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延长术治疗火器伤骨缺损的病理学研究及其意义
本文选题:骨延长术 + 创伤 ; 参考:《中华骨科杂志》2002年02期
【摘要】:目的观察对火器伤造成的骨缺损行一期原位骨延长术治疗的病理学和影像学变化,分析在骨膜损伤条件下行骨延长术治疗骨缺损的可行性及其生物学基础。方法成年犬38只,随机分成两组,制造犬股骨火器伤骨缺损模型,对两组动物分别采用外固定器行一期原位骨延长术和单纯骨折固定术治疗,治疗全程行X线检查、病理学检查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分析。结果骨延长组动物8周内骨延长长度为(2.82±0.94)cm,平均为伤前股骨全长的19.3%(15.8%~21.4%)。骨延长组动物骨缺损区的延迟相放射性计数逐渐增加。两组动物骨折端的延迟相和血池相变化趋势一致,其放射性计数无统计学差异。骨延长主要的成骨方式是软骨化骨。残存骨碎片可能具有成骨能力。结论残存骨膜和骨碎片在骨延长的成骨过程中有明显作用。但在骨膜损伤的条件下,骨延长技术仍可用于其骨缺损的治疗,骨折端周围组织新生血管不仅为骨愈合提供了血供,而且为其提供了骨细胞的来源。操作正确的骨延长术对骨折端血供和骨代谢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athological and imaging changes of bone defects caused by firearm injury and to analyze the feasibility and biological basis of bone lengthening under periosteal injury. Methods Thirty eight adult dog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o establish the bone defect model of femur firearm injury in dogs. 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by one-stage bone lengthening and simple fracture fixation with external fixator, and X-ray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whole course of treatment.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radionuclide bone imaging analysis. Results the length of bone lengthening was 2.82 卤0.94 cm in the group of bone lengthening within 8 weeks, and the average length of bone lengthened was 19.3% of the total length of femur before injury. In the bone lengthening group, the delayed phase radioactivity increased gradually. The change trend of delayed phase and blood pool phase in fracture end of the two groups were the same,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radioactivity counts. The main way of bone lengthening is chondrogenic bone. Residual bone fragments may have osteogenic capacity. Conclusion residual periosteum and bone fragme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bone lengthening. Howeve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eriosteum injury, bone lengthening technique can still be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bone defect. The new vessels around the fracture end not only provide blood supply for bone healing, but also provide the source of bone cells. Proper operation of bone lengthening had no significant adverse effects on blood supply and bone metabolism at the end of fracture.
【作者单位】: 解放军第三四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 解放军第三四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 解放军第三四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 解放军第三四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 解放军第三四医院核医学科 解放军第三四医院病理科
【分类号】:R82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章亚东,侯树勋,张伟佳,盛志勇;火器伤初期外科处理的病理学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5年03期
2 侯树勋,张伟佳,章亚东,盛志勇;平时火器伤初期外科处理方法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1995年04期
3 侯树勋,张伟佳,章亚东,王富,李文锋,王予彬;火器性骨折合并骨缺损患者的一期骨延长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呼庆,郭劲霞;骨关节骨折脱位致关节僵硬的治疗[J];包头医学;2000年01期
2 邹正荣;陈凯;李刚;刘克宇;李小磊;杜新辉;曹城彰;陈磊;;四肢粉碎性骨折一期自体骨植入防止骨不连的临床应用研究[J];兵团医学;2011年01期
3 孙先润,张明华,陈国强;胫骨干骨折内固定与外固定疗效的比较[J];创伤外科杂志;2004年02期
4 陈庆;李发军;李继庆;张林村;散军成;;Ⅲ型肩锁关节脱位3种手术方法疗效比较[J];创伤外科杂志;2006年06期
5 李明灿;;动力髋部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J];湘南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邵世坤,裴福兴,沈彬;扩髓带锁髓内钉及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临床观察(附38例报告)[J];中国医师杂志;2004年10期
7 赵东升,裴国献,罗炳德,徐达传,王前,魏宽海;高温高湿环境肢体火器伤肌组织能量代谢变化[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8 魏宽海,裴国献,郑磊,罗炳德,叶震海,秦煜,王前,顾立强;高温高湿环境肢体火器伤后细菌培养及菌群分析[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9 赵建民 ,徐玉钦 ,王治国;改良骨圆针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医学;2003年09期
