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阴沟肠杆菌碳青霉烯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01 19:38

  本文关键词:基于NDM-1的抗耐药菌药物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实验诱导肠杆菌科细菌的药敏分析与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重庆医科大学》 2013年

阴沟肠杆菌碳青霉烯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莫春花  

【摘要】:目的:对我院住院患者中分离的碳青霉烯非敏感(carbapenem-non-susceptible)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E.cloacae)进行碳青霉烯耐药机制研究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2年2月间我院分离的986株E.cloacae,用VITEK2compact和API系统进行细菌药敏试验。对分离出的CNS E. cloacae用PCR扩增和DNA双向测序的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和ESBL基因,用PFGE和树图结构图分析以上菌株的遗传学相关性。 结果:共分离出35株(35/986,3.55%)CNS E. cloacae,其中9株(9/35,25.7%)产碳青霉烯酶,23株(23/35,65.7%)产ESBLs。KPC-2、IMP-8、IMP-26、NDM-1、TEM-6、CTX-M-3’、CTX-M-14’和SHV-12的检出率分别为3(8.6%)、5(14.3%)、1(2.9%)、1(2.9%)、13(37.1%)、9(25.7%)、8(22.9%)和9(25.7%)。PFGE和系统树状结构图分析结果显示,,CNS E. cloacae菌株具有克隆多样性。结论:表达碳青霉烯酶和ESBL为导致E. Cloacae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非敏感的重要原因。本院CNS E. Cloacae的流行并非通过单个克隆播散所致。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首次发现了一株同时表达IMP-26和NDM-1的E. cloacae,这也是中国大陆首次报道产NDM-1的肠杆菌科细菌。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78.2;R446.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秀丽;曹何;张晓恒;严立;张晓兵;阳苹;黄世峰;牛司强;孙珊;李兴钊;张莉萍;;2012年度某院患者无菌体液耐药性监测的调查[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年21期

2 郭沈涛;陈峥;;一株D群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试验[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3年06期

3 温肖会;翟少伦;丘婷;吕殿红;贾春玲;袁洁;黄忠;周秀蓉;魏文康;;细菌bla_(NDM-1)基因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动物医学进展;2013年12期

4 杨继勇;沈定霞;;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流行及分子特征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3年10期

5 符生苗;李天娇;陈淑萍;李成学;蔡俊宏;王旭明;黄涛;符惠群;;海南发现2株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阳性的阴沟肠杆菌[J];热带生物学报;2013年03期

6 朱德妹;汪复;郭燕;杨洋;蒋晓飞;王传清;王爱敏;刘瑛;陈峰;倪语星;孙景勇;王靖;李虎;汤瑾;王坚镪;应春妹;汪雅萍;张泓;孔菁;魏丽;王金铎;袁应华;刘妍;胡必杰;黄声雷;陈险峰;殷杏;刘庆中;汤荣;袁轶群;武楠;傅启华;黄卫春;杨海慧;卫颖珏;孙康德;虞中敏;唐群力;冯景;康向东;戴俊华;张正银;孙晴;孙杰;沈思娣;秦云;钱敏健;王蓉;沈燕雅;彭敬红;刘军;朱祖怀;陈超;唐之俭;王芳;汪瑞忠;房华;范惠清;严育忠;朱学源;龚炜;;2012年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年06期

7 贾东方;林俊生;刁勇;;抗生素开发的新靶点:核糖开关[J];药学学报;2013年09期

8 解傲;袁杰利;;益生菌食品和益生菌补充剂的安全性[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年08期

9 张小江;陈雨;朱任媛;张辉;杨启文;孙宏莉;王瑶;王贺;徐英春;;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住院患者细菌耐药性监测[J];协和医学杂志;2013年04期

10 赵思阳;邹立新;吴晓燕;孙昌君;王春耀;;四川省细菌耐药监测网2012年川东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德保;田春梅;任冬梅;;2008-2010年我院临床分离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A];2012年“河南省宣传贯彻执行新规范 确保医疗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 车伯琛;;携NDM-1超级细菌引发院内感染的临床分型及论治——从戾气角度对类似感染干预的临证探索[A];全国温病论坛暨温病临床应用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3 TANG Jing;LIU Gaolin;;A three-year survey of the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f microorganisms from a Chinese teaching hospital[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4 李天娇;王旭明;符生苗;李成学;陈淑萍;蔡俊宏;黄涛;符惠群;;海南发现4株产NDM-1多重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A];2013海南省第五届生命科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成程;MβLs和VanX的纯化表征与新型荧光万古霉素的合成及其耐药细菌的抑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2 魏泽庆;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和质粒介导的KPC酶传播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肖遂;基于谱效关系的中药铁苋菜抑菌物质辨识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成宪;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检测及同源性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2 肖建敏;新型荧光头孢菌素及巯基唑类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合成、表征及抗菌活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3 钱迪;纳米二氧化钛对多重耐药质粒RP4接合转移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4 杨玮;摩根摩根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何亮;芽孢杆菌Fengycin合成酶A结构域克隆及脂肽耐受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6 白银磊;基于NDM-1的抗耐药菌药物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实验诱导肠杆菌科细菌的药敏分析与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7 张冀霞;碳青霉烯类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及传播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8 陈历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医院感染临床分析[D];南华大学;2013年

