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利用模式生物斑马鱼对化合物心脏毒性和急毒性筛选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02 10:40

  本文关键词:利用模式生物斑马鱼对化合物心脏毒性和急毒性筛选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南理工大学》 2012年

利用模式生物斑马鱼对化合物心脏毒性和急毒性筛选的研究

温鼎声  

【摘要】:目的:①研究斑马鱼心动过缓模型与hERG模型、狗模型在预测化合物心脏毒性风险的相关性;②研究化合物在发育早期斑马鱼模型中的LC_(50)值以及与啮齿类动物口服LD_(50)值的相关性。 方法:①将48hpf心脏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转基因斑马鱼幼鱼通过孵育和显微注射给药方式暴露于30个在临床上诱导人QT延长的阳性化合物和8个阴性化合物中,分别于16小时和4小时后检测斑马鱼心率,将斑马鱼心率比值、hERG模型的IC_(50)以及狗QT延长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②将鱼龄为4、24、48以及72hpf的AB品系斑马鱼暴露于13个化合物中,每天记录死亡情况以及畸形的发生,测定给药96小时后的LC_(50)值,将LC_(50)值和啮齿类动物口服LD_(50)值取对数进行线性回归检测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①30个临床上诱导QT延长的化合物中有25个导致斑马鱼心动过缓,26个阻断K+电流的化合物中有21个诱导斑马鱼心动过缓,16个诱导狗QT延长的化合物有14个导致斑马鱼心动过缓,未导致心动过缓的阳性化合物均为抗生素,,8个阴性化合物在两种给药方式情况下对斑马鱼心率均没有影响;药物诱导斑马鱼心率减慢与临床QT间期延长和狗QT间期延长测量是一致的。斑马鱼心动过缓模型和hERG模型的相关性系数为0.71;②化合物对鱼龄为4、24、48和72hpf斑马鱼的LC_(50)值和对应药物在啮齿类动物LD_(50)值线性回归R~2值分别为0.86、0.89、0.89和0.88,单剂量校正浓度和LD_(50)值线性回归的R~2值为0.90。 结论:①斑马鱼心动过缓模型和hERG模型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用斑马鱼检测化合物的心脏毒性。②通过斑马鱼LC_(50)值甚至是单剂量浓度可以粗略的计算出啮齿类动物的LD_(50)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9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宋志慧;王庆伟;杨鲁娜;丛林;;三苯基锡和五氯酚对斑马鱼急性毒性作用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2 杨烨;高鸿;谷宇;;七氟烷对离体兔心室肌单相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J];贵州医药;2008年02期

3 胡秀彩;边延峰;周捷;吕爱军;;四种药物对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J];水产养殖;2012年01期

4 郑敏,朱琳;五氯酚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效应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10期

5 陈小贞;杨琳;;跨壁复极离散在多形性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中的作用[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志慧;杨鲁娜;;三氯酚对小椎实螺急性毒性作用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0期

2 孙淑娜;桂永浩;宋后燕;钟涛;王跃祥;蒋璆;;叶酸拮抗剂甲氨喋呤导致斑马鱼心脏发育异常及BMP2b HAS2表达下调[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年02期

3 王旭刚;孙丽蓉;;五氯酚的污染现状及其转化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8期

4 王慧;杨琳;苟伟;严干新;;冠状动脉灌注兔心室楔形模型对预测药物致心律失常潜在危险性的应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9年01期

5 权真真;尹平河;;铁柱撑膨润土/UV/Fenton催化降解五氯苯酚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1年07期

6 樊海平;林煜;卓玉琛;;18种常用渔药对双色鳗鲡玻璃鳗的急性毒性[J];福建农业学报;2012年12期

7 李进寿;罗芬;王楠楠;;多效唑暴露对褐菖鮋脾脏免疫指标的影响[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3年01期

8 程敏红;杨小立;庞强;黄建荣;黎祖福;;5种常用渔药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J];水产科学;2014年02期

9 王瑞芳;庄平;章龙珍;石小涛;刘鉴毅;张俊;;氟离子对西伯利亚鲟胚胎发育的影响[J];海洋渔业;2009年04期

10 权真真;尹平河;赵玲;洪爱华;;亚运会期间珠江广州段水中五氯苯酚的污染[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邵潘柱;林金杏;胡建华;;新型模式生物——斑马鱼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A];第十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旭刚;土壤胶体界面五氯酚的还原转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2 吴玲玲;长江口水体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分布及其对鱼类的毒性效应[D];同济大学;2007年

3 孙永利;固定化—共代谢技术处理五氯苯酚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石小涛;氟离子对西伯利亚鲟的生态毒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罗进飞;光催化降解五氯苯酚过程及数值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权真真;珠江广州段水体中五氯苯酚的检测及其微污染降解处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张蕊媛;五氯苯酚对土壤动植物的生态毒性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金龙;藻红外测试多元有机毒物联合毒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谭敏卿;菲和高氯酸钠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王庆伟;重金属、TPT和PCP对斑马鱼单一和联合毒性作用[D];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

6 明玺;长江口水体中典型有机污染物检测及其生物效应的初步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7 朱丽娜;五氯酚对花背蟾蜍遗传毒性及GST、LDH酶活性作用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郭小玲;卤代芳烃对斜生栅列藻的毒性及其QSAR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朱绯;高氟对斑马鱼造血基因Pu.1和cdx4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10 叶露;典型全氟化合物水生毒理学效应与致毒机理初探[D];同济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月琴;李爱景;金晓璐;李学军;;硫酸铜和高锰酸钾对淇河鲫仔鱼的急性毒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5期

2 陈立伟;谢松;刘龙;张锋;;高锰酸钾对鲫鱼咳嗽运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3 张启迪;潘宗海;刘文华;刘焕奇;邹明;;阿维菌素对鲟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24期

