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地区健康军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rotid mean 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 an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theromatous plaque) in healthy soldiers in Nanchang area and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of atherosclerosis. Methods A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select healthy soldiers over 30 years old in Nanchang area with normal physical examinatio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140 mm Hg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90 mm Hg; The carotid artery high frequency B-mode ultrasound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formation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and the mean intima media thickness of carotid artery was measured. Results the mean intima-media thickness of carotid arter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age (P0.01). The effect of sex on the mean intima media thickness of carotid artery was different with age. The mean intima-media thickness of male carotid arter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P < 0.01 and P < 0.05) only in 40 ~ 49 years old group and 50 ~ 59 years old group (P < 0.05). The detection rate of carotid plaque in 224 cases was 28.00 and increased with age (P0.01).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 the influence of gender on plaque incidence was also different. The incidence of plaque in mal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female group (P0.01). Age, male and high 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evels were independently correlated with carotid plaque and carotid mean intima-media thickness, whil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was only correlated with carotid mean intima-media thickness. Th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males than in females of the same age (P0.01). Conclusion Age, men 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ening and atherosclerosis, although they are within normal range. The hig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normal range was only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The mean intima media thickness and plaque formation of carotid artery in male and femal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ith age. The sex difference of atherosclerosis was mainly in 4049 years old group.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4医院内一科 南昌陆军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4医院内一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4医院内一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4医院内一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4医院内一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4医院内一科
【分类号】:R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戴淑华,蒋学俊,李建军;氟伐他汀对正常血脂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5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杜瑞雪,范利,王春喜;Fas-Fas配体系统和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细胞凋亡[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敏;关于金属致癌问题[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80年01期
2 许真;凿岩工振动性白指流行病学的研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80年04期
3 朱国栋;工业环境中一氧化碳对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80年S1期
4 欧阳跃昌;肠道传染病的予防[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80年01期
5 周学良;霍乱病和其它与弧菌有关的腹泻——世界卫生组织流行病学和生态学科研组的一个小组的报告[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80年04期
6 ;精神病流行学学术讨论会胜利结束[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80年04期
7 吴爱棣;枝原体——介绍一种最小的活细胞[J];北京医学;1980年02期
8 范保荣;胃癌[J];北京医学;1980年03期
9 ;秋季病毒性肝炎多发疫情的调查研究[J];北京医学;1980年05期
10 段凤瑞;心血管疾病与环境因素[J];北京医学;198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树玉;;产科超声安全性研究进展[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2 白人骁;穆大伟;李士华;王兆铭;;我国风湿四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阶段总结[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3 李文广;诸亚群;张启南;李守汤;倪正平;沈卓才;姚红玉;朱健;;高危人群补硒预防肝癌的作用[A];中国营养学会第六届微量元素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4 王玉明;蒋耀昌;;聊城城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状况调查分析[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5 王克安;;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介绍[A];“中国0-6岁儿童营养状况及益生菌对健康的影响”——达能营养中心在中国成立暨开幕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简介[A];“达能营养中心膳食营养研究与宣教基金”招标结果发布会暨儿童饮食行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简介[A];“达能营养中心膳食营养研究与宣教基金”招标结果发布会暨儿童饮食行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江骥;;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饮食习惯[A];“达能营养中心膳食营养研究与宣教基金”招标结果发布会暨儿童饮食行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张重慧;;浅谈肿瘤病人营养管理重要性[A];中国营养学会第六届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7年
10 王凤安;徐延年;;谈糖尿病的防治战略[A];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第二届糖尿病(消渴病)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喝葡萄酒使人长寿[N];中国环境报;2000年
2 曹淑芬;每天喝绿茶 可防皮肤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3 ;太原市19390名儿童铅损伤现状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N];市场报;2000年
4 Haneke E. Roseeuw D.;甲真菌病概况——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0年
5 燕京;大肠杆菌O/157:H/7暴发流行[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李智 通讯员 曲成毅 王彤 李拥军;前赴后继 再创辉煌[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7 胡立;砷可能是引起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1年
8 任少华;HCV-HIV复合感染患者丙肝相关疾病发病率增加2倍[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1年
9 何文中;禽流感入侵途径种种[N];河北科技报;2002年
10 记者 郭初;牙龈萎缩蛀牙大患[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银汉;福州地区对虾病毒病的病原诊断及流行病学[D];福建农林大学;2000年
2 陈卫星;酒精性肝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发病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3 徐向进;1996—2000年老年人群糖代谢异常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D];军医进修学院;2001年
4 张亚非;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营养干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5 王洁;北京万寿路地区老年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病的流行病学调查[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6 李家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流行病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陈忠;早发冠心病患者临床危险因素、脂蛋白脂酶P,H基因多态性及其酶活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8 毛德文;解毒化瘀Ⅱ方抗肝衰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
9 胡燕;儿童食物过敏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10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咏梅;幽门螺杆菌感染影响因素的调查及粪便抗原检测的意义[D];浙江大学;2001年
2 李伯安;输血传播病毒(TTV)部分基因序列的克隆、表达、活性鉴定及临床病理学、流行病学的研究[D];军医进修学院;2001年
3 徐克敏;华南地区鸭源性H9亚型流感病毒的基因特性研究[D];汕头大学;2002年
4 李刚;鸡传染性贫血的流行病学、病毒分离及其VP2基因表达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5 冯翔宇;重庆市主城区动物携带大肠杆菌O157的流行病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6 李芳芳;医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流行病学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7 张立;胆石症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8 张华;一氧化氮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9 马晶;大气污染、卫气理论与外感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10 马烈;广州市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流行病学调查[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4018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401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