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飞行疲劳的预防和监测手段

发布时间:2019-03-15 20:52
【摘要】:由于长时间、不规律、夜航及其跨时区飞行变化等使飞行人员睡眠不足、易于疲劳、生物节律发生改变,严重影响工作能力,引发飞行安全隐患,飞行疲劳的预防和监控仍是当前航空航天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飞行疲劳的最新进展,分析了疲劳的性质、产生原因,并对几十年来疲劳程序的检测手段进行了回顾,由于人体生理参数受多种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对疲劳的测量还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作者准备通过对飞行人员采用监测飞行基本能力的变化来判断飞行人员的身体及心理状况,通过飞行员能力的改变来判断其生理及心理的状态,以达到保障飞行安全,预防飞行事故的目的。
[Abstract]:As a result of long-term, irregular, night flight and its cross-time zone flight changes, such as lack of sleep, easy to fatigue, biological rhythm changes, seriously affect the ability to work, causing flight safety hazards. The prevention and monitoring of flight fatigue is still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opics in aeronautical and spaceflight medicin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latest progress in flight fatigue at home and abroad, analyzes the properties and causes of fatigue, and reviews the testing methods of fatigue program in the past decades. Because the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human body are influenced by many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measurement of fatigue is still lack of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The author intends to judge the flight personnel'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by monitoring the changes of the flight basic ability, and to judge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state of the pilots through the change of the pilot's abilit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flight safety. The purpose of preventing flight accidents.
【作者单位】: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室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室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室
【分类号】:R8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杨京洲;运动性疲劳产生的中枢机制和心理学因素对其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07期

2 马勇,哈振德,邢国祥,张西洲,崔建华,王伟,张芳;高原富氧室休息睡眠12h和运动前后人脑及体功能的对比研究(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30期

3 周玉彬,俞梦孙;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的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3年06期

4 杨仕云,张立藩,魏光明;民航飞行人员的飞行时限与休息制度问题[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5 魏红漫,张建军;飞行疲劳及其研究进展[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6 苗丹民,胡文东,游旭群,张其吉,白延强;飞行技术水平多效标评价系统与Sternberg双重任务测验效度分析[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1997年03期

7 葛盛秋,姚永祥,金兰军,徐先慧,武国城,郝学芹,钱吴明;国际航班任务中机组人员临界闪光融合频率测试结果分析[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英;盛敬;杨佳;周巍;;基于神经网络的驾驶员觉醒水平双目标监测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2 阎其乐,王家同,张国锋,肖海峰,苏衡,吕静;直升机飞行员工作绩效评定量表的构建[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3 韩文强;胡文东;文治洪;李晓京;马进;王涛;;飞行疲劳的生理心理因素及对策[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4 戴军;张进;姚洪略;陈华竣;余剑生;;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驾驶员疲劳度实时监控系统[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彭明;杨雪峰;应江婷;贾培峰;杨彬彬;;疲劳驾驶警示系统在公交车的应用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06期

6 邹琳;;民航飞行员飞行疲劳体征的判别与安全对策综述[J];才智;2011年19期

7 时粉周;王珏;包德海;张慧;付彦君;;急性轻度缺氧对飞行员视觉跟踪辨认能力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2008年01期

8 周增改;;海军招飞心理品质选拔面试检测项目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9 张建峰;高空座舱盖爆破致4名机组人员减压病的救治[J];航空军医;2002年05期

10 刘晓鹏,肖华军,付丽珊,王琼,陈娟;直升机飞行人员防毒面具呼吸性能评价[J];航空军医;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肖华军;刘晓鹏;薛利豪;臧斌;;大运飞机座舱压力设计的生理学基础[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黄泳;石娜;沈群;;大蒜膏贴敷神阙穴对睡眠剥夺所致昼夜节律紊乱人体唾液可的松的影响观察[A];2006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胡杨;;针灸疗法治疗时差效应[A];庆祝中国针灸学会与大韩针灸师协会缔结姊妹学会十周年暨全国针灸新疗法新技术现场演示和疑难病症针灸治疗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2年

4 诸毅晖;成词松;谭丽君;符惠果;;电针肾俞、足三里对慢性疲劳大鼠自发活动的影响[A];2011年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旭峰;心率变异性等多项生理指标对情绪稳定性的评价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2 王静;乳酸在运动性中枢疲劳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3 张明恒;基于面部朝向的驾驶员精神分散监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徐传香;脊髓5-HT系统在运动性疲劳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5 赵继军;高压氧促进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多孔假体植入后骨整合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毛碧峰;中药自然铜低频超声透入给药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崔艳;失重对心脏β-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8 余娟;不同室内热经历下人体生理热适应对热反应的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慧萍;基于DSP的人眼状态信息检测系统的研究和设计[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2 常瑜亮;基于DSP的疲劳驾驶检测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3 周家甄;基于驾驶员生理、心理特性的沙漠公路安全保障设施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4 孙标;间断性人工重力以抗失重对骨骼肌与心肌不良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5 秦云;轻、中度缺氧条件下亮度对比度及声强对脑认知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6 肖玮;影响飞行学员情绪稳定性的个性特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7 李翔;歼击机飞行员认知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8 韩文强;坐位下体负压对人体生理心理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9 秦志峰;高空暴发性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及富氧气体防护效果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10 刘晓鹏;迅速减压不同峰值对兔肺损伤的影响及防护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世熠;睡眠研究若干现代理论问题[J];心理学报;1996年03期

