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靶点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2009-161
本文关键词:多靶点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 0 0 9年 6月 第 3 6卷 第 3期
·1 6 1 ·
櫓櫓櫓櫓櫓櫓
综 述
櫓櫓櫓櫓櫓櫓
多靶点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刘 靖,王 林 ? ,杨晓明
(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北京 1 0 0 8 5 0 )<
br />
摘要: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涉及多种受体或信号通路网络。多项研究结果表明, 多靶点药物的治疗 效果优于单靶点药物, 多靶点抑制肿瘤信号转导是肿瘤防治药物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根据化学 结构分类, 对多靶点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及其发展前景做简要综述。 关键词:肿瘤;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肿瘤药;信号转导 中图分类号:R 7 3 0 . 5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6 7 4 ? 0 4 4 0 ( 2 0 0 9 ) 0 3 ? 0 1 6 1 ? 1 1
Mu l t i ? t a r g e t e dp r o t e i nt y r o s i n ek i n a s ei n h i b i t o r : r e s e a r c ha d v a n c e s
L I UJ i n g ,WA N GL i n ,Y A N GX i a o ? m i n g
( I n s t i t u t e o f R a d i a t i o nM e d i c i n e ,A c a d e m yo f M i l i t a r yM e d i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B e i j i n g1 0 0 8 5 0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T h eg r o w t h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a n c e r i n v o l v ei nm o r et h a no n er e c e p t o r sa n ds i g n a l p a t h ? w a y s .R e c e n t d a t a h a v e s h o w nt h a t m u l t i ? t a r g e t e dd r u g s c o u l db e m u c hm o r e e f f i c i e n t t h a nd r u g s d i r e c t e d a t a s i n g l e t a r g e t .B l o c k i n g m u l t i p l e s i g n a l t r a n s d u c t i o np a t h w a y s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 h a s b e c o m e a ni m p o r t a n t n e wd i r e c t i o ni nt u m o r t h e r a p e u t i c a g e n t d i s c o v e r y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m u l t i ? t a r g e t e dt y r o s i n e k i n a s e i n ? h i b i t o r s i s r e v i e w e db a s e do nt h e i r c h e m 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s . K e yw o r d s :n e o p l a s m s ;m u l t i p l e ? t a r g e t ;p r o t e i nt y r o s i n ek i n a s ei n h i b i t o r ;a n t i n e o p l a s t i ca g e n t s ;s i g n a l t r a n s d u c t i o n 1 前言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肿瘤的治疗 一直被全世界所密切关注。传统的化学治疗药物非 特异性地阻断细胞分裂从而引起细胞死亡, 在杀死 肿瘤细胞的同时, 也破坏了人体正常细胞。许多细 胞毒性药物治疗范围有限, 且易引起治疗相关的不 良反应。而靶向于特异性通路可阻止肿瘤生长并减 少对正常细胞的毒性。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已经从经 验的随机筛选过渡到合理的根据作用机制而靶向于 特异细胞功能异常的药物开发
[ 1 ]
t r a s t u z u m a b , H e r c e p t i n ) 和 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 ( 可直接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小分 子药物吉非替尼( g e f i t i n i b ) 等。 肿瘤是一种复杂的疾病, 其特征是多种遗传和 分子的改变影响了细胞的增殖、 存活和分化。肿瘤 的生长和存活不仅仅依赖于一种受体或一种信号通 路, 这使得仅作用于一个靶点不能完全杀灭肿瘤细 胞。因此在临床中常需要作用于多个影响肿瘤生长 重要环节的不同药物的联合应用。 在大多数情况下, 两个单靶点药物联用所产生 的不良反应将可能是二者单独应用时的总和。而且 两个单靶点药物的联合应用有可能引起药物的相互 作用, 如对药物的吸收和代谢产生影响, 即使不产生 相互作用, 这些药物通常也不能以它们单独应用时
2 ] 。作用于多靶点的单一药物能同时 的剂量联用 [
。许多由靶向策
略所开发的药物已经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疗 效, 如用于治疗乳腺癌的作用于 H E R 2跨膜受体的
收稿日期: 2 0 0 9 ? 0 2 ? 1 2 基金项目: 国家 9 7 3计划资助项目( N o . 2 0 0 4 C B 5 1 8 9 0 3 ) 作者简介: 刘 靖, 男, 在 读博士 研究 生, 研究 方向: 药 物化学, T e l : 0 1 0 ? 6 6 9 3 2 2 3 9 , E ? m a i l : a d m l i u @s i n a . c o m 王 林, 男,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新药设计 ?通讯作者: 与合成, T e l : 0 1 0 ? 6 6 9 3 2 2 3 9 , E ? m a i l : w a n g l i n 0 7 @s i n a . c o m
作用于某一疾病相关病原体的多个分子靶点, 产生
3 ] 多种药理活性 [ 。相对于单靶点药物和多种单靶
点药物联用来说, 多靶点药物具有更多优越性, 可避
·1 6 2 ·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2 0 0 9J u n e ; 3 6 ( 3 )
免产生药物相互作用, 作用全面, 不良反应减少, 且 患者的依从性更佳。 多靶点抑制肿瘤信号转导是肿瘤治疗和药物开 发的新方向, 多项研究结果表明, 多靶点药物的治疗 效果优于单靶点药物。在各种分子靶点中, 蛋白酪 氨酸激酶( P T K ) 是目前研究较多且效果明显的抗肿 瘤药物靶点。目前已有多种结构的多靶点酪氨酸激 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上市或进入临床研究。 2 酪氨酸激酶的分类与功能 酪氨酸激酶是一组催化蛋白质酪氨酸残基磷酸 化的酶, 能催化 A T 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到许多重要 的酪氨酸残基上, 使其残基磷酸化
[ 4 ]
关。酪氨酸激酶功能的失调, 会导致其下游信号途 径激活, 引起细胞增殖调节紊乱, 最终导致肿瘤形
5 ] 成[ 。
在人类基因组中发现了大约 20 0 0个激酶, 其 中超过 9 0个为蛋白酪氨酸激酶。蛋白酪氨酸激酶 按其结构可分为受体酪氨酸激酶( R P T K ) 和非受体 N R P T K ) 。 酪氨酸激酶( 受体酪氨酸激酶通常具有一个可以与特定配体 相结合的细胞外结构域、 一个跨膜区及一个可以选 择性地与底物结合并将其磷酸化的细胞内激酶域。 将配体与受体酪氨酸激酶的细胞外结构区域结合, 引起其结构改变从而产生酶催化活性。许多受体酪 氨酸激酶都与肿瘤的形成相关, 其原因包括基因突
6 ] 变、 染色体易位或简单的激酶过表达 [ 。
。激酶调节的
蛋白质磷酸化是通过信号转导调节酶活性的重要机 制。酪氨酸激酶在细胞内的信号转导中起着十分重 要的作用, 它参与正常细胞的调节、 信号传递和发 育, 也与肿瘤细胞的增殖、 分化、 迁移和凋亡密切相
0 个受体酪氨酸激酶根据其细胞 目前已知的约 6
4 ] 外区域结构的不同可被分为 2 0多个亚家族[ , 如图
1 所示。它们在不同的细胞活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7 ] 图1 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 [
