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45Hz全身振动预防尾吊模型大鼠骨质丢失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7 22:23

  本文选题:低频全身振动 + 骨质丢失 ; 参考:《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年03期


【摘要】:目的:探讨低频全身振动对尾吊大鼠骨质丢失的预防效果。方法:28只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分为4组:尾部悬吊组(SUS),尾部悬吊+地面刺激组(S+G,地面刺激:15min/d,5d/周),尾部悬吊+振动刺激组(S+V,振动刺激:45Hz,0.2—0.5g,15min/d,5d/周)及对照组(CON)。8周后,对各组股骨骨密度(BMD),血清中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及胫骨的三点弯曲实验进行了观察。结果:经过8周的悬吊,S+V组股骨头(主要为松质骨)骨密度明显高于SUS和S+G组,但仍低于CON组(P0.05)。而股骨中段(主要为皮质骨)骨密度在各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P0.05)。三点弯曲结果显示S+V组胫骨最大载荷和刚度系数与S+G组和SUS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中Ca,P,ALP含量在各组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结论:45Hz低频全身振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尾吊大鼠的后肢骨质丢失现象,提示其具备了成为长期失重飞行防护措施的可能。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ention effect of low-frequency whole-body vibration on bone loss in tail-suspended rats. Methods Twenty eight adult mal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tail suspension group (SUS), tail suspension ground stimulation group (S G), tail suspension vibration group (S V) and control group (Con).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serum calcium (Ca), phosphorus (P),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and tibia were measured. Results: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of femoral head (mainly cancellous bone) in SV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SUS and S G groups, but still lower than that in Con group (P0.05).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of the middle femur (mainly cortical bon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groups (P0.05). The results of three-point bending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ibial maximum load and stiffness coefficient between SV group and S G group and SUS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LP content among the groups. Conclusion low frequency whole body vibration of 15 Hz can delay the bone loss of hind limb of tail suspension rats to some extent, which suggests that it is possible to become a long-term flight protection for weightlessness.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生物力学实验室;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重力生理实验室;香港理工大学健康技术与信息系;
【基金】:载人航天基础研究课题(SJ200605) 香港理工大学基础研究基金(1-BB81)
【分类号】:R8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琦;高云芳;樊小力;;尾部悬吊对达乌尔黄鼠比目鱼肌形态及mATP酶活性的影响[J];动物学报;2007年01期

2 曹新生,张乐宁,吴兴裕,张立藩,吴燕红,郝卫亚;间断性头高位45°对抗措施对模拟失重大鼠股骨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3 马进,陈杰,丁兆平,张立藩;模拟失重九十天对大鼠长骨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4 余志斌,张立藩;模拟失重大鼠裸露心肌纤维的张力-pCa关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5 谭雄进,孙永建,王前,郑磊;模拟失重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鼠骨代谢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7期

6 周继斌,樊小力,吴苏娣,许临平;模拟失重对大鼠比目鱼肌肌重和形态结构的影响[J];解剖学研究;1999年02期

7 余志斌,张立藩;失重/模拟失重对心肌结构与功能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5年04期

8 吴大蔚,沈羡云,董颀,王圣平,程张红,张淑静;尾部悬吊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0年04期

9 刘春,张立藩,张乐宁,倪鹤鹦,张远强,孙岚;间断性头高位倾斜对模拟失重大鼠肌萎缩的对抗作用[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0年06期

10 孙磊,汪德生,任维,向求鲁;尾部悬吊7d大鼠肺动脉反应性的变化(英文)[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庆军;模拟失重下血管分化性改变的局部调节机制—L-RAS与收缩蛋白[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2 罗冬梅;运动对大鼠长骨发育作用机理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付兆君;短、中期模拟失重大鼠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钾与钙离子通道功能的改变[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4 暴军香;模拟失重大鼠血管、心肌与肾组织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改变[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5 孙标;不同生理系统对间断性人工重力反应性差异问题的地面模拟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6 马进;模拟失重下动脉血管反应性变化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7年

7 毛秦雯;模拟失重下动脉血管结构及其神经支配的可塑性变化[D];第四军医大学;1997年

8 鲍岚;神经肽Y的Y_1受体在心脏和血管中的定位及在模拟失重大鼠脑动脉中的分布[D];第四军医大学;1999年

9 宿长军;大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在正常或模拟失重状态下对血压变化的反应及其相互关系的形态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0年

