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五种生物恐怖细菌基因悬浮芯片多重检测方法的建立

发布时间:2018-10-21 11:40
【摘要】:目的建立5种生物恐怖细菌的快速、高通量的基因悬浮芯片检测方法,即炭疽芽胞杆菌、鼠疫耶尔森菌、布鲁菌、土拉弗朗西斯菌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多重检测。方法针对炭疽芽孢杆菌、鼠疫耶尔森菌、布鲁菌、土拉弗朗西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特异性基因序列设计6对引物和相应的特异性探针,经多重PCR扩增并用生物素标记相应的基因片段,标记的PCR产物与包被在不同编码微球上的相应探针杂交,用悬浮芯片扫描仪检测。结果多重PCR悬浮芯片检测体系能够正确的检测和鉴定5种生物恐怖细菌,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恐怖样本的高通量筛查。结论建立了多重PCR基因悬浮芯片快速检测几种生物恐怖细菌的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rapid and high-throughput microarray assay for the detection of five bioterrorism bacteria, I. e. Bacillus anthracis, Yersinia pestis, Brucella brucelis, TullaFrancis and Burkhold-like bacillus mallei, for multiple detection of Bacillus anthracis, Yersinia pestis, Brucella spp. Methods six pairs of primers and corresponding specific probes were designed for the specific gene sequences of Bacillus anthracis, Yersinia pestis, Brucella, Bacillus brucellae and Bacillus mallei. The corresponding gene fragments were labeled with biotin by multiple PCR amplification. The labeled PCR products were hybridiz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probes coated on different coding microspheres, and detected by suspension chip scanner. Results the multiplex PCR suspension microarray system can correctly detect and identify five bioterrorism bacteria with good specificity and high sensitivity. It can be used for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of terrorist samples. Conclusion A multiplex PCR gene suspension microarray was established for rapid detection of several bioterrorism bacteria.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医学检验教研室;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K10B07)资助
【分类号】:R82;R45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庆荣,吴保仁,王连刚;两步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对假肥大型肌营养障碍的基因诊断[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3年06期

2 戴德顺;甲基磺酸甲酯诱发V_(79)细胞HPRT基因突变的分子特性[J];癌变.畸变.突变;1993年05期

3 侯晓凤;多聚酶链反应与人类基因研究(续)[J];癌变.畸变.突变;1993年05期

4 陈会平;DMD和BMD家系中携带者检出和微小卫星DNA分析[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94年04期

5 邢鲁奇,刘鸿瑞,司静懿,马钧;肺鳞癌中人乳头瘤病毒的原位杂交检测和病理组织学研究[J];洛阳医专学报;1994年04期

6 于力,刘春芳,孙欣,钟湘华,张玉华,郑永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女性生殖道病毒感染[J];中国妇幼保健;1994年06期

7 肖乐义,阎小君,李陕区,郭宴海,苏成芝,侯瑜,刘君,陈远鑫;多重PCR快速检测血清中HAVRNA和HBVDNA[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8 阎小君,肖乐义,李陕区,郭宴海,苏成芝,侯瑜,,刘君,陈远鑫;多重PCR快速扩增血清中HBVDNA和HCVRNA[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5年06期

9 任少堂,秦一中,胡盈敏,汪伟业;多重PCR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J];临床检验杂志;1995年01期

10 郭津津,郭兑山,康颖华,王冬梅;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和Bactec 460 TB 系统检测结核杆菌比较[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柠;幕容慎行;吴志英;余龙;盛瑗;;应用PCR-SSCP技术研究非缺失型DMD/BMD患者的基因内点突变[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2 朱章菱;刘敬忠;闫梅;;用多重PCR技术鉴定假两性畸形[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3 谢芝勋;谢志勤;庞耀珊;刘加波;邓显文;;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同时检测鉴别鸡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和鸡毒霉形体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会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谢芝勋;谢志勤;庞耀珊;刘加波;邓显文;廖敏;;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同时检测鉴别鸡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和鸡毒霉形体的研究[A];第四届中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刘全中;陈锦英;缴稳苓;田静群;傅志宜;;多重PCR法用于D-K型沙眼衣原体基因分型的研究[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6 吕枚;方佩华;郑荣秀;张志友;肖茜;何红鹏;;原癌基因c-fos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低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7 张成;潘速跃;刘焯霖;;Dystrophin基因51号外显子缺失连接片段克隆和测序[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桂军;韦平;何秀苗;李康然;蒋玲艳;磨美兰;陶锦华;李佩伦;甘甲忠;;鸡肿瘤病的快速鉴别诊断技术的建立及其在广西流行病学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张雪寒;何孔旺;张书霞;华荣虹;;ETEC肠毒素基因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10 张雪寒;何孔旺;张书霞;;ETEC肠毒素基因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第12次暨中国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11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广西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谢芝勋;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同时检测鉴别疫病技术[N];中国畜牧报;2002年

2 井 韦;把四天缩短为四小时[N];中国质量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王惜纯;4天是怎样浓缩为4小时的[N];中国质量报;2005年

4 记者 原国锋;猪链球菌快速检测方法通过鉴定[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庆刚;国内分离的致肾盂肾炎大肠埃希菌papA和papG基因分型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2 许小丹;利用寡核苷酸芯片对Roundup Ready转基因大豆检测及鉴定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曹际娟;建立转基因作物及产品外源抗性基因检测技术体系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4年

4 李劲松;深部念珠菌的基因诊断、分子分型及耐药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5 李子玲;分枝杆菌DNA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6 薄新文;捻转血矛线虫BZ抗性等位基因多重PCR检测及新基因Hc38的克隆、表达与特性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7 王怡净;人类细胞体外多终点致突变试验系统的建立[D];四川大学;2005年

8 曹胜波;猪圆环病毒感染性分子克隆构建及siRNA对rep基因表达抑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9 高焕;中国对虾基因组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及其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10 徐国雄;悬浮式生物芯片的测试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妹芳;广西侗族群体三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D];广西医科大学;2001年

2 吴继法;微卫星DNA在凉山半细毛羊亲子鉴定中的应用[D];四川农业大学;2002年

3 华荣虹;猪源ETEC菌毛基因的多重PCR检测及其菌毛抗体的研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4 张吉凯;谷胱苷肽硫转移酶M1和T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D];暨南大学;2002年

5 孙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多重PCR检测及其stx基因缺失突变株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2002年

6 郑鑫;河南睢县动物大肠杆菌O157:H7菌株的毒性检测与遗传关系分析[D];郑州大学;2003年

7 郑江霞;PCR方法鉴别奶牛胚胎性别相关环节的优化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3年

8 张雪寒;ETEC肠毒素基因多重PCR检测和热敏肠毒素的克隆与表达[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9 鲁阳;应用多重PCR方法对东北地区dystrophin基因缺失分布的研究及其应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10 靳睿;瘢痕疙瘩基因诊断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84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284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0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