2 ? 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 G F R ) 家族 E G F R家族包括 E G F R ( H E R 1 / E R B B 1 ) 、 H E R 2 ( n e u / E R B B 2 ) 、 H E R 3 ( E R B B 3 ) 和H E R 4 ( E R B B 4 ) , 此类受体高表达于上皮细胞肿瘤, 在特异性配体的 诱导下能够发生家族成员的二聚化, 从而激活细胞 内下游信号转导途径, 调控细胞的增殖、 分化、 迁移 等生物效应。 2 ? 2 胰岛素受体( I N S R ) 家族 I N S R家族包括胰岛素受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受体和胰岛素相关受体等。此类受体常在血液系统 肿瘤中高表达。 2 ? 3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 P D G F R ) 家族 P D G F R家族的成员除了 P D G F R ? D G F R ? α和 P β 外, 还包括集落刺激因子 1受体( C S F ? 1 R ) 、 干细胞 生长因子受体( K I T / S C F R ) 和F L K 2 / F L T 3 。此类受 体高表达于上皮细胞肿瘤, P D G F在肺癌中起类似 生长因子的作用, 可通过多种效应作用于内皮细胞 和间质细胞, 促进血管形成。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 0 0 9年 6月 第 3 6卷 第 3期
·1 6 3 ·
2 ? 4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V E G F R ) 家族 家族 成 员 包 括 V E G F R ? 1( F L T ? 1 ) 、 V E G F R ? 2 ( K D R/ F L K ? 1 ) 和V E G F R ? 3 ( F L T ? 4 ) 。V E G F在许多 癌症组织中过量表达, 包括肝癌、 肺癌、 结肠癌、 卵巢 癌、 乳腺癌等。 V E G F及其受体在肿瘤新生血管生 成中起关键作用。 2 ? 5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F G F R ) 家族 家族 成 员 包 括 F G F R ? 1 , F G F R ? 2 , F G F R ? 3和 F G F R ? 4 。F G F R是一种能调节细胞分裂、 增殖、 迁移 及分化的多效生长因子, 此类受体在血管生成方面 起重要作用。 2 ? 6 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 T R K ) 家族 T R K家族包括 T R K A , T R K B和 T R K C 。T R K信 号通路与肿瘤密切相关, 在许多肿瘤中均可高表达, 包括神经上皮细胞和成神经细胞瘤等。 2 ? 7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H G F R ) 家族 H G F R家族的受体包括 M E T和 R O N ,H G F通 过结合并作用于特异性? 酪氨酸跨膜受体 C ? M E T而 在肿瘤侵袭、 转移及血管生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 8 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 E P H R ) 家族 E P H R家族 是 已 知 最 大 的 酪 氨 酸 激 酶 受 体 家 族, E P H R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在组织和器官的形 成、 神经系统的信号传递、 血管生成、 细胞与细胞之间 的黏附及肿瘤的生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 ? 9 血管生成素受体( T I E ) 家族 T I E家族包括 2个成员, T I E 1和 T I E 2 ( T E K ) 。 T I E受体是最有效的血管新生调节因子, 在肝细胞 癌血管发生过程中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 1 0 白细胞酪氨酸激酶( L T K ) 家族 L T K家族包括 L T K和 A L K 。L T K类似一种缺 乏细胞外区域的跨膜受体, 能够向细胞内传递增殖 信号, 可能是前 B细胞生长和分化因子的受体。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不是跨膜受体, 一般没有细胞 外结构, 它们通常持续或暂时位于胞浆, 或在细胞膜 内侧与跨膜受体结合, 所以又称为胞浆型酪氨酸激 酶。非受体酪氨酸激酶主要是通过细胞因子受体、 T 细胞受体及其他信号通路执行信号转导功能。非受 体酪氨酸激酶主要包括 S R C , A B L , J A K , A C K , C S K ,
7 ] F A K , F E S , F R K , T E C和 S Y K等家族[ , 如图 2 所示。
第 1个被鉴定出的非受体酪氨酸激酶为 C ? S R C 致癌蛋白。许多动物的细胞中都包含有 S R C家族 的酪氨酸激酶, S R C家族的成员被发现可调节许多 R C蛋白在信号转导通路中具有重要作 细胞过程。S 用, 高表达的 S R C蛋白可与其他激酶共作用, 通过
7 ] 。 改变正常细胞的信号转导, 诱发细胞的癌变 [
3 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3 ? 1 含喹唑啉结构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文献已经报道了多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其中 苯胺喹唑啉类化合物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活性最高、 选择性最好的一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文献报道的 该类化合物主要作用靶点为 E G F R 。目前已有数个 苯胺喹唑啉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上市, 还有大量的 化合物正在进行开发或已进入临床。国外对该类抑 制剂的结 构 改 造、 构效关系和药理活性等进行了 大量的研究: 在苯胺3 位取代基上含有亲脂性取代基
7 ] 图2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 [
·1 6 4 ·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2 0 0 9J u n e ; 3 6 ( 3 )
对活性有利, 在苯胺上连接大的基团对活性不利, 而 将苯胺上的 H替换为 F 、 C l 、 B r 或I 原子则可以明显 提高化合物的活性; 在喹唑啉的 6位和 7位上连接 给电子基团对活性有利, 且 6位及 7位取代位置附 近可以允许存在较大的基团; 在喹唑啉环上的 7位 取代位置附近引入 N原子和 O原子有利于活性的 提高。目前上市的各种含喹唑啉基团的酪氨酸激酶 抑制剂的结构均符合以上构效关系。 3 ? 1 ? 1 拉帕替尼 ( l a p a t i n i b , G W5 7 2 0 1 6 , T y k e r b ) 拉帕替尼是由葛兰素? 史克公司开发的苯胺喹唑啉 G F R和 H E R 2的可逆性 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是E
8 ] 双重 抑 制 剂 [ 。拉 帕 替 尼 可 同 时 抑 制 E G F R和
3 ? 1 ? 3 B I B W? 2 9 9 2 ( T o v o k ) B I B W? 2 9 9 2是由 B o e ? h r i n g e r I n g e l h e i m公司开发的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 癌的候选药物, 2 0 0 8年进入 Ⅲ 期临床研究。在 Ⅱ 期 临床研究中主要用于治疗胸、 前列腺和头颈部的癌 症和神经胶质瘤。B I B W? 2 9 9 2是 E G F R和 H E R 2的 不可逆的双重抑制剂, 对E G F R和 H E R 2的 I C 5 0值
- 1 [ 1 2 ] ? 5和 1 4n m o l ·L 。B I B W? 2 9 9 2在临 分别为 0
H E R 2这两种酪氨酸激酶, I C 值分别为 1 0 ? 8和 9 ? 3 5 0
- 1 n m o l ·L 。拉帕替尼在 E G F R和 H E R 2过表达的
床研究中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 疹、 腹泻和转氨酶升高。
肿瘤细胞系中可对 M A P K和 P I 3 K的信号转导产生 抑制作用。对拉帕替尼产生的响应与 H E R 2过表达 显著相关, 它可抑制 H E R 2 , R A F , A K T和 E R K的磷 酸化。在具有 E G F R表达或 H E R 2过表达的晚期实 体瘤患者中进行的临床研究表明, 拉帕替尼在每日 6 5 0~ 16 0 0m g 的剂量范围内具有临床活性, 在最高
9 ] 。拉 帕 替 尼 已 经 于 剂量 下 具 有 良 好 的 耐 受 性 [
2 0 0 7年经 F D A批准上市, 用于治疗乳腺癌、 非小细 胞肺癌、 头颈部癌和胃癌等。
3 ? 1 ? 4 西地拉尼( c e d i r a n i b , A Z D ? 2 1 7 1 ) 西地拉尼 泽尼卡公司开发的苯胺喹唑啉类酪氨 是阿斯特拉?
1 3 ] 酸激酶抑制剂 [ 。西地拉尼可靶向作用于 V E G F R ?
