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大强度体能训练对战士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
本文选题:军事人员 + 军事医学 ; 参考:《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年08期
【摘要】:目的研究一次大强度体能训练对战士身体机能的影响,为合理安排大强度体能训练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武警部队士兵24名(年龄18.7±1.2岁,体重64.4±5.6kg),测定在一次大强度运动负荷后和次日晨恢复期的生化指标变化。负荷的运动方式组成为下肢力量训练+速度耐力训练。下肢力量训练主要为克服自身阻力的原地蹲跳和蛙跳练习,以20次蹲跳和30m蛙跳为一组,组间间隔2~3min,共完成4组;速度耐力训练采用600m×4次跑,以90%~95%最大心率(220-年龄)作为训练的靶心率,跑次间隔3~4min。结果大强度训练后血乳酸(Bla)、血氨(BA)、血尿素(BU)、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 large physical strength training on the physical function of soldiers,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rational arrangement of high strength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Methods A total of 24 soldiers (18.7 卤1.2 years old and 64.4 卤5.6 kg / kg)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o measure the changes of biochemical indexes after a heavy exercise load and the recovery period of the next morning. The exercise mode of load is lower limb strength training, speed endurance training. The training of lower extremity strength is mainly for in situ squat jump and breaststroke exercise to overcome their own resistance, 20 squat jumps and 30 m breaststroke are taken as a group, the interval between groups is 2 minutes and 3 minutes, and the speed endurance training is done with 600 m 脳 4 runs. The target rate of training was 90% 95% maximal heart rate (220-age) and the interval of running time was 3 minutes and 4 minutes. Results after intensive training, lactic acid Blal, blood ammonia, blood urea bun, creatine kinase CK)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 were obtained.
【作者单位】:
【基金】:武警部队科技革新项目(WKH200612) 武警医学院院级科研项目(WY2007-7)
【分类号】:R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郝家明 ,李以贵,曾学平,卢国强;部队战士运动强度对血清酶的影响[J];海南医学;2001年12期
2 黄昌林;艾进伟;何伟华;;不同强度训练对跟腱生物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及其对军事训练的指导意义[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年04期
3 郑陆,潘力平,隋波,高丽,刘强;800米跑比赛前后血氨的变化特点及其与血乳酸水平变化的关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忠林;国家赛艇队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2 丁丽萍,徐烈;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氮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训练监控的应用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年10期
3 金其贯,黄叔怀,方明,孙新荣;高压氧对力竭性运动后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恢复的影响[J];体育科研;1997年01期
4 杨翼,葛新发;肌酸激酶和运动训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金其贯,黄叔怀,方明,孙新荣;高压氧对力竭性运动后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恢复的影响[J];四川体育科学;1996年04期
6 项汉平,梅汉超,丁宝玉,梅焰;武术运动员运动疲劳下的CK活性变化[J];湖北体育科技;2000年01期
7 吴纪饶,何路,高顺,雷静;血清CK、LDH指标在过度训练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8 郭子渊;应用生理生化指标对备战第9届全运会散打运动员赛前训练控制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1年04期
9 欧明毫,刘建红;全血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的微量测定及初步应用[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3期
10 周保卫;对高水平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期机能变化规律的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苏全生;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机制、检测指标及保护手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2 葛新发;赛艇水动力性能和运动员机能的评定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3 姜传银;散打运动训练监测与评定的系统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飞;用血氨作为监控短时大强度运动有效指标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高玮;优秀女子自行车运动员冬训期间身体机能变化及体能监控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3 唐玉成;国家优秀女子投掷运动员冬训期间身体机能的生化指标监控[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4 于亮;优秀男子马拉松运动员ECG监控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蕾;动感活力健身操对中青年职业女性体质指数、血脂成分和相关血清酶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6年
