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等级战备状态下军人抑郁及其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8-10-17 14:39
【摘要】:目的 :探讨战前等级战备状态下军人抑郁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进入战前等级战备状态的某集团军作战应急分队的 2 38名军人为实验组 ,平时状态的军人 1 76人为对照组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 (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成人 Nowicki- Strickland内——外控制量表 (ANSIE)、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等工具进行调查。结果 :实验组抑郁检出率为 35.2 9% ,与对照组比较(1 9.31 % )有显著差异 (P0 .0 1 ) ;实验组军人 EPQ中 P分和 N分高于对照组 ;社会支持量表实验组的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实验组外控心理倾向者较多 ,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者较少。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神经质个性、控制感倾向和应对方式是影响等级战备状态下军人抑郁情绪的主要因素。结论 :等级战备状态下部分军人存在有较明显的抑郁情绪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epression in soldiers at pre-war level.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thirty-eight soldiers of a group army in a pre-war readiness state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1.76 soldiers in peacetime as control group. (SDS), Eysenck Adult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 (SSRS), Social support scale (SSRS),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trol scale (Nowicki- Strickland), (ANSIE), simpl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ANSIE),)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Results: the detectable rate of depress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35.29%,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9.31%), the scores of P and N in the EPQ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jective support of the social support scal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of support utilization factor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outside-controlled psychological tendency was mor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positive coping style was les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neurotic personality, control tendency and coping style were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pression of soldiers. Conclusion: there are obvious depression in some soldiers in the state of rank combat readiness.
【作者单位】: 陕西宝鸡解放军第三医院精神科 陕西宝鸡解放军第三医院精神科 陕西宝鸡解放军第三医院精神科 陕西宝鸡解放军第三医院精神科 268046部队卫生队 陕西宝鸡解放军第三医院精神科 陕西宝鸡解放军第三医院精神科
【基金】:军区医药卫生科研资助项目 LXH - 0 2 - 0 3
【分类号】:R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钱令嘉;关于应激与军事应激医学研究的思考[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2 郑全全;社会认知中与心理控制研究[J];应用心理学;199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存利;孙玉衡;张伯松;何维;;骨科创伤后精神障碍的评估与干预[J];北京医学;2006年09期

2 杜万君;迟勇;牛光胜;;酒依赖急性戒断期中医辨证治疗研究[J];北京中医;2006年08期

3 李秉泉,党仁,张捷,李丽琴,张灵娥;精神分裂症发病相关因素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周彩;胡佳怡;肖涛;;高校学生应激反应探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张秀华;王玲玲;杨兰菊;;心脏监护病房中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年05期

6 姚阳;麻宏伟;卢瑶;戴晓梅;;氟西汀和氟哌啶醇对DOI诱导头部抽动的小鼠模型的作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年05期

7 胡蓉;曹亚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失眠的临床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1年24期

8 李丽;凌敏;单慧华;;骨折住院患者自杀态度与焦虑抑郁的相关分析[J];当代医学;2012年13期

9 杨向新;;413例精神发育迟滞及精神障碍残疾分析[J];地方病通报;2008年04期

10 姚跃英,李云南;45例短暂性抽动障碍误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求实;王升旭;;刺五加总甙穴位贴敷抗睡眠剥夺作用的实验研究[A];首届中国中医药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2年

2 刘继芳;;甜梦胶囊(口服液)在神经科的临床应用[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崔勇;彭虹;魏志云;曲成毅;施继良;邵翠霞;;北京市精神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4 白国瑞;巩兆泉;;医源性苯二氮卓类药物依赖成因分析及对策[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启明杯·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云波;青年军人心理应激及其管理干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2 李漫松;PGN在大鼠应激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及中枢机制[D];吉林大学;2004年

3 姚阳;Tourette综合征动物模型脑内5-羟色胺和多巴胺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4 张纪梅;七情学说的历史与心理学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董惠娟;地震灾害与心理伤害的相关性及其心理救助措施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6 江琦;大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考试绩效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蔡理;大学生业余体育锻炼行为的预测:基于心理控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郭素芹;儿童精神分裂症与神经发育异常关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郭红阳;山羊应激性心律失常发生的自主神经机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10 罗培芬;多巴胺D2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珂;四氢原小檗碱类化合物千金藤啶碱的合成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宋洪运;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郁证大鼠模型血清递质、激素和代谢组学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高进辽;军事应激状态下心血管系统改变的机制及防护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4 王海娜;中西方医学中癔症的演变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高婷;心理训练对心理应激大鼠血清蛋白质谱特征的影响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6 刘金鹏;两种造模方式致抑郁症大鼠模型的脑PET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7 王凌飞;控制感在物质主义和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杨宏宇;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记忆特征及易感基因的关联分析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9 李求实;穴位贴敷疗法抗睡眠剥夺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10 王守勇;酸枣仁汤组分配伍的抗焦虑作用及机理[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淑庆,钱令嘉;应激大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年03期