, V E G F R ? 2 , V E G F R ? 3 , C ? K I T和 P D G F R 。在临床前 1 实验中发现西地拉尼可抑制多种肿瘤的血管发生并 抑制肿瘤生长。Ⅰ期临床研究显示西地拉尼单独给
- 1 药剂量少于 4 5m g ·d 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3 ? 1 ? 2 伐地他尼( v a n d e t a n i b , Z a c t i m a , Z D 4 7 4 ) 伐 地他尼是阿斯特拉? 泽尼卡公司开发的苯胺喹唑啉 类多靶点酪氨酸激酶 抑 制 剂, 它是 E G F R , V E G F R 和R E T的拮抗剂, 目前正在进行 Ⅲ 期临床研究。由 于可同时靶向于 V E G F R和 E G F R信号通路, 伐地他 尼可产生比单独靶向于任意一个通路更好的临床效 果。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进行的随机双盲Ⅱ 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 与吉非替尼相比, 伐地他尼可 延长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在另一个Ⅱ期临 床研究中, 多西他赛( d o c e t a x e l ) 和伐地他尼联合应 伐地 用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其他研究表明, 他尼对乳腺癌、 甲状腺癌和晚期多发性骨髓瘤均有 抗肿瘤活性,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 呕吐、 腹泻、 皮疹和皮肤瘙痒等
[ 1 1 ] [ 1 0 ]
3 ? 1 ? 5 坎奈替尼( c a n e r t i n i b , C I ? 1 0 3 3 ) 坎奈替尼 是由辉瑞公司开发的口服不可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属于喹唑啉类化合物。坎奈替尼可直接作用于 E G ? F R家族的 A T P结合位点, 包括 E G F R , H E R 2 , H E R 3 和H E R 4 。临床前研究表明, 坎奈替尼在体内可对一 系列肿瘤模型产生抗癌活性。坎奈替尼在肺癌、 乳腺 癌和头颈部癌患者中进行了 期临床试验。在一项临 Ⅱ 床研究中, 单独给坎奈替尼没有观测到临床相关的活
1 4 ] 性[ 。目前已经终止了坎奈替尼临床研究。
。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 0 0 9年 6月 第 3 6卷 第 3期
·1 6 5 ·
制活性被认为是伯舒替尼对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 胞增殖活性的主要原因。伯舒替尼对 B C R ? A B L酪
- 1 氨酸磷酸化抑制浓度为 1 0 0n m o l ·L , 在这个浓度
下, 伯舒替尼可有效抑制 B C R ? A B L相关的骨髓细胞
1 6 ] 的增殖和存活 [ 。伯舒替尼目前正在进行 Ⅱ 期临
床研究。 3 ? 2 含喹啉结构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含喹啉结构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在喹唑啉类 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开发的。在对 喹唑啉类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试验和构效关系分析 时发现, 喹唑啉 3 ? 位上的氮原子并不直接与酶的残 基相结合。因此将该氮原子替换为碳原子并引入吸 电子基团如氰基时, 与喹唑啉类化合物相比可保持 整体的构型和电荷分布, 且不影响其活性评价的结 果。 3 ? 2 ? 1 H K I ? 2 7 2 H K I ? 2 7 2是惠氏公司开发的 3 ? 氰 基喹啉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H K I ? 2 7 2是 E G F R和 H E R 2的高 选 择 性 抑 制 剂, I C 2和 5 9 5 0值 分 别 为 9 n m o l ·L 。它也可以轻微抑制其他两种酪氨酸激 D R和 S R C , I C 0 0和 14 0 0n m o l · 酶K 5 0值分别为 8 L 。H K I ? 2 7 2是一个有前景的治疗乳腺癌和其他 H E R 2相 关 肿 瘤 的 候 选 药 物, 由于它也可以抑制 E G F R , 因此在 H E R 2和 E G F R同时过表达的肿瘤中
1 5 ] 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目前 H K I ? 2 7 2正 - 1 - 1
3 ? 2 ? 3 多 维 替 尼 ( d o v i t i n i b , C H I R ? 2 5 8 , T K I 2 5 8 ) 多维替尼是一个口服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 剂, 由诺华公司开发, 目前正进行Ⅱ期临床研究。多 维替尼可有效抑制与肿瘤生长和血管发生相关的多
- 1 L T 3 ( 1n m o l ·L ) , C ? 种受体酪氨酸激 酶, 包括 F - 1 - 1 K I T ( 2n m o l ·L ) , V E G F R 1 / 2 / 3 ( 1 0n m o l ·L ) , - 1 - 1 F G F R 1 / 3 ( 8n m o l ·L ) , P D G F R ? ( 2 7n m o l ·L ) β - 1 [ 7 ] 和C S F ? 1 R ( 3 6n m o l ·L )1 。部分多发性骨髓瘤
患者发病的原因是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易位表达, 多
- 1 维替尼对 F G F R 3的 I C 值为 5n m o l ·L , 可引起 5 0
相关细胞的生长抑制和细胞毒性效应, 因此可用于
1 8 ]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 [ 。
在进行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乳腺癌和晚期实体瘤的 Ⅱ期临床研究。
3 ? 2 ? 4 O S I ? 9 3 0 O S I ? 9 3 0是由 O S I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s 公司开发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它对 K I T , K D R和 P D G F R ? C 0 , 9和 3 1n m o l · β的 I 5 0值 分 别 为 8 3 ? 2 ? 2 伯舒替尼 ( b o s u t i n i b , S K I ? 6 0 6 ) 伯舒替尼 也是惠氏公司开发的 3 ? 氰基喹啉类 S R C和 A B L激 酶的双重抑制剂。伯舒替尼对 S R C的 I C 值为 1 ? 2 5 0
- 1 n m o l ·L , 对不依赖支持物生长的 S R C转导的成 - 1 [ 1 9 ] L 。在 7种不同的肿瘤组织型中选择了 2 3种
肿瘤移植物, O S I ? 9 3 0在其中 1 3种肿瘤移植物中显 示出有效的抗肿瘤活性。这些研究表明, S I ? 9 3 0可 在范围较广的人类肿瘤类型中产生临床抗肿瘤活
2 0 ] 性[ 。O S I ? 9 3 0正在进行Ⅱ期临床研究。
纤维细胞的 I C 值为 1 0 0n m o l ·L , 也可在同等或 5 0 R C依赖的蛋白酪氨酸磷酸 相对低的浓度下抑制 S 化。伯舒替尼具有高效的抗增殖活性, 可抑制慢性 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存活。伯舒替尼在体内 可抑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移植物的活性, 使裸鼠体 内的 K 5 6 2肿瘤移植细胞消退。其对 A B L激酶的抑
- 1
·1 6 6 ·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2 0 0 9J u n e ; 3 6 ( 3 )
3 ? 2 ? 5 E K B ? 5 6 9 E K B ? 5 6 9是惠氏公司开发的一 种选择性不可逆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 K B ? 5 6 9抑制 E G F R的 I C 值为 3 9n m o l · L 。它 5 0 可以抑制过表达 E G F R的人类肿瘤细胞系的生长 ( 对A 4 3 1细胞的 I C 值为 8 0n m o l ·L ) , 也可以抑 5 0 制小鼠肿瘤移植模型中的 A 4 3 1细胞的生长。 E K B ? G F R自磷酸化的抑 5 6 9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与它对 E 制作 用 相 关, 也与对下游信号通路中的 A K T , E R K 1 / 2 和S T A T 3的蛋白磷酸化抑制作用相关。它 在体内外研究中可抑制 E G F R或 H E R 2过表达的肿
2 1 ] 。E K B ? 瘤细胞生长, 可用于晚期实体瘤的治疗 [ - 1 - 1
U 6 6 6 8可阻断血管生长因子的合成 激酶的活性。 S 和释放, 通过抗血管生成和抑制细胞生长发挥抗肿
2 3 ] 瘤作用 [ 。S U 6 6 6 8在体内可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
的生长, 并能使成型的移植瘤消退。S U 6 6 6 8毒性较 低, 没有明显的耐药性, 与放疗联合应用比单一应用 更为有效。目前 S U 6 6 6 8 正在进行 期临床研究。 Ⅱ
5 6 9目前已经终止临床试验。 3 ? 3 ? 3 B I B F ? 1 0 0 0 B I B F ? 1 0 0 0是由 B o e h r i n g e r I n ? g e l h e i m公司开发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它可 以选择性地作用于 V E G F R 、 F G F R和 P D G F R等酪氨 酸激酶亚家族。在体内研究中发现 B I B F ? 1 0 0 0可使 纤维变性减弱, 在体外 B I B F ? 1 0 0 0也可抑制成纤维 I B F ? 1 0 0 0可减少胶 细胞分化为肌成纤维母细胞。 B 3 ? 3 含吲哚结构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吲哚环也是一类重要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母 核结构, 该类化合物的共同特点是都包含一个六元 芳香环骈五元环的稠环母核, 特别是氧化吲哚环, 在 稠环母核 3位以双键桥接吡咯及其衍生物或各种其 他取代基团时活性较好。 3 ? 3 ? 1 苏尼替尼( s u n i t i n i b ,S u t e n t ,S U 1 1 2 4 8 ) 苏 尼替尼是由辉瑞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吲哚酮类口服 多靶 点 酪 氨 酸 激 酶 抑 制 剂, 它可对 V E G F R ? 1 , V E G F R ? 2 , V E G F R ? 3 , P D G F R ? , P D G F R ? α β和其他酪