10 程宏伟;模拟失重大鼠心肌细胞电生理学特性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标;间断性人工重力以抗失重对骨骼肌与心肌不良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2 陈秉耀;成年大鼠脊髓不全横断后的自发运动功能恢复及脊髓全横断模型的建立[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3 袁林天;模拟失重大鼠牙体牙髓牙周组织的变化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4 王俊锋;尾悬吊模拟失重对大鼠肺脏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5 付崇建;模拟失重条件下对骨髓体外成骨能力及承重骨影响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6 高放;萎缩骨骼肌强直收缩功能的动态变化及其机理[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7 王蕾;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模拟失重大鼠脂质代谢和骨代谢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8 冯汉忠;去负荷比目鱼肌膜离子通道的变化及其意义[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9 罗伟;头低位预置诱导大鼠脑缺血耐受的研究[D];江西医学院;2004年

10 徐志鹏;模拟飞船应急返回时+Gx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性初,梁凤云,孙俭,陈辉霖,张家驹,汤灏,胡建民,金芳,何恺,夏丰年;FT-647型单光子骨密度仪的临床应用[J];核技术;1991年05期

2 胡建民,刘春新,付亚平,崔冶建;二维骨密度仪临床应用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1998年04期

3 刘玉盛,黄伟芬,李丽萍,仲崇发,董荣兟,孙洪义;21d-6°头低位卧床期间运动训练对骨丢失的防护效应[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3年02期

4 王冰,张舒,吴兴裕;回转器模拟失重对ROS17/2.8细胞分化基因表达的作用[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3年02期

5 张田勘;从太空获取生命财富[J];记者观察;2004年01期

6 石笑春,乌增炎,滕翕和,万玉民;脑疟佳对正常大鼠股骨力学指标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4年03期

7 孙联文,庄逢源;微重力导致航天员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8 林密;太空不是人类的天堂[J];百科知识;2004年02期

9 谈诚,张春林;雄激素在失重骨丢失中的作用[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4年04期

10 王琳,梅芳,邓旭亮,王新知;在空间环境下细胞的生物学变化[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熙和;;钙在骨质疏松防治中的作用[A];中国营养学会第三届老年营养暨第二届营养与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2 方世明;薛杰;钱朝霞;沈海根;;260例绝经后妇女的Singh指数测定[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3 张秀梅;杨新毅;张长保;杨景涛;郑泓明;;定量超声测量甲亢骨质改变的临床价值[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4 秦岭;陈启明;区施琪;蔡咏怡;孔颖妍;刘明珠;胡令芳;;太极拳锻炼有利于减缓停经后女性骨质丢失[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5 李爽;陈扬;阿拉木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健骨运动处方的研究[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6 裴元方;古建立;;老年性骨质疏松的诊治[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7 林岳军;杨建伟;李泽兵;;骨质疏松的运动疗法[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三次康复治疗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8 黄纪明;白树民;李志霞;郑冬梅;朱德兵;洪建武;;微量元素合剂对抗模拟失重大鼠骨质丢失的作用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特殊营养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9 荫士安;;儿童营养与骨骼发育的最新进展[A];中国营养学会第五届妇幼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10 金邦荃;;植物异黄酮与骨质疏松的预防[A];达能营养中心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湖南医科大学附二营养科 李玉玲;大豆像雌激素[N];健康报;2000年

2 李天华;妇女“四期”健身方案[N];云南政协报;2000年

3 李春;最佳补钙方式 饮牛奶喝豆浆[N];江苏科技报;2001年

4 南京医科大学营养学教授 李庆天;牛奶提供优质蛋白质和钙[N];江苏科技报;2001年

5 ;北京中年妇女健康状况堪忧[N];市场报;2001年

6 蒋鸿鑫 译;帕米膦酸二钠预防前列腺癌病人接受雄激素抑制治疗时的骨质丢失[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1年

7 劳 译;吸入激素可致骨质丢失[N];医药经济报;2001年

8 王晶珠;骨骼质量遗传因素最大[N];健康报;2002年

9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刘兆平 卢承前;大豆异黄酮与女性慢性疾病[N];科技日报;2002年

10 黄萱;中药现代化催生新型中药问世[N];人民政协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冰;模拟失重环境对大鼠骨肉瘤成骨样细胞MAPK信号转导功能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2 秦燕;移植肾受者骨质丢失的原因及治疗[D];复旦大学;2003年

3 吴江;钛颗粒负荷对假体松动过程中主要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金台;仙灵脾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年

2 郑振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骨保护素与肾性骨病关系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3 谭小云;脉冲电磁场对去势大鼠骨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4 赵莉娟;糖骨康胶囊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5 吴俊荣;固骨颗粒治疗更年期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吴大兴;皮肤科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对骨质代谢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06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106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d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