10 吴晓华,张贻春;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治疗胎甲球乆窝囊肿35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福才;;多针加钢丝捆绑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47例临床观察[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伯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朱晓天;颌面部枪弹伤软组织中一氧化氮与组织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7年
3 张英琦;骶髂关节的解剖学及放射解剖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4 皮红英;止血带压力设置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5 李宗玉;臭氧水在创面治疗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东华;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及其联合灌洗对肢体枪伤治疗效果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吴滨滨;均压气囊止血带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3 朱胤晟;肱桡关节解剖及难治性网球肘的X线征象特征的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史志明;野战微型止血器的研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5 陈滨;山羊体内带蒂深筋膜瓣促组织工程骨成骨及再血管化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6 丁长伟;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压迫MRM表现与临床表现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7 王丽姿;L-W型火器伤清创冲洗机的研制及其效能检测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8 张洪涛;高温高湿环境犬肢体火器伤后机体应激性变化及组织损伤防治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9 胡学峰;生物陶瓷人工骨血管化的探索[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10 佟云;拇外翻与末端病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玉江,刘洪美,孟纯阳,张瑞华,闫凤琴;胫骨延长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济宁医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2 周珞华,陈友村,王欣;保留部分松质骨的肢体延长术[J];湖北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3 吴守义;汪启筹;孙惠方;陈瑾瑛;杨根兴;;股骨延长手术一例报告[J];上海医学;1979年06期
4 王建华,胡金堂,赵玉本,李茂延,顾根才,王成斌,陈印明;改良骨延长术再造拇指[J];中华手外科杂志;1994年04期
5 张湘生,黎志宏,刘春风,曾文,张冬,孙材江,陈校明;胫骨髓内延长美容增高术[J];医学临床研究;2004年06期
6 王晓东,张锡庆,王科文,,吴嘉伟,朱锦祥,汤雪明;张力-应力下再生骨的超微结构研究[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4年03期
7 陈爱民;肢体延长术发展概况及临床有关问题[J];临床骨科杂志;2001年03期
8 黄宏前,高贤铭;下肢骨延长术的经验和教训[J];江苏医药;1987年09期
9 周其荫;刘瑾;;髂骨延长术的改进及疗效判断标准的商榷(附35例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2年02期
10 何三元;陈长芬;;骨延长术治疗双下肢不等长畸形(附15例报告)[J];西南国防医药;199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立;徐振;丁盛;朱诚;王松克;;内外结合法股骨延长术2例报告[A];2007年浙江省儿科学、小儿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王世强;邓江;;半环槽外固定支架在骨延长术中的应用[A];2006年贵州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陈蔚;;健康教育在下肢骨延长术中的应用[A];全国第八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林立;徐振;丁盛;朱诚;王松克;;内外结合法股骨延长术2例报告[A];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抗癌协会骨软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夏和桃;彭爱民;韩义连;;骨盆支撑股骨延长术临床应用初步报告[A];第18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6 叶蕾;;Evans跟骨延长术治疗儿童特发性痛性扁平足的围手术期护理[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湘生;黎志宏;张冬;曾文;孙材江;;骨痂延长术治疗长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A];全国骨科临床研究新进展研讨会暨学习班论文集[C];2006年
8 李贺君;王大平;;骨延长区的骨再生机制[A];2005'中国修复重建外科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9 徐军;;疑难总义齿修复鉭学要点[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10 ;依兰东城骨伤专科医院[A];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科技成果荟萃[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夏和桃;增高手术 谨防风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2 吕斌;断骨增高:冒险的时尚[N];大众卫生报;2006年
3 张献怀 靖九江;我国平时火器伤治疗研究取得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衣晓峰 通讯员 魏 然;孩子身材矮小及早干预为好[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云风 周正;再看浙江长兴县骨科医院的新发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薛静;成骨因子NELL1在大鼠股骨牵张成骨中促皮质骨生成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2 王梦;下颌骨颊向延长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春妹;兔胫骨牵张成骨过程中腓肠肌的适应性改建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2 李长庚;组织工程骨结合带血供自体骨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1年
3 王伟;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4 池桢;肿瘤大小对T3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70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970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