2 2 ] 氨酸激酶产生特异性抑制作用 [ 。苏尼替尼的抗
原沉积并抑制前纤维变性基因的表达。 B I B F ? 1 0 0 0 及其相关的小分子代表着一种间质性肺纤维化的新
2 4 ] 治疗方法 [ 。B I B F ? 1 0 0 0目前正在进行Ⅱ期临床研
究。
肿瘤活性已经在各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得到证 实, 包括肾细胞癌、 胃肠间质瘤、 乳腺癌和非小细胞 肺癌等。F D A于 2 0 0 6年批准本品用于治疗甲磺酸 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胃肠道间质瘤患 者, 也批准其用于晚期肾细胞癌患者。本品在其他 实体瘤治疗中的应用也已进入Ⅱ期临床研究。
3 ? 3 ? 4 二磷酸莫替沙尼 ( m o t e s a n i bd i p h o s p h a t e , A M G ? 7 0 6 ) A M G ? 7 0 6是 A m g e n 公司开发的口服多 靶点酪氨 酸 激 酶 抑 制 剂, 它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 V E G F R ? 1 , V E G F R ? 2 , V E G F R ? 3 , P D G F R和 K I T受 M G ? 7 0 6 体,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并诱导肿瘤消退。 A 可抑制由 V E G F诱导的人体上皮细胞增生。 A M G ? 7 0 6在临床前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 对动物 模型没有显著的体重和健康方面的影响。组织学分 析显示 A M G ? 7 0 6治疗的动物内皮细胞程序性死亡
2 5 ] 。临床研究显示 A M G ? 的增加和血管面积的减少 [
3 ? 3 ? 2 S U 6 6 6 8 S U 6 6 6 8是 S u g e n 公司开发的一个 吲哚酮类多靶点小分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它 可有效抑制 F L K ? 1 / K D R , P D G F R和 F G F R等酪氨酸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 0 0 9年 6月 第 3 6卷 第 3期
·1 6 7 ·
2 9 ] 。 良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 [
7 0 6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具有良好活性。 3 ? 3 ? 5 米哚妥林( m i d o s t a u r i n , P K C 4 1 2 ) 米哚妥林 是诺华公司研发的 N ? 苯甲酰基十字孢碱类多靶点 酪氨 酸 激 酶 抑 制 剂, 它可以抑制 P K C , F L T 3 , K I T , K D R , P D G F R ? D G F R ? α和 P β的活性。 Ⅰ 期临床试 验显示, 米哚妥林长期口服给药是安全的, 主要不良 反应包括恶心和呕吐等。 Ⅱ 期临床试验表明, 米哚 妥林通过抑制 F L T 3靶点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产生
2 6 ] 治疗效果 [ 。目前该药正进行Ⅱ期临床研究。
3 ? 4 ? 3 帕佐帕尼( p a z o p a n i b , G W? 7 8 6 0 3 4 ) 帕佐帕 尼是由葛兰素史克公司开发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 制 剂,它 可 以 抑 制 E G F R ? 1 、E G F R ? 2 、E G F R ? 3 、 P D G F R ? 、 P D G F R ? ? K I T 。临床前研究发现帕 α β和 C 佐帕尼具有良好的抗血管生成和抗肿瘤活性, 与化 学治疗药物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在动物模型 中, 帕佐帕尼对多种肿瘤都均可产生显著的抗肿瘤 活性, 并表现出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口服生物 利用度。在Ⅰ期临床研究中发现, 帕佐帕尼对包括 肾癌在内的几种肿瘤有活性, 毒性较小且药代动力
3 0 ] 。帕佐帕尼目前正在进行 Ⅲ 期临床 学性质良好 [
研究。
3 ? 4 含吲唑结构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阿西替尼、 B M S ? 5 9 9 6 2 6和帕佐帕尼的分子结构 中均包含有吲唑母核, 其中在吲唑的 5或 6位引入 N或 S等给电子基团, 且对引入的吸电子基团进行 芳香化取代时活性较好。 3 ? 4 ? 1 阿西替尼( a x i t i n i b , A G ? 0 1 3 7 3 6 ) 阿西替尼 是由辉 瑞 公 司 开 发 的 一 种 高 选 择 性 的 V E G F R ? 1 、 V E G F R ? 2和 V E G F R ? 3的抑制剂, 有研究显示阿西 替尼也可抑制 P D G F R ? I T 。临床前数据表明, β和 K 阿西替尼的抗血管生成活性是其具有抗肿瘤活性的 主要原因。Ⅱ期临床研究显示, 阿西替尼对耐细胞
2 7 ] 因子的转移性肾细胞癌有效 [ 。
3 ? 5 含嘧啶结构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伊马替尼是一个特异性的 B C R ? A B L激酶抑制 剂, 在进入临床的几年内, 伊马替尼显著地改变了慢 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线治疗方法。伊马替尼的一个 显著的缺点是容易产生耐药性, 为了克服伊马替尼 的这个缺点, 几个包含嘧啶结构的伊马替尼类似物, 如I N N O ? 4 0 6和达沙替尼相继进入临床研究。这两 个化合物均可阻断 B C R ? A B L激酶的自磷酸化, 且活 0 0~ 3 3 0倍。 性是伊马替尼的 1 3 ? 5 ? 1 伊马替尼( i m a t i n i b ,G l e e v e c ,S T I ? 5 7 1 ) 伊 马替尼是由诺华公司开发的的 2 ? 苯基氨基嘧啶类 C R ? A B L , C ? K I T和 P D G ? 化合物, 它可选择性抑制 B
3 1 ] F R等酪氨酸激酶 [ 。F D A已于 2 0 0 1年 5月批准
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伊马替尼也可用于胃 3 ? 4 ? 2 B M S ? 5 9 9 6 2 6 B M S ? 5 9 9 6 2 6是由施贵宝公司 G F R , H E R 2和 H E R 4受体抑制剂, I C 开发的口服 E 5 0 值分别为 2 2 , 3 2和 1 9 0n m o l ·L 。B M S ? 5 9 9 6 2 6可 消除 E G F R和 H E R 2的信号转导, 从而抑制依赖于 这些受体的肿瘤细胞的增殖, 而对不表达这些受体
2 8 ] 。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进行的 Ⅰ 的细胞无影响 [ - 1
肠道间质瘤小细胞肺癌和成胶质细胞瘤等多种恶性 肿瘤的治疗。伊马替尼具有耐受性良好和不良反应 轻微等优点。
期临床研究显示, B M S ? 5 9 9 6 2 6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
·1 6 8 ·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2 0 0 9J u n e ; 3 6 ( 3 )
3 ? 5 ? 2 I N N O ? 4 0 6 ( N S ? 1 8 7 ) I N N O ? 4 0 6是由 C y t R x 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的 B C R ? A B L和 L y n的双重抑 制剂。I N N O ? 4 0 6在体外的活性是伊马替尼的 2 5~ 5 5倍, 在体内的活性大于 1 0倍
[ 3 2 ]
A E E 7 8 8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在数个癌症 的动物模型中显示出有效的抗肿瘤活性, 包括过表 达E G F R和 H E R 2的肿 瘤 细 胞。在 小 鼠 植 入 模 型
3 5 ] 中, A E E 7 8 8也 可 抑 制 V E G F诱 导 的 血 管 生 成 [ 。
。 Ⅰ 期临床试验
表明 I N N O ? 4 0 6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在对伊马替尼 产生耐药的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活性, 不产生 剂量相关的毒性。
目前 A E E 7 8 8正在复发的多形性恶性胶质瘤患者中 进行Ⅱ期临床试验。 3 ? 6 含哒嗪结构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伐他拉尼( v a t a l a n i b , P T K ? 7 8 7 , Z K ? 2 2 2 5 8 4 ) 和特 拉替尼( t e l a t i n i b , B A Y ? 5 7 ? 9 3 5 2 ) 的分子结构很相似, 其结构中均包含哒嗪结构, 且在哒嗪的 1位引入了 对氯苯胺取代基团。伐他拉尼和特拉替尼均可同时
3 ? 5 ? 3 达沙替尼 ( d a s a t i n i b ,B M S ? 3 5 4 8 2 5 ) 达沙 替尼是施贵宝公司开发的新型双重 S R C和 B C R ? A B L激酶 抑 制 剂。体 外 研 究 表 明, 在由非突变的 B C R ? A B L转导的细胞中, 达沙替尼活性是伊马替尼 的3 2 5倍, 对全部验证的 B C R ? A B L突变有活性。这 C R ? A B L的活性或非活 些活性可能与达沙替尼与 B 性结构结合相关
[ 3 3 ]
