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员慢性荨麻疹与马拉色菌相关性研究
本文选题:舰船员 + 慢性荨麻疹 ; 参考:《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8期
【摘要】:目的研究舰船员慢性荨麻疹发病与马拉色菌的关系。方法对126例舰船员慢性荨麻疹患者及45例健康者进行真菌学比较研究。将马拉色菌阳性的8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单用抗组胺药,B组用抗组胺药联合2%酮康唑洗剂治疗。结果舰船员慢性荨麻疹患者皮肤马拉色菌带菌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治疗观察组于治疗结束时,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6~8周后,B组疗效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B组真菌学检查马拉色菌转阴率高于A组(P0.01)。结论舰船员慢性荨麻疹与皮肤马拉色菌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抗真菌治疗能提高其远期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ronic urticaria and Malassezia. Methods A comparative mycologic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126 patients with chronic urticaria and 45 healthy subjects. 82 patients with chronic urticaria who were positive for Malassezia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and group A were treated with antihistamine combined with 2% ketoconazole lotion alone. Results the rate of malassezia in the skin of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urticari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P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treatment groups at the end of treatment (P0.05),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of group B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at the end of 68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and the negative rate of Malassezia in group B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 (P0.01). Conclusion chronic urticaria of ship crew is related to Malassezia skin, and combined antifungal therapy can improve its long-term effect.
【作者单位】: 解放军四二二医院皮肤科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皮肤科 解放军四二二医院皮肤科 解放军四二二医院皮肤科 解放军四二二医院皮肤科 解放军四二二医院皮肤科
【分类号】:R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何月琴;长白山空气中真菌及其与荨麻疹关系的调查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4年01期
2 于建斌,尹光文,何秋波,傅世珍;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患者多点取材法直接镜检的初步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0年02期
3 燕华玲;100例慢性荨麻疹变应原结果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1999年08期
4 孙国英,毛维翰;慢性荨麻疹的真菌病因及治疗[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于立勤,张和华,李保强,蒋青;荨麻疹患者血清吸入性过敏原的检测[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高杰;;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40例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08年23期
3 王勤,薛竞;祛风止痒口服液治疗荨麻疹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12期
4 林颖,陈达灿;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雅玲;养殖环境真菌气溶胶及相关真菌毒素的检测[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姜日花,程滨珠,王景山;1450例慢性荨麻疹的变应原检查[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5年05期
2 徐亚伟,沈志鸿,施虹敏,毛维翰,向祖琼,陈颖;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总IgE和特异性IgE检测[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S1期
3 张书梅,,胡晓莉,朱一元;介绍一种糠秕孢子菌的直接镜检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6年02期
4 李宇宁,赖志南;糠秕孢子菌直接镜检法[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雯;蓝善辉;叶进;;伊曲康唑联合二硫化硒治疗花斑癣的临床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1年06期
2 蒙在杨;;浅部真菌感染直接镜检有关问题探讨[J];当代医学;2011年24期
3 张东红;;康肤宝治疗疥疮65例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1995年04期
4 沈红;杜力群;;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年08期
5 王祥;王海郦;;纳米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年08期
6 勘静;;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探查[J];北方药学;2011年05期
7 王飞;;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冉玉平;;马拉色菌及其相关皮肤病诊治进展[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1年03期
9 郝晓琳;戴维智;刘桦;魏海霞;;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6期
10 倪洪波;王莉;连昕;涂亚庭;林能兴;;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单纯性苔藓和慢性肥厚性湿疹的临床疗效[J];医药导报;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岳淑霞;;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张建玲;;复方甘草酸铵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A];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于波;林元珠;高顺强;高建国;高艳青;朱敬先;张燕;;糠秕马拉色菌感染头发的临床与实验室研究[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4 袁小英;李林峰;;非异位性湿疹皮炎患者皮肤糠秕孢子菌携带情况[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汪亚华;;联苯苄唑联合惠氏液治疗花斑癣76例[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6 程相铎;梅海豫;胡光荣;;洛阳农村真菌致敏原的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叶志强;;中西医结合治疗玫瑰糠疹78例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熊斌;吴运汉;;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左旋西替利嗪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观察[A];华东六省一市第八次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玉波罕;岩温龙;黄勇;;傣药“雅兰”治疗“帕雅拢兰”(花斑癣)82例疗效观察[A];《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傣医傣药专辑(二)[C];2008年
10 彭文要;陈柏秋;刘冰峰;余继超;;64例手部热压伤早期手术及功能锻炼疗效观察[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月英;左旋西替利嗪抗组胺活性优于西替利嗪[N];医药经济报;2001年
2 特约撰稿 蔡德山;抗组胺“新丁”虎虎生威[N];医药经济报;2010年
3 余进;浅部真菌病的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4 主任医师 文玲;“汗斑”应该怎样治疗[N];中国老年报;2002年
5 欧柏生;心脏疾病患者慎服第二代抗组胺药[N];大众卫生报;2003年
6 蒋志君;汗斑宜早治[N];江苏科技报;2001年
7 张辉华;针灸与泼尼松配合治疗面神经麻痹[N];农村医药报(汉);2004年
8 芯荐;汗斑的防治[N];上海中医药报;2000年
9 ;严重头皮屑也是病 不可自行用药[N];天津日报;2004年
10 冯友根;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N];中国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勇;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特异性IgE抗体相关抗原和表位的筛选与鉴定[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2 宋洪杰;皮肤组胺受体表达及西替利嗪的抗炎作用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3 郑宏;细粒棘球蚴病致过敏反应及休克的模型研制和发病机理的动物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1年
4 王春丽;头风宁胶囊治疗头风病(风邪阻络型)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
5 曹志群;芪莲舒痞颗粒对CAG癌前病变临床及抑制血管生成因子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年
6 许亚梅;益髓颗粒剂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7 郭艳;传统抗疟中药黄花蒿常山抗过早搏动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8 袁成民;黄连清降合剂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9 王雯;IL-4、β_2-AR基因多态性及ECP、IgE与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的关系[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10 谢华;哮喘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肥大细胞功能特性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承成;百部酊、土槿皮酊治疗马拉色菌相关皮肤病对比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沈峰;慢喉v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年
3 周志;前列安颗粒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临床随机双盲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4 郭建芳;产后宫泰颗粒治疗血瘀证产后恶露不绝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5 金钟太;针刺配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D];辽宁中医学院;2004年
6 范妮娜;宫瘤消颗粒治疗气滞血瘀证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7 江长达;复方川芎胶囊治疗偏头痛(风阳上扰、络脉不和)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8 唐剑邦;跌打镇痛液治疗急性踝关节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张红;金菊利咽口含片治疗急性咽炎的临床试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龚翰林;前列灵胶囊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082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108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