2 郑全全;;归因理论在治疗抑郁症中的应用[J];应用心理学;199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伟,黄子杰,林大熙;医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及其与情绪状态的相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7期

2 梁建春;向焱彬;;国外抑郁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现状[J];医学与社会;1993年04期

3 许韶君,陶芳标,张洪波,曾广玉;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4 郭健,姜风久,潘桂荣;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调查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1999年01期

5 刘会轩,薛荣亮,刘晓琴;癌症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2期

6 侯瑞华,陈腾,唐茂芹,高军,高松,李传奇;颅脑外伤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1年02期

7 孟宏,郝晋东,图娅,崔晓兰;抑郁—焦虑症的中医药治疗与实验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8 徐丽梅,关卫屏 ,魏孝琴 ,李文彦 ,孙霞;医学院校低年级大学生焦虑、抑郁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1期

9 刘玉梅,曲丽,贺永华;脑血管意外病人康复期的抑郁情绪及护理对策[J];宁夏医学杂志;2002年12期

10 张金芳,刘淑俊,张继平,张淑英,田辉,刘婉蓉,徐光炜;247例恶性肿瘤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发病调查[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文;谢珠斌;陈玲丽;边玉芳;;抑郁情绪患者的情绪认知与情绪启动特征[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幼虹;郑希耕;郑伦;;从漂浮行为看学习记忆能力与抑郁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易红;冯正直;;望抑郁无望理论的研究现状和展[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赵波;佟月华;;完美主义与抑郁的关系:社会分离模型的视角[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王静;陈英和;;社会支持和人性哲学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赵景欣;申继亮;;农村留守儿童的抑郁和反社会行为:保护因素的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李晓巍;邹泓;侯珂;;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与抑郁:认知偏差的中介作用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黄敏儿;王筠榕;曹敏莹;袁俏芸;王玲芝;;不健康的情绪调节习惯:来自抑郁、药物成瘾和网络成瘾的研究依据[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李海垒;张文新;;心理韧性在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关系中的调节效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王海洋;邓慧华;皋伟;金晶;康学军;陆祖宏;;汶川地震发生一个月后受灾群众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军军;抑郁带来疾病[N];云南政协报;2002年

2 朱晓山(南山区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控制抑郁的十大步骤[N];深圳商报;2000年

3 徐文端;解除抑郁四招[N];大众卫生报;2002年

4 皮丕湘;远离抑郁有良方[N];大众卫生报;2002年

5 ;精神患了“感冒”“抑郁”如何排解[N];医药经济报;2000年

6 何艳虹;别让抑郁网住心[N];中国妇女报;2000年

7 李明西;别让抑郁成“杀手”[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8 张丽娟;妈妈抑郁 孩子受害[N];大众卫生报;2002年

9 中医疑难病研究治疗中心体坛医院神经科主任 陈梦兰;“小心”失眠抑郁精神障碍症[N];浙江日报;2001年

10 袁勇贵;抑郁 无形的杀手[N];健康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丽;完美主义、应激、应对、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2 宋剑锋;湖北省城乡居民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邹建军;影响上海市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因素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4 张有志;小补心汤总黄酮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5 黎琳;大学生的社会比较与情绪健康[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崔绍山;慢性单纯性苔藓皮损处表皮神经纤维数量、其与朗格汉斯细胞的关系及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情况的探讨[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8 廖琴;影响疼痛敏感性和芬太尼镇痛剂量的遗传和非遗传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柳春红;青少年烟草使用、心理行为与饮食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王再见;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肠易激样症状的作用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虹;焦虑和抑郁对分娩方式的影响和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2 陈尧菊;大学生抑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关曦;中学生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特点及其与抑郁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军;帕金森病患者的情感淡漠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8年

5 路涛;军人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的特点及其与抑郁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闫欣;心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不良情绪、生存质量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7 冯秋燕;大学生身体意象及其与抑郁、社交回避苦恼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8 李毅;女大学生抑郁与生活事件、压力应付的相关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9 李海垒;受欺负儿童的心理韧性与抑郁、焦虑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曾嵘;脑卒中后抑郁与脑损伤部位相关性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770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2770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a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