抑制包括 V E G R和 P D G F R在内的多个酪氨酸激酶 受体。 3 ? 6 ? 1 伐他拉尼 伐他拉尼是由诺华和 S c h e r i n g A G公司开发的口服哒嗪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伐 他拉尼是一个有效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它可直接 作用于 V E G F受体的 A T P结合位点。伐他拉尼还 可以 抑 制 F L T ? 1 , F L K ? 1 / K D R , P D G F R ? h , F L T ? 4 , C ? ? F M S等多种酪氨酸激酶。伐他拉尼可抑 K I T和 C 制上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 但对不表达 V E G F受体 的细胞没有细胞毒性或抗增殖效应。在临床前研究 中发现伐他拉尼可对数种肿瘤细胞移植物的生长产 生抑制作用, 包括表皮、 结肠、 前列腺、 肾脏和甲状腺
3 6 ] 的癌肿等 [ 。伐他拉尼用于治疗结肠癌的研究已
。达沙替尼也可抑制与 S R C激
酶家族相关的对伊马替尼的耐药性。一项Ⅱ期临床 试验显示, 达沙替尼可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
3 4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有较好的活性 [ 。
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3 ? 5 ? 4 A E E 7 8 8 A E E 7 8 8是诺华公司开发的具有 吡咯并嘧啶结构的 E G F R和 V E G F R酪氨酸激酶的 双重抑制剂, 它具有抗肿瘤和抗血管生成的活性。 A E E 7 8 8可在 纳 摩 尔 水 平 上 抑 制 E G F R和 V E G F R
- 1 酪氨 酸 激 酶, I C G F R 2n m o l ·L 、 5 0值 分 别 为 E - 1 - 1 H E R 26n m o l ·L 、 K D R7 7n m o l ·L 和F L T ? 15 9 - 1 n m o l ·L 。在 细 胞 内, 生长因子诱导的 E G F R和
3 ? 6 ? 2 特拉替尼 特拉替尼是由 B a y e r A G公司开 发的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可抑制 V E G ? F R ? 2 , V E G F R ? 3和 P D G F R ? β等。临床前数据表明, 特拉替尼可靶向于 V E G F R信号通路, 有助于抗肿 瘤活性的提高。在 7 1名实体瘤患者中进行的 Ⅰ 期
H E R 2磷酸化作用也可被有效地抑制, I C 值分别为 5 0 1 1和 2 2 0n m o l · L 。A E E 7 8 8对一系列 E G F R和 H E R 2过表达的细胞系显示出抗增殖活性, 并抑制 E G F和 V E G F诱 导 的 人 脐 静 脉 内 皮 细 胞 的 增 殖。
- 1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 0 0 9年 6月 第 3 6卷 第 3期
·1 6 9 ·
临床研究中发现, 在 15 0 0m g 剂量下特拉替尼是安 全的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 3 7 ]
R N 9 5 1正在进 的抗血管生成和抗肿瘤药物。目前 K
3 9 ] 行Ⅰ期临床研究, 用于治疗晚期癌症 [ 。
。
3 ? 7 含芳基脲结构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1 9 9 5年拜尔和 O n y x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s 公司通过 高通量筛选发现了一个含有 3 ? 噻吩基脲结构的化 合物是 R A F 1激酶的高效抑制剂, I C 值为 1 7μ m o l 5 0
- 1 ·L 。通过构效关系的分析发现, 脲基团对 R A F 1
激酶的抑制活性是很关键的。以其为先导物, 设计 A F 1激酶抑制剂, 最 得到了一系列含有脲基团的 R
3 8 ] 终得到了索拉非尼 [ 。除靶向于 R A F信号通路,
3 ? 7 ? 3 C P ? 5 4 7 6 3 2 C P ? 5 4 7 6 3 2是一种口服的选择 性V E G F R ? 2抑制剂, 由辉瑞公司开发。 C P ? 5 4 7 6 3 2 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目前正在人恶性肿瘤中进行 Ⅰ 期临床试验。它是 V E G F R ? 2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 子( b F G F ) 激酶的抑制剂, I C 值分别为 1 1和 9n m o l 5 0
- 1 [ 4 0 ] ·L 。它也选择性抑制 E G F R 、 P D G F R ? β及其
索拉非尼还是 V E G F R和 P D G F R的抑制剂, 其他几 个包含有 脲 基 团 的 化 合 物 也 对 V E G F R和 P D G F R 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3 ? 7 ? 1 索拉非尼( s o r a f e n i b ,N e x e v a r , B A Y4 3 ? 9 0 0 6 ) 索拉非尼是由拜尔和 O n y x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s 公司开发的双芳基脲类化合物, 2 0 0 5年被 F D A批 准用于晚期肾癌的治疗。索拉非尼是第 1个可靶向
- 1 于R A F ( I C 值为 6n m o l ·L ) 的口服多靶点酪氨 5 0
他相关的酪氨酸激酶。在整个细胞的测定中, C P ? E G F诱导的自磷酸化作用, I C 5 4 7 6 3 2可抑制 V 5 0值
- 1 为 6n m o l ·L 。在临床前研究中, 小鼠口服给予
C P ? 5 4 7 6 3 2可对 N I H 3 T 3 / H ? r a s 肿瘤产生剂量 相 关 的V E G F R ? 2自磷酸化抑制作用, E C 9 0m g · 5 0为 5
- 1 L 。在一个海绵状血管发生的测定中, 直接比较了
A F信号通路阻断 酸激酶抑制剂, 它可通过靶向于 R 肿瘤 细 胞 的 增 殖, 靶向于 V E G F R ? 1 、 V E G F R ? 2和 V E G F R ? 3产生抗血管生成作用。在体外研究中发 现索拉非尼还可以作用于 P D G F R ? 、 F G F R 、 C ? K I T 、 β
3 8 ] F L T ? 3和 R E T等多种酪氨酸激酶 [ 。索拉非尼常
C P ? 5 4 7 6 3 2对 F G F R ? 2或 V E G F R ? 2的抑制活性, 发 现该化合物在体内可有效抑制 b F G F和 V E G F诱导 的血管生成。在具有人类肿瘤移植物的裸鼠中进行 了C P ? 5 4 7 6 3 2的 抗 肿 瘤 效 应 评 估, 结果显示 C P ? 5 %, 且具有良好的 5 4 7 6 3 2对肿瘤生长的抑制率为 8 耐受性。目前 C P ? 5 4 7 6 3 2正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 进行Ⅱ期临床研究。
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 皮疹、 手足综合征、 疲乏、 高 血压和脱发等。在晚期肾癌患者中进行的Ⅲ期临床 试验中, 与安慰剂组相比, 索拉非尼显著地延长了患 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 且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其 他临床研究表明索拉非尼对晚期肝细胞癌、 黑素瘤和 非小细胞肺癌等实体瘤均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效应。
4 结语 3 ? 7 ? 2 K R N 9 5 1 K R N 9 5 1是由 K i r i nB r e w e r y 公司 开发的喹啉? 脲类口服 V E G F 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具有对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抗肿瘤生长的活性。在上 皮细 胞 中, K R N 9 5 1可 有 效 地 抑 制 V E G F诱 导 的 V E G F R ? 2的 磷 酸 化, I C ? 1 6n m o l ·L 。 5 0值 为 0 K R N 9 5 1也 可 抑 制 配 体 诱 导 的 P D G F R ? ? K I T β和 C 磷酸化, I C 值分别为 1 ? 7 2和 1 ? 6 3n m o l · L 。此 5 0 外, K R N 9 5 1还可抑制 V E G F介导的人脐静脉上皮 细胞迁移。这些发现证明, K R N 9 5 1是一个高活性
- 1 - 1
抗肿瘤药物的发现是一个具有高度挑战性的工 作, 尽管已经有数十亿美元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研究, 但仅在治疗结果的总体改善率方面有所增加。在过 去几年里, 出现了数个新型、 靶向性抗肿瘤药物, 这 些药物在肿瘤治疗中获得了显著效果, 如用于治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伊马替尼。然而肿瘤增殖分化 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 涉及到细胞内信号转导的多 个途径, 因此单一靶点药物在肿瘤的治疗方面难以 取得更好的效果。
·1 7 0 ·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2 0 0 9J u n e ; 3 6 ( 3 )
