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模拟失重对大鼠大脑中动脉与肠系膜小动脉肌源性紧张度的不同影响

发布时间:2019-11-25 23:40
【摘要】:本实验观察模拟失重对大鼠大脑中动脉和肠系膜三级小动脉血管的肌源性紧张度和缩血管反应的影响,以及每日1h的 Gx重力(矢量方向为由背向胸)对其是否具有防止作用。以3天尾部悬吊模拟失重模型;以恢复正常站立体位模拟 Gx重力;采用压力型小动脉测量仪在含Ca2+(2.5mmol/L)或无Ca2+生理盐溶液中,测量不同管腔压力下血管的主动态管径(active diameter,Da)和被动态管径(passive diameter,Dp)。肌源性紧张度由(Dp-Da)/Dp×100%表示。大脑中动脉与肠系膜三级小动脉对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的收缩反应性,在含Ca2+生理盐溶液,管腔内压力为40mmHg条件下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模拟失重3天可引起大脑中动脉的肌源性紧张度以及对5-HT的收缩反应性增强,引起肠系膜三级小动脉的肌源性紧张度显著降低以及对PE的缩血管反应性减弱;每日1h的 Gx重力只能防止肠系膜三级小动脉肌源性紧张度下降及血管收缩反应性减弱,而对于大脑中动脉两种反应性的增强均无影响。上述结果表明:短期模拟失重可引起大脑中动脉与肠系膜小动脉血管的肌源性紧张度和收缩反应性发生不同方向的改变;每日短时 Gx重力负荷只对肠系膜小动脉功能下调有防止作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晓春;;礼炮号航天活动一瞥[J];中国航天;1982年05期

2 田莉;;西德是欧洲可回收卫星的主承包商[J];国际太空;1985年12期

3 王向阳;;欧洲空间局赞同新的阿里安5和美国空间站的作用[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1985年09期

4 熊延龄;;美缩小太空站的设想[J];国际太空;1986年12期

5 田莉;;CNES的7名实验者和工程师[J];国际太空;1986年06期

6 田莉;;美国太空站的计划进度[J];国际太空;1986年09期

7 谢圻;SRV——小型空间实验室[J];中国航天;1987年04期

8 钱继祖 ,张遐圻;西德的航天活动[J];中国航天;1987年10期

9 王仲莲;尤里卡平台的设计方案[J];中国航天;1987年10期

10 ;简讯[J];上海航天;198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文瑞;;微重力科学进展[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魏金河;;关于我国空间生命科学发展前景的若干考虑[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李小兵;杨树长;李生广;江丕栋;林治焕;;模拟微重力对鸡胚培养软骨细胞生长和胞外基质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4 朱德庆;;球载吊舱的设计[A];空间探测的今天和未来——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4年

5 徐志衡;;高空科学气球用跟踪测控系统[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6 王麟华;顾正铭;林斌;;大载荷高微重力水平的气球落舱回收系统[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刘成恕;张赤军;;微重力测量中若干问题的研究[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8 陶洪;;地下洞室中探测岩溶的物探技术[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9 刘元龙;郭会庄;吴前明;;山区利用微重力测量探测石油构造[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10 季永镛;林国妹;;淋巴细胞杂交瘤株TE-1在培养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发生[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彬;我科学家提出全新方案[N];中国矿业报;2000年

2 通讯员 林艳书 记者 刘廉君;河北工大首次研制成功环形磁体[N];科技日报;2000年

3 颜亮;开发太空关键技术[N];科学时报;2000年

4 何明;节水新武器——微重力滴灌系统[N];科学时报;2000年

5 玉才;二十一世纪的航天农业[N];北京科技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王虹;王文魁与非晶合金[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7 紫晓;太空资源——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丕栋;空间生物学的发展历程[N];解放军报;2001年

9 记者 李红;法国进行抛物线飞行实验[N];科技日报;2001年

10 ;“和平号”空间站“不同重力下两相流流型微重力实验”[N];科学时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岳;重力对稀燃弱湍流预混V形火焰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2年

2 朱冬梅;不同重力条件下Na_2O-TeO_2和PbO-B_2O_3玻璃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3 孙标;不同生理系统对间断性人工重力反应性差异问题的地面模拟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4 蒋淳;应用微重力旋转培养系统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赵颖;含铬或锰的新型固氮酶的纯化,特性和结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6 刘云龙;空间站舱内流动和传热的地面模拟及数值分析[D];清华大学;1997年

7 任建勋;空间站舱内流动和传热的地面模拟及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1998年

8 姚燕生;三维重力补偿方法与空间浮游目标模拟实验装置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林旭梅;基于小脑模型的智能控制方法及其在重力补偿系统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刘t,

本文编号:2565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565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3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