6 颜凯;优秀田径运动员赛前训练和比赛心理状况与免疫机能的关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赵海军;不同形式训练课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肾功能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何海燕;中药创愈膏治疗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药理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谢伟;银杏叶提取物对小鼠抗疲劳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魏宏文;女足运动员赛前训练及比赛后免疫机能和心境状态变化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娜琪,,方幼萍,王明中,王红云,王志芬;乳酸脱氢酶同功酶活性测定对窒息新生儿缺氧损伤的评价[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4年02期
2 黄昌林,张建党,薛刚;不同训练模式对跟腱组织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及其对军事训练的指导意义[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春玉,孙焕冬;空军1990~1995年肺结核发病分析[J];航空军医;1996年05期
2 戚金荣,董燕燕;2255名新兵检疫及健康复查分析[J];航空军医;1996年05期
3 王萍;沙漠盾牌和(或)沙漠风暴期间影响美国空军妇女延长服役期限的因素[J];航空军医;1996年06期
4 武怀堂;高技术战争中的心理战伤及其防治[J];解放军健康;1999年05期
5 李学军,宫姝宁,王志敏;青年士兵消化性溃疡病相关因素分析[J];华北国防医药;2000年06期
6 李远贵,李东力,杨占清,刘世昌,王珊珊,龙泳,陈友绩;部队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前瞻性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7 吕天增,肖庆发;军医在接兵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J];华北国防医药;2001年02期
8 宋根秀,牛其厚,田长普;高度分散条件下部队的健康教育[J];华北国防医药;2001年03期
9 刘福勇,田京利,刘树清,张莉,席立锁;军队干部体检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J];华北国防医药;2001年04期
10 刘金利,张巨波;浅淡卫生防疫质量控制措施的应用[J];华北国防医药;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郑筱祥;黄文高;陈安良;;人-机-环境系统可靠性评价方法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2 田口宏二朗;;浅析明代北京的粮谷再分配机制——关于在京文武官俸禄、在京军士月粮[A];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3 丁松涛;朱贤森;李小银;袁晓华;陈学锋;;个人防护装备效应的评价实践[A];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创立2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五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盖世金;;恐怖主义与国家军事安全[A];2004年度全国世界民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苗丹民;罗正学;刘旭峰;王京生;倪休元;;军校学员心理选拔的预测性研究[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刘怡君;唐锡晋;李增惠;;对香山科学会议跨学科研讨的一种初步分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王顺领;李学庆;花传杰;;坦克分队战术综合演练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第7卷)——'2005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选编[C];2005年
8 苏磊;郭振辉;钱洪津;;南战区中暑住院病人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9 闫洁;胡志安;;长时连续作业中觉醒不良的发生及干预措施[A];2006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知识更新讲座[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康健;巴基斯坦延长税收赦免期限[N];中国税务报;2000年
2 记者 黄灵 符卫建;黎就领土问题寻求阿盟支持[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3 本报记者 张和芸;培养高素质后备军事人才[N];中国国防报;2001年
4 唐保东 王贤军;知识型人才的特征[N];中国国防报;2001年
5 姜放然 王长林;砺炼驾驭信息之力[N];中国国防报;2001年
6 谢丹;战时军事刑事诉讼程序浅议[N];法制日报;2001年
7 王卫星;对台军售:美国制华的重要筹码[N];光明日报;2001年
8 赵红伟;认清军事人才的社会价值[N];中国国防报;2002年
9 严伟江;美军实施“瘦身”工程[N];中国国防报;2002年
10 丛文胜;外国军人保险的主要特点和启示(下)[N];法制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役;联合国维和医疗分队(中国)待命安排和卫勤保障工作方案实证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2 张琦;使命空间功能描述理论和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3 何晓晔;任务空间概念建模技术及其VV&A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净;基于COM结构的军事标图组件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3年
2 岑凯辉;连续LOD技术及其在地形环境仿真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3 何志法;军人保险法律制度探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4 黄俊领;概念模型结构化建模工具设计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5 刘竞;军校学员心理健康调查及心理行为训练对情绪控制的影响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6 侯仕福;冷战后美台军事关系评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玉成;仿真想定开发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282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028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