p l e t e o r p a r t i a l r e s p o n s et oi n d u c t i o nc h e m o t h e r a p yw i t ho r w i t h ? o u t r a d i a t i o nt h e r a p y :N a t i o n a l C a n c e r I n s t i t u t eo f C a n a d aC l i n i ? [ J ] .JC l i nO n c o l ,2 0 0 7 ,2 5 c a l T r i a l sG r o u pS t u d yB R . 2 0 ( 2 7 ) : 4 2 7 8- 4 2 8 4 . [ 1 2 ] E s k e n s F A ,M o mC H ,P l a n t i n g A S ,e t a l .Ap h a s eⅠ d o s ee s ? c a l a t i o ns t u d y o f B I B W2 9 9 2 ,a ni r r e v e r s i b l e d u a l i n h i b i t o r o f e p ? E G F R )a n d2( H E R 2 )t y r o ? i d e r m a l g r o w t hf a c t o r r e c e p t o r 1( s i n ek i n a s ei na 2 ? w e e ko n , 2 ? w e e ko f f s c h e d u l ei np a t i e n t s w i t h [ J ] .B r J C a n c e r , 2 0 0 8 , 9 8 ( 1 ) : 8 0 - 8 5 . a d v a n c e ds o l i dt u m o u r s [ 1 3 ] N i k o l i n a k o s P , H e y m a c h J V . T h e t y r o s i n e k i n a s e i n h i b i t o r c e d i r a n i b f o r n o n ? s m a l lc e l ll u n gc a n c e ra n do t h e rt h o r a c i cm a l i g n a n c i e s [ J ] .JT h o r a c O n c o l , 2 0 0 8 , 3 ( 6 ) : 1 3 1- 1 3 4 . [ 1 4 ] C a m p o s S ,H a m i dO ,S e i d e nM V ,e t a l .M u l t i c e n t e r ,r a n d o m ? i z e dp h a s e r i a l o f o r a l C I ? 1 0 3 3f o r p r e v i o u s l y t r e a t e da d v a n c e d Ⅱt o v a r i a nc a n c e r [ J ] .JC l i nO n c o l , 2 0 0 5 , 2 3 ( 2 4 ) : 5 5 9 7- 5 6 0 4 . [ 1 5 ] R a b i n d r a nS K , D i s c a f a n i C M,R o s f j o r dE C , e t a l .A n t i t u m o r a c ? t i v i t yo f H K I ? 2 7 2 ,a no r a l l ya c t i v e ,i r r e v e r s i b l ei n h i b i t o r o f t h e [ J ] .C a n c e r R e s , 2 0 0 4 , 6 4 ( 1 1 ) : 3 9 5 8- H E R ? 2t y r o s i n e k i n a s e 3 9 6 5 . [ 1 6 ] G o l a s J M,A r n d t K , E t i e n n e C , J e n n i f e r M,e t a l .S K I ? 6 0 6 , a 4 ? a n i l i n o ? 3 ? q u i n o l i n e c a r b o n i t r i l e d u a l i n h i b i t o r o f S r c a n dA b l k i n a ? ,i sap o t e n t a n t i p r o l i f e r a t i v ea g e n t a g a i n s t c h r o n i cm y e l o g e ? s e s n o u s l e u k e m i a c e l l s i nc u l t u r e a n dc a u s e s r e g r e s s i o no f K 5 6 2x e n ? o g r a f t s i nn u d e m i c e [ J ] .C a n c e r R e s , 2 0 0 3 , 6 3 ( 2 ) : 3 7 5- 3 8 1 . [ 1 7 ] L o p e s d e M e n e z e s D E ,P e n g J ,e t a l .C H I R ? 2 5 8 :a p o t e n t i n h i ? b i t o r o f F L T 3k i n a s ei ne x p e r i m e n t a l t u m o r x e n o g r a f t m o d e l so f [ J ] .C l i nC a n c e r R e s , 2 0 0 5 , h u m a na c u t e m y e l o g e n o u s l e u k e m i a 1 1 ( 1 4 ) : 5 2 8 1- 5 2 9 1 . [ 1 8 ] T r u d e l S , L i Z H , We i E , Wi e s m a n nM , e t a l . C H I R ? 2 5 8 , a n o v e l , m u l t i t a r g e t e dt y r o s i n ek i n a s ei n h i b i t o r f o r t h ep o t e n t i a l t r e a t m e n t o f t ( 4 ; 1 4 )m u l t i p l em y e l o m a [ J ] .B l o o d ,2 0 0 5 ,1 0 5 ( 7 ) : 2 9 4 1- 2 9 4 8 . [ 1 9 ] P e t t i F ,T h e l e m a n nA ,K a h l e r J ,e t a l .T e m p o r a l q u a n t i t a t i o no f m u t a n t K i t t y r o s i n ek i n a s es i g n a l i n ga t t e n u a t e db yan o v e l t h i o ? [ J ] .M o l C a n c e r T h e r ,2 0 0 5 ,4 p h e n ek i n a s ei n h i b i t o r O S I ? 9 3 0 ( 8 ) : 1 1 8 6- 1 1 9 7 . [ 2 0 ] G a r t o nA J ,C r e wA P ,F r a n k l i nM,,e t a l .O S I ? 9 3 0 :an o v e l s e ? l e c t i v e i n h i b i t o r o f K i t a n dk i n a s e i n s e r t d o m a i nr e c e p t o r t y r o s i n e k i n a s e s w i t ha n t i t u m o ra c t i v i t yi nm o u s ex e n o g r a f t m o d e l s [ J ] . C a n c e r R e s , 2 0 0 6 , 6 6 ( 2 ) : 1 0 1 5- 1 0 2 4 . [ 2 1 ] E r l i c h m a nC ,H i d a l g oM,B o n i J P ,e t a l .P h a s eⅠ s t u d yo f E K B ? 5 6 9 ,a ni r r e v e r s i b l e i n h i b i t o r o f t h e e p i d e r m a l g r o w t hf a c t o r r e c e p t o r ,i np a t i e n t s w i t ha d v a n c e ds o l i dt u m o r s [ J ] .J C l i nO n ? , 2 0 0 6 , 2 4 ( 1 5 ) : 2 2 5 2- 2 2 6 0 . c o l [ 2 2 ] M o t z e r R J ,R i n i B I ,B u k o w s k i R M,e t a l .S u n i t i n i bi np a t i e n t s w i t hm e t a s t a t i cr e n a lc e l lc a r c i n o m a[ J ] .J A M A ,2 0 0 6 ,2 9 5 ( 2 1 ) : 2 5 1 6- 2 5 2 4 . [ 2 3 ] L a i r dA D ,V a j k o c z yP ,S h a w v e r L K ,e t a l .S U 6 6 6 8i s ap o t e n t a n t i a n g i o g e n i ca n da n t i t u m o r a g e n t t h a t i n d u c e s r e g r e s s i o no f e s ? [ J ] .C a n c e r R e s , 2 0 0 0 , 6 0 ( 1 5 ) : 4 1 5 2- 4 1 6 0 . t a b l i s h e dt u m o r s [ 2 4 ] C h a u d h a r y N I ,R o t hG J ,H i l b e r gF ,e t a l .I n h i b i t i o no f P D G F ,
近年来, 多靶点药物的概念在肿瘤治疗学中得 到了广泛的重视。许多已上市或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的激酶抑制剂都是非选择性的, 可同时抑制多种信 号转导的途径。对于多靶点药物, 关于它们活性机 制根本原因的结论并不可靠, 很难对它们的治疗效 果进行有效的预测。作用于多个靶点的单一药物无 法对其作用的所有靶点均达到最佳抑制浓度, 且选 择性较低的药物容易产生与作用机制无关的副作 用。随着对肿瘤发生机制的进一步了解, 更多高效 低毒的新型多靶点抗肿瘤药物被发现并进行了深入 的研究。总之, 低毒性的多靶点抗肿瘤药物是目前 药物研发的趋势, 多靶点抑制肿瘤生长可能会在肿 瘤治疗上产生新的突破。
参 考 文 献