4 焦传珍;;铈对镉染毒泥鳅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J];水产科学;2009年12期

5 谢瑞涛;黄凯;覃志彪;赵鑫;林岗;谢峰;;5种常用农药对江黄颡鱼急性毒性试验[J];水产科学;2010年05期

6 王卫民,严安生,周立国,查金苗,张志国;四种药物对黄颡鱼鱼种的毒性试验[J];淡水渔业;2001年06期

7 杨治国,杨东辉,叶新太;八种药物对黄颡鱼种的急性毒性[J];淡水渔业;2004年05期

8 王凡;郭向萌;宋盼盼;;甲醛对红白鲫的急性毒性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9 向枭,周维禄,王小艳,陈胜;黄鳝苗种对四种常用药物的敏感性试验[J];渔业现代化;2001年01期

10 刘金林;胡建英;万祎;安伟;;海河流域和渤海湾沉积物和水样中五氯酚的分布[J];环境化学;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一梦;王英伟;;用斑马鱼研究胎儿酒精综合征的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4期

2 王思锋;刘可春;王希敏;何秋霞;韩利文;侯海荣;;雷公藤红素对斑马鱼胚胎心脏毒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9年05期

3 徐娟;吴南翔;;斑马鱼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筛选和检测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9年04期

4 谢菲;陈晗;李建明;丁彦青;;斑马鱼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热带医学;2009年06期

5 何秋霞;刘可春;楚杰;王思锋;韩利文;王希敏;;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J];生命的化学;2009年05期

6 方薇;曾静;王付利;;模式生物斑马鱼在人类疾病研究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年02期

7 李乙根;黄文瑾;黄诚;;斑马鱼在新药发现中的应用[J];生命科学;2011年03期

8 张勇;陈芳源;邓敏;;斑马鱼血液肿瘤学的研究进展[J];遗传;2009年09期

9 李亚;王伦安;王玉明;杨平;潘克俭;黄明孔;;斑马鱼rnf141基因结构与表达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10 曾怀才;贺庆芝;贺性鹏;;氯化三丁基锡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J];中国职业医学;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清;张乐;廖雪;;斑马鱼胚胎筛选致畸药物之方法探索[A];2010年全国药物毒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张乐;鲍清;廖雪;;斑马鱼胚胎致畸药物筛选试验[A];2010年全国药物毒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许海;杨明;吴明红;;双酚A和壬基酚对斑马鱼胚胎毒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于永利;杨景峰;王思珍;董武;;高残留农药福美双对斑马鱼胚胎体节以及脊索的影响[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0暨第五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利军;史慧勤;彭双清;;基于斑马鱼模式动物的阿霉素心脏毒性作用研究[A];2010年全国药物毒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史慧勤;张利军;彭双清;;应用模式动物斑马鱼观察异烟肼的一般毒性作用[A];2010年全国药物毒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闫峻;胡传禄;张华山;杨红莲;田蕾;林本成;林治卿;袭著革;;纳米二氧化钛与双酚A复合污染物对斑马鱼胚胎的联合毒性效应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巴雅斯胡;杨景峰;于永利;王思珍;董武;;高残留农药代森锌诱导斑马鱼胚胎脊索变形[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春生;周炳升;张效伟;李广宇;;内分泌干扰物丙基硫氧嘧啶对斑马鱼胚胎的旁观者效应[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10 徐挺;张洪昌;赵静;郭雪萍;尹大强;;五氯酚对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基因表达谱影响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许琦敏;[N];文汇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滕继濮;[N];科技日报;2010年

3 刘霞;[N];科技日报;2010年

4 张田勘;[N];大众科技报;2010年

5 孙国根;[N];中国医药报;2009年

6 孙国根 记者 王春;[N];科技日报;2009年

7 罗刚 李兵;[N];健康报;2004年

8 记者 毛黎;[N];科技日报;2008年

9 张忠霞;[N];大众科技报;2008年

10 记者 冯卫东;[N];科技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美青;典型手性农药拟除虫菊酯及其代谢产物对斑马鱼的发育毒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高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参与斑马鱼胚胎心血管系统发育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刘少颖;三唑酮对斑马鱼的胚胎发育和内分泌—生殖毒性[D];浙江大学;2011年

4 常菊花;丁草胺对斑马鱼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5 竺林;激活诱导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在斑马鱼中的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6 张利军;斑马鱼心脏毒性评价模型的建立及美托洛尔心脏毒性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7 宋扬;以斑马鱼为模型研究神经靶酯酶的功能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机制[D];山东大学;2012年

8 陈迪;AGGF1在斑马鱼胚胎血管发育中的关键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彭扣;FoxO3基因在斑马鱼胚胎神经发育中的功能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10 姜利军;斑马鱼Rictor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功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稼农;用于药物安全性评价的斑马鱼生物技术平台建设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丁丽丽;力达霉素抑制斑马鱼胚胎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3 周瑞芳;凝血因子Ⅲb在斑马鱼胚胎发育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11年

4 向霄;环境雌激素与抗雌激素对斑马鱼胚胎的复合效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蒲韵竹;斑马鱼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的建立[D];西南大学;2013年

6 梁荣朝;丙烯酰胺对斑马鱼生物余能的影响及对其肝、鳃毒性的作用[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年

7 邵潘柱;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对斑马鱼雄性生殖和胚胎的毒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8 逯娟;莠去津对斑马鱼生殖发育影响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9 谭敏卿;菲和高氯酸钠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秦帅;活体高通量筛选抑制斑马鱼巨噬细胞迁移的中药[D];贵阳中医学院;2011年


  本文关键词:利用模式生物斑马鱼对化合物心脏毒性和急毒性筛选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1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01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b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