9 李娟;鲍曼不动杆菌I类整合子和ISCR1的结构研究及流行病学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10 李维香;基层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及耐药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玲;阴沟肠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5年05期

2 杜小幸,周志慧,俞云松,陈亚岗,李兰娟,马亦林;一种新的质粒介导的IMI-1型碳青霉烯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4年10期

3 许旭春;李梅;邓君霞;;阴沟肠杆菌感染106例临床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12期

4 刘军;李国明;;阴沟肠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9年02期

5 徐祖龙,周碧玲,李珍大,张小卫,邵海枫;118株阴沟肠杆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1年01期

6 张永利,顾怡明,张杰,俞云松,周志慧,杜小玲;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年05期

7 李爱民;胡晓芸;许建英;杜永成;;84株阴沟肠杆菌耐药性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0年05期

8 凌步致;;阴沟肠杆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06期

9 孟兆云;周美焕;;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1年04期

10 凌保东,王浴生,刘定勇;阴沟肠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前后的β-内酰胺酶比较[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树艳;李言飞;曹建政;;阴沟肠杆菌引起医院感染调查[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第十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苏维平;赵树艳;王周波;;重症监护室患者阴沟肠杆菌药敏分析[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第十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裴广胜;毛毅敏;韩宇扬;梁蓓蓓;蔡芸;白楠;白艳;王睿;;阴沟肠杆菌产酶特点及其对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谱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呼吸道感染学术大会暨第一届多学科抗感染治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赵虎;涂婉;赵付菊;方毅;;抗菌药物对阴沟肠杆菌诱导型Ampc beta-内酰胺酶产酶向持续高产型转变的影响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董玉梅;王飞;靳桂明;周凤玲;张帆;阙凌云;;群体伤员开放性伤口分离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及RAPD分型研究[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八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1年

6 苏东;邓诗琳;张学英;李键;刘金伟;;烧伤感染阴沟肠杆菌分型的研究和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7 毕玲;赵越;葛庚芝;于树云;;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表型检测及相关基因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徐云祥;韩芳;吕火祥;孙仁华;;重症监护室阴沟肠杆菌感染的耐药监测[A];2005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赵德军;曹雁;毛跃;杨围;张碧霞;;阴沟肠杆菌院内感染的分布及药敏分析[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赵颖;徐英春;杨启文;孙宏莉;王辉;陈民钧;;阴沟肠杆菌耐药性分析及其ESBL检测方法的探索[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冰;[N];医药经济报;2002年

2 全国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临床药理科主任 吴笑春;[N];健康报;2000年

3 Helio S.Sader 等 吕文 编译;[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4 驻京记者 王乐;[N];文汇报;2010年

5 刘伯宁;[N];南方周末;2010年

6 庄生;[N];医药经济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吴玲娟;[N];保健时报;2009年

8 刘伯宁;[N];医药经济报;2010年

9 陈岱宗 刘宏林;[N];医药经济报;2003年

10 徐铮奎;[N];中国医药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旭;阴沟肠杆菌质粒介导耐药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李爱民;高产AmpC酶和ESBLs酶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3 佘丹阳;AmpC酶和ESBLs介导的阴沟肠杆菌耐药[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4 周宏伟;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机制以及UPEC对HeLa细胞的致病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周志慧;阴沟肠杆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及调控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蔡加昌;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陈淑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子生物学及其临床感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苑鑫;肺炎支原体耐药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9 王海山;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硫霉素的全合成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1年

10 韩红娜;青霉烯类抗生素法罗培南与酯型新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春花;阴沟肠杆菌碳青霉烯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2 叶青;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阴沟肠杆菌耐药机制及耐药传播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王凤霞;临床感染患者阴沟肠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及其耐药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4 王正兰;山西太原部分医院阴沟肠杆菌的耐药特征及基因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5 王丹;阴沟肠杆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姚学萍;广谱拮抗菌阴沟肠杆菌B8菌株拮抗相关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02年

7 李彬;产气肠杆菌(E.aerogenes)和阴沟肠杆菌(E.cloacae)产生物胺作用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张健康;继发性腹膜炎病原菌的耐药性危险因素分析和耐药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9 杜小幸;阴沟肠杆菌质粒介导的碳青霉烯酶及传播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孙秋;中国首例产NDM-1阴沟肠杆菌感染病例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NDM-1的抗耐药菌药物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实验诱导肠杆菌科细菌的药敏分析与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1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01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c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