[ 1 ] J i m e n o A ,H i d a l g o M .M u l t i t a r g e t e dt h e r a p y :c a np r o m i s c u i t y b e p r a i s e di na ne r ao f p o l i t i c a l c o r r e c t n e s s ?[ J ] .C r i t R e vO n c o l H e m a t o l , 2 0 0 6 , 5 9 ( 2 ) : 1 5 0- 1 5 8 . [ 2 ] D e J o n g e M J ,V e r w e i j J . M u l t i p l e t a r g e t e dt y r o s i n e k i n a s e i n h i b i ? :a l l f o r o n e o r o n e f o r a l l ?[ J ] .E u r J C a n c e r , t i o ni nt h ec l i n i c 2 0 0 6 , 4 2 ( 1 0 ) : 1 3 5 1- 1 3 5 6 . [ 3 ] K e i t hC T ,B o r i s y A A ,S t o c k w e l l B R .M u l t i c o m p o n e n t t h e r a p e u ? [ J ] .N a t R e vD r u gD i s c o v ,2 0 0 5 ,4 t i c s f o r n e t w o r k e ds y s t e m s ( 1 ) : 7 1- 7 8 . [ 4 ] A r o r a A , S c h o l a r E M. R o l e o f t y r o s i n e k i n a s e i n h i b i t o r s i n c a n c e r [ J ] .J P h a r m a c o l E x p T h e r , 2 0 0 5 , 3 1 5 ( 3 ) : 9 7 1- 9 7 9 . t h e r a p y [ 5 ] 茆勇军,李海泓,李剑峰,等.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途 J ] .药学学报, 2 0 0 8 , 4 3 ( 4 ) : 3 2 3- 3 3 4 . 径与抗肿瘤药物[ [ 6 ] 李 岩, 马 洁.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学[ M] . 北京: 人民卫生 2 0 0 7 : 1 1 1- 1 1 2 . 出版社, [ 7 ] B l u m e ? J e n s e nP ,H u n t e rT .O n c o g e n i ck i n a s es i g n a l l i n g [ J ] . N a t u r e , 2 0 0 1 , 4 1 1 ( 6 8 3 5 ) : 3 5 5- 3 6 5 . [ 8 ] K o n e c n yG E ,P e g r a mM D ,V e n k a t e s a nN ,e t a l .A c t i v i t yo f t h e d u a l k i n a s ei n h i b i t o rl a p a t i n i b( G W5 7 2 0 1 6 )a g a i n s tH E R ? 2 ? o v e r e x p r e s s i n ga n dt r a s t u z u m a b ? t r e a t e db r e a s t c a n c e rc e l l s [ J ] . C a n c e r R e s , 2 0 0 6 , 6 6 ( 3 ) : 1 6 3 0- 1 6 3 9 . [ 9 ] B u r r i s H A ,H u r w i t z H I ,D e e s E C ,e t a l .P h a s e a f e t y ,p h a r ? Ⅰs m a c o k i n e t i c s , a n d c l i n i c a l a c t i v i t y s t u d y o f l a p a t i n i b ( G W5 7 2 0 1 6 ) ,ar e v e r s i b l ed u a l i n h i b i t o ro f e p i d e r m a l g r o w t h f a c t o rr e c e p t o rt y r o s i n ek i n a s e s ,i nh e a v i l yp r e t r e a t e dp a t i e n t s [ J ] .JC l i nO n c o l ,2 0 0 5 ,2 3 ( 2 3 ) : w i t hm e t a s t a t i cc a r c i n o m a s 5 3 0 5- 5 3 1 3 . [ 1 0 ] H a n r a h a nE O ,H e y m a c hJ V .V a s c u l a r e n d o t h e l i a l g r o w t hf a c t o r Z D 6 4 7 4 )a n d r e c e p t o rt y r o s i n ek i n a s ei n h i b i t o r sv a n d e t a n i b( A Z D 2 1 7 1i nl u n g c a n c e r [ J ] .C l i nC a n c e r R e s , 2 0 0 7 , 1 3 ( 1 5 ) : 4 6 1 7- 4 6 2 2 . [ 1 1 ] A r n o l dA M, S e y m o u r L , S m y l i e M , e t a l . P h a s e t u d y o f v a n ? Ⅱs d e t a n i bo r p l a c e b oi ns m a l l ? c e l l l u n g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a f t e r c o m ?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 0 0 9年 6月 第 3 6卷 第 3期
V E G Fa n dF G Fs i g n a l l i n ga t t e n u a t e s f i b r o s i s [ J ] .E u r R e s p i r J , 2 0 0 7 , 2 9 ( 5 ) : 9 7 6- 9 8 5 . [ 2 5 ] P o l v e r i n oA ,C o x o nA ,S t a r n e sC ,e t a l .A M G7 0 6 ,a no r a l , m u l t i k i n a s ei n h i b i t o r t h a t s e l e c t i v e l yt a r g e t sv a s c u l a r e n d o t h e l i a l ,p l a t e l e t ? d e r i v e dg r o w t hf a c t o r ,a n dk i t r e c e p t o r s , g r o w t hf a c t o r p o t e n t l yi n h i b i t sa n g i o g e n e s i sa n di n d u c e sr e g r e s s i o ni nt u m o r x e n o g r a f t s [ J ] .C a n c e r R e s , 2 0 0 6 , 6 6 ( 1 7 ) : 8 7 1 5- 8 7 2 1 . [ 2 6 ] C o o l s J ,S t o v e r E H ,B o u l t o nC L ,e t a l .P K C 4 1 2o v e r c o m e s r e ? s i s t a n c et oi m a t i n i bi nam u r i n em o d e l o f F I P 1 L 1 ? P D G F R a l p h a ? i n d u c e dm y e l o p r o l i f e r a t i v ed i s e a s e [ J ] .C a n c e rC e l l ,2 0 0 3 ,3 ( 5 ) : 4 5 9- 4 6 9 . [ 2 7 ] R i x eO ,B u k o w s k i R M,M i c h a e l s o nM D ,e t a l .A x i t i n i bt r e a t ? m e n ti np a t i e n t sw i t hc y t o k i n e ? r e f r a c t o r ym e t a s t a t i cr e n a l ? c e l l :ap h a s eⅡ s t u d y [ J ] .L a n c e t O n c o l ,2 0 0 7 ,8 ( 1 1 ) : c a n c e r 9 7 5- 9 8 4 . [ 2 8 ] Wo n g T W, L e e F Y , Y u C , e t a l . P r e c l i n i c a l a n t i t u m o r a c t i v i t y o f B M S ? 5 9 9 6 2 6 ,ap a n ? H E Rk i n a s ei n h i b i t o r t h a t i n h i b i t sH E R 1 / [ J ] .C l i nC a n c e r H E R 2h o m o d i m e ra n dh e t e r o d i m e rs i g n a l i n g , 2 0 0 6 , 1 2 ( 2 0 ) : 6 1 8 6- 6 1 9 3 . R e s [ 2 9 ] G a r l a n dL L ,P e g r a mM ,S o n g S ,e t a l .P h a s eⅠ s t u d y o f B M S ? ,a no r a l p a n ? H E Rt y r o s i n ek i n a s ei n h i b i t o r ,i np a t i e n t s 5 9 9 6 2 6 w i t ha d v a n c e ds o l i dt u m o r s [ J ] .JC l i nO n c o l ,2 0 0 5A S C OA n ? , 2 0 0 5 ,( 2 3 ) 1 6 S : 3 1 5 2 . n u a l M e e t i n gP r o c e e d i n g s [ 3 0 ] S o n p a v d eG ,H u t s o nT E .P a z o p a n i b :an o v e l m u l t i t a r g e t e dt y r o ? s i n e k i n a s ei n h i b i t o r [ J ] .C u r r O n c o l R e p ,2 0 0 7 ,9 ( 2 ) : 1 1 5- 1 1 9 . [ 3 1 ] D e i n i n g e rM,B u c h d u n g e r E ,D r u k e rB J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J ] .B l o o d , i m a t i n i ba s at h e r a p e u t i c a g e n t f o r c h r o n i cm y e l o i d[ 2 0 0 5 , 1 0 5 ( 7 ) : 2 6 4 0- 2 6 5 3 . [ 3 2 ] Y o k o t a A ,K i m u r a S , M a s u d a S ,e t a l . I N N O ? 4 0 6 ,a n o v e l B C R ? ,s u p p r e s s e s t h e g r o w t ho f A B L / L y nd u a l t y r o s i n e k i n a s e i n h i b i t o r
+ P h l e u k e m i a c e l l s i nt h ec e n t r a l n e r v o u s s y s t e m ,a n dc y c l o s p o ?
