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军事作业人员对图片性信息敏感度的内隐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4 06:07
【摘要】:通过图片内隐实验的方法对 4个兵种的 44 8名军事作业人员和 86名地方被试进行了性信息敏感度的研究。通过预实验筛选出 2 0对性信息敏感度测试图片 ,然后以每对 5 0 0ms的速度快速呈现配对图片 ,研究被试对性信息图片和无性信息图片选择的差异。结果发现 ,与地方被试相比 ,4组军事作业人员都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信息图片的倾向性 ,但这种倾向性未发现存在性别和组间差异。本研究提示 ,与地方被试比较 ,军事人员对于性信息具有更高的敏感度 ;图片内隐实验可为社会认知的性信息敏感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图文】:

位置图,屏幕分辨率,位置,图片


1.1.4 设定图片呈现的位置及大小 图片呈现的位置是随机的,以消除空间误差。整个实验由计算机控制,一次性完成。图片呈现方式如图1所示。1.1.5 预实验结果 经过预实验将图片确定为20组,图片呈现时间为500ms,选择时间为1s,图片呈现顺序随机。图1 图片呈现的位置及大小屏幕分辨率:800×600;每幅图片大小:13cm×11cm1.2 正式实验1.2.1 被试 从4个不同兵种(分为A、B、C、D4组)中共抽取军事作业人员448人,另有地方青年86人。表2为被试的基本情况。表2 各组被试基本情况单位总人数职 务干部战士性 别男女年龄(岁)A 116 23 93 104 12 20±4.2B 138 0 138 121 17 19±4.3C 71 4 67 0 71 19±6.7D 123 24 99 105 18 20±5.3地方86 17 69 50 36 21±4.11.2.2 实验方法 10个被试为一组,每组进行四对图片测试(四组图片从预实验选定的20组图片中随机抽选)。多媒体投影仪每投射出来一组图片,呈现时间确定为500ms。按标准指导语对每名被试进行讲解,进行一次练习(使用20幅预实验练习图片)后开始正式实验。实验人员记录被试反应结果。实验指导语:“请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心理学实验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治良,周颖,李林;无意识认知的探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3期

2 李闻戈;工读学生与普通学生攻击性行为外显和内隐社会认知特点的比较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李晓侠;关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综述[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2期

4 黄祖辉;杨劲松;;构建医德教育隐性课程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6年03期

5 郭秀艳;内隐学习研究综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徐大真,杨治良;内隐社会认知中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孔维民;内隐学习理论与学校德育[J];教育科学;2002年03期

8 庄可;;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J];甘肃科技纵横;2006年01期

9 刘美玲,王海波;论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9期

10 刘美玲,谭培祯;内隐学习理论在德育教学中的启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斌;手球运动情境中直觉决策的实验研究与运动直觉理论的初步建构[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冯夏婷;关于3-7岁攻击性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状况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连淑芳;内隐社会认知:刻板印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闻戈;工读学生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特点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吴明证;内隐态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于国庆;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赵玉芳;持续性社会事件认知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杨杰;运动决策的描述性范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钱琴珍;儿童对汉语知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单玲玲;创造力内隐观和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任滨海;罗夏攻击变量(AgC)的本土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李楠楠;罗夏攻击变量效度的内隐联想测验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4 周霞;大学生人格阴影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谢立红;数学内隐学习及其优势效应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孙江涛;原因分类问题中的内隐学习[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吴明证;社会认知中内隐态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增修;攻击型受欺者的社会行为与认知缺陷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晓明;信息的注意水平对启发法社会决策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东宁;攻击性的内隐社会认知实验研究——IAT测验在攻击性研究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菽;;《心理学动态》发刊说明[J];心理科学进展;1983年01期

2 ;《国内心理学资料索引》(1949——1982)[J];心理科学进展;1983年01期

3 金匀;;心理学年鉴(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简介[J];心理科学进展;1983年03期

4 郝如一;盐城市举办中医多学科研究讲习班[J];江苏中医药;1984年03期

5 Krumm S ,江学成;癌症病人心理学的适应性[J];国际护理学杂志;1984年05期

6 岳文浩,阎建伟;癫痫患者的智力测定[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1984年04期

7 A.Mikhail;梁宝勇;;应激:一个心理生理学概念[J];心理科学进展;1984年01期

8 许淑莲;年老心理学研究概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1986年03期

9 董建华;马朋人;;中医气质学说[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86年04期

10 ;门诊患者需要的心理学调查[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198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德灿;;我国社会心理学的新生与发展[A];探索新路构筑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论文集[C];1998年

2 戚德山;;大学英语教学心理学的两个方面[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刘燕南;;横看成岭侧成峰——论《呼啸山庄》中隐含的心理学类型和原型意义[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4 王庆仁;;试论列维-斯特劳斯和利奇的社会结构理论和方法[A];民族学研究第六辑[C];1985年

5 刘杰;;开发MIS的计划与组织[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6 叶一舵;;高师公共课心理学“六位一体”综合教改的实践和理论[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7 陈中永;;论意识的心理学本质[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8 韩布新;;从几种分类代码看心理学的学科定位[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9 杨永明;;建立人生心理学刍议[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10 朱青君;;开展《电影心理学》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简云;认识小气男人[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王玉;你有没有把爱情搞错?[N];中国妇女报;2000年

3 ;惊人的假说[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李金池;企业管理中的心理学[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山东省胜利油田四十四中 舒立海 马红霞;两句标语引发的联想[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浅谈怎样自学《心理学》(未完待续)[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7 ;浅谈怎样自学《心理学》(未完待续)[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8 王爽;社区出现“心理减压室”[N];中国质量报;2000年

9 邱鸿钟;恐惧的幽灵是什么[N];广东科技报;2000年

10 高岚 申荷永;中国文化对西方心理学的影响[N];光明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佑林;外语教育网络化的理论思考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徐展;基于心理学的网络教学模型与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巍巍;运用复杂性理论研究中医学心理及心身相关理论模型[D];天津中医学院;2003年

4 周宁;独白的心理学与对话的心理学——心理学的两种话语形态[D];吉林大学;2004年

5 郑发祥;从鲁宾斯坦到布鲁什林斯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莉萍;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思想与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常斌;基于数值仿真试验的岩土工程智能化方法及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8 皇甫杰(Dr Andrew MacLean Pagon);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躯体化,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9 叶斌;影响力模式:对中国人心理咨询和治疗模式的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黄国平;女性服刑人员中精神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关系以及PTSD的心理学、认知功能、神经生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元辉;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反思心理学的对立与整合[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凤香;《内经》养生心理学思想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孙庆君;《狂人日记》的深层意蕴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林山;从中美传统思维方式及价值取向比较看心理学中国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尚建;瞿希贤音乐创作心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慧群;交往的心理学审思及其在教育改革中的理性定位[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文明;消费者心理对家电产品设计的影响[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8 刘久平;品牌名翻译多视角探讨[D];广西大学;2003年

9 陈玉明;主客二分研究范式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会利;康拉德·洛伦茨及其习性学对心理学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86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586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4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