2 裴剑涛;张侃;;西方国家军事飞行员选拔技术[J];心理学动态;199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灵博;熊玉玲;;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训练中疲劳的积累与恢复[J];中国疗养医学;2011年09期

2 陈学辙;;浅谈如何消减服务疲劳[J];空运商务;2011年15期

3 卢榕昌;吾凯;;VASA46型柴油机排气阀失效分析[J];汽车零部件;2009年03期

4 孙明正;王晓京;梁德玉;;客车直拉杆断裂分析[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1年05期

5 王海良;常春伟;杨新磊;董鹏;任权昌;;玄武岩纤维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及需解决的问题[J];铁道建筑;2011年09期

6 陈冰;;黄骅港一期推车机大臂的优化设计[J];装备制造技术;2011年07期

7 鲍珂;李文;李继山;廖日东;左正兴;;曲轴弯曲疲劳试验圆角应变电测的误差[J];内燃机学报;2011年04期

8 ;轴向荷载作用下平面管式DKT节点应力集中系数分布的影响因素[J];钢结构;2011年08期

9 刘爽;岳增武;马翠花;;350MW超临界锅炉磨煤机减速机输入轴断裂分析[J];物理测试;2011年05期

10 唐明瑞;李敬;;飞行教员飞行疲劳的现状分析与防治对策[J];职业与健康;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晓红;;对人力与自然力相互关系的认识[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2 朱乐章;曾庆秋;董婷;曹旭升;靳素萍;;浅谈疲劳对绝经前月经不调的影响[A];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刘绍伦;;关于裂纹扩展路径问题的研究[A];北京力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贾丹兵;李乃民;刘珊;张永丰;;疲劳是评估人体健康水准的最简单性概念[A];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静华;贾丹兵;李乃民;张永丰;;疲劳症候问诊对人体健康状态评估的意义[A];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郭庆永;陈秋妹;;船员疲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A];2009特大型船舶操纵和船舶安全与管理论文集[C];2009年

7 马莉;蔡东联;童本德;陆琪红;沈霞;熊金萍;;红景天苷对疲劳小鼠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A];第11届中国营养学会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8 季宇彬;于洪伟;汲晨锋;;细胞内代谢产物堆积对机体疲劳的影响[A];药学发展前沿论坛及药理学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贾天平;;西部地区走进新课程人力资源与课程资源整合初探[A];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常好诵;杨建平;赵英杰;向慧敏;鲁春芳;詹立;;某钢坯库吊车梁系统的疲劳破坏及处理[A];钢结构工程研究(五)——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建忠;蘑菇战之疲劳战[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2 记者 史影;飞行疲劳日益受关注[N];中国民航报;2009年

3 李忠灵;女性疲劳原因多 对症下药是关键[N];中国税务报;2002年

4 重庆隆鑫队 符宾;疲劳加剧 门将失误[N];重庆商报;2000年

5 平平;心理调节除疲劳[N];中国石油报;2001年

6 小殊;驱除疲劳的“灵丹妙药”[N];新疆科技报(汉);2000年

7 杨利昆;疲劳发生与情绪调节[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8 陈晓惠;人性化的界面设计[N];美术报;2002年

9 王国明;亚健康:生命的隐形杀手[N];中国工商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王峰 镇山辑;“过劳死”不得不防[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艳;柔性高性能纤维的光热稳定性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2 杨铁成;压力容器用钢1.25Cr0.5Mo高温下疲劳蠕变行为及寿命评估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于天来;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4 孙艳;温室土壤疲劳及其对蔬菜生长影响机理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5 黄文杏;疲劳相关术语的概念及沿革的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张立群;短纤维橡胶基复合材料结构—性能—应用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1995年

7 徐朝阳;木质复合蜂窝夹芯材料性能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鲍军波;钛酸锶钡、钛酸锶铌及多层铁电存储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郑璇;晕船对单胺类递质及受体的影响和氨基酸干预作用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10 郭俊;轮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琳;民航飞行“浅疲劳”体征与体育干预技术的可行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德军;60Si2CrVAT弹簧钢机械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3 付辉;洪汝河临时挡水设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4 朱翮嘉;“闭孔神经疲劳法”在TURBt中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李明磊;超硬涂层材料滚动接触疲劳试验装置研制与试验[D];燕山大学;2004年

6 陈富贵;PZT铁电薄膜的疲劳与老化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7 张盼利;CFRP加固钢板梁承载力的研究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8 吴桐;中医阴阳调理理论与亚健康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王宏波;门座起重机支撑圆筒的故障诊断及基于MSC.Fatigue的门架结构疲劳有限元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10 黄华;钢筋混凝土梁桥在车辆荷载谱作用下的动力性能分析[D];长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40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4409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5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