·1 7 1 ·
3 0 6- 3 1 4 . [ 3 3 ] C o r t e s J ,R o u s s e l o t P ,K i mD W,e t a l ,D a s a t i n i bi n d u c e s c o m ? p l e t e h e m a t o l o g i ca n dc y t o g e n e t i c r e s p o n s e s i np a t i e n t s w i t hi m a ? t i n i b ? r e s i s t a n t o r ? i n t o l e r a n t c h r o n i c m y e l o i dl e u k e m i a i nb l a s t c r i ? [ J ] .B l o o d , 2 0 0 7 , 1 0 9 ( 8 ) : 3 2 0 7- 3 2 1 3 . s i s [ 3 4 ] H o c h h a u s A ,K a n t a r j i a nH M,B a c c a r a n i M,e t a l .D a s a t i n i bi n ? d u c e s n o t a b l eh e m a t o l o g i ca n dc y t o g e n e t i cr e s p o n s e si nc h r o n i c ? p h a s e c h r o n i cm y e l o i dl e u k e m i aa f t e r f a i l u r eo f i m a t i n i bt h e r a p y [ J ] .B l o o d , 2 0 0 7 , 1 0 9 ( 6 ) : 2 3 0 3- 2 3 0 9 . [ 3 5 ] T r a x l e r P ,A l l e g r i n i P R ,B r a n d t R , e t a l .A E E 7 8 8 : a d u a l f a m i ? l y e p i d e r m a l g r o w t hf a c t o r r e c e p t o r / E r b B 2a n dv a s c u l a r e n d o t h e ? l i a l g r o w t hf a c t o r r e c e p t o r t y r o s i n e k i n a s e i n h i b i t o r w i t ha n t i t u m o r [ J ] .C a n c e rR e s ,2 0 0 4 ,6 4 ( 1 4 ) : a n da n t i a n g i o g e n i ca c t i v i t y 4 9 3 1- 4 9 4 1 . [ 3 6 ] L i uY ,P o o nR T ,L i Q ,e t a l .B o t ha n t i a n g i o g e n e s i s ? a n da n g i o ? g e n e s i s ? i n d e p e n d e n t e f f e c t s a r e r e s p o n s i b l e f o r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 c i n o m ag r o w t ha r r e s tb yt y r o s i n ek i n a s ei n h i b i t o rP T K 7 8 7 / [ J ] .C a n c e r R e s , 2 0 0 5 , 6 5 ( 9 ) : 3 6 9 1- 3 6 9 9 . Z K 2 2 2 5 8 4 [ 3 7 ] S t r u m b e r g D ,S c h u l t h e i s B ,A d a m i e t z I A ,e t a l .P h a s eⅠ d o s e e s c a l a t i o ns t u d y o f t e l a t i n i b( B A Y5 7 ? 9 3 5 2 )i np a t i e n t s w i t ha d ? [ J ] .B r JC a n c e r ,2 0 0 8 ,9 9 ( 1 0 ) : 1 5 7 9- v a n c e ds o l i dt u m o u r s 1 5 8 5 . [ 3 8 ] Wi l h e l mS ,C a r t e r C ,L y n c hM,e t a l .D i s c o v e r ya n dd e v e l o p ? :a m u l t i k i n a s e i n h i b i t o r f o r t r e a t i n g c a n c e r [ J ] . m e n t o f s o r a f e n i b N a t R e v D r u gD i s c o v , 2 0 0 6 , 5 ( 1 0 ) : 8 3 5- 8 4 4 . [ 3 9 ] N a k a m u r aK , T a g u c h i E , M i u r a T , e t a l .K R N 9 5 1 , a h i g h l y p o ? t e n t i n h i b i t o r o f v a s c u l a r e n d o t h e l i a l g r o w t hf a c t o r r e c e p t o r t y r o ? , h a s a n t i t u m o r a c t i v i t i e s a n da f f e c t s f u n c t i o n a l v a s c u ? s i n e k i n a s e s l a r p r o p e r t i e s [ J ] .C a n c e r R e s , 2 0 0 6 , 6 6 ( 1 8 ) : 9 1 3 4- 9 1 4 2 . [ 4 0 ] B e e b e J S ,J a n i J P ,K n a u t hE ,e t a l .P h a r m a c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 , 6 3 2 ,a n o v e l v a s c u l a r e n d o t h e l i a l g r o w t hf a c t o r i z a t i o no f C P ? 5 4 7 r e c e p t o r ? 2t y r o s i n e k i n a s e i n h i b i t o r f o r c a n c e r t h e r a p y [ J ] .C a n c ? , 2 0 0 3 , 6 3 ( 2 1 ) : 7 3 0 1- 7 3 0 9 . e r R e s
i nv i v oa c t i v i t y [ J ] .B l o o d ,2 0 0 7 ,1 0 9 ( 1 ) : r i n ea a u g m e n t s i t s
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
关注药物安全性
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
抗精神病药与心脏猝死有关
由美国政府主持的一项研究发现, 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相比, 心脏猝死的危险增 加。此项研究包括使用非典型或典型抗精神病药者6 78 2 4 名, 非用药者1 1 60 6 9 名。发现使用典型抗精神病 比值为 1 ? 9 9 , P< 0 ? 0 0 1 。而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猝死者为非用药者的 2 ? 2 6 药者猝死率是非用药者的 2倍, 倍。此外, 增加剂量使死亡危险也增加。与非用药者相比, 使用典型药物者, 低剂量组死亡率为其 1 ? 3 1倍, 而高剂量组为 2 ? 4 2倍; 使用非典型药物者, 低剂量组为 1 ? 5 9倍, 而高剂量组为 2 ? 8 6倍, P= 0 ? 0 1 。研究者认 为抗精神病药增加室性心律失常, 可能通过阻断钾通道, 延长心脏复极化, 也可能通过其他机制, 如氯氮平可 引起心肌炎。
( 黄世杰)
更多相关文档:
蛋白酪氨酸激酶综述
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 8页 免费 多靶点蛋白酪氨酸激酶抑... 11页 1下载...下面将对几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最为密切的受体酪氨酸 激酶的研究迸展做一简介...
多靶点药物治疗及药物发展
多靶点药物治疗及药物发展_药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2016 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返回...美国 FDA 先后批准了几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上市用于肿瘤的治疗( ) ? ? ...
多靶点
有的,多数具有多重生物功能,或者与其他功能蛋白相互...(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抑制和肿瘤有关的细胞 ...肿瘤多靶点药物研究进展 5页 免费 多靶点药物 暂无...
2016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多靶点药物治疗及药物发展
2016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多靶点药物治疗及药物发展_药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多...美国 FDA 先后批准了几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上市用于肿瘤的治疗( ) ? ? ...
多靶点药物
+胆碱酯酶抑制剂 10、美国 FDA 先后批准了几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上市用于...肿瘤多靶点药物研究进展 5页 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多靶点作用药物及其设计 ...
非小细胞肺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耐药
靶点修饰,EGFR 酪氨酸激酶结构 域出现二点突变(...除了第二代 ALK 抑制剂外,热激蛋白 90(HSP90)...目前,有多项研究正在评估 ALK 抑 制剂联合 HSP90 ...
肝癌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EGFR)为靶点: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GFR 是具有配体依赖性的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糖蛋白家族,在多种肿瘤中都存在过表 达,而且往往与肿瘤侵袭性高、进展快和...
抗肿瘤药物新靶点
随着蛋白酪氨 酸激酶抑制剂 Gleevec 等新药的不断涌现, 抗肿瘤药物研发已经迎来...取得的重 大进展, 越来越多的酪氨酸激酶被认为是很有希望的抗肿瘤分子靶点。...
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及其抗瘤作用研究进展
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及其抗瘤作用研究进展_医药...抑制剂的药物研发最热门靶点相关信息供您参考 2000 ...FDA 已经批准的针对 VEGF/VEGFRs 单抗或融合蛋白有贝伐珠...
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
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_基础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 肺癌研究进展 ...
更多相关标签: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价格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ppt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单抗 | 5a还原酶抑制剂进展 |本文关键词:多靶点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75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37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