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微重力环境新型多功能膜生物反应器的研制

发布时间:2019-05-15 16:57
【摘要】:目的研制一种微重力环境新型多功能膜生物反应器,用于细胞水平空间生命科学和航天医学研究。方法根据微重力环境下的使用要求,进行方案论证、图纸设计、加工,并进行调试和初步微生物培养实验验证。结果研制的新型多功能膜生物反应器包括液体贮存及供给系统、气体贮存及供给系统、培养系统、排气系统、排液系统和智能监控系统6个部分。研制的无泡供气膜功能部件,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所需的氧气,提高了氧气的利用效率;研制的膜脱气功能部件,能及时脱除培养体系中的CO2。开发了DSP数字信号处理器控制系统,用于系统参数的监控和信息存储。验证实验表明,该新型多功能膜生物反应器运行稳定,其能耗、体积、重量和监控指标等均能达到设计要求。结论该装置系统设计合理,氧气供给,营养混合传质和气液分离组件的工作原理适合微重力环境下生物反应器开发的使用要求。
[Abstract]:Objective to develop a new multifunctional membrane Bioreactor for horizontal space life science and aerospace medicine research in microgravity environment.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microgravity environment, the scheme demonstration, drawing design, processing, debugging and preliminary microbial culture experiment were carried out. Results the new multifunctional membrane Bioreactor consists of six parts: liquid storage and supply system, gas storage and supply system, culture system, exhaust system, drainage system and intelligent monitoring system. The developed non-bubble gas supply membrane functional components provide the oxygen needed for microbial growth and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oxygen. The developed membrane degassing functional components can remove CO2. from the culture system in time. A DSP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control system is developed for monitoring and storing system parameters. The verification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new multifunctional membrane Bioreactor is stable in operation, and its energy consumption, volume, weight and monitoring index can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Conclusion the system design of the device is reasonable, and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oxygen supply, nutrition mixed mass transfer and gas-liquid separation module is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ioreactor in microgravity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基金】:“863”基金资助项目(2008AA12A218)
【分类号】:R85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博雅;;太空驴友不能乱吃药[J];大科技(科学之谜);2011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纪安来;崔彦;张军;吉敏;李成林;王平;周金莲;刘子沛;杨鹤鸣;;微重力环境对大鼠血浆蛋白质谱影响的研究[A];2011年空间生命与生命起源暨航天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立藩;;微重力环境血管的适应性变化及其重力性对抗措施[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3 党磊;孙艳;何静雯;胡青华;庄逢源;易宗春;;模拟微重力环境对EP0诱导K562细胞红系分化的抑制作用[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16届空间生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张杜超;方向群;;微重力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影响及与肺部感染关系[A];2011年空间生命与生命起源暨航天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超;蒲放;孙联文;樊瑜波;;尾吊大鼠股骨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研究[A];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谢满江;付兆君;张立藩;马进;程宏伟;;模拟失重大鼠脑与后身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L型钙通道功能的差异性改变[A];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神经科学会2005年神经内分泌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谢满江;付兆君;张立藩;马进;程宏伟;;模拟失重大鼠脑与后身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L型钙通道功能的差异性改变[A];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神经科学会2005年神经内分泌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N.Bachl;;肌肉的太空适应与康复和优秀运动员训练的关系[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9 谢满江;付兆君;张立藩;马进;程宏伟;;模拟失重大鼠脑与肠系膜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Ca~(2+)通道的差异性改变[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16届空间生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戴克胜;;空间血小板黏附功能改变及其所致相关疾病状态的分子机制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2009学术大会会议指南及论文摘要[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谷溪;太空环境下的医学疫苗将首次应用于人类临床治疗[N];大众卫生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秦炜炜;模拟失重条件下microRNA-494抑制成骨细胞分化作用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2 石菲;回转模拟失重对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及信号转导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越;模拟失重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变化及间断性人工重力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2 王磊;三维回转模拟失重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性能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3 顾正章;模拟微重力环境对人脑灰质密度及脑灌注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4 谭雄进;模拟微重力对大鼠负重骨骨代谢及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5 齐晶;模拟微重力效应对人骨肉瘤细胞中心体及BUB1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王脉桃;模拟微重力诱导成骨细胞微丝变化对成骨细胞标志产物(骨钙蛋白、碱性磷酸酶)及NO/NOS系统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7 龙星星;模拟微重力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8 于霞;模拟微重力对单核细胞TF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9 马雯雯;模拟微重力下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研究模型建立[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陈曦;模拟微重力效应的单轴回转器转速设定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776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4776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f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