄芩素[J];中药材;2007年07期
10 田建红;;不同产地黄芩中的有效成份含量分析[J];海峡药学;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化强;金礼吉;徐永平;李晓宇;尤建嵩;谢明杰;;汉黄芩素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A];“基因、进化与生理功能多样性”海内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比较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杜振宁;蒋楠;胡容;;汉黄芩素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A];山东省药学会2010年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史志如;尚斐;谢明杰;;汉黄芩素体外抗癌作用与IGF-1通路的关系研究[A];“基因、进化与生理功能多样性”海内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比较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4 冯伟红;李曼玲;赵宇新;康琛;胡魁伟;;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黄芩中黄芩素、汉黄芩素的含量[A];全国中药标准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白立飞;张华蓉;张萍;张寒琦;王洪艳;;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及其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雷高明;冯云霞;冯卫生;杨云;朱振华;肖功胜;;黄芩总黄酮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孙庆雷;赵红霞;林云良;王晓;程传格;刘建华;;黄芩的~1HNMR指纹图谱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昝斌;石荣;马越鸣;;大鼠血浆中泻心汤11种有效成分LC-MS/MS测定方法学研究[A];第九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李云秋;冯育林;杨世林;徐丽珍;;刺山柑化学成分的研究[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杜振宁;蒋楠;胡容;;汉黄芩素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探[A];山东省药学会2010年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丁立威;[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郭宏伟;[N];保健时报;2003年
3 ;[N];莱芜日报;2007年
4 沈尔安;[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5 邢泽田;[N];医药经济报;2003年
6 黄孟雄;[N];大众卫生报;2002年
7 胡 松;[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见春;汉黄芩素吸收及代谢机制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2 孙健;黄连解毒汤抗肿瘤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赵亮;中药复方清肝散结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4 金瑾;黄连解毒汤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高脂血症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宋旦哥;基于不同来源的黄芩物质基础与其药效学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周琼;含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UGT代谢特征及其机理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志如;汉黄芩素对人乳腺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文娟;黄芩中汉黄芩素的高速逆流色谱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李美德;基于基因芯片研究汉黄芩素抗肿瘤作用机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吴克艳;汉黄芩素抗胃癌及调节树突状细胞活性的实验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5 王栋;汉黄芩素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作用的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高荣敏;去甲汉黄芩素的抗氧化与抗缺氧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7 申改玲;汉黄芩素对人肺鳞癌细胞QG56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8 胡丹;汉黄芩素对肝癌的疗效评价及机制探讨[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年
9 陈望昊;汉黄芩素调节恶性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并影响miRNA的表达[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10 马兴;汉黄芩素抑制IGF-1促乳腺癌细胞增殖与ERα的关系及其对血管新生和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荧光法和分子对接研究4种黄酮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5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95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