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军校学员乙肝免疫状况调查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and immunization status of military cadets,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ilitary cadets in the future. Methods: 1048 new students of grade 98 in a military school were selected. Hepatitis B HBsAg, anti-HBs and anti-HBc were detected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The age, sex, pre-school identity, living habits, past history and hepatitis B vaccine contact history we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Results: in 1048 serum samples, the positive rate of HBV markers was 35.69%. The single positive rate of HBsAg, anti-HBs was 0.28% and 31.77%, respectively. The total positive rates of anti-HBs and anti-HBc were 2%, and the double positive rates of HBsAg and anti-HBc were 1.62%. The positive rate of anti-HBs was different before admission to school, and the past history of hepatitis, the history of operation and the history of contact with hepatitis B were significant factors. Conclusion: there are still risk factors that may lead to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mong the new cadets.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HBV carriers and taking hepatitis B vaccine vaccination measur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in military cadets.
【作者单位】: 北京军医学院卫生科 北京军医学院卫生科 北京军医学院卫生科
【分类号】:R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耀莹;张清泉;徐守华;毛建伟;;某军校学员训练伤发生情况调查分析[J];人民军医;2010年01期
2 竺稽定;江金伦;陈君斌;陈静;;高校招生体检HBsAg检测结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0年03期
3 毕慧;李云;;重庆某军校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04期
4 ;《肝脏》杂志常用医学名词缩写[J];肝脏;2010年01期
5 陈明;曾永;陈力荣;倪晓媚;;青田县居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0年03期
6 邵继平;马利容;;温岭市2008年农村医保学生乙肝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1期
7 朱丽霞;杨冰;;某高校新生接种重组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0年07期
8 吴谦;;护理工作中针刺伤的防护[J];医疗装备;2010年03期
9 荀运浩;施军平;过建春;石伟珍;刘长灵;;中医体质和HBV感染结局的关联及其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02期
10 侯庆萍;李玉虎;蒋美娟;;中药乙醇提取物对肝癌细胞中乙肝抗原抑制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秀惠;田一梅;王宪波;李晶莹;郝新洁;姚鹏;;中西医结合治疗618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邹必英;;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耐药性分析及应对[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刘永梅;李静;;193例乙肝病毒B型与C型感染者有无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较[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刘文兰;油红捷;张红月;高连印;穆阳;车念聪;杨铮;王欢;任晓萌;;一贯煎治疗慢性肝炎药理机制的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熊锐华;李景怡;陈贝克;张荣华;;青蒿琥酯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肝癌细胞株HepG2.2.15凋亡的影响[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6 杨海旺;刘少芸;姜衍卫;王砥;胡俊义;陈建华;饶科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手纹分析[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7 关幼波;赵伯智;;中医对乙型肝炎的治疗[A];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下)[C];2009年
8 王丽霞;聂克;;连翘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9 王礼凤;;拉米夫定联合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肝临床观察[A];仲景医学求真(续三)[C];2009年
10 刘忠文;雷平冲;陈玉清;张茵;;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肝炎病毒再激活预防的临床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孙兆秋 特约记者 杜善国 通讯员 佟本正;挫折,该怎样面对[N];解放军报;2010年
2 本报特约撰稿 王鸿章;俄陆军新“掌门”任重而道远[N];中国国防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魏静;艰难诊疗话乙肝[N];大众卫生报;2010年
4 何四炎;保险经理人需要的两大职业精神[N];中国保险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张锋;20场访谈对话热点 33位代表直面网络[N];解放军报;2010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于正兴;融合带来的效应[N];解放军报;2010年
7 仲华;漫谈外军的荣誉激励[N];解放军报;2010年
8 张玉清 李国文 毛新华;铁翼长虹[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海南日报记者 范南虹 通讯员 叶军 特约记者 许环峰;被沈醉派往越缅边境的特工[N];海南日报;2010年
10 鲁凤民 庄辉;预防乙肝病毒感染[N];北京科技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林;乙型肝炎病毒Tp相关蛋白抗干扰素作用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2 彭仙娥;乙型肝炎病毒在非酒精脂肪肝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3 潘金水;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与跳跃断裂易位蛋白相互作用的验证[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4 林芳;Th17在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特点及与预后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5 刘世建;乙型肝炎病毒突变与肝细胞癌关系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6 李谦;外周血单核细胞表型及功能与慢性乙型肝炎免疫低下的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李磊;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陈金军;基因型对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水平及动态变化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9 栾芳;乙肝病毒调控hTERT及ZHX2在肝细胞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沈立萍;慢性乙肝患病状况调查与PD-1/PD-L1信号通路作为乙肝免疫治疗靶位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翁俊华;apoA-Ⅰ对乙型肝炎病毒启动子的调控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张永良;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新生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9年
3 刘晶晶;慢性乙肝病人核苷药物诱导HBV基因变异检测及意义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何川;β2糖蛋白I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亲合力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吴义娟;HBV与HCV相关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期比较[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6 黄唐嘉;肝癌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7 薛源;美洲大蠊提取物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年
8 郭向飞;乙型肝炎病毒体外感染人胎肝干细胞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9 任晓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BCP区变异检测及其意义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10 江自成;拉米夫定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预防肝移植后乙肝病毒复发的系统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059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505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