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弹骨折的力学机理的研究
[Abstract]:The phenomenon of humeral fracture occurred in the training of soldier dropping bomb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classical mechanics and experimental tes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occurrence of the fracture is related to the incorrect position of the projectile. The angular acceleration, angular velocity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elbow of the forearm movement may all cause injury. In particular, the maximum value of these parameters occurs simultaneously (usually during braking time), which is the most dangerous moment for fracture.
【作者单位】: 上海市体育科学研究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85医院 上海市体育科学研究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85医院
【基金】:全军医药卫生科研基金课题(01mA034)
【分类号】:R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世民,刘大雄;肱骨干投弹骨折的分型及意义[J];临床骨科杂志;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立君;杨东明;;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朱昌义;单杠上人体摆动的凯恩动力学模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3 李晓明;;对蹴球技术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J];丽水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侯曼,侯佳,王汉玉;从不同高度下落到不同硬度的地面上下肢关节的力学响应[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李世明;人体环节重量参数测量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6 张铁雄,谷旭辉,蒋炳长,唐海军,文红梅;阻力衣的设计及应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7期
7 李世明;人体环节质心位置测量仪的研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8 侯曼,刘润生,王晓娟,侯佳;从60cm高度下落到不同硬度的地面下肢关节的力学响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9 唐毅,葛运建,张建军,袁红艳;基于力信息获取处理对运动员综合测试平台的开发和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3年03期
10 黄献国;浅论人体环节参数与专项化个性化的现代体育训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白士红;路敦勇;孔凌嘉;张春林;;生物力学与机构学的新发展[A];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下肢主要关节力矩和末端力关系的实验研究与应用[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2 肖丹丹;乒乓球正手快攻、弧圈球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及步法垫测试系统的研制与实验[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3 刘卉;上肢鞭打动作技术原理的生物力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4 李世明;基于平衡板测量人体运动环节重量参数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5 刘静民;中国成年人人体惯性参数国家标准的制定[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6 范毅方;竞技运动的分析诊断方法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赵建东;仿人机器人行走误差自调整模糊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8 赵文志;活骨组织应力与重建适应实验及其生物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9 陈秉智;计算骨力学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10 徐孟;面向人机工程仿真分析的人体生物力学模型[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素林;基于加速度计的电子防排装置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2 胡敬坤;轻武器射击平台的初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3 胡耀华;汽车碰撞后乘员最佳保护姿态的仿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4 崔巍;计算机辅助运动训练系统研究与相关子系统的实现[D];清华大学;2003年
5 张国栋;武术劲力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新峰;游泳运动中的阻力研究及推进力的最优化分析[D];清华大学;2004年
7 龚也君;人体体成份分析中的MR图像处理[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海斌;跆拳道后腿横踢技术的运动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吕爱民;喷浆机器人的结构分析与优化[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10 郭辉;跆拳道下劈技术动作摆动腿的运动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柱田;肱骨骨折合并肱动脉损伤的诊断与治疗[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2年05期
2 牟生能;改良肩人字石膏治疗肱骨骨折[J];重庆医学;1988年01期
3 苟三怀;老年人肱骨上端骨折80例报告[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4 王素波;掰腕致肱骨骨折五例报告[J];医学临床研究;1993年01期
5 白礼河 ,白水明 ,董引娣 ,白理智 ,白丽君 ,白理彬 ,张雨春;应用外科颈支架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1994年11期
6 刘善雄,李明平;双侧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一例[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S1期
7 蒋兆林,张文科,陈延平;皮肤牵引甩肩法治疗肱骨骨折20例疗效分析[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8 黄长明,童星杰,包锦昌,林爱华;肱骨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5年04期
9 刘向前;肱骨髁上骨折远折端旋转移位的成因、诊断及治疗[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10 徐友虎,王生介;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手术治疗25例体会[J];中国临床医生;199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家鸣;;肝破裂、肠穿孔合并右肱骨骨折抢救成功一例报告[A];第三届全国急诊创伤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张焕玲;;肘关节僵硬康复疗法[A];中国康复医学会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暨心脑血管病康复研讨班论文汇编[C];2000年
3 陈文;;传统正骨手法治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骨折[A];全国民族医药专科专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1年
4 吴琼;;股骨干开放性骨折的治疗[A];第11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郭志民;郭延杰;林斌;康两期;练克俭;陈梓锋;施建东;;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A];2003年全国骨关节损伤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魏尧森;王济纬;张立岩;;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A];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许硕贵;张春才;苏佳灿;曾伟明;顾绍德;方如华;张林春;;天鹅记忆接骨器治疗肱骨骨折与骨不连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A];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张丹;刘强;王德君;兴连勋;;1例卡簧刀刺击左肱骨骨折成因机制分析[A];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二)——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C];2004年
9 田金太;田海萍;田海丽;;化瘀接骨膏治疗骨折及软组织损伤[A];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科技成果荟萃[C];2004年
10 陆茂德;黄旭科;黄忠梅;李郁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A];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科技成果荟萃[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秋苏;接生不当致女婴左臂损伤 医院为7年前过错埋单[N];江苏法制报;2005年
2 本报实习记者 陆小龙 通讯员 刘长志;从“主动服务”到“感动服务”[N];兵团日报(汉);2006年
3 杨建源 沈毓妹;吴江一建筑公司被告上法庭[N];江苏经济报;2006年
4 李健;法庭中秋月[N];江苏经济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杨超;学生险:“肥肉”变“鸡肋”[N];宁夏日报;2006年
6 记者 李凯;面对邪恶群起而攻[N];汕头日报;2006年
7 陈武强 王贵平;悬壶济世半世纪 德艺双馨杏林香[N];战士报;2006年
8 金树刚;法律援助帮我拿到赔偿款[N];江苏法制报;2008年
9 记者 任珊珊邋通讯员 张玲玲 张松山;首批灾区伤员出院[N];广州日报;2008年
10 魏贺;“不救人,我会感到惭愧”[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付青格;天鹅型记忆接骨器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影响与相关机理及临床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2 何仿;人体肩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验证及在肱骨骨折机制研究方面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淑恒;自体外周血干细胞与脱钙骨复合移植修复骨缺损的临床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
2 Rajesh Acharya;可弯曲型髓内钉在治疗青少年肱骨干骨折中作用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3 金承龙;提携角的动态监测在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临床意义[D];延边大学;2006年
4 阚玉华;Ilizarov技术在肱骨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03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203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